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理论的三种模式:凯恩斯、马克思与新古典 2005-05-1017:29:53novia886@-AH_3 http://bulo.163com/article/-AH 3-RzDkx5html 货币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中宏观总量的关系,因此又可以称之为总量理 论。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以资本雇用劳动而不是劳动雇用资本为基础,而且资本运动 的目的是获得以货币衡量的利润,利润是资本主义货币经济存在的关韩,也是资本雇用劳动 文种经济关系得以存在并不停复制自己的关键,资木主义经济的全部总量关系的坛动都以资 本运动的目的为核 资本 义经济关系的这种特征提醒理论家在进行总量理论研究中不能忽视或割裂这种 经济的两个方面: “是它的历史特征,即处于资本主义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征:二是这种关 是一套货币信用关系而不是实物技术关系。而在研究资本主义总量关系中,这两者是不可分 的而且是相互作为条件的,这两个方面决定了经济变量是处于历史的时间中,而不是逻辑的 时间中。 新古典总量理论的问题是要么抽象掉它在资本主义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征,要么抽象掉货 币信用关系。原因是他们遵循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的两分法,并用研究不具有历史特征的实 物经济的方法来分析资本主义货币信用经济。而凯恩斯和马克思则力图恢复资本主义货币经 济的本来面目,只是后者比前者走得更远。 一、新古典的货币理论 新古典货币理论的典型特征是两分法,即对经济系统进行实物和货币的划分。两分法源 于萨伊的“产品以产品来购买”的论断,意指“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 货币只一腿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发微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 在两分法的传统中,经济主体(企业家和工人)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获得物质产品而不是 货币或货币利润,即两分法抽象掉了本主义货而关系,这是货币中性的根。对两分法进 行过系统论述的是帕廷金,他认为根据两分法 经济被分为两个部分,即实物部分和货币部 分,它的出发点是纯粹外生的货币经济,由商品的超额需求函数说明实物部分而由货币超额 需求函数来说明货币部分。前一函数被假设取决于相对价格,后一函数除决定于这些变量以 外,还取决于绝对价格水平 由于在新古典理论家的头脑中,存在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两分,这样在理论上人为地 创造了货币理论 (总量理论)和价值理论(相对价格理论), 以分别解释货币总量问题和商 品交换的相对价格问题:前者以费雪的数量论和剑桥方程为基础,现代版本是弗里德曼的现 代货币数量论,而后者以马歇尔局部均衡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价值理论为核心,现代版是 可罗一德布鲁模型。 在研究货币理论时,货币理论家不愿放弃对价值理论研究方法的信仰,或者说不愿意成 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信仰。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框架本质上是一个静态模 型 它不能用来分析动态的资本主义货币总量关系,或者说在瓦尔拉斯框架中是容不下资 主义货币信用关系的。 瓦尔拉断在展开他的理论框架时,首先阐术的是交换中的均衡问题。燃后通过基本交换 模型的扩展来研究生产和资本积累。在这一结构下,瓦尔拉斯令货币的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相等,将货币引入模型,以便使其与其他部分吻合起来。这一点是通过把自身无任何效用的 货币存量 ,同进入居民户效用函数和厂 商生产 数的货币存量“所能提供的服务”相区别 做到的。尽管在瓦尔拉模型中有货币的影子,但在它的一般均衡模型中货币只是可有可无的 添加物,而不是必不可缺的部分。瓦尔拉斯均衡只是实物均衡,而不是货币交换的均衡。因 为一般均衡的模型中没有货币交换的位置,在商品的供给给定的情况下,其需求决定于商品
货币理论的三种模式:凯恩斯、马克思与新古典 2005-05-10 17:29:53 novia886@-AH_3 http://bulo.163.com/article/-AH_3-RzDkx5.html 货币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中宏观总量的关系,因此又可以称之为总量理 论。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以资本雇用劳动而不是劳动雇用资本为基础,而且资本运动 的目的是获得以货币衡量的利润,利润是资本主义货币经济存在的关键,也是资本雇用劳动 这种经济关系得以存在并不停复制自己的关键。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总量关系的运动都以资 本运动的目的为核心。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这种特征提醒理论家在进行总量理论研究中不能忽视或割裂这种 经济的两个方面:一是它的历史特征,即处于资本主义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征;二是这种关系 是一套货币信用关系而不是实物技术关系。而在研究资本主义总量关系中,这两者是不可分 的而且是相互作为条件的,这两个方面决定了经济变量是处于历史的时间中,而不是逻辑的 时间中。 新古典总量理论的问题是要么抽象掉它在资本主义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征,要么抽象掉货 币信用关系。原因是他们遵循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的两分法,并用研究不具有历史特征的实 物经济的方法来分析资本主义货币信用经济。而凯恩斯和马克思则力图恢复资本主义货币经 济的本来面目,只是后者比前者走得更远。 一、新古典的货币理论 新古典货币理论的典型特征是两分法,即对经济系统进行实物和货币的划分。