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375)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3MB 文档页数:46
目的要求:了解植物营养元素的的种类、生理作用 及植物吸收的机理,认识土壤养分的特点和施肥规律, 目的要求掌握各种化肥和有机肥的特性和鉴别使用方法。 植物营养 教学要点: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植物必需营养元 素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根对养分的吸收,叶片对养分 营养吸收的吸收,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 土壤养分 环境因素,作物连续性,作物营养阶段性,作物营养临 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 作物施肥形态和转化,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性质、在土 壤中的转化及施用方法,作物的施肥原理,肥料的施用 实验实训方法,配方施肥的概念及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0.5KB 文档页数:9
1.动物生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本门课程讲授和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动物正常机体机能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为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必要的 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 2.本课程是以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化学为基础:为草食动物生产学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为将来本专业学生报考动物科学研究生奠定基础。 3.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主要讲授健康动物有关组织、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水平上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其活动规律。使学生掌握健 康动物各种生命现象或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了解其产生的制,通过实验环节来分析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认 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5.5KB 文档页数:46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本质特征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 第一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第二节 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思维方法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四、内容和形式 五、现象和本质 第四节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和演绎 二、分析和综合 三、抽象和具体 四、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第四章 认识的基础、本质和过程 第一节 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四、反映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过程 第二节 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 一、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二、认识辨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一、 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 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三、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机制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经济结构和阶级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三、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四、国家的类型和消亡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四、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第六章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第一节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基本内容 第二节、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及其社会作用 第三节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关系 四、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第二节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由解放过程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82MB 文档页数:347
第一章 历史与展望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简史 第二节 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 第三节 对未来的展望 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第一节 显微技术. 第二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三节 细胞分离技术. 第四节 细胞培养与细胞杂交.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真核细胞. 第二节 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 第三节 病毒与蛋白质感染因子. 第四节 细胞的化学成分. 第四章 质膜及其表面结构. 第一节 质膜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质膜的结构. 第三节 细胞表面的分化. 第五章 跨膜运输. 第一节 被动运输. 第二节 主动运输. 第三节 膜泡运输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第一节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膜泡运输 第三节 内质网 第四节 高尔基体 第五节 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第七章 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一节 线粒体 第二节 叶绿体 第三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蛋白质定向转运 第八章 细胞通信.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膜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第四节 蛋白降解与信号转导 第九章 细胞骨架 第一节 微丝 第二节 微管 第三节 中间纤维 第十章 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组成成分 第二节 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作用 第十一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附分子 第一节 细胞连接 第二节 细胞粘附分子 第十二章 细胞核 第一节 核被膜 第二节 染色体 第三节 核仁 第四节 核基质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有丝分裂 第三节 减数分裂 第四节 细胞周期的调控 第十四章 细胞分化. 第一节 受精与胚胎发育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主要机制 第三节 模式动物——果蝇 第四节 细胞的分化潜能 第十五章 细胞衰老与死亡 第一节 细胞衰老 第二节 细胞坏死与凋亡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 第十六章 肿瘤细胞 第一节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肿瘤形成 第三节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7KB 文档页数:5
