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和声效果,如:VV一Ⅱ(小调则是如)。 如果说正三和弦相当于语言中主、谓、宾结构的主要成分,那么,副属和弦就相当 于副词、形容词等附加成分。因此,一般说来,它不直接取代本调正、副三和弦的地 位。它的用法主要不是“替换”,而是“插入”,即插入在正、副三和弦之前。如可以 将我们前面学过的1一V一IV一Ⅱ一V一I的语汇,扩大为-一V?W一V一V/IV一IV V/一一V/W一V一V?一I的和弦组合(参见和弦连接部分第3题)。其方法就是在每 一个正副三和弦之前,插人了向有关近关系调性(a、F、d、G)借来的副属七和弦,从 而体现了以正三和弦为骨干和弦的“语法”规范,同时也将和声语汇扩大为十一个和 弦。这种副属和弦的用法,既进一步扩大了和声语汇,起了加强原有的正、副三和弦 “语气”的作用,更产生了调性发展的“离调”效果。由于这里的副属和弦,都是由原 来的自然和弦变化而成,如C大调:V?/V,就是将本调I和弦的三音升高加以“导音 化”,再加上七度音而成;或是“反导音化”,如C大调:V?/V,即将原调的导音降 低半音,变成V/V的七度音而成。这种强调“导音化”与“反导音化”的进行,是构 成副属七和弦,甚至是大小调功能和声风格的重要特点。正是由于副属和弦“导音化” 的特点,使得和声中运用线条化的半音进行就有了可能。 对于旋律配弹而言,问题仅在于根据旋律的需要,考虑在哪里插入副属七和弦。 般来说,只要插人处不出现自然音和变化音直接对置的尖锐不协和音响,在自然和弦之 前就可以插入副属七和弦。 副属七和弦的连续进行更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方法。它的特点是低音作连续纯四度进 行,每一个副属七和弦都解决到下一个副属七和弦,从而形成一环扣一环的“和声锁 链”(参见和弦连接部分第4题),十二次连续进行以后又可以回到第一个和弦(低八 度),从而形成了十二个半音上循环进行的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当然不会用得那么 多)。只要最后停在任何一个三和弦上,都可以作为该调性的临时主和弦,从而形成向 其他调性的转调。因此,副属和弦连续进行也是远关系转调的基本方法之一。 由于副属和弦本身已具有离调的意义,因此,学习副属和弦首先要打破单一调性观和声效果,如 :V7/Ⅳ—Ⅱ(小调则是 ’II)。 如果说正三和弦相当于语言中主、谓、宾结构的主要成分,那么,副属和弦就相当 于副词、形容词等附加成分。因此 ,一般说来 ,它不直接取代本调正、副三和弦的地 位。它的用法主要不是 “替换”,而是 “插人 ”,即插人在正、副三和弦之前。如可以 将我们前 面学过的I—Ⅵ一Ⅳ—Ⅱ—V—I的 语汇 ,扩 大为I—V7/VI—Ⅵ—V7/IV—Ⅳ— V7/II— II—V7/V Ⅴ V7—I的 和弦组合 (参见和弦连接部分第3题 )。 其方法就是在每 一个正副三和弦之前 ,插人了向有关近关系调性 (a、 F、 d、 G)借来的副属七和弦,从 而体现了以正三和弦为骨干和弦的 “语法”规范 ,同 时也将和声语汇扩大为十一个和 弦。这种副属和弦的用法 ,既进一步扩大了和声语汇 ,起 了加强原有的正、副三和弦 “语气 ”的作用,更产生了调性发展的 “离调 ”效果。由于这里的副属和弦,都是由原 来的 自然和弦变化而成 ,如C大调 :V7/Ⅴ ,就是将本调Ⅱ和弦的三音升高加以 “导音 化 ”,再加上七度音而成;或是 “反导音化”,如C大调 :Ⅵ /Ⅳ ,即将原调的导音降 低半音 ,变成V7/Iv的 七度音而成。这种强调 “导音化”与 “反导音化”的进行 ,是构 成副属七和弦,甚至是大小调功能和声风格的重要特点。正是由于副属和弦 “导音化” 的特点,使得和声中运用线条化的半音进行就有了可能。 对于旋律配弹而言 ,问题仅在于根据旋律的需要,考虑在哪里插人副属七和弦。一 般来说 ,只要插人处不出现 自然音和变化音直接对置的尖锐不协和音响,在 自然和弦之 前就可以插人副属七和弦。 副属七和弦的连续进行更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方法。它的特点是低音作连续纯四度进 行 ,每一个副属七和弦都解决到下一个副属七和弦,从而形成一环扣一环的 “和声锁 链 ” (参见和弦连接部分第4题 ),十二次连续进行以后又可以回到第一个和弦 (低八 度 ),从而形成了十二个半音上循环进行的模式 (在 实际运用中,当 然不会用得那么 多 )。 只要最后停在任何一个三和弦上,都可以作为该调性的临时主和弦,从而形成向 其他调性的转调。因此 ,副属和弦连续进行也是远关系转调的基本方法之一 。 由于副属和弦本身已具有离调的意义 ,因此,学习副属和弦首先要打破单一调性观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