两分法源 于萨伊的“产品以产品来购买”的论断,意指“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 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 在两分法的传统中,经济主体(企业家和工人)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获得物质产品而不是 货币或货币利润,即两分法抽象掉了资本主义货币关系,这是货币中性的根源。对两分法进 行过系统论述的是帕廷金,他认为根据两分法,经济被分为两个部分,即实物部分和货币部 分,它的出发点是纯粹外生的货币经济,由商品的超额需求函数说明实物部分而由货币超额 需求函数来说明货币部分。前一函数被假设取决于相对价格,后一函数除决定于这些变量以 外,还取决于绝对价格水平。 由于在新古典理论家的头脑中,存在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两分,这样在理论上人为地 创造了货币理论(总量理论)和价值理论(相对价格理论),以分别解释货币总量问题和商 品交换的相对价格问题;前者以费雪的数量论和剑桥方程为基础,现代版本是弗里德曼的现 代货币数量论,而后者以马歇尔局部均衡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价值理论为核心,现代版是 阿罗-德布鲁模型。 在研究货币理论时,货币理论家不愿放弃对价值理论研究方法的信仰,或者说不愿意放 弃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信仰。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框架本质上是一个静态模 型,它不能用来分析动态的资本主义货币总量关系,或者说在瓦尔拉斯框架中是容不下资本 主义货币信用关系的。 瓦尔拉斯在展开他的理论框架时,首先阐述的是交换中的均衡问题,然后通过基本交换 模型的扩展来研究生产和资本积累。在这一结构下,瓦尔拉斯令货币的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相等,将货币引入模型,以便使其与其他部分吻合起来。这一点是通过把自身无任何效用的 货币存量,同进入居民户效用函数和厂商生产函数的货币存量“所能提供的服务”相区别而 做到的。尽管在瓦尔拉模型中有货币的影子,但在它的一般均衡模型中货币只是可有可无的 添加物,而不是必不可缺的部分。瓦尔拉斯均衡只是实物均衡,而不是货币交换的均衡。因 为一般均衡的模型中没有货币交换的位置,在商品的供给给定的情况下,其需求决定于商品
之间的相对价格而不是其本身的货币价格 即使在完善的阿罗一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货币的命运也没有好到那里去 在该模型中没有股票市场,因为股票不是阿罗 德布鲁商品。所谓阿罗 一德布鲁 商品是指这种商品必须能够进行物质上的准确描述,“当描述精细到如此程度,以致于进 步的加工难以产生可以想象的出的、能够提高经济行为者满足程度的配置时,那么这样的商 品就被称作阿罗一德布鲁商品”。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研究的是能在某一时点通过商品交换所 能得到的那些配置。股票不能纳入阿罗一德布鲁模型,因为拥有它不用通过商品的交换就能 获得额外的商品 (2)阿 一德布鲁模型不存在企业破产的问题。因为所有的经济主体的生产和消费行 为都必须符合预算约束, 一旦超过预算,就对其实施无限破产处罚。这显然不能分析现代资 本主义信用经济,在信用经济中企业或个人抵押贷款进行生产和消费是很普遍的,因此由于 偿还能力的变化而破产的现象比比皆是 3)在该模型中货币不具有实际作用。虽然 所有在现实中存在货币的理 交易需 求、预防需求、价值贮藏、记价单位等 ,在河罗 德布鲁模型中都已经顾及 但是货币对贷 源配置没有实质的影响。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模型来说明货币在阿罗一德布鲁模型中的角色: 在零日,每一个经济主体都可以向中央银行借货币,在以后的每一天中,他会被允许融通超 过其货币存量的购买支付,并要求他把出售商品的所得加到原货币存量上,最后一天,他被 要求向银行归还所借的货币量。如果无法偿还,则施以无限破产处罚。在这个模型中,货币 对资源的配置没有实 。所以哈恩说 在阿罗 德布鲁模型中,不可能提出 关于货币 面的问愿,因为根据那个结构,货币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此是不必存在的”。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之所以不能处理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关系,原因是它容不下历史时间和 不确定性。瓦尔拉斯模型实际上是一组线性方程组,为保证模型的收敛性和具有唯一稳定的 的衡解。该描型以须要求且有信。业除信息不宗全会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破坏 模型的稳定均衡。同时,在该模型中各种经 济变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它们之间的关系具 有同等程度的可逆性,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用琼罗宾逊的话说就是 “切决定于其他 一切”,反过来, 一切也决定着其他一切。 戴维森对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价是,认为该模型“最关键的局限性是它没有能力去处理时 间过程,因为所右一般均衡体系本质上是静态的或没右时间性的一 一般均衡之所以没右时 间性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的,即均衡位置被设想为唯 地取干 一套在初始时刻任意规定的 既定的条件、偏好和政策。任何发生在初始时刻以后的并且没有被预料到的活动在 逻辑上是 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一般均衡分析的逻辑本身意味着,它不能处理历史时间和未来的不确 定性。而在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关系中,经济主体对未米的不确定性是不能完全预知的,个体 之间各种经济契约的存在虽然减少了被此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但是个体无法完全预知也不 能完全规避经济系统的整体的不确定性。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特点使它不能用来解释资本主 义货币信用关系。但是造憾 的是现代货币理论家总试图在瓦尔拉斯的框架中解释资本主义的 货币总量问题。