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6期 林忠军: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 物变化、八卦来源都有所说明,它的理论是以对客激励着广大民众奋发前进、在困难面前决不屈服、 观世界及其变化进行观察为依据的,这是一些唯同时保持着广阔的胸怀。⑥ 物主义观点。可以说,《易传》是企图对卜筮活动 其四,张先生指出了《易传》对于后世的影响 做出具体的解释,因而其中既有唯心主义思想,又他认为,《周易》经传在汉代居五经之首,经莫大于 有唯物主义思想。”① 《易》是汉儒的共识。汉魏玄学兴起,唯有《周易》 其二,考察了《易传》哲学体系中概念范畴的经传仍受尊重。两宋理学家凭借《周易》经传建构 层次。他认为,每一个哲学体系包含很多的概念自己的哲学体系。直至现代,熊十力早年习佛,晚 范畴这些命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这些概念年归宗大易,特推崇大易的形而上学。以此说明 范畴之间有一定的的层次,必须慎重确立这些概《易传》对于当今哲学的影响。张先生分析了产生 念范畴层次。张先生归纳出《易传》哲学范畴如影响的原因。他说:“《易传》之所以对中国文化的 下:太极、阴阳、健顺、生、易、变化、动静、道器、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 上形下、神、几、日新。②由前面对于《易传》哲学 《易传》是依托孔子的,以孔子的名义立论,因 范畴概念分析看,这个些内在联系的范畴概念,自而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地位;第二,《易传》有一些精 上而下、层次分明,构成了一个体系反映了宇宙粹深湛的观点,启迪了秦汉以后的进步思想。”⑦ 形成和生生不息变化的过程以及阴阳对待之规“自汉魏至明清,《易大传》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受 律 到尊崇的。时至今日,即令不承认《易大传》是孔 其三,张先生就辩证思维、本体论和人生观方子手著,但也应肯定《易大传》的理论价值和历史 面对《易传》做了评价。他指出:“《易大传》的理论意义”⑧ 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了自然世界及社 会生活的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一个具 三、张先生易学研究之价值与意义 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本体论,达到了先秦时代辩证 张先生虽然发表的易学文章不多,但是他运 思维的最高成就。二是提出了以刚健为宗旨的人用晢学方法和考辨方法探讨易学而提出许多观 生观,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点,对于建构自身哲学体系和推动整个20世纪易 础。”③按照张先生的说法,《易传》有一个博大精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天仍有很强的 微的天道论,它对于天地的本原,对于天地万物生命力,规范和影响着当今的易学研究,尤其是易 的普遍规律,都提出了精湛的观点。这些学说补学哲学研究,我们今日研究易学中义理之学,仍然 充了《论语》、《孟子》的不足,为后儒建立本体论体延续着张先生研究路数 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④张先生尤其重视《易 张先生关于《易传》哲学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 传》的辩证思维,他认为,《易传》的最重要的贡献在对其自身的哲学观点的提出和体系建构起到了 是提出了一些比较精湛的辩证观点。《易大传》的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张先生从《易传》生生不息 辩证思想在先秦哲学中可以说是最丰富的最深刻日新之的思想,提出了中国哲学实在与现象统一 的,对于后来辩证思想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⑤的宇宙观不同于西方实在与现象分离的宇宙观。 在人生观方面,张先生认为,《易传》宣扬的自强不他指出:“宇宙为一大历程,为一生生日新之大流 息厚德载物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意蕴、具有令人此大历程,亦可用中国古名词,谓之曰易’。在此 赞叹的感染力,因而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历程中,一切皆流转,皆变迁,然变有骤渐。暂现 精神。在长期历史中广泛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而即逝,逝逝无已者为事。”⑨易之“生生是变化 ①《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590页 ②《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呛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458页 ③《〈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46页 ④《周易)与传统文化》《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67页 ⑤《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8页 ⑥《周易)与传统文化》,《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69页。 ⑦《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588页 ⑧《(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张岱年全集》第七卷,第47页 ⑨《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张岱年全集》第一卷,第275-276页。 