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0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6卷 二相在钢中的溶解温度较高,因而能在钢的奥氏体 的奥氏体化温度及时间以形成细小、均匀的奥氏体 化过程中对晶界产生钉扎作用,从而抑制奥氏体晶 组织,成为影响机车车轮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 粒的长大.但是,在加热过程中,第二相粒子发生溶 该钢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实际生产中,该类 解或粗化,会引起第二相粒子的平均尺寸和体积分 钢的晶粒度要控制在7.0级以上.出于成本和产品 数的变化,进而影响奥氏体晶粒的变化.当前许多 特性考虑,机车车轮钢常采用A!来细化晶粒 文献对合金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进行了研 本文对机车车轮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进行 究B,而对机车车轮用钢研究较少 研究,分析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奥氏体晶 机车车轮用钢属于高碳合金钢,具有高强度、高 粒的变化,同时进行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动力学研究, 硬度、高的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等特点.该类产品 并利用相关的实验数据对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变化进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使用近终形或半成品,由于其 行计算,分析实验条件下第二相粒子变化对奥氏体晶 形状的特殊性,在轧制过程中难以获得整体一致的 粒影响,为此类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开轧、终轧温度,这样在整个轧制过程中其断面上存 在着一定的温度梯度:另外在热加工过程中该类产 1实验材料与方法 品的边、角温降不一,这都会增加奥氏体晶粒不均匀 试样取自某钢厂生产的机车车轮用钢,其化学 性,进而对产品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控制适宜 成分见表1. 表1实验用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 % Si Mn Cr Als N Fe 0.72 0.4-1.0 0.60~0.90 0.012 ≤0.25 0.004 0.023 0.0061 Bal. 将试样进一步加工成10mm×7mm×7mm小 长大驱动力主要是由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大小不 试样,然后放入箱式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速度为 一造成的,奥氏体尺寸不均匀使得品界界面能偏高, 5K·s1,加热温度分别为:850、900、950、1000和 不稳定,为了维持系统平衡,晶界界面能自发降低, 1050℃,保温时间分别为:0、5、10、15和30min,然 导致晶粒长大.这种行为在保温初期表现较明显, 后淬火;为了清晰显示出奥氏体晶界,将淬火后的试 但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趋于均匀及第二相粒子 样在230℃回火30min,空冷至室温.将热处理后的 的存在,使得这种长大行为变得很缓慢. 试样研磨、抛光,用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饱和苦味酸 图2是不同加热温度下,保温I0min时奥氏体 水溶液+洗涤剂+盐酸侵蚀剂进行浸蚀,之后采用 晶粒组织的变化.从图上可以看出奥氏体晶粒随着 DMM-1O0C金相显微镜对奥氏体晶粒进行观察和 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图2(a)~(c)之间虽有所长 拍照.根据ASTM E112一10标准中晶粒测量方法, 大但并不明显,此时晶粒尺寸都相对较小;从 采用截距法对奥氏体晶粒尺寸进行统计 图2(d)开始可以看到晶粒明显长大,单位面积上的 品粒数量明显减少,而单个晶粒的面积明显增加,这 2 结果与分析 说明晶粒的快速长大温度出现在950~1000℃之 2.1奥氏体晶粒组织 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随 奥氏体品粒长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微观组织的 着温度的升高,原来钉扎晶界的析出物开始变的不 变化,即平均晶粒尺寸增加.晶粒尺寸长大增加的 稳定: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部分析出物溶解, 同时,晶粒的分布形态也发生着变化.图1是 部分粗化,导致钉扎效果减弱,晶粒快速长大.二是 900℃、不同保温时间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变化.从 随着温度增加,奥氏体中元素的扩散加速,导致晶界 图中可以看出图1(a)~(c)中奥氏体晶粒明显长 扩展加快.另外,晶粒长大过程是大晶粒兼并小晶 大,而图1(c)~(e)的晶粒变化并不明显.保温初 粒的过程:其结果是单个晶粒尺寸的增加,但总的晶 始奥氏体晶粒较小;当保温5min后能明显看到部 粒数量减少,导致晶界面积减少,总的表面能相应降 分晶粒开始长大,而细小晶粒区域相对缩小;当保温 低,品粒长大加速.随着品粒的长大,由表面能带来 10min时,这种趋势更明显;之后晶粒虽有所长大但 的晶粒长大的驱动力下降,晶粒长大速度下降,这也 晶粒的尺寸变化并不明显.在保温初期奥氏体晶粒 是在1000~1050℃之间晶粒组织大小相似的原因.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6 卷 二相在钢中的溶解温度较高,因而能在钢的奥氏体 化过程中对晶界产生钉扎作用,从而抑制奥氏体晶 粒的长大. 