我们把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框架分析总量关系的理论称谓新古典总量理论 新古典货币理论家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框架分析货币关系总结起来有三种模式:第一和 是新古典综合的方法,即以总量生产函数作为其货币理论的逻辑基础,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的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尽管该模型表面上是句括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宙场和劳动力 场的一般均衡的总量模型 但是该模型实际上既不能解释总量的波动也不能说明相对价格 为使生产函数表述的投入产出关系成立 ,该模型必须是 反映实物关系的模型,而为避匀 异制品加总问题,以及保证资本与劳动的简单替代关系成立,该模型必须是单一产品模型。 当新古典理论家试图以之说明总量和相对价格问题时遇到了一系列逻辑难题。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一方面坚持两分法,既得出货币长期中性的结论,又逻辑一致地说明
之间的相对价格而不是其本身的货币价格。 即使在完善的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货币的命运也没有好到那里去: (1)在该模型中没有股票市场,因为股票不是阿罗-德布鲁商品。所谓阿罗-德布鲁 商品是指这种商品必须能够进行物质上的准确描述,“当描述精细到如此程度,以致于进一 步的加工难以产生可以想象的出的、能够提高经济行为者满足程度的配置时,那么这样的商 品就被称作阿罗-德布鲁商品”。阿罗-德布鲁模型研究的是能在某一时点通过商品交换所 能得到的那些配置。股票不能纳入阿罗-德布鲁模型,因为拥有它不用通过商品的交换就能 获得额外的商品。 (2)阿罗-德布鲁模型不存在企业破产的问题。因为所有的经济主体的生产和消费行 为都必须符合预算约束,一旦超过预算,就对其实施无限破产处罚。这显然不能分析现代资 本主义信用经济,在信用经济中企业或个人抵押贷款进行生产和消费是很普遍的,因此由于 偿还能力的变化而破产的现象比比皆是。 (3)在该模型中货币不具有实际作用。虽然,所有在现实中存在货币的理由:交易需 求、预防需求、价值贮藏、记价单位等,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都已经顾及,但是货币对资 源配置没有实质的影响。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模型来说明货币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的角色: 在零日,每一个经济主体都可以向中央银行借货币,在以后的每一天中,他会被允许融通超 过其货币存量的购买支付,并要求他把出售商品的所得加到原货币存量上,最后一天,他被 要求向银行归还所借的货币量。如果无法偿还,则施以无限破产处罚。在这个模型中,货币 对资源的配置没有实际影响。所以哈恩说“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不可能提出关于货币方 面的问题,因为根据那个结构,货币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此是不必存在的”。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之所以不能处理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关系,原因是它容不下历史时间和 不确定性。瓦尔拉斯模型实际上是一组线性方程组,为保证模型的收敛性和具有唯一稳定的 均衡解,该模型必须要求具有完全信息,排除信息不完全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破坏 模型的稳定均衡。同时,在该模型中各种经济变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它们之间的关系具 有同等程度的可逆性,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用琼.罗宾逊的话说就是:“一切决定于其他 一切”,反过来,一切也决定着其他一切。 戴维森对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价是,认为该模型“最关键的局限性是它没有能力去处理时 间过程,因为所有一般均衡体系本质上是静态的或没有时间性的――一般均衡之所以没有时 间性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的,即均衡位置被设想为唯一地取决于一套在初始时刻任意规定的 既定的条件、偏好和政策。任何发生在初始时刻以后的并且没有被预料到的活动在逻辑上是 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一般均衡分析的逻辑本身意味着,它不能处理历史时间和未来的不确 定性。而在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关系中,经济主体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不能完全预知的,个体 之间各种经济契约的存在虽然减少了彼此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但是个体无法完全预知也不 能完全规避经济系统的整体的不确定性。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特点使它不能用来解释资本主 义货币信用关系。但是遗憾的是现代货币理论家总试图在瓦尔拉斯的框架中解释资本主义的 货币总量问题。我们把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框架分析总量关系的理论称谓新古典总量理论。 新古典货币理论家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框架分析货币关系总结起来有三种模式:第一种 是新古典综合的方法,即以总量生产函数作为其货币理论的逻辑基础,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的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尽管该模型表面上是包括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劳动力市 场的一般均衡的总量模型,但是该模型实际上既不能解释总量的波动也不能说明相对价格。 为使生产函数表述的投入产出关系成立,该模型必须是一个反映实物关系的模型,而为避免 异制品加总问题,以及保证资本与劳动的简单替代关系成立,该模型必须是单一产品模型。 当新古典理论家试图以之说明总量和相对价格问题时遇到了一系列逻辑难题。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一方面坚持两分法,既得出货币长期中性的结论,又逻辑一致地说明
