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色的思想体系吗?或者说,能够发明出电、电脑、电子、飞机、核武器等东西吗?或是发明 出一系列有助人类过上幸福生活的理论和工具吗?另一方面,假设中国“古代科学”仍然不 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不存在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思想冲 击,能否有突破瓶颈的可能?这两方面的问题不容易回答,也是不容回答的,因为历史的发 展并不支持此两种假设事实的存在。与假设相反的事实,必然要发生,也的确已经发生。不 断消失的历史进程所呈现的结果表明,科学的发达与落后并不取决于人类的某些单方面行 为,而是取决于不断变异的人类本身。通俗地说,中国“古代科学”发达,不是因为中国古 人比同时代的外国人聪明,而是因为中国古代具有更适合“科学”发展的特殊环境。同理, 西方“近代科学”发达,也是因为具备更好的特殊环境。不断变异的人类本身,对自身环境 有不同的需求。当发达的中国“古代科学”得以满足古代中国人的环境需求时,试图改变旧 环境而去探求新环境的人一—所谓的“科学家”,自然数量减少,甚至是丧失探研的激情。 而相对落后的古代西方人,在接触中国文明之后开始看到差距,于是无法满足旧环境而试图 改变,于是在人类原有科学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又开辟出新的天地,取得新的收获。可以想见 当所谓的“科学”为人类自身打造出共同满足得无忧无虑的环境时,人类的“科学技术”肯 定会处于停滞不前或缓慢发展的阶段。如果这种设想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李约瑟难题”的 解决就不应该仅仅从古代和近代中国的文化、思维、制度、教育等枝节上去寻找原因,而应 该从人类本身的各种特质和环境中去发现事实的真相。其实,真相永远是公开地隐藏,而且 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因为人类本身的变异总是那么的复杂、细微和出人意料,可以 说是不可思议的。据此而论,“李约瑟难题”的探讨只能不断增加一些由材料、方法和观点 组成的研究成果,而不可能取得真正解决难题的真实结论,尽管有些探讨对某些工作而言仍 具有相当的价值和意义,但片面和虚妄的结论迟早都会被人抛弃。 二、近代科学萌生的原因 近代科学萌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美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理查德·S·韦斯特福尔 ( Richards· Westfall,l1924-1996)在《近代科学的建构:机械论与力学》一书中指出:“近 代科学建立在经验事实的牢靠基础之上;当人们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空洞说辩转向对自然的 直接观察,近代科学就诞生了。”3-P20近代科学不在中国萌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如前所言 这是一个与“李约瑟难题”几乎等同的问题,是一个难以道破天机的谜题。中国近代科学的 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任鸿隽(186-19%61)早在1915年创办《科学》杂志之时,就探 讨了“说中国之无科学的原因”,认为“无归纳法为无科学之大原因”。1920年,梁启超 (1873-1929)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朴学”的研究法,已“近於‘科学的’”, 而自然科学不发达,是因为我国人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之观念,因袭已久,本不易 骤然解放,其对於自然界物象之硏究,素乏趣味”,又因为清代中国没有学校、学会、报馆 之类的建制,科学上之发明不能流传和交流,“因秘而失传者,盖不少矣”。1924年,他在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史》中进一步认为,自然科学未能发展起来的原因,最大的障碍物, 自然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化学家王阵(18881966)在1922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 《中国之科学思想》一文。他认为中国科学不振之原因,不仅是“吾国学者之不知归纳法 或“我国素鄙视物质科学,不加注意”;而强调“历史之影响,即专制之影响”,以及“民性 之影响,乃依赖之影响也”。他还认为政府的专制、学术(如《易经》、阴阳五行学说)的专 制,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是极大的“摧残”:而社会与学者的心理,“皆不视科学为研究真理之 学问、不知其自身有独立之资格、固不必依赖富强之号召为其存在之保护人也”。这缺乏独 立性、自主性的依赖心理也“断丧了”科学的发展。此后,著名学者冯友兰、竺可桢、张东 荪、陈立、朱伯康等也讨论过该问题。综观上述学者的论述,他们把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3 色的思想体系吗?