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503)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05MB 文档页数:48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5MB 文档页数:43
苫味和甜味同样依赖于分子的立体化学结构,两种感觉都受到分子特性 的制约,从而使某些分子产生苦味和甜味感觉。糖分子必须含有两个可以由 非极性基团补充的极性基团,而苦味分子只要求有一个极性基团和一个非极 性基团。有些人认为,大多数苦味物质具有和甜味物质分子一样的AH/B部分 和疏水基团,位于感觉器腔扁平底部的专一感觉器部位内的AH/B单位的取向, 能够对苦味和甜味进行辨别。适合苦味化合物定位的分子,产生苦味反应, 适合甜味定位的分子引起甜味反应,如果一种分子的几何形状能够在两个方 位定位,那么将会引起苦味-甜味反应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32.5KB 文档页数:37
(一)体育保健学概论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 科学。它是在医疗保健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 交叉学科。它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及人体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适 学习保育保健学的目的,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 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以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 防治运动性伤病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 体育保健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上述基础理论及卫生学等有关临床医学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合理 安排体育教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1MB 文档页数:57
第一节 温度环境及调控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之一。在设施生产中的很多情况下,温度条件是生产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充分认识和了解设施内的温度环境和调节控制技术,对于搞好设施园艺生产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节 光照环境及调控 光照条件也是园艺作物生产中的一个主要条件,特别是设施栽培。“有收无收在于热,多收少收在于光”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光照条件不仅是园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还是园艺设施中的主要热量来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2KB 文档页数:2
前言 一、对中国近代史的几点认识 1、中国近代史的所属范畴 近代史是相对古代史而言的,一般以地理大发现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制度,工业革命的展开又为这个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为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所驱使,向外扩张成为资本主义的本性。中国就是 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强行卷入到世界一体化进程之中。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思想文化、科学 技术、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化表明,虽然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传统势力 也很强大,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历史开始了从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0.01KB 文档页数:4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由于发酵工程是整个生物技术的核心, 是工业微生物实现实验室与工厂化生产的具体操作是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原理及 方法的一部分,是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工业化的过程与方法。因此,通过对《发酵 工程》的学习,不仅掌握发酵工程原理及发酵优化控制过程,而且对系统了解生物技术及其 工业化应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另外,通过《发酵工程》实验及发酵工程各论的了解,不仅 能够掌握发酵工艺操作从小试到放大的具体过程及反应过程控制方法,而且进一步了解了目 前发酵行业的具体产品生产工艺,从理论到方法学会发酵工程这一门技术,对发酵生产能够 进行指导与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3MB 文档页数:44
在人体内,水不仅是构成机体的主要成分,而且是维持生命活动、调节代谢 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例如,水使人体体温保持稳定,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一旦人体内热量增多或减少也不致引起体温出现大的波动。水的蒸发潜热大,蒸 发少量汗水即可散发大量热能,通过血液流动使全身体温平衡。水是一种溶剂, 能够作为体内营养素运输、吸收和废弃物排泄的载体,可作为化学和生物化学反 应物或反应介质,也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润滑剂和增塑剂,同时又是生物大分子化 合物构象的稳定剂,以及包括酶催化在内的大分子动力学行为的促进剂。此外, 水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碳水化合物所必需的物质。可以清楚地看 到,生物体的生存是如此显著的依赖于水这个无机小分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42KB 文档页数:1
食品化学第一版已经时过十年,许多新的研究和新的揭示,必然需要在书中 补充新的内容和适当调整结构。为此,在第一版基础上,本书增加了第六章酶, 同时还对各章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由于本书是在第一版基础上完成的,因此, 后续工作也沉积着前版作者大量的心血和劳动。 参加本书第一版编写的有胡慰望(第一、二三章)谢笔钧(第四、五、 六章)、李培森(第九章)、吴方元(第八章)、余若海(第七章);第二版谢笔钧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章)、徐汉生(第十章)、孙智达(第八章) 戚向阳(第九章)。感谢管华诗院士为本书作序和审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8.29KB 文档页数:1
食品化学作为一门应用化学学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理 论体系逐渐趋于完善,研究领域也随之更为广泛特别值得提及的是,结构化学、 游离基化学和光化学理论以及电子自旋共振光谱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等先进技 术在食品化学中的应用,使脂类的自动氧化光敏氧化、热解和辐射等反应的历 程与机理得到阐明。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对活性氧基团、酶和金属的催化本质的 认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揭示食品成分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及其对人体产生的效应,乃是当今食品 化学、营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共同关注的问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07.51KB 文档页数:83
实验一 不同土地类型的“野外认地” 实验二 室内各种岩石、矿物及其风化标本的观察 实验三 室内土壤形态特征标本的观察 实验四 室内土壤质地手测法练习 实验五 田间认土 实验六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实验七 土壤矿物质颗粒分析 (一)比重计法 (二)吸管法 实验八 土壤微团粒测定 实验九 土壤密度(比重)的测定 实验十 土壤容重的测定 实验十一 风干土样吸湿水的测定 实验十二 凋萎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三 土壤水分含量(新鲜土样)的测定和田间验墒 实验十四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实验十五 毛管持水量的测定和毛管上升现象的观察 实验十六 土壤透水性的测定 实验十七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实验十八 土壤胶体凝聚、分散和电泳现象的观察 实验十九 几种土壤吸收性能的观察 实验二十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土壤腐殖质的分离及各组分性状的观察 实验二十二 土壤腐殖质的快速测定 实验二十三 土壤酸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四 土壤全氮的测定 实验二十五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实验二十六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实验二十七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实验二十八 土壤水溶性盐分的测定 实验二十九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实验三十 土壤中有效锌、锰、铁、铜的测定 附表 1 国际单位(S1)蝗倍数和分数的名称和符号
首页上页34334434534634734834935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5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