总量和相对价格的关系。在传统两分法模型中,瓦尔拉断法刷和数量论存在罗辑矛盾。根据 瓦尔拉斯法则货币过度需求函数是价格水平的一阶齐次函数,而数量方程中货币的过度需求 是价格水平的非齐次函数。帕挺金(1965)的实际余额模型通过放 性假设解决 两分 模型的矛盾,但是当模型处于充分就业时不能保证是货币经济的均衡, 即货币在此模型只 一种商品,无法与其他商品区分。在帕挺金的实际余额模型中,货币以实际余额的形式直接 讲入效用函数。帕挺金认为该方法解决了瓦尔拉斯定律和货币数量论的罗组矛盾。但是随后 引发的“哈因难颗”使帕艇金横刑受到怀杯疑。 在1965年的一篇名为(证明货币经济中均衡的存在性的几个问题 文中,哈恩质问 为什么没有内在价值的细 币在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时会有正的价格。问题的要害是既然纸 没有内在的价值,理论上货币的价格就可能是零。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模型处于均衡状态 但是模型加入货币等于没有加入。如果不能确定货币具有正的价格,就不能保证模型的均衡 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模型中,引进了政府债券等非货币的金 辉童以接近理迷的货币经济生界一但是起道动妖路旺依充分威业成为不可能不 定的充 就业均 财富效应或店 模型的充分就业问 币在长期是非中性的,而且不存在唯一的充分就业均衡解。这说明货币中性和充分就业存在 逻辑矛盾。要保证货币中性,考虑外生货币供给的变化,在充分就业时要使实际变量的价值 是唯一的,逻辑的结果是充分就业不能达到。如果要达到充分就业,实际变量的价值就不是 唯一的。这说明第一种模式不能罗组一致地解释总量和相对价格问题,更不能说明在资本主 义货币信用体系 干右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和总量波 第二种模式是分离货币的职能,用价值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货币,这种方法的根据是希 克斯1935年《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一文。在该文中他建议简化货币理论,用边际效用理 论来改造货币理论,使货币理论服从(非货币的)价值理论。引发的罗组问题主要有两个 ·是如何保证模型的均衡是货币经济均衡而不是实物经济均衡:二是存量一流量的关系问 关于第 一个逻辑问题在帕挺金的实际余额模型 萨缪尔森(1958)的迭代模型和新货 经济学的理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关于实际余额模型的问题在前面已经论述,不在赘述。在 萨缪尔森的迭代模型中,不考虑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它的存在 能够优化跨时资源配置。 该模型的问颗与柏挺金模型是相同的。右三种情形表明它未必是货币经济均衡。首先 如果年轻人的最优消费点超过资源禀赋, 那么老年人不愿意把巧克力实给年轻人,因为不能 增加他们的效用。这时两代人交易不会发生,货币没用,均衡是实物均衡:其次,如果人们 认为货币在将来是无用的,那么年轻人不会卖给老人巧克力,交易仍然不会发生:最后,如 果存在资本品,人们不会持有货币,因为前者提供的效用更大。该模型说明不从资本主义货 币信用关系的角度研究货币只能导致很荒唐的罗辑结论。 “新货币经济学”是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首次提出的 一个术语,用来描述一种经 济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试图对长期没有解决的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结合问题提供答案,它 的特点是放弃传统的货币理论,而主张回到瓦尔拉斯物物交换的一般均衡世界。代表人物主 要有法马(Fama,1980.1984)、华菜士(Wa11ace,1988)、布菜克(B1ack,1970)等人。 新货币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是: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靠法律限制 或政府管制支撑的。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中,不会存在集记帐单位和交换手段两种 职能于一身的 货币 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东 分别承担 货币交换将为精密 的物物交换所取代。由于货币不是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法律制度的结果,一般均衡框架中不 能引入货币不是这个理论的缺点,货币理论家的任务是取消货币这种“人为的扰动”,而维护 一般均衡
总量和相对价格的关系。在传统两分法模型中,瓦尔拉斯法则和数量论存在逻辑矛盾。根据 瓦尔拉斯法则货币过度需求函数是价格水平的一阶齐次函数,而数量方程中货币的过度需求 是价格水平的非齐次函数。帕挺金(1965)的实际余额模型通过放弃齐次性假设解决了两分法 模型的矛盾,但是当模型处于充分就业时不能保证是货币经济的均衡,即货币在此模型只是 一种商品,无法与其他商品区分。在帕挺金的实际余额模型中,货币以实际余额的形式直接 进入效用函数。帕挺金认为该方法解决了瓦尔拉斯定律和货币数量论的逻辑矛盾。但是随后 引发的“哈恩难题”使帕挺金模型受到怀疑。 在 1965 年的一篇名为《证明货币经济中均衡的存在性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哈恩质问: 为什么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在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时会有正的价格。问题的要害是既然纸币 没有内在的价值,理论上货币的价格就可能是零。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模型处于均衡状态, 但是模型加入货币等于没有加入。如果不能确定货币具有正的价格,就不能保证模型的均衡 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模型中,引进了政府债券等非货币的金 融资产,以接近现实的货币经济世界,但是引起的流动偏好陷阱使充分就业成为不可能。