但是,在加热过程中,第二相粒子发生溶 解或粗化,会引起第二相粒子的平均尺寸和体积分 数的变化,进而影响奥氏体晶粒的变化. 当前许多 文献对合金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进行了研 究[5--13],而对机车车轮用钢研究较少. 机车车轮用钢属于高碳合金钢,具有高强度、高 硬度、高的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等特点. 该类产品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使用近终形或半成品,由于其 形状的特殊性,在轧制过程中难以获得整体一致的 开轧、终轧温度,这样在整个轧制过程中其断面上存 在着一定的温度梯度; 另外在热加工过程中该类产 品的边、角温降不一,这都会增加奥氏体晶粒不均匀 性,进而对产品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如何控制适宜 的奥氏体化温度及时间以形成细小、均匀的奥氏体 组织,成为影响机车车轮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 该钢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该类 钢的晶粒度要控制在 7. 0 级以上. 出于成本和产品 特性考虑,机车车轮钢常采用 Al 来细化晶粒. 本文对机车车轮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进行 研究,分析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奥氏体晶 粒的变化,同时进行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动力学研究, 并利用相关的实验数据对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变化进 行计算,分析实验条件下第二相粒子变化对奥氏体晶 粒影响,为此类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试样取自某钢厂生产的机车车轮用钢,其化学 成分见表 1. 表 1 实验用钢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 % C Si Mn P Cr S Als N Fe 0. 72 0. 4 ~ 1. 0 0. 60 ~ 0. 90 0. 012 ≤0. 25 0. 004 0. 023 0. 0061 Bal. 将试样进一步加工成 10 mm × 7 mm × 7 mm 小 试样,然后放入箱式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速度为 5 K·s - 1,加热温度分别为: 850、900、950、1000 和 1050 ℃,保温时间分别为: 0、5、10、15 和 30 min,然 后淬火; 为了清晰显示出奥氏体晶界,将淬火后的试 样在 230 ℃回火 30 min,空冷至室温. 将热处理后的 试样研磨、抛光,用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饱和苦味酸 水溶液 + 洗涤剂 + 盐酸侵蚀剂进行浸蚀,之后采用 DMM--100C 金相显微镜对奥氏体晶粒进行观察和 拍照. 根据 ASTM E112—10 标准中晶粒测量方法, 采用截距法对奥氏体晶粒尺寸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 1 奥氏体晶粒组织 奥氏体晶粒长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微观组织的 变化,即平均晶粒尺寸增加. 晶粒尺寸长大增加的 同 时,晶粒的分布形态也发生着变化. 图 1 是 900 ℃、不同保温时间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变化. 从 图中可以看出图 1( a) ~ ( c) 中奥氏体晶粒明显长 大,而图 1( c) ~ ( e) 的晶粒变化并不明显. 保温初 始奥氏体晶粒较小; 当保温 5 min 后能明显看到部 分晶粒开始长大,而细小晶粒区域相对缩小; 当保温 10 min 时,这种趋势更明显; 之后晶粒虽有所长大但 晶粒的尺寸变化并不明显. 在保温初期奥氏体晶粒 长大驱动力主要是由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大小不 一造成的,奥氏体尺寸不均匀使得晶界界面能偏高, 不稳定,为了维持系统平衡,晶界界面能自发降低, 导致晶粒长大. 这种行为在保温初期表现较明显, 但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趋于均匀及第二相粒子 的存在,使得这种长大行为变得很缓慢. 图 2 是不同加热温度下,保温 10 min 时奥氏体 晶粒组织的变化. 从图上可以看出奥氏体晶粒随着 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图 2( a) ~ ( c) 之间虽有所长 大但 并 不 明 显,此时晶粒尺寸都相对较小; 从 图 2( d) 开始可以看到晶粒明显长大,单位面积上的 晶粒数量明显减少,而单个晶粒的面积明显增加,这 说明晶粒的快速长大温度出现在 950 ~ 1000 ℃ 之 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随 着温度的升高,原来钉扎晶界的析出物开始变的不 稳定;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部分析出物溶解, 部分粗化,导致钉扎效果减弱,晶粒快速长大. 二是 随着温度增加,奥氏体中元素的扩散加速,导致晶界 扩展加快. 另外,晶粒长大过程是大晶粒兼并小晶 粒的过程; 其结果是单个晶粒尺寸的增加,但总的晶 粒数量减少,导致晶界面积减少,总的表面能相应降 低,晶粒长大加速. 随着晶粒的长大,由表面能带来 的晶粒长大的驱动力下降,晶粒长大速度下降,这也 是在 1000 ~ 1050 ℃之间晶粒组织大小相似的原因. · 20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