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总量和相对价格的关系。在传统两分法模型中,瓦尔拉断法刷和数量论存在罗辑矛盾。根据 瓦尔拉斯法则货币过度需求函数是价格水平的一阶齐次函数,而数量方程中货币的过度需求 是价格水平的非齐次函数。帕挺金(1965)的实际余额模型通过放 性假设解决 两分 模型的矛盾,但是当模型处于充分就业时不能保证是货币经济的均衡, 即货币在此模型只 一种商品,无法与其他商品区分。在帕挺金的实际余额模型中,货币以实际余额的形式直接 讲入效用函数。帕挺金认为该方法解决了瓦尔拉斯定律和货币数量论的罗组矛盾。但是随后 引发的“哈因难颗”使帕艇金横刑受到怀杯疑。 在1965年的一篇名为(证明货币经济中均衡的存在性的几个问题 文中,哈恩质问 为什么没有内在价值的细 币在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时会有正的价格。问题的要害是既然纸 没有内在的价值,理论上货币的价格就可能是零。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模型处于均衡状态 但是模型加入货币等于没有加入。如果不能确定货币具有正的价格,就不能保证模型的均衡 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模型中,引进了政府债券等非货币的金 辉童以接近理迷的货币经济生界一但是起道动妖路旺依充分威业成为不可能不 定的充 就业均 财富效应或店 模型的充分就业问 币在长期是非中性的,而且不存在唯一的充分就业均衡解。这说明货币中性和充分就业存在 逻辑矛盾。要保证货币中性,考虑外生货币供给的变化,在充分就业时要使实际变量的价值 是唯一的,逻辑的结果是充分就业不能达到。如果要达到充分就业,实际变量的价值就不是 唯一的。这说明第一种模式不能罗组一致地解释总量和相对价格问题,更不能说明在资本主 义货币信用体系 干右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和总量波 第二种模式是分离货币的职能,用价值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货币,这种方法的根据是希 克斯1935年《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一文。在该文中他建议简化货币理论,用边际效用理 论来改造货币理论,使货币理论服从(非货币的)价值理论。引发的罗组问题主要有两个 ·是如何保证模型的均衡是货币经济均衡而不是实物经济均衡:二是存量一流量的关系问 关于第 一个逻辑问题在帕挺金的实际余额模型 萨缪尔森(1958)的迭代模型和新货 经济学的理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关于实际余额模型的问题在前面已经论述,不在赘述。在 萨缪尔森的迭代模型中,不考虑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它的存在 能够优化跨时资源配置。 该模型的问颗与柏挺金模型是相同的。右三种情形表明它未必是货币经济均衡。首先 如果年轻人的最优消费点超过资源禀赋, 那么老年人不愿意把巧克力实给年轻人,因为不能 增加他们的效用。这时两代人交易不会发生,货币没用,均衡是实物均衡:其次,如果人们 认为货币在将来是无用的,那么年轻人不会卖给老人巧克力,交易仍然不会发生:最后,如 果存在资本品,人们不会持有货币,因为前者提供的效用更大。该模型说明不从资本主义货 币信用关系的角度研究货币只能导致很荒唐的罗辑结论。 “新货币经济学”是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首次提出的 一个术语,用来描述一种经 济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试图对长期没有解决的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结合问题提供答案,它 的特点是放弃传统的货币理论,而主张回到瓦尔拉斯物物交换的一般均衡世界。代表人物主 要有法马(Fama,1980.1984)、华菜士(Wa11ace,1988)、布菜克(B1ack,1970)等人。 新货币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是: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靠法律限制 或政府管制支撑的。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中,不会存在集记帐单位和交换手段两种 职能于一身的 货币 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东 分别承担 货币交换将为精密 的物物交换所取代。由于货币不是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法律制度的结果,一般均衡框架中不 能引入货币不是这个理论的缺点,货币理论家的任务是取消货币这种“人为的扰动”,而维护 一般均衡 总量和相对价格的关系。在传统两分法模型中,瓦尔拉斯法则和数量论存在逻辑矛盾。根据 瓦尔拉斯法则货币过度需求函数是价格水平的一阶齐次函数,而数量方程中货币的过度需求 是价格水平的非齐次函数。