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5年6月 陈果等:中国非构造油气藏研究现状 (2)坡折带上最有利于产生地层超覆、削截等 王成祥等从改善地震资料分辨率着手提出了利用 不整合现象,因此坡折带下的非构造圈闭中地层圈闭窄带子波扫描探测非构造圈闭的方法及可视化处理技 的发育更为突出 术,它在横向上能够识别厚度等于甚至小于M/100 (3)坡折带在纵向上发育有继承性,因此其控(λ为地震波波长)的薄层圈闭,在纵向上能够对 制下的非构造圈闭在纵向上的分布也具有继承性 λ/8度的薄层记录进行高分辨率重建11。张守昌等 (4)坡折带横向上的变化控制了非构造圈闭沿利用地震信息,采用道积分、三瞬剖面的特殊处理 坡折带的分布类型。通常在盆地边缘由于有较大的构瞬时振幅、均方根振幅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进 造沉降差异,坡折带高差较大,坡折带上下可容纳空行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和油气检测。王连山等采用 间差异亦较大,在坡折带之上易于形成深切谷圈闭,测井约束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的平面展布、厚 向盆地方向,随着坡折带规模的逐渐减小,坡度减度、物性变化规律等进行过精细描述13。 缓,地层圈闭逐渐减少,地层-岩性圈闭、岩性圈闭 (2)成像技术的应用 逐渐增多 肖乾华等(1998)在研究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时 4非构造油气藏的研究方法 提出运用测井等时地层分形成像技术和三维地震沿层 信息提取成像技术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地震相分析技 非构造油气藏的最大特点是圈闭隐蔽,因此,圈术,可在等时格架内对非构造油气藏生储盖层的时空 闭的识别是非构造油气藏勘探中最关键的问题之 配置进行研究1 也是难点所在。关于非构造圈闭的识别,目前国内研 (3)非构造圈闭的双界面识别方法 究较多的是对地震资料进行多次处理和解释,结合层 所谓双界面是指封堵层界面和储集层界面。该方 序地层学原理和坡折带理论对各种非构造油气藏进行法以非构造圈闭形成机理为基础,以地震井约束反演 综合研究2,21 为主要手段,在求得渗透率基础上识别封堵层和输导 4.1地球物理研究方法 层之间界面;结合孔隙度划分储集层与非储层之间的 (1)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界面两界面组合划分非构造圈闭,其流程见图12。 封隔层划分 界面组合 储集层划分 图1非构造圈闭的双界面识别流程 2用层地学理读究非构油气藏的方法已(次阻抗的分布图,在地相分析在应生解 得到国内学者普遍认同12。层序地层学研究实践释地震微相,研究砂体平面展布特征;⑤综合分析形 表明,油气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和成藏模式,重点识别非构造圈 是因为形成油气藏的生、储、盖等各要素在层序格架闭,探讨层序地层与非构造油气藏的关系;⑥通过地 中是有一定分布规律的。沈守文等从层序地层震资料特殊处理,对圈闭进行含油气性检测和评价 学的角度给出了研究非构造油气藏的具体步骤1:指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和目标 ①先从测井资料入手,识别准层序、准层序组、密集4.3其他研究方法 段;并且配合生物地层学资料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 李丕龙等提出三元(砂体类型,埋藏深度,砂 定年代地层格架;②接着在地震剖面上寻找反射终止体物性)成藏条件可预测砂体是否含油气13 点,识别不整合面和最大洪泛面,结合测井信息和古 由于水动力圈闭油气藏实例较少,国内在这方面 生物资料进行经典层序地层学研究,划分一级 研究程度不高,可采用E.C. Dahlberg(1982)提出 级、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作合成地震记录,将地震的水动力圈闭勘探法(CVZ),即通过绘制油势图 和测井解释结果联系起来,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来评价 架;③通过露头或岩心观察对地震和测井分析结果进4.4综合研究方法 行检验和完善,并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利 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一般都在盆地勘探中后期进 用岩心或测井曲线,作 Fischer图解,分析可容空间行,勘探难度大,应结合地质分析、物探硏究等方法 变化和地层基准面旋回,以地层基准面旋回为依据,手段综合研究非构造油气藏的发育和分布。根据勘探 进行连井地层精细对比;④进行地震相分析,根据地实践的启示,费宝生总结概括为:立足资源选区带, o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chinet(2) 坡折带上最有利于产生地层超覆、削截等 不整合现象 , 因此坡折带下的非构造圈闭中地层圈闭 的发育更为突出。 (3) 坡折带在纵向上发育有继承性 , 因此其控 制下的非构造圈闭在纵向上的分布也具有继承性。 (4) 坡折带横向上的变化控制了非构造圈闭沿 坡折带的分布类型。