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 1-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教学目标】 1、识记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年代、国家、名称; 2、识记各代计算机的基本特征; 3、识记计算机的特点 4、识记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能判断出某一种应用属于哪一个领域; 5、理解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及分类 6、了解社会信息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 7、识记信息社会的特征; 8、了解计算机文化,它的形成及影购 【教学重点】 1、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年代、国家、名称; 2、各代计算机的基本特征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能判断出某一种应用属于哪一个领域 5、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及分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3C技术:计算机、通讯、控制 11计算机发展与应用 1.11计算机发展简介 1.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964年,在美国陆军部的主持下,美国宾悉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 Ecket)和莫奇里 ( Mauchley)成功地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简称为EN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它占地170平方米,重28吨,耗电150kW,使用了18800个 电子管,5000个继电器,运算速度为5000次/秒。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计算机: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问世到50年代末 特征:采用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 第二代计算机: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
1 第一章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教学目标】 1、识记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年代、国家、名称; 2、识记各代计算机的基本特征; 3、识记计算机的特点; 4、识记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能判断出某一种应用属于哪一个领域; 5、理解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及分类。 6、了解社会信息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 7、识记信息社会的特征; 8、了解计算机文化,它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重点】 1、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年代、国家、名称; 2、各代计算机的基本特征;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能判断出某一种应用属于哪一个领域; 5、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及分类。 【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3C 技术:计算机、通讯、控制 1.1 计算机发展与应用 1.1.1 计算机发展简介 1.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64 年,在美国陆军部的主持下,美国宾悉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Ecket)和莫奇里 (Mauchley)成功地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简称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它占地 170 平方米,重 28 吨,耗电 150kW,使用了 18800 个 电子管,5000 个继电器,运算速度为 5000 次/秒。 2.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计算机: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问世到 50 年代末。 特征:采用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 第二代计算机:从 50 年代到 60 年代初
特征: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开始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 第三代计算机: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特征: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采用多道程序及并行处理等技术。 第四代计算机:从1972年到今天。 特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处理技术、多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计算网络等: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①智能化 ②网络化 ③多媒体 ④元器件的发展趋势 ⑤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4。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952年,开始重视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工作,成立了第一个有关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 小组 1956年,正式将计算机的发展规划列入《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58年,试制成功第一台国产电子计算机JS_1机 1964年,自制第一批晶体管计算机 1971年,研制了一批集成电路计算机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Ⅰ”巨型机 1992年,研制成功“银河Ⅱ”巨型机 112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1.计算机的特点 ①运算速度快 ②精确度高
