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2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4.5KB 文档页数:358
本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专业基础课教材。内容包括总论、矿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矿床、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地震、大地构造学说、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及各代地史等15章,基本包括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作为第三版修订教材,本书注重吸收最新学科成果,如引入花岗岩的成因、特殊沉积岩、区域混合岩化作用、火山矿床、多成因矿床、干酪根成油说、韧性断层、区域性大断裂、地体、地质事件和生物事件、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恐龙灭亡事件等内容,以及较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地质年代表》。适用作地理学、地质学、地学、环境学及相关学科教材及供有关读者阅读、参考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5.5KB 文档页数:12
一、编写说明 1教材选用及大纲制定依据 本门课程选用教材为全国统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物统 计附试验设计》(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根据培养目标及“面向 21世纪课程教材”的要求,制定本教学大纲。 2.教学环节 本门课程为动物科学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前期基础课为 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在此基础上开设本门课程。主要教 学形式为课堂讲授,主要教学环节为课堂讲授。另外由于教材内容较 多,课堂讲授学时有限,故安排40学时的学生自学内容。 3.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安排适当学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研制电子教案 和多媒体幻灯片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5.82KB 文档页数:12
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作物的经济产量不仅取决于 光合产物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光合产物向经济器官运输与分配的量。所以,研究有机物的 运输与分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因素与环境信号的共同调节控制。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的遗传信息 系统,决定生长发育的潜在模式,而生长发育的具体表现又受控于环境信号。本章还将讨论 植物细胞对环境信号的感受及信号的传递与转导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97MB 文档页数:187
第一章生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操作 第一节生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第二节 第二章分光光度技术 实验一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实验二 Folin-酚试剂法(Lowry 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实验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实验四考马斯(Comessie)亮兰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实验五BCA 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实验六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及血糖的测定 第三章生物大分子的提取、沉淀和离心分离技术 第一节生物材料的选取与预处理 第二节生物大分子的沉淀分离技术 第三节生物大分子离心分离技术 实验七鸡血SOD的提取、分离及活力测定 实验八碱性磷酸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实验九酪蛋白的制备 实验十动物肝脏中提取DNA 实验十一猪心肌细胞线粒体可溶性ATP合酶的提 第四章电泳技术 实验十二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十三血浆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十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实验十五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SDS-聚丙烯凝胶电泳 实验十六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 第五章层析技术 第一节 层析技术概述 吸附层析 第三节 分配层析 第四节 离子交换层析 第五节 凝胶层析 第六节亲和层析 第七节 高效液相层析 实验十七氨基酸的纸上层析与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 实验十八血清-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十九 亲和层析纯化胰蛋白酶 实验十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氨基酸 实验二十一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 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第三节分子克隆 实验二十二Southern杂交分析 实验二十三 Northern 杂交分析 实验二十四 PCR 基因扩增 验二十五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 实验二十六 DNA重组实验 实验二十七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附录一常用缓冲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二易变质及需要特殊方法保存的试剂 附录三一般化学试剂的分级 附录四 English words in the la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55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一)脂质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蛋白质 (三)细胞膜糖类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四)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一)化学门控通道 (二)电压门控通道 (三)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一)兴奋性和兴奋含义及其变迁 (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和阈刺激 (三)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一)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三)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二)肌管系统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一)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的运动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四、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一)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枣长度-张力曲线 (二)肌肉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速度曲线 (三)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四)肌肉的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 五、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一)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机制 (二)平滑肌在功能上的分类 (三)平滑肌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5.41KB 文档页数:7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400km2,人口最多时也 不过7000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3000km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 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2000km之遥。但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 示人类未来的一面镜子。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并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 利尼西亚人,公元5世纪到达复活节岛,当时已是全球大迁徙的晚期。公元5世纪 时,复活节岛上土壤肥沃,温度、湿度很高,但是水源奇缺,岛上无常年性河流 仅有的淡水来自死火山形成的湖。由于与世隔绝,生物物种很少,只有30种本地植 在家乡时主要食用鸡、猪、狗、波利尼西亚鼠以及甘薯、芋头、两波利尼西亚人 物、几种昆虫、两种蜥蜴,没有哺乳动物,岛周围水域中鱼也不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2.6KB 文档页数:14
高等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是植物个体发育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植物从营养生 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需要一些特殊条件,但不论是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都必需达到一 定的生理状态后,才能感受所要求的外界条件而成花。植物能对环境起反应而成花所必需达 到的生理状态称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植物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时期称 幼年期( juvenile phase)。植物达到花熟状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开始花芽分化,这 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标志,但开花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开花之前植物体内发 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8.44KB 文档页数:12
水是生命的赋予者。那里有生命,那里就有水“水是农业的命脉”,“收多收少在于肥, 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是命、肥是劲”等,都说明了水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植物一生中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分,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植物地上部分又不可避 免地向环境散失水分。正是吸收与散失这一矛盾,导致了水分从土壤到植物再到大气的运动 过程。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就是在水分不断地吸收、传导和散失这个过程中进行的。了解植 物的需水规律,维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是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的基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53.5KB 文档页数:174
绪论 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 根 第二节 茎 第三节 叶 第四节 花 第五节 果实 第六节 种子 下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 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述 第五章 藻类植物 第六章 菌类 第七章 地衣门 第八章 苔藓植物门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实验: 1、植物界的各大类群 2、植物的细胞构造和显微镜的使用 3、质体与贮藏营养物质 4、晶体 5、保护组织 6、机械组织 7、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8、根的初生构造 9、根的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 10、根和茎的外形 11、茎的初生构造 12、茎的次生构造 13、根状茎和叶的构造 14、叶的形态 15、花的构造 16、花粉和花序 17、果实与种子的形态与构造 18、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 19、藻类、真菌、地衣植物(低等植物) 20、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颈卵器植物) 21、裸子植物 22、双子叶植物纲离瓣花植物之一 23、双子叶植物纲离瓣花植物之二 24、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植物 25、单子叶植物纲植物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5KB 文档页数:10
前面我们所学的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法以及电泳等一系列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 手段,比起早期采用的盐析法,有机溶剂及等电点沉淀法等,分离效果要好得多。但是, 这些方法中,或是利用生物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溶解度、电荷分布、总电荷的不 同,或是依据其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一句话,多是利用生物分子间物理和化学性 质的差异来进行分离纯化的。由于这些方法的特异性比较低,加之待分离物质之间的物 化性质差异较小,常常要综合不同的分离方法。经过许多步骤才能使生物分子达到一定 的纯度
首页上页464748495051525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2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