21994-2010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物变化、八卦来源都有所说明 ,它的理论是以对客 观世界及其变化进行观察为依据的 ,这是一些唯 物主义观点。可以说《, 易传》是企图对卜筮活动 做出具体的解释 ,因而其中既有唯心主义思想 ,又 有唯物主义思想。”① 其二 ,考察了《易传》哲学体系中概念范畴的 层次。他认为 ,每一个哲学体系包含很多的概念 范畴 ,这些命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这些概念 范畴之间有一定的的层次 ,必须慎重确立这些概 念范畴层次。张先生归纳出《易传》哲学范畴如 下 :太极、阴阳、健顺、生、易、变化、动静、道器、形 上形下、神、几、日新。② 由前面对于《易传》哲学 范畴概念分析看 ,这个些内在联系的范畴概念 ,自 上而下、层次分明 ,构成了一个体系 ,反映了宇宙 形成和生生不息变化的过程以及阴阳对待之规 律。 其三 ,张先生就辩证思维、本体论和人生观方 面对《易传》做了评价。他指出“:《易大传》的理论 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揭示了自然世界及社 会生活的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提出了一个具 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本体论 ,达到了先秦时代辩证 思维的最高成就。二是提出了以刚健为宗旨的人 生观 , 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奠定了理论基 础。”③ 按照张先生的说法《, 易传》有一个博大精 微的天道论“, 它对于天地的本原 ,对于天地万物 的普遍规律 ,都提出了精湛的观点。这些学说补 充了《论语》《、孟子》的不足 ,为后儒建立本体论体 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④ 张先生尤其重视《易 传》的辩证思维 ,他认为《, 易传》的最重要的贡献 是提出了一些比较精湛的辩证观点。《易大传》的 辩证思想在先秦哲学中可以说是最丰富的最深刻 的 ,对于后来辩证思想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⑤ 在人生观方面 ,张先生认为《, 易传》宣扬的自强不 息厚德载物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意蕴、具有令人 赞叹的感染力 ,因而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在长期历史中 ,广泛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 , 激励着广大民众奋发前进、在困难面前决不屈服、 同时保持着广阔的胸怀。⑥ 其四 ,张先生指出了《易传》对于后世的影响。 他认为《, 周易》经传在汉代居五经之首 ,经莫大于 《易》是汉儒的共识。汉魏玄学兴起 ,唯有《周易》 经传仍受尊重。两宋理学家凭借《周易》经传建构 自己的哲学体系。直至现代 ,熊十力早年习佛 ,晚 年归宗大易 ,特推崇大易的形而上学。以此说明 《易传》对于当今哲学的影响。张先生分析了产生 影响的原因。他说“:《易传》之所以对中国文化的 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 一《, 易传》是依托孔子的 ,以孔子的名义立论 ,因 而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地位 ;第二《, 易传》有一些精 粹深湛的观点 ,启迪了秦、汉以后的进步思想。”⑦ “自汉魏至明清《, 易大传》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受 到尊崇的。时至今日 ,即令不承认《易大传》是孔 子手著 ,但也应肯定《易大传》的理论价值和历史 意义”⑧。 三、张先生易学研究之价值与意义 张先生虽然发表的易学文章不多 ,但是他运 用哲学方法和考辨方法探讨易学而提出许多观 点 ,对于建构自身哲学体系和推动整个 20 世纪易 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天仍有很强的 生命力 ,规范和影响着当今的易学研究 ,尤其是易 学哲学研究 ,我们今日研究易学中义理之学 ,仍然 延续着张先生研究路数。 张先生关于《易传》哲学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 在对其自身的哲学观点的提出和体系建构起到了 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张先生从《易传》生生不息、 日新之的思想 ,提出了中国哲学实在与现象统一 的宇宙观不同于西方实在与现象分离的宇宙观。 他指出“: 宇宙为一大历程 ,为一生生日新之大流 , 此大历程 ,亦可用中国古名词 ,谓之曰‘易’。在此 历程中 ,一切皆流转 ,皆变迁 ,然变有骤渐。暂现 而即逝 ,逝逝无已者为事。”⑨ 易之“生生是变化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 张岱年全集》第一卷 ,第 275 —276 页。 《〈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 张岱年全集》第七卷 ,第 47 页。 《〈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 ,第 588 页。 《〈周易〉与传统文化》《, 张岱年全集》第七卷 ,第 69 页。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 ,第 228 页。 《〈周易〉与传统文化》《, 张岱年全集》第七卷 ,第 67 页。 《〈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 张岱年全集》第七卷 ,第 46 页。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 张岱年全集》第四卷 ,第 458 页。 《〈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 ,第 590 页。 第 6 期 林忠军 :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 4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