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境与崇原经路学 第一章导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第二节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环境经济学的内涵 第五节环境经济学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第六节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七节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 题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内涵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第六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七节 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 题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方面,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 过其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造成资源枯竭和生 态环境退化; 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特别是其 中有害物质的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 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甚至影响到全 球气候的变化。 这两个方面的环境问题相互影响,形成复合效 应,不仅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造成危害,而 且形成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有的还发展为全球 性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 过其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造成资源枯竭和生 态环境退化; • 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特别是其 中有害物质的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 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甚至影响到全 球气候的变化。 • 这两个方面的环境问题相互影响,形成复合效 应,不 仅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造成危害,而 且形成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有的还发展为全球 性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恩格斯指出:人类为了取得近期利益, 违背自然规律从事的经济活动,最终会 遭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它不仅摧毁了 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有的国家和地区 甚至由此而衰落。 ·著名历史学家A·汤因比:“人类通过 求生走向毁灭
• 恩格斯指出:人类为了取得近期利益, 违背自然规律从事的经济活动,最终会 遭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它不仅摧毁了 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有的国家和地区 甚至由此而衰落。 • 著名历史学家A·汤因比:“人类通过 求生走向毁灭”
面对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 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国际上曾岀现 三种议论: 是悲观论。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人口爆炸等造成的,并预言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势 必导致地球毁灭、世界末日。因而提出了原点主义,主 张停止工业、经济、技术等的发展,甚至主张回到原始 的自然状态中去; 二是无关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认为,环境问题是发 达国家的事,自己的问题是贫穷、饥饿和疾病,对环境 的关切可能妨碍自己发展的努力; 三是现实论。这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它认为, 应该正视环境问题,认清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只有环 境健全的经济发展,才会持久有效,同时避免无益的副 作用
• 面对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 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国际上曾出现 三种议论: 一是悲观论。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人口爆炸等造成的,并预言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势 必导致地球毁灭、世界末日。因而提出了原点主义,主 张停止工业、经济、技术等的发展,甚至主张回到原始 的自然状态中去; 二是无关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认为,环境问题是发 达国家的事,自己的问题是贫穷、饥饿和疾病,对环境 的关切可能妨碍自己发展的努力; 三是现实论。这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它认为, 应该正视环境问题,认清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只有环 境健全的经济发展,才会持久有效,同时避免无益的副 作用
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时,环境意识发生 了重大变化: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长篇研究报 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及其实现途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或者从本质上 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也是人 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 革命性变化。因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划时代的 思想,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全人类的观念和世界的发 展进程
• 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时,环境意识发生 了重大变化: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长篇研究报 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及其实现途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或者从本质上 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也是人 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 革命性变化。因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划时代的 思想,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全人类的观念和世界的发 展进程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理论会引导行动顺利发展;理论上出现 偏差,则会将行动引入岐途。传统的经济学不仅不能解释何以发展 经济的结果,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而宜 正是由于传统经济学的缺陷,才造成了令人震惊的环境后果,并反 过来又使经济发展受阻。这就给传统经济学提出 重的挑战。因 此,从20世纪中后期起,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了环境问题的 经济学研究。 在宏观方面,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了经济增 长和宏观经济政策与环璄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将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费用和效益纳入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 绕额是要里盒的数法签问邮的输 在微观方面,研究发现,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存在着,个严重的缺陷, 就是它在研究厂商的经济行为 發源箔耗和环毳质量苄降都望加速芝
•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理论会引导行动顺利发展;理论上出现 偏差,则会将行动引入岐途。传统的经济学不仅不能解释何以发展 经济的结果,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而且 正是由于传统经济学的缺陷,才造成了令人震惊的环境后果,并反 过来又使经济发展受阻。这就给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因 此,从20世纪中后期起,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了环境问题的 经济学研究。 • 在宏观方面,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了经济增 长和宏观经济政策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将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费用和效益纳入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 • 在微观方面,研究发现,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 就是它在研究厂商的经济行为时,不考虑其外部不经济问题,从而 使厂商产品的价格与其真实的边际社会成本偏离甚远,并因此导致 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使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下降都呈加速之势
第二节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消费:我们所消费的实际上只是商品的效 用,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 消费掉; 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 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 市场: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分、外 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 消费:我们所消费的实际上只是商品的效 用,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 消费掉; • 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 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 • 市场: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分、外 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 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 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奠基人为约翰·克鲁梯 拉和艾伦·克尼斯,代表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 再思考》(1967) 科斯( 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 1966年,鲍尔丁(K. Bolding)提出了“太空 船地球经济学”;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 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 平衡模型;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 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 • 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奠基人为约翰·克鲁梯 拉和艾伦·克尼斯,代表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 再思考》(1967); • 科斯(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 ; • 1966年,鲍尔丁(K.Bolding)提出了 “太空 船地球经济学” ; •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 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 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 平衡模型;
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 济学研究,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葫弗斯密特( Maynard M. Hufschmidt)和约翰·狄克逊( John dixon),其代表作有《环 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硏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 納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 综合环境与经 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 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
• 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 •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 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 济学研究,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胡弗斯密特(Maynard M.Hufschmidt)和约翰·狄克逊(John Dixon),其代表作有《环 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 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 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 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 •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 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