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也可从茎秆基部、不定芽或花丝、穗梗及果穗的苞叶间直接侵入。此病可随种子调运作远距 离 传播。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温、湿度和玉米的生育期与玉米干腐病发生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玉米生长后期,叶 鞘变松,叶鞘与茎秆间落有花粉,如温度高、降雨多,有利于病菌的散布、萌发和侵入,发 病较重。在初夏温度较低,土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因幼苗生长较慢也易受害 (五)防治方法 玉米干腐病在我国仅有少数地区发生,需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而防止扩大。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病区的玉米种子、穗轴、茎秆和苞叶等严禁外运。从病区附近调运种子时,必须实行检 疫检验,防止种子带菌外传 2.种子消毒处理 病区严格选留无病果穗做玉米种子,并在播前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1小时,消灭种 子带菌 3.减少侵染来源 病区实行2~3年的大面积轮作,发病秸秆在第二年雨季以前作燃料烧掉,秋季深翻土 壤,或收集病残体组织烧掉,以控制发病 六、玉米其它常见病害 (一)玉米纹枯病( Corn Sheath Blight 主要危害叶鞘,其主要症状为:在叶鞘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边缘深褐 色,几个病斑联合包围整个叶鞘,后期在叶鞘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之间产生褐色粒状菌 核,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1—2节之间,也可蔓延至上部节间,苞叶亦可受害,产生椭圆形或 不规则形病斑,其内产生褐色菌核。气候潮湿时,病部均可长出白色菌丝 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遗落于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菌源。高温、高湿有利于病 害发生发展,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以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实行3年轮作,病田进行深翻:增施有机肥,注 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当增施钾肥,防止玉米生育后期脱肥,避免迟施或偏施氮肥 重病田可用药剂防治(参见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二)玉米褐斑病( Corn brown sport) 多发生在叶片和叶鞘连接处,其主要症状为: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至紫褐色,病斑 常密集成行,或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片组织呈粉红色,后期病斑表皮破裂 散出褐色粉末(即病菌休眠孢子囊)。病叶撕裂后,叶脉和维管束组织残存如丝状 病菌的休眠孢子生于寄主体内,数量很大,近椭圆至卵圆形,深褐色,膜厚而光滑,一 侧稍扁平,越冬后,休眠孢子的圆盖打开,游出游动孢子。 病菌以体眠孢子囊在病残体中或土壤中越冬。春季借风雨传播,引起玉米发病 防治方法以清除病残体及深翻;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注意田间排水;及时中耕除草等 友业措施为主 三)玉米赤霉穗腐病[ Gibberella zeae(Schw.) Perch.] 在近成熟的果穗易受害,多从果穗顶端开始发病,向下蔓延。其主要症状为:病部紫红 色。籽粒间隙有灰白色菌丝体或粉红色霉状物:病粒变红褐色,无光泽,不饱满,质脆,果 穗病苞叶常被菌丝贯穿,彼此紧密地粘结在一起,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病菌:镰刀菌也可从茎秆基部、不定芽或花丝、穗梗及果穗的苞叶间直接侵入。此病可随种子调运作远距 离传播。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温、湿度和玉米的生育期与玉米干腐病发生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玉米生长后期,叶 鞘变松,叶鞘与茎秆间落有花粉,如温度高、降雨多,有利于病菌的散布、萌发和侵入,发 病较重。在初夏温度较低,土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因幼苗生长较慢也易受害。 (五)防治方法 玉米干腐病在我国仅有少数地区发生,需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而防止扩大。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病区的玉米种子、穗轴、茎秆和苞叶等严禁外运。从病区附近调运种子时,必须实行检 疫检验,防止种子带菌外传。 2.种子消毒处理 病区严格选留无病果穗做玉米种子,并在播前用福尔马林 200 倍液浸种 1 小时,消灭种 子带菌。 3.减少侵染来源 病区实行 2~3 年的大面积轮作,发病秸秆在第二年雨季以前作燃料烧掉,秋季深翻土 壤,或收集病残体组织烧掉,以控制发病。 六、玉米其它常见病害 (一)玉米纹枯病(Corn Sheath Blight 主要危害叶鞘,其主要症状为:在叶鞘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边缘深褐 色,几个病斑联合包围整个叶鞘,后期在叶鞘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之间产生褐色粒状菌 核,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 1—2 节之间,也可蔓延至上部节间,苞叶亦可受害,产生椭圆形或 不规则形病斑,其内产生褐色菌核。气候潮湿时,病部均可长出白色菌丝。 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遗落于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菌源。高温、高湿有利于病 害发生发展,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以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实行 3 年轮作,病田进行深翻;增施有机肥,注 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当增施钾肥,防止玉米生育后期脱肥,避免迟施或偏施氮肥; 重病田可用药剂防治(参见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二)玉米褐斑病(Corn brown sport) 多发生在叶片和叶鞘连接处,其主要症状为: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至紫褐色,病斑 常密集成行,或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片组织呈粉红色,后期病斑表皮破裂, 散出褐色粉末(即病菌休眠孢子囊)。病叶撕裂后,叶脉和维管束组织残存如丝状。 病菌的休眠孢子生于寄主体内,数量很大,近椭圆至卵圆形,深褐色,膜厚而光滑,一 侧稍扁平,越冬后,休眠孢子的圆盖打开,游出游动孢子。 病菌以体眠孢子囊在病残体中或土壤中越冬。春季借风雨传播,引起玉米发病。 防治方法以清除病残体及深翻;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注意田间排水;及时中耕除草等 友业措施为主。 (三)玉米赤霉穗腐病[Gibberella zeae(Schw.)Perch.] 在近成熟的果穗易受害,多从果穗顶端开始发病,向下蔓延。其主要症状为:病部紫红 色。籽粒间隙有灰白色菌丝体或粉红色霉状物;病粒变红褐色,无光泽,不饱满,质脆,果 穗病苞叶常被菌丝贯穿,彼此紧密地粘结在一起,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 病菌:镰刀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