2 特征: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开始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 第三代计算机: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 特征: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采用多道程序及并行处理等技术。 第四代计算机:从 1972 年到今天。 特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处理技术、多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计算网络等;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 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① 智能化 ② 网络化 ③ 多媒体 ④ 元器件的发展趋势 ⑤ 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4。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952 年,开始重视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工作,成立了第一个有关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 小组。 1956 年,正式将计算机的发展规划列入《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58 年,试制成功第一台国产电子计算机 JS—1 机 1964 年,自制第一批晶体管计算机。 1971 年,研制了一批集成电路计算机。 1983 年,研制成功“银河Ⅰ”巨型机。 1992 年,研制成功“银河Ⅱ”巨型机。 1.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1. 计算机的特点 ① 运算速度快 ② 精确度高
③有记忆能力 ④有逻辑判断能力 ⑤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进行工作 2.计算机的分类 按功能分: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从规模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 巨型机2、大中型计算机 3、小型机 4、微型机 5、工作站6、小巨型机 实现小巨型机的主要途径有两条: ①利用高性能微处理器组成并行多处理系统,使巨型机小型化 ②把部分巨型机技术引入超级小型机,使小型机巨型化。 3.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实时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5)智能模拟(6)通信和文字处理 (7)多媒体技术 (8)网络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 教育 0军事 D电子商务 1.1.3计算机文化与信息
3 ③ 有记忆能力 ④ 有逻辑判断能力 ⑤ 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进行工作 2. 计算机的分类 按功能分: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从规模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 1、巨型机 2、大中型计算机 3、小型机 4、微型机 5、工作站 6、小巨型机 实现小巨型机的主要途径有两条: ① 利用高性能微处理器组成并行多处理系统,使巨型机小型化; ②把部分巨型机技术引入超级小型机,使小型机巨型化。 3. 计算机的应用 ⑴ 科学计算 ⑵ 数据处理 ⑶ 实时控制 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⑸ 智能模拟 ⑹ 通信和文字处理 ⑺ 多媒体技术 ⑻ 网络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 ⑼ 教育 ⑽ 军事 ⑾ 电子商务 1.1.3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
1.计算机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 计算机文化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智力的开发,通过人脑和电脑的融合,将为人类创造出更加 灿烂的文明。 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加快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网络的运用: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多媒体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人类经历的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一一人类交流和传播信息最早的工具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一一它能保留信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信息革命:印刷技术的发明一一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人类文明。 第四次信息革命:计算机文化一一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 小结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年代、国家、名称 2、各代计算机的基本特征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能判断出某一种应用属于哪一个领域 5、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及分类 7、信息社会的特征:要具有信息时代的意识,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门课 1-2信息的表示与运算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2、会转换各进制数 3、理解数据的单位,识记各单位的大小关系 4、掌握二进制数的基本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5、了解ASC码和字的编码。 【教学重点】 1.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2.转换各进制数 3.数据的单位,各单位的大小关系 4.二进制数的基本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ASC码和汉字的编码。 【教学难点】