不 存在稳定的充分就业均衡解。引进财富效应或庇古效应解决了模型的充分就业问题,但是货 币在长期是非中性的,而且不存在唯一的充分就业均衡解。这说明货币中性和充分就业存在 逻辑矛盾。要保证货币中性,考虑外生货币供给的变化,在充分就业时要使实际变量的价值 是唯一的,逻辑的结果是充分就业不能达到。如果要达到充分就业,实际变量的价值就不是 唯一的。这说明第一种模式不能逻辑一致地解释总量和相对价格问题,更不能说明在资本主 义货币信用体系中,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和总量波动。 第二种模式是分离货币的职能,用价值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货币,这种方法的根据是希 克斯 1935 年《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一文。在该文中他建议简化货币理论,用边际效用理 论来改造货币理论,使货币理论服从(非货币的)价值理论。引发的逻辑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如何保证模型的均衡是货币经济均衡而不是实物经济均衡;二是存量-流量的关系问 题。 关于第一个逻辑问题在帕挺金的实际余额模型、萨缪尔森(1958)的迭代模型和新货币 经济学的理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关于实际余额模型的问题在前面已经论述,不在赘述。在 萨缪尔森的迭代模型中,不考虑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它的存在 能够优化跨时资源配置。 该模型的问题与帕挺金模型是相同的。有三种情形表明它未必是货币经济均衡。首先, 如果年轻人的最优消费点超过资源禀赋,那么老年人不愿意把巧克力卖给年轻人,因为不能 增加他们的效用。这时两代人交易不会发生,货币没用,均衡是实物均衡;其次,如果人们 认为货币在将来是无用的,那么年轻人不会卖给老人巧克力,交易仍然不会发生;最后,如 果存在资本品,人们不会持有货币,因为前者提供的效用更大。该模型说明不从资本主义货 币信用关系的角度研究货币只能导致很荒唐的逻辑结论。 “新货币经济学”是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首次提出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一种经 济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试图对长期没有解决的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结合问题提供答案,它 的特点是放弃传统的货币理论,而主张回到瓦尔拉斯物物交换的一般均衡世界。代表人物主 要有法马(Fama,1980,1984)、华莱士(Wallace,1988)、布莱克(Black,1970)等人。 新货币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是: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靠法律限制 或政府管制支撑的。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中,不会存在集记帐单位和交换手段两种 职能于一身的“货币”。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东西分别承担,货币交换将为精密 的物物交换所取代。由于货币不是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法律制度的结果,一般均衡框架中不 能引入货币不是这个理论的缺点,货币理论家的任务是取消货币这种“人为的扰动”,而维护 一般均衡
法马(Fma,1980)设想了一种不用货币的竞争性支付体系,称为“纯粹的记帐交易系 统”(pu e acc unting sy st m of exchange ,在这种系统中,银行的作用是运作一套可以 通过会计科目之间的转帐来实现财富转移的帐簿系统 交易可以完全 金的媒介 任何实质的交易媒介或购买力暂栖所的概念均告消失。最后法马的分析得出结论:任何经济 中的相对价格,包括金融资产所提供的实际服务的相对价格,都独立于金融资产的数量和组 成部分,这叫分离定理。它的另一种表述是,如果经济中具有实际物品(商品或不兑换纸币): 并被用于交易中,那么绝对价格只是以这种物品表示的相对价格,从而绝对价格本身是独立 包括银行存款 在内的金融务 法马理论的荒谬之处在于 计 存在货币的 系统,他忽视了在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关系及其债务一债权的链条中 货币作为最终支付手段 及其清算工具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分离定理遵循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 因此,如果金融系统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金融企业的现值,那么分离定理就会不成立。 胡佛(H00ver,1988)对新货币经济学评论到:新货币经济学力求“将货币理论也建立在作 为经济学其他领域标准的价值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它试图道循 克斯ick 1935)的传 将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而且这种努力是彻底的全面的,因为这等于对传统货币理 论的摒弃。 分离货币的职能来认识货币一定是在抽象掉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在 信用经济中货币的职能是不可分的,每一种职能都是以信用关系作为基础和条件的,同时它 也担负信用关系的维系功能。分离货币职能认识货币, 一定是抽象掉货币的历史特征,而 调它的超越历史 一般性 而这 理论的最好的框架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关于存量和流量关系问题是指当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把货币作为一种资 产或商品,让边际分析法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法大显伸手时所引发的逻辑问题,希克斯、 帕廷金、托宾和弗里德曼等就是如此处理的,这种处理货币的方法使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 具有一样的理论基础。