或者说,能够发明出电、电脑、电子、飞机、核武器等东西吗?或是发明 出一系列有助人类过上幸福生活的理论和工具吗?另一方面,假设中国“古代科学”仍然不 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不存在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思想冲 击,能否有突破瓶颈的可能?这两方面的问题不容易回答,也是不容回答的,因为历史的发 展并不支持此两种假设事实的存在。与假设相反的事实,必然要发生,也的确已经发生。不 断消失的历史进程所呈现的结果表明,科学的发达与落后并不取决于人类的某些单方面行 为,而是取决于不断变异的人类本身。通俗地说,中国“古代科学”发达,不是因为中国古 人比同时代的外国人聪明,而是因为中国古代具有更适合“科学”发展的特殊环境。同理, 西方“近代科学”发达,也是因为具备更好的特殊环境。不断变异的人类本身,对自身环境 有不同的需求。当发达的中国“古代科学”得以满足古代中国人的环境需求时,试图改变旧 环境而去探求新环境的人——所谓的“科学家”,自然数量减少,甚至是丧失探研的激情。 而相对落后的古代西方人,在接触中国文明之后开始看到差距,于是无法满足旧环境而试图 改变,于是在人类原有科学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又开辟出新的天地,取得新的收获。可以想见, 当所谓的“科学”为人类自身打造出共同满足得无忧无虑的环境时,人类的“科学技术”肯 定会处于停滞不前或缓慢发展的阶段。如果这种设想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李约瑟难题”的 解决就不应该仅仅从古代和近代中国的文化、思维、制度、教育等枝节上去寻找原因,而应 该从人类本身的各种特质和环境中去发现事实的真相。其实,真相永远是公开地隐藏,而且 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因为人类本身的变异总是那么的复杂、细微和出人意料,可以 说是不可思议的。据此而论,“李约瑟难题”的探讨只能不断增加一些由材料、方法和观点 组成的研究成果,而不可能取得真正解决难题的真实结论,尽管有些探讨对某些工作而言仍 具有相当的价值和意义,但片面和虚妄的结论迟早都会被人抛弃。 二、近代科学萌生的原因 近代科学萌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美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理查德·S·韦斯特福尔 (Richards·Westfall,1924—1996)在《近代科学的建构:机械论与力学》一书中指出:“近 代科学建立在经验事实的牢靠基础之上;当人们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空洞说辩转向对自然的 直接观察,近代科学就诞生了。”[3—P20]近代科学不在中国萌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如前所言, 这是一个与“李约瑟难题”几乎等同的问题,是一个难以道破天机的谜题。中国近代科学的 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任鸿隽(1886-1961)早在 1915 年创办《科学》杂志之时,就探 讨了“说中国之无科学的原因”,认为“无归纳法为无科学之大原因”。1920 年,梁启超 (1873-1929)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朴学”的研究法,已“近於‘科学的’”, 而自然科学不发达,是因为我国人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之观念,因袭已久,本不易 骤然解放,其对於自然界物象之研究,素乏趣味”,又因为清代中国没有学校、学会、报馆 之类的建制,科学上之发明不能流传和交流,“因秘而失传者,盖不少矣”。1924 年,他在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史》中进一步认为,自然科学未能发展起来的原因,最大的障碍物, 自然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化学家王阧(1888-1966)在 1922 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 《中国之科学思想》一文。他认为中国科学不振之原因,不仅是“吾国学者之不知归纳法”, 或“我国素鄙视物质科学,不加注意”;而强调“历史之影响,即专制之影响”,以及“民性 之影响,乃依赖之影响也”。他还认为政府的专制、学术(如《易经》、阴阳五行学说)的专 制,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是极大的“摧残”;而社会与学者的心理,“皆不视科学为研究真理之 学问、不知其自身有独立之资格、固不必依赖富强之号召为其存在之保护人也”。这缺乏独 立性、自主性的依赖心理也“断丧了”科学的发展。此后,著名学者冯友兰、竺可桢、张东 荪、陈立、朱伯康等也讨论过该问题。综观上述学者的论述,他们把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