帕挺金(1965)的实际余额模型通过放弃齐次性假设解决了两分法 模型的矛盾,但是当模型处于充分就业时不能保证是货币经济的均衡,即货币在此模型只是 一种商品,无法与其他商品区分。在帕挺金的实际余额模型中,货币以实际余额的形式直接 进入效用函数。帕挺金认为该方法解决了瓦尔拉斯定律和货币数量论的逻辑矛盾。但是随后 引发的“哈恩难题”使帕挺金模型受到怀疑。 在 1965 年的一篇名为《证明货币经济中均衡的存在性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哈恩质问: 为什么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在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时会有正的价格。问题的要害是既然纸币 没有内在的价值,理论上货币的价格就可能是零。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模型处于均衡状态, 但是模型加入货币等于没有加入。如果不能确定货币具有正的价格,就不能保证模型的均衡 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模型中,引进了政府债券等非货币的金 融资产,以接近现实的货币经济世界,但是引起的流动偏好陷阱使充分就业成为不可能。不 存在稳定的充分就业均衡解。引进财富效应或庇古效应解决了模型的充分就业问题,但是货 币在长期是非中性的,而且不存在唯一的充分就业均衡解。这说明货币中性和充分就业存在 逻辑矛盾。要保证货币中性,考虑外生货币供给的变化,在充分就业时要使实际变量的价值 是唯一的,逻辑的结果是充分就业不能达到。如果要达到充分就业,实际变量的价值就不是 唯一的。这说明第一种模式不能逻辑一致地解释总量和相对价格问题,更不能说明在资本主 义货币信用体系中,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和总量波动。 第二种模式是分离货币的职能,用价值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货币,这种方法的根据是希 克斯 1935 年《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一文。在该文中他建议简化货币理论,用边际效用理 论来改造货币理论,使货币理论服从(非货币的)价值理论。引发的逻辑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如何保证模型的均衡是货币经济均衡而不是实物经济均衡;二是存量-流量的关系问 题。 关于第一个逻辑问题在帕挺金的实际余额模型、萨缪尔森(1958)的迭代模型和新货币 经济学的理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关于实际余额模型的问题在前面已经论述,不在赘述。在 萨缪尔森的迭代模型中,不考虑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它的存在 能够优化跨时资源配置。 该模型的问题与帕挺金模型是相同的。有三种情形表明它未必是货币经济均衡。首先, 如果年轻人的最优消费点超过资源禀赋,那么老年人不愿意把巧克力卖给年轻人,因为不能 增加他们的效用。这时两代人交易不会发生,货币没用,均衡是实物均衡;其次,如果人们 认为货币在将来是无用的,那么年轻人不会卖给老人巧克力,交易仍然不会发生;最后,如 果存在资本品,人们不会持有货币,因为前者提供的效用更大。该模型说明不从资本主义货 币信用关系的角度研究货币只能导致很荒唐的逻辑结论。 “新货币经济学”是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首次提出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一种经 济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试图对长期没有解决的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结合问题提供答案,它 的特点是放弃传统的货币理论,而主张回到瓦尔拉斯物物交换的一般均衡世界。代表人物主 要有法马(Fama,1980,1984)、华莱士(Wallace,1988)、布莱克(Black,1970)等人。 新货币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是: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靠法律限制 或政府管制支撑的。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中,不会存在集记帐单位和交换手段两种 职能于一身的“货币”。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东西分别承担,货币交换将为精密 的物物交换所取代。由于货币不是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法律制度的结果,一般均衡框架中不 能引入货币不是这个理论的缺点,货币理论家的任务是取消货币这种“人为的扰动”,而维护 一般均衡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