如此处理货币问愿,使货币理论退化为 一般均衡的相对价格理论, 传统相对价格理论不同的是,商品或资产的范围扩大了,不仅有实物的,而且有货币金融的 价格体系不仅包括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而且包括各种货币金融资产的相对报酬率。这种相对 价格理论的现代名称叫资产选择理论。把货币理论退化为相对价格理论,引起的逻辑问题是 存量均衡与流量波动的关系 存量是指某一经济量在某一时间点上的值,只能在某个时点上衡量,即它的定量没有时 间范围,如资本存量。流量是指在 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只能 一定时期 内衡量,定量要有时间范围,如国民收入、投资、消费等。两者的关系是存量的变动是流量 流量来自于存量,又归入存量之中.如何在理论上罗辑一致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仍然是个难题 难点在于如何合乎逻罗辑地把流量涉及的时间一一时期归入存量,同时又合乎逻辑地把存量 涉及的时点归入流量。由于在资产选择的存量分析中使用时点均衡分析法,强调经济系统的 瞬间均衡,如果承认存量是瞬间均衡 就不能 示流量的波动 而如果承认流量的波动 存量均衡就受到破坏。存量和流量的关系问题,说明货币总量关系不能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的分析方法来处理。正如琼.罗滨逊(1972)所说瓦尔拉斯一般均衡适用于存量分析,“任何 人试图把生产流量引入瓦尔拉斯体系会立即限于矛后” 存量一流量问顾在典里德曼、布伦纳一格尔泽和托宾的存量一流量模型中表现的非常明 显。在弗里德曼的存量一流量模型中,进行名义量值和实际量值的区分,弗里德曼说“所有 形式的货币数量理论都是以货币的名义数量与实际数量的区分为理论基础的。货币的名义 量就是以任何一种被用来代表货币的单位所表示的货币数量货币的实际数量就是以货币所 能购买到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来表示的货币数量。”货币的名义数量与价格指数相除即得到 实际数量。把经济变量区分为名义量值和实际量值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法马(Fama,1980)设想了一种不用货币的竞争性支付体系,称为“纯粹的记帐交易系 统”(pure accounting system of exchange),在这种系统中,银行的作用是运作一套可以 “通过会计科目之间的转帐来实现财富转移的帐簿系统”,交易可以完全避免现金的媒介, 任何实质的交易媒介或购买力暂栖所的概念均告消失。最后法马的分析得出结论:任何经济 中的相对价格,包括金融资产所提供的实际服务的相对价格,都独立于金融资产的数量和组 成部分,这叫分离定理。它的另一种表述是,如果经济中具有实际物品(商品或不兑换纸币), 并被用于交易中,那么绝对价格只是以这种物品表示的相对价格,从而绝对价格本身是独立 于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金融资产的。法马理论的荒谬之处在于设计了一个不存在货币的金融 系统,他忽视了在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关系及其债务-债权的链条中,货币作为最终支付手段 及其清算工具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分离定理遵循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 因此,如果金融系统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金融企业的现值,那么分离定理就会不成立。 胡佛(Hoover,1988)对新货币经济学评论到:新货币经济学力求“将货币理论也建立在作 为经济学其他领域标准的价值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它试图遵循希克斯(Hicks,1935)的传统 将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而且这种努力是彻底的全面的,因为这等于对传统货币理 论的摒弃。 分离货币的职能来认识货币一定是在抽象掉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在 信用经济中货币的职能是不可分的,每一种职能都是以信用关系作为基础和条件的,同时它 也担负信用关系的维系功能。分离货币职能认识货币,一定是抽象掉货币的历史特征,而强 调它的超越历史的一般性。而这种理论的最好的框架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关于存量和流量关系问题是指当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把货币作为一种资 产或商品,让边际分析法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法大显伸手时所引发的逻辑问题,希克斯、 帕廷金、托宾和弗里德曼等就是如此处理的,这种处理货币的方法使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 具有一样的理论基础。如此处理货币问题,使货币理论退化为一般均衡的相对价格理论,与 传统相对价格理论不同的是,商品或资产的范围扩大了,不仅有实物的,而且有货币金融的, 价格体系不仅包括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而且包括各种货币金融资产的相对报酬率。这种相对 价格理论的现代名称叫资产选择理论。把货币理论退化为相对价格理论,引起的逻辑问题是 存量均衡与流量波动的关系。 存量是指某一经济量在某一时间点上的值,只能在某个时点上衡量,即它的定量没有时 间范围,如资本存量。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只能在一定时期 内衡量,定量要有时间范围,如国民收入、投资、消费等。两者的关系是存量的变动是流量, 流量来自于存量,又归入存量之中。如何在理论上逻辑一致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仍然是个难题。 难点在于如何合乎逻辑地把流量涉及的时间-—时期归入存量 ,同时又合乎逻辑地把存量 涉及的时点归入流量。由于在资产选择的存量分析中使用时点均衡分析法,强调经济系统的 瞬间均衡,如果承认存量是瞬间均衡的,就不能揭示流量的波动;而如果承认流量的波动, 存量均衡就受到破坏。存量和流量的关系问题,说明货币总量关系不能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的分析方法来处理。正如琼.