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3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MB 文档页数:15
主要内容 ◆一、意义 ◆二、原则 ◆三、方法 ◆四、水土保持用材林树种选择 ◆五、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 ◆六、经济林树种选择 ◆七、适地适树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4.5KB 文档页数:1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沿 地貌变化显著方向;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沿含水层带走向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 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 处: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 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 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按表3-1确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5.5KB 文档页数:24
简介 一、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可以分为静力法、反应谱法(拟静力法)和时程分析法(直接动力法)三大类。 二、我国《抗震规范》要求在设计阶段按照反应谱方法计算地震作用,少数情况才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规范要求进行第二阶段验算的建筑是少数,第二阶段验算采用弹塑性静力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7.97KB 文档页数:259
一部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中国历史地理的学术专著。全书计五编,分上、下两册。上册为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和中国历史经济地理两编,共九章,42万字,分别叙述历史时期河流、湖泊、海岸、气候的演变及其规律,叙述运河、水利灌溉事业、区域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国内外交通的发展等方面的历史,并附有地图87幅、插图2幅。本书对了解中国历史上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和经济开发的历史,对制定国民经济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以及区域经济、部门经济的开发都有现实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供从事历史、地理、水利、交通、经济、建设、国民经济规划等各方面的研究人员阅读,可作为一般图书馆常备的参考书、工具书陈列备查,也可选用为大专院校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教材或主要参考用书。下册为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政治地理、城市地理等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8.33KB 文档页数:7
多年来,由于对钛矿的无序开采,使得海南岛东部出现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采用遥感的手段进行跟踪监测,合理地授予采矿权,组织适当的复垦,是解决当地荒漠化的有效途径.基于不同沙地类型在地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提出将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影像纹理应用到荒漠化监测中,通过变异函数纹理来加大各种不同类别沙地间的区别,提高样本选择的分离度.结果表明,运用变异函数纹理结合光谱波段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能够很好地界定海滩沙地和内陆荒漠地的等级,最高分类精度达到92.4%,证明了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影像纹理在实现该地区遥感荒漠化监测方面的有效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79MB 文档页数:94
一、基本的地貌学概念 侵蚀旋逥(erosion cycle):又称地貌旋逥。是 戴维斯提出的一种地貌发展的理想模式。指一个平坦地区 由于地壳运动而被抬升,其后在长期的地壳稳定条件下, 地貌受长期侵蚀作用经历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三个地 貌发展阶段,称一个侵蚀旋回。又一次地壳运动后,准平 原再度被抬升,地貌有进入一个新的侵蚀旋回,称侵蚀回春。这一学说所假设的构造运动条件过于简单、机械;在 论述地貌发育过程时,单纯强调流水侵蚀作用,带有主观 性;对侵蚀旋回发展阶段只用演绎的方法,比较片面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8KB 文档页数:4
在地下水研究中应用GIS技术,是由于地下水研究需要组织、定量和解释大量的水文 地理数据。早期的地下水模拟研究需要把地图图表等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读的格式。这 些工作费时、冗长,并且容易出现误差。水文信息如降水、参数信息(如水力传导度)、参 数格式(如井的位置和流量值)以及辅助信息(如边界条件)都需要海量数据的组织和管 理。事实上,所有这些信息都是空间分布的,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时间分布的。其中许多 数据在计算机中以地图形式存在,如栅格形式矢量格式或数据表形式的图像。由于计算 机图形技术的发展,现在这些信息可以有效地通过GIS系统来存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5MB 文档页数:115
第一章 园林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第二章 城市街道绿地设计 第二章 广场绿地设计 第三章 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 第四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第四章 公园绿地设计 第三章 园林规划设计依据、内容与形式 第四章 园林艺术布局 第五章 景观要素与规划设计 第六章 园林规划设计程序 第七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第八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九章 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 第十章 居住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第十一章 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 第十二章 道路及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0.5KB 文档页数:10
一、结构抗震计算原则 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遵循下列原则: 1、一般情况下,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考虑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宜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考虑扭转影响。 4、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 竖向地震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7
利用振动台进行了在地震激励下冻土、可液化砂土与钢管桩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试验研究.试验设计柔性模型箱装填土体以模拟边界影响,通过配比试验制备混凝土砂浆模拟上覆冻土层,采用饱和砂土作为液化土,利用顶部附加集中质量的方法模拟钢管桩的惯性荷载.试验过程中选取调幅地震波模拟地震激励,通过实时测量桩的应变、桩/冻土位移和砂土内的孔隙水压力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冻土层覆盖下砂土的液化情况和与之对应的桩基动力反应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在地基液化发生前,冻土层可以给桩基提供一定的侧向约束,有利于提高其承载力并抑制其侧向变形;然而一旦出现液化,冻土层则可能增强地基液化的趋势,导致桩基承载性能下降
首页上页878889909192939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3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