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讨论题目:互动用电的问题和对策 本次讨论组长:戴进墩 组员:白凯峰卫佳奇蔡思烨周伟涛 随着现代通信、计算、网络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运用领域的不断 开拓,信息与能源技术的结合已然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利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提升能源的管理水平,做到能源利用的最优化。 互动用电的实质是实现发电与用电的互动。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发电与用电的 平衡。从终端用户的角度讲,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力终端获取到电网的运行参数 (比如电力的成本、自己各种设备的用电量),从而对自己的电力使用情况进 行调整。而对于电网系统来说,则可以根据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构建精确的负荷 模型,有效地提高供电效率。 但是,在电力系统的信息化中又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现有的信息传递速度 与电力系统参数变化速度之间不匹配:第二,测量系统即电力二次系统的准确性 和效率的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成本合理的最快的信息传递方式为光纤传输,其传输 信息的能力基本可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要求。但是电力系统信息传递速度的主要问 题在于信息的处理和判断环节。目前对于二次系统获得的参数进行处理的算法虽 然已经非常优越,但是对于时变的电力线系统参数来说,其效率还并不能被接受。 这就导致用户以及发电设备获得信息与电力系统信息并不匹配,当用户和发电设 备根据获得参数进行互动式调节时会造成一定的误差,并不能最大效率的利用电 能,造成能源的浪费。 对于第二个问题,当前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基本依赖于RTU及其构成的数据 采集监测系统SCADA,主要问题是数据采集时间过长,达到分秒级,无法满足实 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如电网广域控制、能量调度等。这就导致与第一个问题同样 的结果。 由此,我们小组得出结论:互动用电的两大问题主要是由电力系统参数时变 性和不可预计性所产生,并且这两个特性很难从电力系统的角度来解决,必须从 信息传输以及测量系统下手,进行一定的优化以达到互动用电的基本要求。 对策方面,对于信息的传输,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是优化电力系统信息结构以 及信息传递结构。我们可以先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减少算法的计算:另外 优化电力系统信息传递结构可以将信息传输系统分为信息网络应用体系、应用平 台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将用户和发电设备放在同一层面,加强层次间的联系性, 从而提高传输速度。对于测量系统,我们需要从测量设备角度来解决问题。这需 要测控技术人才以及电力系统人才相互配合,开发新设备,利用电力系统的根本 特性来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效率
本次讨论题目:互动用电的问题和对策 本次讨论组长:戴进墩 组员:白凯峰 卫佳奇 蔡思烨 周伟涛 随着现代通信、计算、网络和控制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运用领域的不断 开拓,信息与能源技术的结合已然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利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提升能源的管理水平,做到能源利用的最优化。 互动用电的实质是实现发电与用电的互动。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发电与用电的 平衡。从终端用户的角度讲,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力终端获取到电网的运行参数 (比如电力的成本、 自己各种设备的用电量), 从而对自己的电力使用情况进 行调整。而对于电网系统来说,则可以根据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构建精确的负荷 模型,有效地提高供电效率。 但是,在电力系统的信息化中又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现有的信息传递速度 与电力系统参数变化速度之间不匹配;第二,测量系统即电力二次系统的准确性 和效率的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成本合理的最快的信息传递方式为光纤传输,其传输 信息的能力基本可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要求。但是电力系统信息传递速度的主要问 题在于信息的处理和判断环节。目前对于二次系统获得的参数进行处理的算法虽 然已经非常优越,但是对于时变的电力线系统参数来说,其效率还并不能被接受。 这就导致用户以及发电设备获得信息与电力系统信息并不匹配,当用户和发电设 备根据获得参数进行互动式调节时会造成一定的误差,并不能最大效率的利用电 能,造成能源的浪费。 对于第二个问题,当前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基本依赖于 RTU 及其构成的数据 采集监测系统 SCADA,主要问题是数据采集时间过长,达到分秒级,无法满足实 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如电网广 域控制、能量调度等。这就导致与第一个问题同样 的结果。 由此,我们小组得出结论:互动用电的两大问题主要是由电力系统参数时变 性和不可预计性所产生,并且这两个特性很难从电力系统的角度来解决,必须从 信息传输以及测量系统下手,进行一定的优化以达到互动用电的基本要求。 对策方面,对于信息的传输,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是优化电力系统信息结构以 及信息传递结构。我们可以先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减少算法的计算;另外 优化电力系统信息传递结构可以将信息传输系统分为信息网络应用体系、应用平 台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将用户和发电设备放在同一层面,加强层次间的联系性, 从而提高传输速度。对于测量系统,我们需要从测量设备角度来解决问题。这需 要测控技术人才以及电力系统人才相互配合,开发新设备,利用电力系统的根本 特性来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