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586)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0KB 文档页数:74
第一节 四气 一、四气的含义 二、平性药的含义 三、四气的确定 四、四气的作用与适应证 五、四气的意义 第二节 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二、五味的确定 三、五味的实际意义 四、五味的阴阳五行属性 五、五味的作用与适应证 六、五味与五脏的联系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 三、药物升降浮沉作用趋向的认定 四、药物升降浮沉作用趋向的形成 五、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六、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 七、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毒性 一、古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三、中药毒性分级 四、必须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五、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七、掌握药物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95MB 文档页数:100
本课程为中药专业限选课程,突出了常见和危害严重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和中药制剂的抗菌、抗病毒实验方法,并适当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技术。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及课堂讨论等形式,力求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并着眼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微生物学经验时期: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第三节、微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1、中医中药可防治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 2、微生物与中药材生产关系密切 3、微生物与中药材及其制剂品质关系密切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7KB 文档页数:9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 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 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 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 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 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1MB 文档页数:169
概论 颞颌关节脱位 上肢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 胸锁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 附:肘骨化性肌炎 桡骨小头半脱位 腕、手部脱位 单纯尺骨头脱位 挠腕关节脱位 月骨前脱位 月骨周围腕骨脱位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月骨和部分舟骨脱位 月骨舟骨脱位 月骨舟骨周围脱位 腕掌关节脱位 掌指关节脱位 指间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后脱位 髋关节前脱位 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髋关节陈旧性脱位 外伤性骸骨脱位 膝关节脱位 耻骨联合分离 踝关节脱位 距骨脱位 距骨周围脱位 足舟骨半脱位 跗中关节脱位 跖跗关节脱位 跟骰关节半脱位 跖趾关节脱位 趾间关节脱位 附:常用方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6MB 文档页数:354
本书在以前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药类专业使用的规划教材(中药化学肖崇厚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对各重要化学成分类型按照其生合成的生源途径设立章节进行介绍,如设立了糖和苷类化合物章,内容包括原教材苷类章和其他成分章中的多糖部分,并增加了对糖类化合物的介绍;设立了苯丙素类化合物章,包括原教材的香豆素、木脂素,并调整增加了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内容;设立了三萜类化合物章,内容包括游离三萜和三萜皂苷;设立了甾体类化合物章,内容包括原教材的强心苷章、皂苷章中的甾体皂苷部分、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章中的胆汁酸类化合物和蟾蜍蟾酥部分、以及其他成分章中的甾醇类和昆虫变态激素部分等;设立了鞣质章;生物碱类化合物章,对原教材中的生物碱的分类一节部分,亦按照生物碱的生合成的生源途径进行了重新调整,等等。此外,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中药复方研究的有关问题,增设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章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38.5KB 文档页数:37
2.1 中药的光谱鉴定 2.1.1 荧光鉴定 2.1.2 可见-紫外光谱鉴定 2.1.3 红外光谱鉴定 2.2 中药的电泳鉴定 2.3 鹿茸的特异 PCR 鉴定 2.4 中药的常规检测 2.4.1 水分测定 2.4.2 灰分测定 2.4.3 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2.4.4 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2.5 中药有害物质检测 2.5.1 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2.5.2 重金属的检查 2.5.3 砷盐的检查 2.6 大黄中蒽醌成分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2.7 紫草中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测定—可见分光光度法 2.8 大青叶中靛玉红的含量测定—薄层扫描法 2.9 淫羊藿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02MB 文档页数:172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一、方剂与治法 二、方剂的组成及变化 三、方剂的剂型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一、解表剂 麻黄汤 银翘散 桂枝汤 麻杏石甘汤 二、祛风剂 川芎茶调散 镇肝熄风汤 独活寄生汤 天麻钩藤饮 三、祛湿剂 平胃散 茵陈蒿汤 藿香正气散 五苓散 八正散 四、清热剂 白虎汤 龙胆泻肝汤 清热地黄汤 五、和解剂 小柴胡汤 逍遥散 六、消食剂 保和丸 七、催吐剂 八、泻下剂 大承气汤 麻子仁丸 大黄牡丹汤 九、化痰止咳平喘剂 二陈汤 小青龙汤 十、温里剂 理中丸 四逆汤 十一、理气剂 越鞠丸 瓜蒌薤白白酒汤 十二、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十三、补益剂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四物汤 六味地黄丸 归脾汤 十四、固涩剂 四神丸 十五、安神剂 酸枣仁汤 十六、开窍剂 十七、驱虫剂 十八、外用剂 了解的方剂列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2MB 文档页数:72
绪论 生药的定义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本草”与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篇总论 绪论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二章 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 第五章 中药材的炮制 第六章 生药的质量标准与控制 第七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自学) 第二篇各论 第八章 藻、菌类生药 第九章 蕨类生药 第十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 双子叶、单子叶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07KB 文档页数:504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肠证并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67KB 文档页数:46
医话是医家随手笔录,属医学小品文,形式多样,短小活泼,含义深刻,意味隽永。第一则选自乾隆壬子(1792年)刊本《吴医汇讲·书方宜人共识说》。《吴医汇讲》由清代乾隆年间医家唐大烈主编,为国内最早具有刊物性质的医学文献。第二则选自嘉庆十七年(1812年)刊本《医经余论》,作者罗浩,字养斋,新安人,清代医家。第三则选自1937年上海大东书局《中国医学大成》本《冷庐医话》卷二。作者陆以湉,字薪安,一字定圃,桐乡(今属浙江)人,晚清医家。编著有《冷庐杂识》、《冷庐医话》、《再续名医类案》等。第四则选自《中国医学大成》本《对山医话》卷一。作者毛对山,字祥麟,上海人,清末医家。编著有《墨余录》、《达生篇详注》、《对山医话》等
首页上页15215315415515615715815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58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