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3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6MB 文档页数:20
本文论证了Stelco第6号和第7号焦炉燃烧室物理模型是能够定性地决定火焰的位置及高度的,模型表明燃烧室中控制燃烧的流动条件受到空气流动状态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和连接蓄热室和空气喷口的倾斜上升道有关。在6号焦炉燃烧室中空气流量分二部分供入,此时煤气流被从下空气喷口出流的倾斜空气射流吸至燃烧室的一侧,在7号炉燃烧室中,所有空气是从一个庭部喷口进入燃烧室的,由于倾斜空气流引起燃烧室中再循环气流,它控制着化学当量混合火焰的高度,同样可以看到,从煤气喷口底部通过一个小圆孔进入的煤气实际上是一个限制射流;它造成在喷口中的再循环促进了煤气高温裂解的可能性。应用模型来决定\火焰\的高度及位置,和从正在加热的燃烧室拍摄的照片大致相符,但正如所预期的那样,实际火焰约比根据模型化学当量混合浓度预测的火焰要高1.35至1.5倍,通过模型预测的火焰高度和测得的焦碳VTD结果相符较好,尤其对6号焦炉是如此。还应用模型研究了6号和7号焦炉燃烧室改变操作后的效果,其中包括在6号焦炉中采用改变气流的装置如转向砖,煤气喷口延伸管以及空气喷口角部盖板以及减少7号燃烧室的过剩O2等,模型试验表明只有采用延伸管能有效地使火焰在6号焦炉燃烧室下半部分布更均匀,而对7号炉来说采用5%过剩O2将获得同样的效果。模型试验的潜力和局限性需要继续研究,因为它们为燃烧室设计操作和燃烧以及它对VTD的影建立了重要的联系,可以认为这不仅是对上述个别燃烧室设计及操作条件的叙述,它还将对燃烧室系统的工作提供一般性的见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4.92KB 文档页数:4
为探索LF炉底吹CO2气体的冶金行为,将CO2气体用于LF炉精炼过程中,对LF炉底吹CO2气体工艺进行热力学分析,并利用75 t LF炉进行底吹不同比例CO2与Ar混合气体的实验.研究发现:底吹CO2气体精炼过程中不会造成钢液大量脱碳,平均每炉碳氧化量在0.3 ~ 0.8 kg,钢液中夹杂物的种类、形貌和组成变化较小,夹杂物当量密度减小,提高了钢液洁净度,底吹CO2气体不会加重钢包透气砖的侵蚀,实验表明LF炉可使用CO2气体进行精炼.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27MB 文档页数:129
1 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 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案例分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6.5KB 文档页数:23
利用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当气体混 合物与液体接触,混合物中被溶解的部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不被溶解的部分则留在气 相,气体混合物得到分离。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液体称为溶剂(吸收剂),以S表示;混合 气体中能溶解的部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A表示,不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情性组分(或 载体),B表示;吸收操作所得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排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吸收过程 在吸收塔中进行,逆流操作吸收塔示意图如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MB 文档页数:84
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 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量  气体交换原理、过程和肺换气影响因素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化学感受性反射 一、肺通气 二、呼吸气体的交换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2.87KB 文档页数:9
快速(真空)变压吸附循环周期较短,床层压力周期性变化快,使吸附床内流动及传热传质特性变化较大,本文研究吸附及解吸压力对快速变压吸附制氧床内速度及循环性能的影响.快速变压吸附(rapid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RPSA)循环中原料气充压阶段气流速度远大于顺流的气体流速极限值,快速真空变压吸附(rapid vacuum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RVPSA)循环中原料气充压阶段气流速度略大于顺流的气体流速极限值,而RPSA循环和RVPSA循环中放空降压阶段气流速度均较大.在所研究的吸附和解吸压力范围内,RPSA循环和RVPSA循环中气体温度在循环周期内变化均约为10℃,而RVPSA循环中气体温度在循环周期内温度梯度更大.RPSA循环中吸附压力越高,氧气回收率越高,床层因子越小;而RVPSA循环中解吸压力越低,氧气回收率越高,床层因子越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8.84KB 文档页数:6
通过模拟高炉实际条件,研究了温度、富碱条件等对五种捣固焦气化反应的影响,并结合光学组织和微观气孔结构分析了捣固焦在高温下的碳溶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和富碱均能较大地提高捣固焦气化反应失碳率。不富碱时,捣固焦气化反应失碳率随温度升高先缓慢增长而后急剧升高,在1000℃以下时反应较少;富碱后,四种捣固焦失碳率随温度升高先急剧升高而后趋于平稳,在1100℃时已达到最大值。捣固焦内部闭气孔比例较大,大气孔较少,微小气孔较多,局部存在盲肠状气孔,反应后大气孔和贯穿孔数量增加。除反应性最低的捣固焦A外,其他四种捣固焦以基础各向异性和粗粒镶嵌结构为主,在1000℃和1100℃时抗碱金属侵蚀能力较差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33KB 文档页数:33
一、大气污染 1.大气组成 大气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和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是自然环境的重 要组成部分。成年人每天要吸入10~12m3空气,质量约1315kg,总计要呼吸两万多次。 般,人缺乏食物约可生存5周;断绝饮水,约可生存5天;而离开空气,则5min就会死亡。人 类生存需要的是新鲜、清洁的空气,通常认为海平面附近的空气是干燥洁净空气,其组成基本 上不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9.27KB 文档页数:6
考察了Ni-Yb/γ-Al2O3(Ni 16%,Yb 5%,质量分数)催化剂,入口气中添加不同组分(CO2、H2和CH4)对柴油低/高温水蒸气重整过程中转化率及重整率的影响,以及添加CO2入口气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柴油水蒸气重整制氢流程中后续的CO水气变换和深度去除CO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气中添加CO2或H2进一步提高了柴油在低温(400~500℃)水蒸气重整反应中的转化率(<95%),能够为后续的高温(550~750℃)水蒸气重整过程提供CH4代替柴油作为重整原料,从而显著抑制了积碳.入口气中添加H2对高温水蒸气重整有抑制作用,添加CH4不利于提高柴油转化率.入口气中添加CO2时,气碳摩尔比约为0.54时柴油转化率最佳,但重整产物中CO含量会增加,因而后续CO水汽变换过程的空速需降低以便保证CO去除率,添加CO2对最后深度去除CO过程(两段选择甲烷化法)无明显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07MB 文档页数:58
第1节 气候的概念 第2节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第3节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首页上页151617181920212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3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