4 1. 计算机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 计算机文化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智力的开发,通过人脑和电脑的融合,将为人类创造出更加 灿烂的文明。 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加快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网络的运用: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多媒体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人类经历的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人类交流和传播信息最早的工具。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它能保留信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信息革命:印刷技术的发明--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人类文明。 第四次信息革命:计算机文化--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 小结: 1、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年代、国家、名称; 2、各代计算机的基本特征;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能判断出某一种应用属于哪一个领域; 5、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及分类。 7、信息社会的特征;要具有信息时代的意识,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门课。 1-2 信息的表示与运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2、 会转换各进制数; 3、 理解数据的单位,识记各单位的大小关系; 4、 掌握二进制数的基本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5、 了解 ASCII 码和汉字的编码。 【教学重点】 1.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2. 转换各进制数; 3. 数据的单位,各单位的大小关系; 4. 二进制数的基本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5. ASCII 码和汉字的编码。 【教学难点】
1.转换各进制数 2.数据的单位,各单位的大小关系 3. 进制数的基本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4.ASC码和汉字的编码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过程】 计算机中处理的数据分为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两大类:分别举例 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字编码,用0和1的组合表示文字、数值、声音、图像等各种信 息 二进制的特点:可行性,简易性,逻辑性 1-2-1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及相互转换 进位计数制 (1)十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有十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1、2、3、4、5、6、7、8、9,故其基数为10; ②按“迤十进一”的规则进行计数。 例:666666×102+6×101+6×100+6×10-1+6×102 (2)二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仅有两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和1,其基数为2 ②按“逢二进一”的规则计数。 例:(101101.112=1×25+1×24+1×23+1×2+0×21+1×20+1×2-1+1×22 32+0+8+4+0+1+0.5+0.25 =(45.75)10 (3)八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有八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1、2、3、4、5、6、7,其基数为8
5 1. 转换各进制数; 2. 数据的单位,各单位的大小关系; 3. 二进制数的基本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4. ASCII 码和汉字的编码。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过程】 计算机中处理的数据分为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两大类:分别举例; 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字编码,用 0 和 1 的组合表示文字、数值、声音、图像等各种信 息。 二进制的特点:可行性,简易性,逻辑性 1-2-1 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及相互转换 1、 进位计数制 (1)十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 有十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1、2、3、4、5、6、7、8、9,故其基数为 10; ② 按“逢十进一”的规则进行计数。 例:666.66 = 6×102+6×101+6×100+6×10-1+6×10-2 (2)二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 仅有两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 和 1,其基数为 2; ② 按“逢二进一”的规则计数。 例:(101101.11) 2 = 1×25+1×24+1×23+1×22+0×21+1×20+1×2-1+1×2-2 =32 + 0 + 8 + 4 + 0 +1 + 0.5 + 0.25 =(45.75)10 (3)八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 有八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1、2、3、4、5、6、7,其基数为 8;
②按“逢八进一”的规则计数。 例:(642)8=6×82+4×81+2×80=(418)10 (10,100,101.010,110,1)2=(245.264)8 (267435)8=010110l101012 (4)十六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有16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1、2、3、4、5、6、7、8、9、A(10)、B(11)、C(12)、D13)、 E(14)、F(15),其基数为16位; ②按“逢十六进一”的规则计数。 例:(9B44)16=9×162+11×161+4×160+4×161 =(248425)10 进制数及相互转换小结 无论是什么进制的数,都有两个共同点,即按基数来进、借位;用位权值来计数,均可以 写成相应的展开式。设有一个A进制的数,则若该数为BnBn1…B2B1B0B.1B2…Bm,则该 数可以写成其对应的展开式如下: BnAn+Bn1×Aa1+…+B2XA2+B1XA1+ B0×A0+B.1×A-+B.2XA2+…+B.mXAm 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一—“除2取余 (2)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乘2取整” (3)带整数和小数的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一一由方法一和方法二综合组成 例1:(13)10=(?)2 6
