正在加载图片...
按照对向眩光刚好被防眩板遮住可以确立高度计算模型 H=h1+ (h2-h1)B1 (B1+B2) (1) 式(1)中,H为防眩板高度;h为对向车辆眩光高度,h为驾驶人视线高度,h、h2的 建议高度值如表1所示;B1、B2分别是车行道上车辆距防眩板中心线的距离,B=B1+B2如图1 所示 L 行车道4 行车道3 行车道1 图1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示意图 由此可见,B即代表着车辆行驶间的横间距,而根据上式(1)可得,防眩板高度的确 立除了与驾驶人视线高度和对向车辆眩光高度相关之外,与该横间距关系也比较大,根据不 同车道组合形式进行分析,具体分为双向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假设行车道宽度为b, 中分带宽度为a,最不利车道组合形式为接受眩光车辆在最里车道位置和发射眩光车辆在最 外侧车道位置,则可得出表2如下。 表2最不利车道组合下防眩板高度H 防眩板设置高度H(m) 双向四车道 H=h1+(h2-h1) (a+2b) 双向六车道 H=h1+(h2-h1 2(a+3b) 双向八车道 H=h21+(h2-h2)a+7b 2(a+4b) (二)纵坡变化凹曲线路段防眩板最小高度的确定 在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中,路线布设和纵坡设计较为复杂,从工程造价的角度考虑, 多采用长陡坡和短缓坡交替组成的“台阶式”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除了不良的平纵组合如长陡 下坡接小半径平曲线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之外,长陡下坡的一些竖凹曲线路段也会导致驾驶员 从较高的角度接收到对向车辆发射过来的眩光,如果防眩板高度不能根据凹形竖曲线的半径 和前后纵坡的大小而随时变化高度,也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此,在一些纵坡变化的 凹曲线路段,建立以下计算模型进行分析 (c)1994-201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按照对向眩光刚好被防眩板遮住可以确立高度计算模型[3]: H = ℎ1 + (ℎ2 − ℎ1 )𝐵1 (𝐵1 + 𝐵2) ⁄ (1) 式(1)中,H为防眩板高度;h1为对向车辆眩光高度,h2为驾驶人视线高度,h1、h2的 建议高度值如表1所示;B1、B2分别是车行道上车辆距防眩板中心线的距离,B= B1+B2如图1 所示。 图 1 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示意图 由此可见,B即代表着车辆行驶间的横间距,而根据上式(1)可得,防眩板高度的确 立除了与驾驶人视线高度和对向车辆眩光高度相关之外,与该横间距关系也比较大,根据不 同车道组合形式进行分析[9],具体分为双向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假设行车道宽度为b, 中分带宽度为a,最不利车道组合形式为接受眩光车辆在最里车道位置和发射眩光车辆在最 外侧车道位置,则可得出表2如下。 表 2 最不利车道组合下防眩板高度 H (二)纵坡变化凹曲线路段防眩板最小高度的确定 在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中,路线布设和纵坡设计较为复杂,从工程造价的角度考虑, 多采用长陡坡和短缓坡交替组成的“台阶式”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除了不良的平纵组合如长陡 下坡接小半径平曲线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之外,长陡下坡的一些竖凹曲线路段也会导致驾驶员 从较高的角度接收到对向车辆发射过来的眩光,如果防眩板高度不能根据凹形竖曲线的半径 和前后纵坡的大小而随时变化高度[3],也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此,在一些纵坡变化的 凹曲线路段,建立以下计算模型[4]进行分析 车道类型 防眩板设置高度 H(m) 双向四车道 H = ℎ1 + (ℎ2 − ℎ1) 𝑎 + 3𝑏 2(𝑎 + 2𝑏) 双向六车道 H = ℎ1 + (ℎ2 − ℎ1) 𝑎 + 5𝑏 2(𝑎 + 3𝑏) 双向八车道 H = ℎ1 + (ℎ2 − ℎ1) 𝑎 + 7𝑏 2(𝑎 + 4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