罗滨逊(1972)所说瓦尔拉斯一般均衡适用于存量分析,“任何 人试图把生产流量引入瓦尔拉斯体系会立即限于矛盾” 存量-流量问题在弗里德曼、布伦纳-梅尔泽和托宾的存量-流量模型中表现的非常明 显。在弗里德曼的存量-流量模型中,进行名义量值和实际量值的区分,弗里德曼说“所有 形式的货币数量理论都是以货币的名义数量与实际数量的区分为理论基础的。货币的名义数 量就是以任何一种被用来代表货币的单位所表示的货币数量。货币的实际数量就是以货币所 能购买到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来表示的货币数量。”货币的名义数量与价格指数相除即得到 实际数量。把经济变量区分为名义量值和实际量值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关系是什么,这要回答货币部门与实际部门的相互关系:第二,名义量和实际量的各自的 决定机制是什么,这两种机制能否在理论上逻辑一致的统 在弗里德曼看来长期均衡时经济是遵循两 分法的 即“长期均衡是由早期的货币数量理 论模型与瓦尔拉斯的总均衡方程体系共同决定的.其涵义是长期均衡时所有的名义量值都沙 定于货币关系,而所有的实际量值都决定于相对价格反映的技术关系。 “从长期来看,货币 数量的变化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一-一一对于讨去几十年中实际国民收入的 化来说,非货币因素的作用是唯一重要的,而货币却无关紧要”。在短期理论中,典甲德品 认为实际部分可以看成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货币部分则是不稳定的,正是这种差异产生 短期的波动 但是弗里德曼又试图突破传统两分法的局限性,而希望在理论中说明实际部分与货币部 分的相互关系。他说“在分析长期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中,把实物部门与货币部门的相互 作用介绍进去,比把相互作用省略掉是更为有用得多”。这一探索一方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 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批评者的挑战。有些经济学家说,货币主义依靠一个黑箱来连接 货币供应量和产量,投入从黑 进出 产出从另 边出米 而其中的传播机制设有说 明,卡尔多(1970)认为弗里德曼在描绘货币增加如何导致价格和收入增加时,货币仿佛是 在空中从直升飞机上散发给民众的。 那么,弗里德曼是如何来应对挑战,如何来说明两部门的相互作用呢?在他的名义国民 收入决定檬型中他用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偏着来解释短期的经济波动,以及货币对实际收入的 影响。但是在该理论中。中干他重干建 个共同的模型而对此未予详细分析。在《美国 与英国的货币趋势》 书中,他运用资产选择理论来说明货币的传播机制。弗里德曼认为 传搭机制应包括:(1)均衡点的转移,即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导致价格和产量变化,通过这些 变化,使整个经济从一个短期均衡转移到一个新的短期均衡:(②)两个均衡点之间的动态调整 时程。关于动态调整过程,弗里德号的解释是不成熟的,而且使用了一些不合乎实际的假设 文里不作介绍。下面主要介绍均衡点的转移」 弗里德曼在他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 上,使用托宾的资产选择的理论来说明均衡点的转 移.所谓的资产组合就是指个人或企业在某一时间的资产总值由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资产项目 来组合。弗里德曼使用的资产概念是广义的,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如个人和企业持 有的证券、货币、消费品、厂房设各、运输工具等等都是资产,而托宾的资产概念是狭义的 仅指金融资产;同时弗里德曼的资产概念是个存量概念而不同于凯恩斯所使用的国民收入 消费、投资等流量概念 资产选择理论使用新古典的边际分析法。人们在所特有的各种资产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而人们如何在不同的组合中选择呢?边际分析法会告诉我们,人们进行资产选择是遵循等边 际原则的,即经过一定资产组合的调整,直到所有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相等时,资产持有人才 实现最优组合和得到最大效用。 弗里德认为。 人们在某一时间所持有的资产组合是一定的,包括人们愿意持有的实际 货币量也是一定的: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使人们感到他们持有的实际货币量超过了意愿 数量,他们便调整资产组合,把多余的货币用来购买其他资产,如证券、各种商品、劳务等: 假定各种资产原有的数量不变,则各种资产的价格会上涨,直到价格上涨的程度抵消了新增 的货币量,整个社会的实际货币数量恢复到人们意愿持有的数额位置。假定产量增加,则随 若实际收入的增加,人们愿意持有的实际货币量也增加,以此吸收新增的货币量。这样通过 价格 产量的变动 或两者同时变动,经过人们资产选择的调整,整个经济从原有的均衡点转 移到 个新的均衡点。 弗里德曼的回答并没有使批评结束,只是这种批评来自货币学派的内部。以布伦纳和梅 尔泽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的另一支则认为“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阐述不是货币理论一个非常适
用关系是什么,这要回答货币部门与实际部门的相互关系;第二,名义量和实际量的各自的 决定机制是什么,这两种机制能否在理论上逻辑一致的统一。 在弗里德曼看来长期均衡时经济是遵循两分法的,即“长期均衡是由早期的货币数量理 论模型与瓦尔拉斯的总均衡方程体系共同决定的.其涵义是长期均衡时所有的名义量值都决 定于货币关系,而所有的实际量值都决定于相对价格反映的技术关系。“从长期来看,货币 数量的变化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对于过去几十年中实际国民收入的变 化来说,非货币因素的作用是唯一重要的,而货币却无关紧要”。在短期理论中,弗里德曼 认为实际部分可以看成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货币部分则是不稳定的,正是这种差异产生了 短期的波动。 但是弗里德曼又试图突破传统两分法的局限性,而希望在理论中说明实际部分与货币部 分的相互关系。他说“在分析长期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中,把实物部门与货币部门的相互 作用介绍进去,比把相互作用省略掉是更为有用得多”。 