6 ② 按“逢八进一”的规则计数。 例:(642)8 = 6×82 + 4×81 + 2×80 = (418)10 (10, 100 , 101 . 010, 110, 1)2 = (245.264)8 (267.435)8 = (010110111.100011101)2 (4)十六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 有 16 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1、2、3、4、5、6、7、8、9、A(10)、B(11)、C(12)、D(13)、 E(14)、F(15),其基数为 16 位; ② 按“逢十六进一”的规则计数。 例: (9B4.4)16 =9×162 + 11×161 + 4×160 + 4×16-1 =(2484.25)10 进制数及相互转换小 结 无论是什么进制的数,都有两个共同点,即按基数来进、借位;用位权值来计数,均可以 写成相应的展开式。设有一个 A 进制的数,则若该数为 BnBn-1…B2B1B0.B-1B-2…B-m,则该 数可以写成其对应的展开式如下: Bn×An + Bn-1×An-1 +…+ B2×A2 + B1×A1 + B0×A0 + B-1×A-1 + B-2×A-2 +… + B-m×A-m 1、 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除 2 取余” (2)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乘 2 取整” (3)带整数和小数的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由方法一和方法二综合组成。 例 1:(13)10 = ( ? )2
例1:(13)10=(1101)2 21 余数进制数低位 363 1011 0 二进制数高位 例2:(06875)0=(0.1011)2 0.6875 2 整数 1.3750 二进制数高位 2 0.750 2 520 二进制数低位 例3:(13.6875)0=(13)0+(0.6875)0 =(1101)2+(0.1011)2=(1101.101)2 例4:(101.101)2=1×20×21+1×20 +1X2-1+0X2-2+1×2-3
7 例 3:(13.6875)10=(13)10+(0.6875)10 =(1101)2+(0.1011)2=(1101.1011)2 例 4:(101.101)2 =1×22 + 0×21 +1×20 + 1×2-1 + 0×2-2 +1×2-3
+0+1+0.5+0+0.125=(5625)10 3、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的优点 (1)便于用电子器件模拟表示 (2)节约设备 (3)运算简单 (4)可靠性高 4、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1)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以小数点为分界点,左右三位一节,不足三位以零补足三位 例:(10110101)2=(101,101.010)=(552)8 (2)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将每位八进制数码以三位二进制数表示 例:(76.42)8=(10002=(1001)2 (3)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以小数点为分界点,左右每四位一节,不足四位以零补足 四位 (llll01.10010l011)2=(l1101,101l001,o101,1000)2 =(3DB.958)16 (4)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将每位十六进制数码以四位二进制数表示 例:(A3BC)16=(101000110111002 =(101000111011.l1)2 1-2-2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计算机中的数据 ①数值型数据:128,(32.56)8 非数值型数据:“学生”“0730-8845139”。 1.计算机中数的有关概念 ①数的长度
8 =4 + 0 + 1 + 0.5 + 0 + 0.125 = (5.625)10 3、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 数的优点 (1)便于用电子器件模拟表示 (2)节约设备 (3)运算简单 (4)可靠性高 4、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1) 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以小数点为分界点,左右三位一节,不足三位以零补足三位。 例: (101101.01) 2=(101,101.010)=(55.2)8 (2)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将每位八进制数码以三位二进制数表示。 例: (76.42) 8=(111110.100010)2=(111110.10001)2 (3)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以小数点为分界点,左右每四位一节,不足四位以零补足 四位。 (1111011011.100101011)2 = (11,1101,1011.1001,0101,1000)2 = (3DB.958)16 (4)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将每位十六进制数码以四位二进制数表示。 例: (A3B.C) 16 = (101000111011.1100)2 = (101000111011.11)2 1-2-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计算机中的数据: ①数值型数据:128,(32.56)8; ① 非数值型数据:“学生”、“0730-8845139”。 1. 计算机中数的有关概念 ① 数的长度
在计算机中,数的长度按比特(bit)来计算。但因存储容量常以“字节”为计量单位, 所以数据长度也常以字节为单位计算 1字节(byte)=8比特(bit) ②数的符号 般用数的最高位(左边第一位)来表示数的正负号,并约定以“0”表示正,以“1” 表示负 ③小数点的表示方法 在计算机中表示数值型数据,其小数点的位置总是隐含的 、机内数据表示形式 1、原码 最高位为0表示正数 最高位为1表示负数 其余位不变 2、反码 正数的反码同原码 负数的反码是符号位不变,其余取反。 3、补码 正数的补码同原码 负数的补码为反码加1 4、补码加、减法 (仅作一般讲解) 例题 求+37、一37的原码、反码、补码 思考 求-54的原码、反码、补码 (教师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 定点数与浮点数 1、定点数 定义:数据中小数点位置固定不变的数 种类:定点整数 小数点在符号位与有效位之间 注:定点数受字长的限制,超出范围会有溢出。 2、浮点数 形式:N=M×2E M:尾数 E:阶码 在计算机中M和E表示形式为 阶码尾数符号尾数 将其与数学中的科学记数法进行比较。 注:其精度由尾数决定,范围由阶码决定
