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逻辑学期末论文 古代诗词名句中的逻辑问题 记得老师在讲逻辑的基本规律时,谈到矛盾律时举了一个例子 太公八十遇文王 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 小不小 闭上门儿独自吞 羞不羞 打开大门一起吃 好不好? 我对此印象深刻,并感慨与中华语言的精妙。由此对古代诗词名句中的逻 辑问题长产生了兴趣,虽决定写一篇小文章发表一下己见。鉴于本人诗词功底不 够深厚,对逻辑又是初涉未深,因此观点难免不妥与偏颇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由老师上面的例子,我不由想到曾经看过的一首很有意思的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 苦读寒窗几十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p (如果p即q,假言命题中的充分条件,可见老秀 才 回家一命赴黄泉 的执著。) 此乃一名老秀才在考场上的大作,他不知如何应答考题,只好硬着头皮写了 一首诗,希望博得考官的同情。谁知考官在每句话后加了两个很有趣的字回应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道义模态 苦读寒窗几十年未 真值模态 考官要不把我取弟必 真值模态 回家一命赴黄泉何必 道义模态 考官的回答使第一句,第四句成了规范命题的否定,第二句则是可能否定模 态命题,第三句我觉得不是很明显,我认为是必然肯定模态命题。由此可见这位 考官逻辑思维的严密。 说到矛盾律,下面这句诗不得不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晴)却有情(晴) 这句诗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可以说与上述 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小不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说说三段论,记得老师上课时提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两句话中分别蕴含一个不是很正确的三段论,我就又想到类似的两句诗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 月如无恨月长圆(宋,石曼卿 我认为这两句中第一句蕴含的三段论还是很正确的 大前提一一有情的事物都会老(不周延)逻辑学期末论文 古代诗词名句中的逻辑问题 记得老师在讲逻辑的基本规律时,谈到矛盾律时举了一个例子: 太公八十遇文王 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 小不小 闭上门儿独自吞 羞不羞 打开大门一起吃 好不好? 我对此印象深刻,并感慨与中华语言的精妙。由此对古代诗词名句中的逻 辑问题长产生了兴趣,虽决定写一篇小文章发表一下己见。鉴于本人诗词功底不 够深厚,对逻辑又是初涉未深,因此观点难免不妥与偏颇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一 由老师上面的例子,我不由想到曾经看过的一首很有意思的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 苦读寒窗几十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 ----p ( 如果 p 即 q ,假言命题中的充分条件,可见老秀 才 回家一命赴黄泉 ----q 的执著。) 此乃一名老秀才在考场上的大作,他不知如何应答考题,只好硬着头皮写了 一首诗,希望博得考官的同情。谁知考官在每句话后加了两个很有趣的字回应: 未曾提笔泪涟涟 不必 道义模态 苦读寒窗几十年 未必 真值模态 考官要不把我取 势必 真值模态 回家一命赴黄泉 何必 道义模态 考官的回答使第一句,第四句成了规范命题的否定,第二句则是可能否定模 态命题,第三句我觉得不是很明显,我认为是必然肯定模态命题。由此可见这位 考官逻辑思维的严密。 说到矛盾律,下面这句诗不得不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晴)却有情(晴) 这句诗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可以说与上述 太公八十遇文王 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 小不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再说说三段论,记得老师上课时提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两句话中分别蕴含一个不是很正确的三段论,我就又想到类似的两句诗: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 月如无恨月长圆(宋,石曼卿) 我认为这两句中第一句蕴含的三段论还是很正确的 大前提——有情的事物都会老 (不周延)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