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661)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44MB 文档页数:68
单元1:氧气底吹转炉炼钢概述 1 发展状况 2 底吹转炉设备 3 熔池内反应基本特点 4 操作工艺 5 顶吹和底吹比较工艺 单元2: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的冶金特点 各国概况 我国概况 种类特征 冶金特点 单元3: 顶底复合吹炼法的种类及其特征 ●复合吹炼底部供气元件的类型及特点 ●复吹的底吹气体 单元4: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冶炼工艺 1 装入制度 2 供氧制度 3 底部供气 4 造渣制度 5-4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冶炼工艺 5 脱氧合金化操作 6 少渣冶炼工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03MB 文档页数:109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二、工艺路线的拟订 三、加工余量 四、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五、工艺过程的生产率 六、工艺方案的经济分析 七、编制工艺规程文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3.37KB 文档页数:8
综述了钨冶炼渣中有用金属回收利用现状与研究进展,介绍了黑钨和白钨的冶炼工艺、钨、锡、钽、铌、钪回收工艺与理论、钨冶炼渣的减量化处理研究进展.重选和浮选工艺可回收钨锡,得到钨锡精矿后再进行冶炼,选矿工艺流程简单易工业生产且成本低,但适应性较差,对于较细物料无法有效回收,湿法冶金工艺可回收钨、锡、钽、铌、钪,适应性强但流程复杂,酸碱废水对环境影响大;钨冶炼渣减量化是综合利用的根本要求,目前主要用来制做水泥辅料、建筑胶砂、多孔材料、微晶玻璃等,介绍了目前减量化处理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问题与建议,钪钽铌稀有金属提取工艺的进步依赖萃取剂和离子交换树脂的发展,可利用材料领域内第一性原理和化学配位理论,研发选择性强的萃取剂和交换容量大的离子交换树脂,解决萃取剂选择性差、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小、废水量大的问题,从原子层面研究出相互作用机理,最终筛选出高效萃取剂及离子交换树脂.指出选冶联合工艺,开发短流程绿色提取技术、冶炼渣高附加值材料研制技术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1.92KB 文档页数:8
电流体动力喷射3D打印是一种新型微纳增材制造技术,它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精度高、打印材料广泛等突出特点和优势.但是,由于电流体动力喷射3D打印的打印速度快、喷嘴和基底打印距离小,特别是对于微尺度特征图形的打印,其实际图形及打印质量难以直接观测,而且影响打印图形精度和质量的工艺参数较多,各个工艺参数相互耦合和相应作用.因而直接有效的控制打印图形的精度(线宽)和质量(线边缘粗糙度)是其面临的一个挑战性难题.本文提出一种通过调整打印工艺参数间接控制泰勒锥形状和尺寸,进而实现对于打印图形精度和质量有效控制的新方法.建立了线宽与工艺参数、材料性能和基底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实验,系统研究并揭示了电流体动力喷射3D打印工艺参数对泰勒锥和打印图形的影响及其规律;优化出针对同一喷嘴较为理想的喷印工艺窗口;并通过典型实验工程案例研究,采用内径60 μm喷嘴实现了最小线宽3 μm打印,验证了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的方法和实验研究结果为电流体动力喷射3D打印的打印精度、图形质量和打印稳定性改进及提高奠定了基础,并为简化和易于操作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7MB 文档页数:123
§3.1 基本概念 §3.2 工艺规程 §3.3 结构工艺性 §3.4 拟定工艺规程的几个主要问题 §3.5 时间定额 §3.4 工艺成本和工艺方案经济性 §3.4 缩短单件时间定额的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35.5KB 文档页数:34
一 、AB(Adsorption Biodegradation工艺 二、AB工艺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在常规活性污泥法和两段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 三、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在欧洲,AB法的使用已比较普遍,现已有50余座污水处理厂采用了该项技术。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等国,AB工艺已大规模应用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和新建污水处厂均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自90年代起,在我国的一批新建或改建的污水处理厂已始采用AB法工艺,如泰安污水处理厂、深圳罗芳污水处理厂深圳滨河水质净化厂、新疆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等相继投产运行。 四、AB工艺的发展情况 AB(BAF)、AB(A/O)、AB(A2/O)、AB(SBR)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4
为了对超低碳铝镇静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合某钢铁厂的现有工艺装备和条件,经过大量试验研究,确立了转炉-LF-RH-连铸机的工艺路线,并实施转炉初炼钢水质量控制、钢包顶渣改制及成分控制、RH工艺优化及钙处理等工艺优化措施.工艺流程优化后,控制转炉初炼钢水出钢氧的质量分数为0.04%~0.08%,终点碳0.03%~0.05%%,钢包顶渣改制后FeO+MnO<3%,钙处理钢中Ca的质量分数达到0.002%~0.003%,解决了方坯连铸中包水口絮流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超低碳铝镇静钢方坯顺利浇铸,连浇炉数达到8炉以上,达到了成品碳含量[C]<50×10-6,全氧含量≤ 30×10-6的较好质量水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7.44KB 文档页数:3
介绍了传统电炉的返回吹氧法生产Cr12型高合金模具钢的工艺特点.通过分析传统工艺的优劣,针对\EBT+LF\二步法冶炼工艺的特点,客观上确定了新工艺流程冶炼该钢种的可行性.通过合理安排电弧炉生产,总结生产中的各种要求,逐步解决了新工艺冶炼Cr12模具钢中存在的困难.产品质量检验表明:使用该生产工艺,Cr12型模具钢成分稳定,终点控制命中率高,有利于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氧化法冶炼Cr12型模具钢较之返回吹氧法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合计吨钢效益达到787元/t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3.1KB 文档页数:7
采用γ单相区和γ+α双相区轧制并淬火工艺以及双相区再加热-淬火-碳配分(IQ&P)工艺,研究预处理组织对低碳钢室温状态多相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用低碳钢经两种工艺轧制并淬火处理,获得马氏体和马氏体+铁素体的预处理组织,再经双相区IQ&P工艺处理后均获得多相组织.马氏体预处理钢的室温组织由板条状亚温铁素体、块状回火马氏体以及一定比例的针状未回火马氏体和8.2%的针状残余奥氏体组成;马氏体+铁素体预处理钢由板条状亚温铁素体、块状和针状未回火马氏体以及14.3%的短针状或块状残余奥氏体组成.在相同的双相区IQ&P工艺参数下,预处理组织为马氏体的钢抗拉强度为770 MPa,伸长率为28%,其强塑积为21560 MPa·%;而预处理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的钢抗拉强度为834 MPa,伸长率增大到36.2%,强塑积达到30190 MPa·%,获得强度与塑性的优良结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1.76KB 文档页数:5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压缩试验,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一种低碳Mn-Si钢在基于热轧动态相变的热轧TRIP钢工艺和基于贝氏体等温处理工艺下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比较了通过两种工艺获得的不同复相组织状态对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基于动态相变的热轧TRIP钢工艺下获得了以细晶铁素体为基体和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而在基于贝氏体等温处理工艺下得到了以板条贝氏体为基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前者中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且其碳含量也较高.实验钢具有以板条贝氏体为基体的复相组织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高;但由于残余奥氏体稳定性较差,实验钢的加工硬化能力较弱,导致其均匀延伸率和总延伸率较小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66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