9 在计算机中,数的长度按比特(bit)来计算。但因存储容量常以“字节”为计量单位, 所以数据长度也常以字节为单位计算。 1 字节(byte)=8 比特(bit) ② 数的符号 一般用数的最高位(左边第一位)来表示数的正负号,并约定以“0”表示正,以“1” 表示负。 ③ 小数点的表示方法 在计算机中表示数值型数据,其小数点的位置总是隐含的。 一、机内数据表示形式 1、原码 最高位为0表示正数 最高位为1表示负数 其余位不变 2、反码 正数的反码同原码 负数的反码是符号位不变,其余取反。 3、补码 正数的补码同原码 负数的补码为反码加1 4、补码加、减法 (仅作一般讲解) 例题: 求+37、-37的原码、反码、补码。 思考 求-54的原码、反码、补码 (教师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 二、定点数与浮点数 1、定点数 定义:数据中小数点位置固定不变的数 种类:定点整数 小数点在符号位与有效位之间。 注:定点数受字长的限制,超出范围会有溢出。 2、浮点数 形式:N=M×2E M:尾数 E:阶码 在计算机中M和E表示形式为 阶码 尾数符号 尾数 将其与数学中的科学记数法进行比较。 注:其精度由尾数决定,范围由阶码决定
三、字符的编码 1、西文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的字符按一定的规则用二进制编码表示,一般用八个二进制位进行编码的,目 前最普遍采用的编码是 ASCII(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见表1-5。这种编码规定:八个二进制位的最高位为零,余下的七 位可进行编码。因此,可表示128个字符,这其中的95个编码对应着计算机终端能敲入并 可显示的95个字符,另外的33个编码对应着控制字符,它们不可显示 从ASCI码表中可看到,码值0到31及127所对应的是控制字符,码值32对应的是表 中第一个可显示符一一空格,数字符0的码值为48,大写字母A的码值为65(01000001) 小写字母a的码值为97(01100001) 2、中文的表示 汉字交换码: 对于汉字,在计算机中通常用两个字节编码表示。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信息交换汉字编码”,即交换码,也称国标码,代号“GB2312-80”。该编码集中收录了汉 字和图形符号7445个,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图形符号682个 按照GB2312-80的规定,所有收录的汉字及图形符号组成一个94×94的矩阵,即有94 行和94列。这里每一行称为一个区,每一列称为一个位。因此,它有94个区(01-94), 每个区内有94个位(01-94)。区码与位码组合在一起称为区位码,它可准确确定某一汉字 或图形符号。如汉字“啊”的区位码为1601,即它在16区的01位 内部码 内部码是汉字在计算机内的基本表示形式,是计算机对汉字进行识别、存储、处理和传 输所用的编码 内部码也是双字节编码,将国标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者置为1,即转换成汉字的内部码 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就是根据字符编码的最高位是1还是0来区分汉字字符和 ASCII码字 输入码 在用现有的标准西文键盘输入汉字时需要输入的一串符号,即汉字的输入码。如用智能 ABC输入法输入“智”字,要输入zhi,它的输入码就是“zhi” 输入编码方案有很多,可分为四大类:数字编码、拼音码、字形码和音形码。 字形码: 字形码是表示汉字字型信息(汉字的结构、形状、笔划等)的编码,用来实现对汉字的 输出(显示、打印) 由于汉字是方块字,因此字形码最常用的表示方式是点阵形式,有16×16点阵、24×24 点阵、32×32点阵等 16×16点阵的含义:用256个点来表示一个汉字的字形信息,每个点有亮或灭两种状 态,用一个二进制位的1或0来对应表示,因此,存储一个16×16点阵的汉字需要256个 二进制位,即32个字节 0000001000000000 0000001100000000 0000001100000000 0000001100000000 0000001100001000 1111111111111100 0000001100000000 0000001110000000 0000011010000000 0000011011000000 0000110001000000 0001100001100000 0001100000110000 0011000000011100
10 三、 字符的编码 1、西文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的字符按一定的规则用二进制编码表示,一般用八个二进制位进行编码的,目 前最普遍采用的编码是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见表 1-5。这种编码规定:八个二进制位的最高位为零,余下的七 位可进行编码。因此,可表示 128 个字符,这其中的 95 个编码对应着计算机终端能敲入并 可显示的 95 个字符,另外的 33 个编码对应着控制字符,它们不可显示。 从 ASCII 码表中可看到,码值 0 到 31 及 127 所对应的是控制字符,码值 32 对应的是表 中第一个可显示符——空格,数字符 0 的码值为 48,大写字母A的码值为 65(0100 0001), 小写字母 a 的码值为 97(0110 0001)。 2、中文的表示 汉字交换码: 对于汉字,在计算机中通常用两个字节编码表示。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信息交换汉字编码”,即交换码,也称国标码,代号“GB2312-80”。该编码集中收录了汉 字和图形符号 7445 个,其中一级汉字 3755 个,二级汉字 3008 个,图形符号 682 个。 按照 GB2312-80 的规定,所有收录的汉字及图形符号组成一个 94×94 的矩阵,即有 94 行和 94 列。这里每一行称为一个区,每一列称为一个位。因此,它有 94 个区(01-94), 每个区内有 94 个位(01-94)。区码与位码组合在一起称为区位码,它可准确确定某一汉字 或图形符号。如汉字“啊”的区位码为 1601,即它在 16 区的 01 位。 内部码: 内部码是汉字在计算机内的基本表示形式,是计算机对汉字进行识别、存储、处理和传 输所用的编码。 内部码也是双字节编码,将国标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者置为 1,即转换成汉字的内部码。 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就是根据字符编码的最高位是 1 还是 0 来区分汉字字符和 ASCII 码字 符。 输入码: 在用现有的标准西文键盘输入汉字时需要输入的一串符号,即汉字的输入码。如用智能 ABC 输入法输入“智”字,要输入 zhi,它的输入码就是“zhi”. 输入编码方案有很多,可分为四大类:数字编码、拼音码、字形码和音形码。 字形码: 字形码是表示汉字字型信息(汉字的结构、形状、笔划等)的编码,用来实现对汉字的 输出(显示、打印)。 由于汉字是方块字,因此字形码最常用的表示方式是点阵形式,有 16×16 点阵、24×24 点阵、32×32 点阵等。 16×16 点阵的含义:用 256 个点来表示一个汉字的字形信息,每个点有亮或灭两种状 态,用一个二进制位的 1 或 0 来对应表示,因此,存储一个 16×16 点阵的汉字需要 256 个 二进制位,即 32 个字节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