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62. 智能系统学报 第9卷 K列,计算该训练样本的输出值与样本的期望值的 表2标准差对比 差值E。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 5)判断E-E(-)≤8,8为事先设定的常 本文方法 固定基宽的RBF 样本点数 数值,如果该式成立,则转7):否则转6)。 F F2 F F2 6)计数器K=K+1,并转3)。 80 0.005710.00743 0.0935 0.0824 7)输出矩阵Q中的第K列值,即为该径向 200 0.002190.00473 0.0655 0.0447 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所有隐层神经元的高斯基基宽。 500 0.004280.00863 0.0841 0.0652 3实例测试 由表1、表2中可知,在相同的训练样本点数 时,采用本文方法所需要的训练时间都比采用固定 为验证该方法构建代理模型的精度,采用2个 基宽方法需要的时间长,这主要是由于采用该方法 benchmark测试函数具体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 时,各个隐层径向基基宽在每一次训练过程中均需 采用传统RBF固定宽度的方法作测试对比,其中固 要进行灵敏度分析,且需要正交矩阵相关列的计算 定径向基基宽σ=d/√2m,d为两两中心的最大 以及连接权值的调整,但从获得的代理模型精度上 值,m为径向基中心个数。在每种实例中采用3种 来看,不管采用样本数多少,本文所提方法获得模型 的标准差均远小于采用固定基宽方法,前者精度比 不同数量的样本点作对比,从模型训练时间、代理模 后者精度高一个数量级。从样本点数多少来对比模 型获得值同真实值的偏差N。等方面作对比,其中 型的精度,样本点数足够大并不能提高模型精度,也 N.定义如式(12)所示,而3种数据样本点分别取 就是训练样本点取合适足够数即可,无需采集大样 80、200、500个。具体的测试函数为F,和F2。 本数据进行径向基网络的训练,该结果也可从2种 模型的对比图(如图1~6所示)反映出,其中图1、2 (f(x()-f(x())2 和3分别为函数F,在样本点R为80、200、500情况 N.= (12) 含r 下获得的模型图,图4、5和6分别为函数F,在样本 点R为80、200、500情况下获得的模型图。 式中:f(x))、f八x@)分别为模型的真实值、代理 模型获得的输出值。 F1:f(x,y)= 0.5+ sin2(√x2+y-0.5 [1.0+0.001(x2+y2)] 100≤x,y≤100 F2:f(x,y)= -2 0 (4-2.1x2+ 3)+y+(-4+4)y2 4-4-2 图1测试函数F,在数据样本点为80时获得的模型 -3≤x≤3,-2≤y≤2 Fig.I The obtained model for the testing function F (R 80)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Intel(R)Core(TM)i3- 2120,3.30 GHz CPU,并在MATLAB7.0编程环境下 实验,且参数8=0.45。表1、2为试验对比结果。 表1训练时间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raining time s -5 本文方法 固定基宽的RBF 样本点数 0 F F2 F F2 80 23.4517.09 12.62 10.51 0 4-4-2x 200 67.0255.45 44.00 31.09 图2测试函数F,在数据样本点为200时获得的模型 50091.8979.73 68.30 45.36 Fig.2 The obtained model for the testing function F(R 200)K 列,计算该训练样本的输出值与样本的期望值的 差值 E (K) 。 5)判断 E (K) - E (K-1) ≤ δ , δ 为事先设定的常 数值,如果该式成立,则转 7);否则转 6)。 6)计数器 K = K + 1,并转 3)。 7) 输出矩阵 Q (K) 中的第 K 列值,即为该径向 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所有隐层神经元的高斯基基宽。 3 实例测试 为验证该方法构建代理模型的精度,采用 2 个 benchmark 测试函数具体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 采用传统 RBF 固定宽度的方法作测试对比,其中固 定径向基基宽 σ = d / 2m , d 为两两中心的最大 值, m 为径向基中心个数。 在每种实例中采用 3 种 不同数量的样本点作对比,从模型训练时间、代理模 型获得值同真实值的偏差 Ne 等方面作对比,其中 Ne 定义如式(12) 所示,而 3 种数据样本点分别取 80、200、500 个。 具体的测试函数为 F1和 F2 。 Ne = ∑ q i = 1 (f e(x (i) ) - f(x (i) )) 2 ∑ q i = 1 f e (x (i) ) 2 (12) 式中: f e(x (i) ) 、 f(x (i) ) 分别为模型的真实值、代理 模型获得的输出值。 F1 : f(x,y) = 0.5 + sin 2 ( x 2 + y 2 - 0.5 [1.0 + 0.001(x 2 + y 2 )] 2 - 100 ≤ x,y ≤ 100 F2 : f(x,y) = (4 - 2.1x 2 + x 4 3 )x 2 + xy + ( - 4 + 4y 2 )y 2 - 3 ≤ x ≤ 3, - 2 ≤ y ≤ 2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 Intel(R) Core( TM) i3 - 2120, 3.30GHz CPU,并在 MATLAB7.0 编程环境下 实验,且参数 δ = 0.45。 表 1、2 为试验对比结果。 表 1 训练时间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raining time s 样本点数 本文方法 F 1 F 2 固定基宽的 RBF F1 F2 80 23.45 17.09 12.62 10.51 200 67.02 55.45 44.00 31.09 500 91.89 79.73 68.30 45.36 表 2 标准差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 样本点数 本文方法 F 1 F 2 固定基宽的 RBF F1 F2 80 0.005 71 0.007 43 0.093 5 0.082 4 200 0.002 19 0.004 73 0.065 5 0.044 7 500 0.004 28 0.008 63 0.084 1 0.065 2 由表 1、表 2 中可知,在相同的训练样本点数 时,采用本文方法所需要的训练时间都比采用固定 基宽方法需要的时间长,这主要是由于采用该方法 时,各个隐层径向基基宽在每一次训练过程中均需 要进行灵敏度分析,且需要正交矩阵相关列的计算 以及连接权值的调整,但从获得的代理模型精度上 来看,不管采用样本数多少,本文所提方法获得模型 的标准差均远小于采用固定基宽方法,前者精度比 后者精度高一个数量级。 从样本点数多少来对比模 型的精度,样本点数足够大并不能提高模型精度,也 就是训练样本点取合适足够数即可,无需采集大样 本数据进行径向基网络的训练,该结果也可从 2 种 模型的对比图(如图 1~ 6 所示)反映出,其中图 1、2 和 3 分别为函数 F1在样本点 R 为 80、200、500 情况 下获得的模型图,图 4、5 和 6 分别为函数 F2在样本 点 R 为 80、200、500 情况下获得的模型图。 图 1 测试函数 F1在数据样本点为 80 时获得的模型 Fig.1 The obtained model for the testing function F1(R = 80) 图 2 测试函数 F1在数据样本点为 200 时获得的模型 Fig.2 The obtained model for the testing function F1(R = 200) ·262·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9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