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结构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结构
主要内容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二.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主要内容 一.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二. 数据库系统结构 三.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用E-R图描述了系统中实体集与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但是E-R模型只能 说明实体间语义的联系,还不能进一步说明详细的数据结构 一般遇到一个实际的问题,总是先设计一个E-R模型,然后再把E-R模 型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实现的数据模型,在这里以关系模型为例 前面已经介绍了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为(1:1)、(1:n)和(m:n) 3种联系之一,下面根据3种联系介绍从E-R图获得关系模式的方法
一、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用E-R图描述了系统中实体集与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但是E-R模型叧能 说明实体间诧义的联系,还不能迚一步说明详细的数据结构。 一般遇到一个实际的问题,总是先设计一个E-R模型,然后再把E-R模 型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实现的数据模型,在这里以关系模型为例。 前面已经介绍了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为(1:1)、(1:n)和(m:n) 3种联系之一,下面根据3种联系介绍从E-R图获得关系模式的方法
1.(1:1)联系的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2.(1:n)联系的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3.(m:n)联系的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1.(1∶1)联系的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2.(1∶n)联系的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3.(m∶n)联系的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1、(1:1)联系的E-R国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转换原则: 每个实体集各对应一个关系模式 °对于(1:1)的联系, 1)可以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由联系属性、参与联系的各 实体集的主码构成关系模式,其主码可选参与联系的实体集的 任一的主码。 2)也可以由联系属性及一方的主码加入到另一方实体集对应 的关系模式
1、(1∶1)联系的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转换原则: 每个实体集各对应一个关系模式; 对于(1:1)的联系, 1)可以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由联系属性、参与联系的各 实体集的主码构成关系模式,其主码可选参与联系的实体集的 任一的主码。 2)也可以由联系属性及一方的主码加入到另一方实体集对应 的关系模式
(1:1)联系的ER国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编号)(既)(出)(数 班级 属于 方法1: 班级(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正班长(学号,姓名) 正班长 属于(学号,班级编号) 学号(姓名 方法2 班级(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正班长(学号,姓名,班级编号)
(1∶1)联系的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方法1: 班级(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正班长(学号,姓名) 属于(学号,班级编号) 方法2: 班级(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正班长(学号,姓名,班级编号)
请写出该E一R模型的关系模式 年龄 性别 姓名 入厂时间 身份证号 厂长 管理 工厂 编号 地址 厂名 成立时间
厂长 姓名 年龄 性别 工厂 入厂时间 管理 1 1 厂名 成立时间 地址 身份证号 编号 请写出该E-R模型的关系模式
方法1: 厂长(身份证号,姓名,年龄,性别,入厂时间) 工厂(编号,厂名,成立时间,地址) 管理(身份证号,编号) 方法2: 厂长(身份证号,姓名,年龄,性别,入厂时间) 工厂(编号,厂名,成立时间,地址,身份证号)
方法1: 厂长(身份证号,姓名,年龄,性别,入厂时间) 工厂(编号,厂名,成立时间,地址) 管理(身份证号,编号) 方法2: 厂长(身份证号,姓名,年龄,性别,入厂时间) 工厂(编号,厂名,成立时间,地址,身份证号)
2、(1:n)联系的ER国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转换原则: 每个实体集各对应一个关系模式; 对于(1:n)的联系: 1)可以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由联系属性、参与联系的各 实体集的主码构成关系模式,n端的主码为该关系模式的主码。 2)也可以由联系属性及1端的主码加入到n端实体集对应的关 系模式中,主码仍为n端的主码
2、(1∶n)联系的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转换原则: 每个实体集各对应一个关系模式; 对于(1:n)的联系: 1)可以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由联系属性、参与联系的各 实体集的主码构成关系模式,n端的主码为该关系模式的主码。 2)也可以由联系属性及1端的主码加入到n端实体集对应的关 系模式中,主码仍为n端的主码
(1:n)联系的ER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玛级 方法1: 属于 班级(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属于(学号,班级编号) 「学生 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方法2: 班级(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班级编号)
(1∶n)联系的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方法1: 班级(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属于(学号,班级编号) 方法2: 班级(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班级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