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1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5.5KB 文档页数:2
9.4.1含水层与地下水类型划分 吉林省西部地区为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统,根据含水层特点又可分为第四系孔隙含水 层系统、第三系孔隙裂隙含水层系统和白垩系裂隙孔隙含水层系统。 洮儿河扇形地是吉林省白城市附近的大型山前扇形地,面积2800km2该扇形地从镇 西向南东方向呈扇状撒开,地形由扇顶向扇前倾斜,坡度由大逐渐变小;地层岩性由中更 新统、上更新统砾卵石组成(构成强透水层,厚度10~40m,中部厚度大,向两侧边 缘厚度变小,大部地段砾卵石几乎裸露于地表地表为不连续分布的黏性土,厚度多数小 于2m,到扇形地前缘黏性土连续分布,厚度增大至2~10m;下伏基岩为泥岩,构成区域 隔水底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6.1KB 文档页数:5
利用最短距离聚类法对某矿山微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采掘计划,有效识别了井下地压活动区.通过建立各活动区内微震参数时间序列曲线,研究了局部围岩的应力变形规律,探讨了岩体失稳的前兆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井下各微震聚集区相互孤立,采掘活动不会引起大范围的地压活动;微震累计事件数及累计能量时间序列曲线出现由平静突然增大时表征了岩体内累积应变能的突然释放,预示围岩稳定性的劣化.根据研究结果,最终建立了基于微震监测技术井下岩体稳定性研究的一般模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5KB 文档页数:1
(1)掌握丘陵山区河谷中河水测流的基本方法和径流特征。 (2)掌握河谷孔隙潜水的形成特点和分布规律。 (3)了解河谷地貌、地质结构及其与地表水、地下水的关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9.5KB 文档页数:8
要求:承载力、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渗漏、隔声 等。 组成及分类: 组成:房屋建筑底面地坪与楼层地坪的总称。 由面层、垫层、基层等组成。 分类:按材料分:土、灰土、三合土等组成。 按面层构造分:整体地面:灰土、水泥砂浆 块料地面:缸砖、拼花木板 涂布地面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5KB 文档页数:1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的目的是使实验者了解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水位、水量、 温、水质等主要观测内容,掌握相应的观测要求及观测方法,能够绘制地下水动态曲线图 及平面图等基础图件,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可以选用现有观测井进行典型调查与 观测,采用罗盘或便携式GPS12XL现场定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0.36KB 文档页数:3
对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精密水准测量监测,通过非线性数据拟合趋势分析得出复合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的非线性沉降规律,指出复合地基在建筑物自重荷载作用下的蠕变性以及不均匀沉降特征,并进一步说明结构和地基基础变形协调的重要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9MB 文档页数:123
• 基本内容和要求: • 了解沉积岩的形成和分类、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地层的单位和地质年龄、地质构造及分类等基本过程和概念。 • 掌握石油成因学说、油气生成的条件、油气生成的阶段、天然气成因类型,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理论和基本概念。 • 掌握油气藏形成及保存条件、油气藏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概念。 第一节 沉积岩和地质构造 第二节 油气的生成 第三节 油气藏的形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4MB 文档页数:7
因风电塔整体结构不沿轴向对称,为明确该结构的受力特性和保证结构安全,采用国外及国内两种数值计算方法对塔筒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风荷载作用下、地震动作用下和风–地震组合作用下的塔体结构的受力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塔筒结构进行风–地震组合作用下的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的动力响应分析进行研究.结果指出了该状态下对塔筒结构最不利的地震动输入方向以及该作用条件下塔筒结构的薄弱位置为塔筒开口位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1.04KB 文档页数:12
1.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 2.在地质图上认识、分析褶皱的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3.掌握编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的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1MB 文档页数:32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三、 地带性分异规律、 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五、地域分异的尺度、 六、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首页上页222324252627282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1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