通常在盆地边缘由于有较大的构 造沉降差异 , 坡折带高差较大 , 坡折带上下可容纳空 间差异亦较大 , 在坡折带之上易于形成深切谷圈闭 , 向盆地方向 , 随着坡折带规模的逐渐减小 , 坡度减 缓 , 地层圈闭逐渐减少 , 地层 - 岩性圈闭、岩性圈闭 逐渐增多。 4 非构造油气藏的研究方法 非构造油气藏的最大特点是圈闭隐蔽 , 因此 , 圈 闭的识别是非构造油气藏勘探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 也是难点所在。关于非构造圈闭的识别 , 目前国内研 究较多的是对地震资料进行多次处理和解释 , 结合层 序地层学原理和坡折带理论对各种非构造油气藏进行 综合研究 [ 21, 22 ]。 411 地球物理研究方法 (1) 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王成祥等从改善地震资料分辨率着手提出了利用 窄带子波扫描探测非构造圈闭的方法及可视化处理技 术 , 它在横向上能够识别厚度等于甚至小于 λ/100 (λ为地震波波长 ) 的薄层圈闭 , 在纵向上能够对 λ/8厚度的薄层记录进行高分辨率重建 [ 23 ]。张守昌等 利用地震信息 , 采用道积分、三瞬剖面的特殊处理、 瞬时振幅、均方根振幅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进 行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和油气检测 [ 24 ]。王连山等采用 测井约束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的平面展布、厚 度、物性变化规律等进行过精细描述 [ 25 ]。 (2 ) 成像技术的应用 肖乾华等 (1998) 在研究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时 , 提出运用测井等时地层分形成像技术和三维地震沿层 信息提取成像技术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地震相分析技 术 , 可在等时格架内对非构造油气藏生储盖层的时空 配置进行研究 [ 15 ]。 (3 ) 非构造圈闭的双界面识别方法 所谓双界面是指封堵层界面和储集层界面。该方 法以非构造圈闭形成机理为基础 ,以地震井约束反演 为主要手段 ,在求得渗透率基础上识别封堵层和输导 层之间界面 ;结合孔隙度划分储集层与非储层之间的 界面 ,两界面组合划分非构造圈闭 ,其流程见图 1 [ 26 ]。 412 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非构造油气藏的方法已 得到国内学者普遍认同 [ 27229 ]。层序地层学研究实践 表明 , 油气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 这 是因为形成油气藏的生、储、盖等各要素在层序格架 中是有一定分布规律的 [ 14, 30, 31 ]。沈守文等从层序地层 学的角度给出了研究非构造油气藏的具体步骤 [ 11 ] : ①先从测井资料入手 , 识别准层序、准层序组、密集 段 ; 并且配合生物地层学资料和同位素年龄资料 , 确 定年代地层格架 ; ②接着在地震剖面上寻找反射终止 点 , 识别不整合面和最大洪泛面 , 结合测井信息和古 生物资料进行经典层序地层学研究 , 划分一级、二 级、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 , 作合成地震记录 , 将地震 和测井解释结果联系起来 , 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 架 ; ③通过露头或岩心观察对地震和测井分析结果进 行检验和完善 , 并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 利 用岩心或测井曲线 , 作 Fischer图解 , 分析可容空间 变化和地层基准面旋回 , 以地层基准面旋回为依据 , 进行连井地层精细对比 ; ④进行地震相分析 , 根据地 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将其转化为沉积相 , 作反射振幅 (或波阻抗 ) 平面分布图 , 在地震相分析基础上 , 解 释地震微相 , 研究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⑤综合分析形 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和成藏模式 , 重点识别非构造圈 闭 , 探讨层序地层与非构造油气藏的关系 ; ⑥通过地 震资料特殊处理 , 对圈闭进行含油气性检测和评价 , 指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和目标。 413 其他研究方法 李丕龙等提出三元 (砂体类型 , 埋藏深度 , 砂 体物性 ) 成藏条件可预测砂体是否含油气 [ 3 ]。 由于水动力圈闭油气藏实例较少 , 国内在这方面 研究程度不高 , 可采用 E1C1Dahlberg ( 1982 ) 提出 的水动力圈闭勘探法 (C2V2Z) , 即通过绘制油势图 来评价 [ 32 ]。 414 综合研究方法 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一般都在盆地勘探中后期进 行 , 勘探难度大 , 应结合地质分析、物探研究等方法 手段综合研究非构造油气藏的发育和分布。根据勘探 实践的启示 , 费宝生总结概括为 : 立足资源选区带 , 2005年 6月 陈 果等 : 中国非构造油气藏研究现状 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