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期末论文 古代诗词名句中的逻辑问题 记得老师在讲逻辑的基本规律时,谈到矛盾律时举了一个例子 太公八十遇文王 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 小不小 闭上门儿独自吞 羞不羞 打开大门一起吃 好不好? 我对此印象深刻,并感慨与中华语言的精妙。由此对古代诗词名句中的逻 辑问题长产生了兴趣,虽决定写一篇小文章发表一下己见。鉴于本人诗词功底不 够深厚,对逻辑又是初涉未深,因此观点难免不妥与偏颇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由老师上面的例子,我不由想到曾经看过的一首很有意思的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 苦读寒窗几十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p (如果p即q,假言命题中的充分条件,可见老秀 才 回家一命赴黄泉 的执著。) 此乃一名老秀才在考场上的大作,他不知如何应答考题,只好硬着头皮写了 一首诗,希望博得考官的同情。谁知考官在每句话后加了两个很有趣的字回应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道义模态 苦读寒窗几十年未 真值模态 考官要不把我取弟必 真值模态 回家一命赴黄泉何必 道义模态 考官的回答使第一句,第四句成了规范命题的否定,第二句则是可能否定模 态命题,第三句我觉得不是很明显,我认为是必然肯定模态命题。由此可见这位 考官逻辑思维的严密。 说到矛盾律,下面这句诗不得不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晴)却有情(晴) 这句诗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可以说与上述 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小不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说说三段论,记得老师上课时提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两句话中分别蕴含一个不是很正确的三段论,我就又想到类似的两句诗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 月如无恨月长圆(宋,石曼卿 我认为这两句中第一句蕴含的三段论还是很正确的 大前提一一有情的事物都会老(不周延)
逻辑学期末论文 古代诗词名句中的逻辑问题 记得老师在讲逻辑的基本规律时,谈到矛盾律时举了一个例子: 太公八十遇文王 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 小不小 闭上门儿独自吞 羞不羞 打开大门一起吃 好不好? 我对此印象深刻,并感慨与中华语言的精妙。由此对古代诗词名句中的逻 辑问题长产生了兴趣,虽决定写一篇小文章发表一下己见。鉴于本人诗词功底不 够深厚,对逻辑又是初涉未深,因此观点难免不妥与偏颇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一 由老师上面的例子,我不由想到曾经看过的一首很有意思的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 苦读寒窗几十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 ----p ( 如果 p 即 q ,假言命题中的充分条件,可见老秀 才 回家一命赴黄泉 ----q 的执著。) 此乃一名老秀才在考场上的大作,他不知如何应答考题,只好硬着头皮写了 一首诗,希望博得考官的同情。谁知考官在每句话后加了两个很有趣的字回应: 未曾提笔泪涟涟 不必 道义模态 苦读寒窗几十年 未必 真值模态 考官要不把我取 势必 真值模态 回家一命赴黄泉 何必 道义模态 考官的回答使第一句,第四句成了规范命题的否定,第二句则是可能否定模 态命题,第三句我觉得不是很明显,我认为是必然肯定模态命题。由此可见这位 考官逻辑思维的严密。 说到矛盾律,下面这句诗不得不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晴)却有情(晴) 这句诗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可以说与上述 太公八十遇文王 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 小不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再说说三段论,记得老师上课时提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两句话中分别蕴含一个不是很正确的三段论,我就又想到类似的两句诗: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 月如无恨月长圆(宋,石曼卿) 我认为这两句中第一句蕴含的三段论还是很正确的 大前提——有情的事物都会老 (不周延)
小前提一一天有情 结论一一天亦老(不周延) 第二句要看如何处理“无恨”了。如看成一个词,则也是一个正确的三段论 在那些传送千古的诗词名句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命题 联言命题: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递进式 即生瑜,何生亮?转折式 卿不跨,孤不安。并列式 黄钟尽毁,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并列式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转折式 选言命题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相容选言命题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相容选言命题 古代诗词名句中用到假言命题的地方就更多了,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必要条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充分条件 负命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还有一个不知应属于哪一类的命题也暂列此处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日同床,二日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 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韩非子)是一个定义吧 四 推理的应用: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 必危社稷(韩非子) 必然性推理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类比推理或然性推理 最后我想起一段很美的句子: 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不知这是一种划分还是分解?似乎都说的通,但似乎又都难以揭示出其中的意 境。如是划分,那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要看酒客醉后是对月吟诗还是挥剑起 舞?如是整体,那月光和剑气总不是酒这个整体的部分吧? 东拉西扯了许多,总算是也应老师那句话一一只要和逻辑沾点边就行。我常常 在BBS上的古诗词、对联版看大家讨论意境相符,平仄对仗,现在看来还应加 点一一符合逻辑 竺可桢学院0届文一班
M P 小前提——天 有情 S M 结论——天亦老 (不周延) S P 第二句要看如何处理“无恨”了。如看成一个词,则也是一个正确的三段论。 三 在那些传送千古的诗词名句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命题 联言命题: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递进式 即生瑜,何生亮? 转折式 卿不跨,孤不安。并列式 黄钟尽毁,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并列式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转折式 选言命题: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相容选言命题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相容选言命题 古代诗词名句中用到假言命题的地方就更多了,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必要条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充分条件 负命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还有一个不知应属于哪一类的命题也暂列此处: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 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韩非子)是一个定义吧。 四 推理的应用: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 必危社稷 (韩非子) 必然性推理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类比推理 或然性推理 最后我想起一段很美的句子: 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不知这是一种划分还是分解?似乎都说的通,但似乎又都难以揭示出其中的意 境。如是划分,那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要看酒客醉后是对月吟诗还是挥剑起 舞?如是整体,那月光和剑气总不是酒这个整体的部分吧? 东拉西扯了许多,总算是也应老师那句话——只要和逻辑沾点边就行。我常常 在 BBS 上的古诗词、对联版看大家讨论意境相符,平仄对仗,现在看来还应加 一点——符合逻辑。 竺可桢学院 01 届文一班
于磊 3013002012
于磊 30130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