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8.87KB 文档页数:7
烧结料层上部荷重是造成烧结过程中燃烧熔融带透气性差的重要因素,而烧结料层透气性是制约我国厚料层烧结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环节.从减轻烧结料层燃烧熔融带荷重以及改善烧结过程料层透气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在烧结料层中安装支架研究不同荷重条件下对铁矿粉烧结行为的影响.烧结杯实验研究表明:安装支撑板后,烧结料层透气性明显改善,烧结矿转鼓强度大于65%;垂直烧结速度显著提高,最高可达28.4 mm·min-1;成品率波动幅度不大,利用系数从1.89 t·m-2·h-1增加到2.31 t·m-2·h-1;燃耗有所降低,最大降幅达1.32%.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支撑板对减轻烧结熔融带上部荷重,提高料层透气性,以及改善燃耗和烧结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8.31KB 文档页数:8
采用西澳大学室内鼓轮式离心机,在预先固结的高岭黏土中开展不同离心力场( 50g,125g 及 250g,g 为重力加速度) 条件下的模型压桩试验、T--bar 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分析了模型桩在贯入过程、静置稳定过程中桩身径向应力( σr ) 的变化规 律,并对后期桩体拉伸载荷阶段的径向应力变化值( Δσr ) 及桩侧摩阻力变化情况行了探讨,揭示了在不同超固结比( OCRs) 黏 土中静压桩侧摩阻力的演变特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8MB 文档页数:8
为了深入探究MgO对烧结矿矿物组成及冶金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荷重软化熔滴设备研究了MgO对含钛烧结矿矿相结构与软熔滴落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料中MgO质量分数从2.04%增加到3.96%,烧结过程液相生成量逐渐减少,烧结矿中的赤铁矿和铁酸钙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赤铁矿质量分数从13.57%降低到9.99%,铁酸钙的质量分数由38.7%降低到30.17%,磁铁矿、硅酸盐和烧结矿中的孔洞逐步增加.因此,增加烧结矿中MgO会降低烧结矿中液相生成量,不利于烧结矿转鼓强度和还原性的提高.高碱度含钛烧结矿中的镁主要分布于烧结矿中复合铁酸钙相中,进一步提高烧结矿中镁的质量分数,烧结矿的磁铁矿相比例将增加,有一部分镁固溶于磁铁矿中;在高镁烧结矿中,也会形成一定量的橄榄石,其中固溶有少量镁、钛等元素.随着烧结矿中MgO质量分数的增加,开始软化温度逐渐升高,试样软化开始温度均在1120℃以上,软化温度区间ΔtA随着MgO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变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6MB 文档页数:12
为了探究全进口矿条件下褐铁矿在烧结工艺中的合理配置,实现褐铁矿的高效利用以进一步提铁降本,针对S钢铁公司500 m2大型烧结机实际原燃料条件,基于试验用铁矿粉的常规理化性能和高温烧结基础特性开展了不同褐铁矿配比的烧结杯试验研究,结合Factsage 7.1热力学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褐铁矿配比条件下的黏附粉含量和理论液相生成量及性能,并采用矿相显微镜分析了烧结矿的显微结构,探明了褐铁矿与赤铁矿和磁铁矿的优化搭配规律。研究表明:澳大利亚褐铁矿具有粒度粗、矿化能力弱,同化温度低、黏结相强度差、吸液性强的特点,当褐铁矿质量分数由45%增加至55%时,提高磁铁精矿OD矿的质量分数至15%,同时降低OC矿质量分数至10%,烧结矿转鼓强度和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等指标达到最优,这是由于一方面提高磁铁精矿配比不仅具有增加黏附粉比例、改善液相生成数量和性能的作用,而且可以均匀液相分布,消除过熔现象;另一方面,增加磁铁精矿配比可以改善烧结料球的粒度组成,减少褐铁矿吸液量,提高烧结矿强度。因此,在高褐铁矿配比条件下,增加适宜的磁铁精矿配比有利于稳定烧结矿质量,全面改善烧结矿性能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3.5KB 文档页数:4
1、复习所学腰鼓基本动作缠腰鼓,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缠腰动作。2、学习行进间缠腰鼓,使学生对缠腰鼓更加熟练,为新授课做好铺垫,学习行进间缠腰过裆鼓。3、提高学生柔韧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8.5KB 文档页数:4
1、复习所学腰鼓基本动作缠腰鼓,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缠腰动作。2、学习行进间缠腰鼓,使学生对缠腰鼓更加熟练,为新授课做好铺垫,学习缠腰过裆鼓。3、提高学生柔韧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1MB 文档页数:200
原来准备写一部《高等数学引论》,共六、七卷.其中第一卷第一、二分册已于1963年 问世.但由于十年浩劫,其它手稿大部分遭到一“抄”,二“盜”,三“失散”的命运,现在检 查劫余,已所剩无几了,于1981年出版了第二卷第一分册.本拟鼓其余勇完成原来计划, 但实事求是地估计之后,看来所散失的手稿归来无望,重新补写完成全书,诚恐是时不我 待,力不从心的愿望了.无已,作两步打算,先把1962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讲授过的铅印 而未逸散的部分出版,以后,再就力所能及进行写作陆续出版(在同一或不同书名下) 好在这一部分是有它的独立性的,讲授时的客观情况是:既要照顾到初学同学的水 平,又要使前者不越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02MB 文档页数:163
大自然的启示:如果让污水进入天然水体,可通过水体中微生态系 统的自净功能得到处理。 1882年就有人做向污水中鼓入空气的试验; 1912年美 Lawlence国的研究所进行污水曝气试验;英国的 Fowler 访问该研究所回国后,让Clark和Gage进行试验,发现,对污水 长时间曝气会产生一些絮状体,同时水质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ArdernLockett和继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曝气试验是在瓶中 进行的,每天试验结束时把瓶子倒空,第二天重新开始,他们发现 由于瓶子清洗不完善,瓶壁附着一些棕褐色的絮状体时,处理效果 反而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8.5KB 文档页数:44
管理中的领导职能是通过对人的激 励实现的。激励(Motivation)是指 激发人的内在需要和行为动机,鼓 励和帮助人们为实现目标积极努力 的过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1MB 文档页数:30
一、概述 自从人类创造了音乐,谐振技术就问世了。 远古石器时代的人已会应用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乐 管吹奏不同的音调,即其谐振频率不同。后来发 展了弦乐器和乐鼓,改变弦的粗细和长度,或者 改变鼓皮的张紧度和厚度,就可改变它们的发声 频率。然而,在传感器上利用谐振技术却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的
上页12345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