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MB 文档页数:41
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 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及专题地 图。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 包括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 (如居民点、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但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 种要素。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 种要素的地图,如地籍图、地质图和旅游图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8MB 文档页数:19
•测量学与制图学统称为测绘学。•测绘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的各种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它研究的内容是对这些与地理空间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传统的测量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已扩展到地球的外层空间,并且已由静态对象发展到观测和研究动态对象;同时,所获得的量既有宏量,也有微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38KB 文档页数:16
为了更好地理解食品卫生原理 必须了解微生物在食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中所起的作 用 微生物存在于整个自然环境中 一旦食品被某些微生物污染 这类微生物通常都与公 众健康有关 这些微生物就会通过分解食品组成成分 改变食品的颜色和风味 并导致 食品腐败以及食源性感染 微生物与食品卫生的关系很重要 因为许多致病微生物有可能 是通过食物传播的 所以 食品企业需要采取卫生操作以抑制或消除能引起食品腐败和有 毒有害之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1.83MB 文档页数:536
《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 《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实验 《岩石学 A 实验》 《矿相学实验》 《矿产勘查学实验》 《矿体建模及储量估算》实验 《油气地质测试分析实验》实验 《地震测井解释实验》实验 《土壤学》课程实验 《土地信息系统》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 A 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应用》实验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 《构造地质学 A》实验 《古生物学》实验 《地层学》实验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实验 《演化古生物学》实验 《矿床学 A》实验 《地质填图方法与技术》实验 《地球化学》实验 《自然灾害评估与防治》实验 《多元地学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实验 《沉积成岩作用研究方法与应用》实验 《岩浆岩成因研究方法与应用》实验 《变质作用研究方法与应用》实验 《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实验 《岩石变形中的微观组构》实验 《成矿构造分析》实验 《构造解析》实验 《区域构造分析》实验 《地球生物学》实验 《地层学理论与应用》实验 《地层建造分析》实验 《生命的历史》实验 《中国地质学》实验 《遥感地质学 A》实验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实验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实验 《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地质应用》实验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实验 《遥感原理与方法》实验 《岩石学 B》实验 《矿山地质学》实验 《石油构造分析》实验 《重砂测量与分析》实验 《矿业工程概论》实验 《宝石资源地质学》实验 《显微构造学》实验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实验 《人工智能在地学中的应用》实验 《综合地层学》实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43KB 文档页数:1
一、土壤组成 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 二、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 值。背景值这一概念最早是地质学家在应用地球化学探矿过程中引出的。背景值 指在各区域正常地质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岩石、风化 产物、土壤、沉积物、天然水、近地大气等)中的正常含量。在环境科学中,土 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末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 元素的含量。当今,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积累和现代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使自然 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想寻找一个绝对未受污染的土 壤环境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土壤环境背景值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概念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03KB 文档页数:18
一、 地球空间模型描述 为了深入研究地理空间,有必要建立地球表面的几何模型。根据大地测量学的研究成果, 地球表面几何模型可以分为四类,分述如下: 第一类是地球的自然表面,它是一个起伏不平,十分不规则的表面,包括海洋底部、高 山高原在内的固体地球表面。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多种成分的内、外地貌营力在漫长的 地质时代里综合作用的结果,非常复杂,难以用一个简洁的数学表达式描述出来,所以不适 合于数字建模;它在诸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测量中都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困难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0.5KB 文档页数:8
一、世界气候型及其代表花卉 花卉原产地或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理、土壤、生物及历史诸方面,其中又以气候条件、 主要是水分与温度状况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以温度与降雨情况为主, Miller与琢本氏将野生观赏植物 的原产地按气候型分为七个大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由于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观赏 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现分别概述如下: (一)中国气候型(又称大陆东岸气候型) 我国大部、日本、北美东部、巴西南部、大洋洲东南部、非洲东南部属于这一气候型区域。本区的 气候特点是冬寒夏热,雨季多集中在夏季。根据所处纬度的不同,依冬季气温的高低又分为温暖型与冷 凉型
上页1234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