1.设晶体只有弗仑克尔缺陷,填隙原子的振动频率、空位附近原子的振动频率与无缺陷时原 子的振动频率有什么差异? [解答] 正常格点的原子脱离晶格位置变成填隙原子,同时原格点成为空位,这种产生一个填 隙原子将伴随产生一个空位的缺陷称为弗仑克尔缺陷填隙原子与相邻原子的距离要比正 常格点原子间的距离小,填隙原子与相邻原子的力系数要比正常格点原子间的力系数大.因 为原子的振动频率与原子间力系数的开根近似成正比,所以填隙原子的振动频率比正常格 点原子的振动频率要高.空位附近原子与空位另一边原子的距离,比正常格点原子间的距 离大得多,它们之间的力系数比正常格点原子间的力系数小得多,所以空位附近原子的振 动频率比正常格点原子的振动频率要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4.32KB 文档页数:27
2.1 变分法 2.1.1 变分原理 2.1.2 变分法 2.2 氦原子基态的变分处理 2.2.1 氦原子的 Schrödinger 方程 2.2.2 原子单位 2.2.3 单电子近似 2.2.4 反对称波函数和泡利(Pauli)原理 2.2.5 氦原子基态的变分处理 2.3 自洽场方法 2.3.1 氦原子总能量的表达式 2.3.2 哈特利-福克(Hartree-Fock)方程 2.4 中心力场近似 2.4.1 中心力场近似 2.4.2 屏蔽常数和轨道指数 2.5 原子内电子的排布 2.5.1 Pauli 原理 2.5.2 能量最低原理 2.5.3 洪特(Hund)规则 2.6 原子的状态和原子光谱项 2.6.1 电子组态与原子状态 2.6.2 原子光谱项 2.6.3 举例说明原子光谱项的写法 2.7 原子光谱 2.7.1 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 2.7.2 原子光谱项所对应的能级 2.7.3 原子光谱的选择定则 2.8 定态微扰理论 2.8.1 非简并情况下的定态微扰理论 2.8.2 简并情况下的定态微扰理论 2.9 定态微扰理论的简单应用 2.9.1 氦原子基态的微扰处理 2.9.2 氢原子的一级斯达克(Stark)效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MB 文档页数:8
对生物质松木锯末和烟煤还原焙烧高铁拜耳法赤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包括还原温度、还原时间、还原剂用量对还原效果的影响.生物质松木锯末还原高铁拜耳法赤泥所需还原温度低而且还原时间短最终还原效果较好.试验通过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动力学研究结果揭示出生物质松木锯末中低温还原高铁拜耳法赤泥机理.同时确定了生物质松木锯末中低温还原的最佳还原条件.研究表明生物质松木锯末为赤泥质量分数的20%,还原温度为650℃,还原时间为30 min可将赤泥完全磁化.生物质松木锯末热重试验分析表明250~375℃温度区间为锯末热解的主要阶段,350℃左右热解速率达到最大,450℃后热解反应趋于平缓;烟煤热重试验表明300~700℃温度区间为烟煤热解的主要阶段,450℃左右热解速率达到最大,650℃后热解反应趋于平缓.动力学研究表明锯末在300~400℃区间热解表观活化能比烟煤热解表观活化能要低很多,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锯末比烟煤更加容易发生热解反应.生物质能够中低温还原高铁拜耳法赤泥,还原温度比煤基还原的还原温度低200℃左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7
提出采用煤较低温度下选择性还原选铜尾矿中的铁, 还原球团磁选回收铁的技术, 并考察了还原温度、还原剂用量、还原时间、活化剂用量对选铜尾矿选择性还原回收铁的影响, 得出最佳工艺条件: 还原温度为1200℃, 还原剂用量为原料质量25%, 还原时间为2 h, 活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磁选精矿中铁质量分数超过90%, 铁回收率大于95%.借助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原料、还原球团、磁选矿的矿相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 揭示了铁矿相还原及金属相生成/融合演变规律: 升高温度促进金属相的还原、融合兼并和生长; 增加还原剂用量使金属颗粒的融合兼并变得更加普遍; 延长还原时间促进金属粒子的融合和铁橄榄石相的还原; 活化剂促进金属粒子的扩散和融合.金属颗粒的兼并生长促使其粒度增大, 粗粒金属颗粒在磁选工序裹夹带入磁选精矿的渣相量相对较少, 磁选精矿铁含量显著提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7MB 文档页数:204
《科技论文写作》 《高等数学 A》 《线性代数 A》 《复变函数 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大学物理 C》 《物理实验 C》 《工程制图 D》 《C/C++语言程序设计 A》 《C/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电路原理》 《电路原理实验》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信号与系统 A》 《信号与系统 A》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A》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A》实验 《数据库系统原理 B》 《数据库系统原理 B》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 A》 《数字信号处理 A》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 B》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 《电磁场与电磁波》 《通信电子线路》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信息论与编码》 《随机信号检测与处理》 《EDA 技术及应用》 《EDA 技术及应用》设计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A》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A》实验 《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仿真》实验 《DSP 原理及应用》 《DSP 原理及应用》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设计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A》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A》实验 《现代交换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宽带无线通信》 《光纤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 《宽带通信网络》 《通信网基础》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软件无线电技术》 《专业英语》 《数字语音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LED 技术及应用》 《传感器与信号检测》 《高级语言编程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 《学年论文》 《认识实习》 《金工实习 A》 《生产实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5MB 文档页数:7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及碳氧摩尔比(nC/nO)对钒钛磁铁矿含碳球团还原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照片解释了钒钛磁铁矿的还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升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及增加碳氧摩尔比均可以促进钒钛磁铁矿的还原,并且金属化率随还原温度的升高先急剧升高而后趋于平缓,随着还原时间的延长及碳氧摩尔比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而残碳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降低.当还原温度为1350℃,还原时间为30 min,碳氧摩尔比为1.2时,球团的金属化率达到最大值.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球团在还原过程中形成了铁连晶,并且在不同的还原条件下铁连晶的大小及形态不同
首页上页676869707172737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37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