这一探索一方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 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批评者的挑战。有些经济学家说,货币主义依靠一个黑箱来连接 货币供应量和产量,投入从黑箱的一边进去,产出从另一边出来,而其中的传播机制没有说 明,卡尔多(1970)认为弗里德曼在描绘货币增加如何导致价格和收入增加时,货币仿佛是 在空中从直升飞机上散发给民众的。 那么,弗里德曼是如何来应对挑战,如何来说明两部门的相互作用呢?在他的名义国民 收入决定模型中他用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偏差来解释短期的经济波动,以及货币对实际收入的 影响。但是在该理论中,由于他侧重于建立一个共同的模型而对此未予详细分析。在《美国 与英国的货币趋势》一书中,他运用资产选择理论来说明货币的传播机制。弗里德曼认为, 传播机制应包括:(1)均衡点的转移,即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导致价格和产量变化,通过这些 变化,使整个经济从一个短期均衡转移到一个新的短期均衡;(2)两个均衡点之间的动态调整 过程。关于动态调整过程,弗里德曼的解释是不成熟的,而且使用了一些不合乎实际的假设, 这里不作介绍。下面主要介绍均衡点的转移。 弗里德曼在他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上,使用托宾的资产选择的理论来说明均衡点的转 移。所谓的资产组合就是指个人或企业在某一时间的资产总值由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资产项目 来组合。弗里德曼使用的资产概念是广义的,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如个人和企业持 有的证券、货币、消费品、厂房设备、运输工具等等都是资产,而托宾的资产概念是狭义的, 仅指金融资产;同时弗里德曼的资产概念是个存量概念而不同于凯恩斯所使用的国民收入、 消费、投资等流量概念。 资产选择理论使用新古典的边际分析法。人们在所持有的各种资产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而人们如何在不同的组合中选择呢?边际分析法会告诉我们,人们进行资产选择是遵循等边 际原则的,即经过一定资产组合的调整,直到所有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相等时,资产持有人才 实现最优组合和得到最大效用。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在某一时间所持有的资产组合是一定的,包括人们愿意持有的实际 货币量也是一定的;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使人们感到他们持有的实际货币量超过了意愿的 数量,他们便调整资产组合,把多余的货币用来购买其他资产,如证券、各种商品、劳务等; 假定各种资产原有的数量不变,则各种资产的价格会上涨,直到价格上涨的程度抵消了新增 的货币量,整个社会的实际货币数量恢复到人们意愿持有的数额位置。假定产量增加,则随 着实际收入的增加,人们愿意持有的实际货币量也增加,以此吸收新增的货币量。这样通过 价格和产量的变动或两者同时变动,经过人们资产选择的调整,整个经济从原有的均衡点转 移到一个新的均衡点。 弗里德曼的回答并没有使批评结束,只是这种批评来自货币学派的内部。以布伦纳和梅 尔泽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的另一支则认为“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阐述不是货币理论一个非常适
当的基础,对实际研究来说也不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依据”。原因是弗里德曼“接受IS-M 共同模型作为一种短期理论,然而,为了解释观测到的价格和产量的短期变动,他提出了 种意在消除任何相对价格变动、利率变动、政府支出变动、税收变动或债券存量变动的影响 的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之所以缺少一个相对价格理论,其根源是他逍循两分法,为解释货 币存量和名义收入与价格的关系,他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个外生货币 供给的假定。因此,他要说明的是从货币的变化如何到价格和收入的变化而不是相反。这样 标榜“货币重要 的弗里德曼实际上不是在揭示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关系,而只是提醒人们 婴只注意两分法世界的实物一面,也婴注意它的货币方面。重新回到两分法,使弗里德曼没 能提供货币作用于实际经济的详细机制。于是布伦纳和梅尔泽批评他缺少相对价格理论,并 提出财富调整理论来弥补弗里德曼理论的缺陷。财富调整理论探讨了货币、债券等存量变动 对消费、投资、国民收入等流量的影响,但是流量对存量的影响仍然未予说明,原因是本质 上该模型仍然是资产选择理论。在说明存量调整对流量的影响时 布伦纳和梅尔泽主要使用 的是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在短期假定所有的存量都是给定的,而后探讨货币或政府债券 量的变动,引起的存量相对价格的变动及最后对流量的影响,其特征是“经济系统长期达到 的状态决定于存量,特别是货币存量,而不是流量”。 不能理清流量波动与存量调整的相互关系是存量分析法的困境。如果用瓦尔拉斯一般均 衡框架来处理资产存量,时点均衡不能容下流量的波动,也无法处理流量对存量的响。对 这个问题托宾(19 1969 的 存量模型是把收》 户和资本帐户分开,然后探讨资本 帐户的存量均衡问题,托宾把收入帐户的变量视为外生的变量,即在假定产出、收入和其他 流量的价值的基础上寻找资产存量市场的均衡。由此托宾提出关键性的行为假设,即支出决 策和资产组合决策是相互独立的,或财富积累决策和财富分配决策是相互分离的。这一假定 叫“分离假定。” 后来打 (1982)认识到 了自己模型的局限性,他说:“在199年,描述多重资产结构 的货币分析文章中,我使用了现在放弃的、不合理的分离假定。我试图将资产价格和数量的 存量均衡扩展到更大的资产组合中,同时,画出单一的L山M轨迹与S轨迹。我现在意识到, 这种浓缩一般是达不到的。”托宾认为他的新模型创新之处是连接了储蓄和资产选择的决 笼,把动态的流量调整与存量均衡结合起来。议样该模型描绘了一种积累的动态学,对右 量与流量之间的 动态关系及其背后发生作用的市场供求因素做了 全面的分析 托宾在建立上述动态模型中使用了特殊的时间假定。他认为,宏观经济活动的短期决 模型是针对时间片断(a slice of time),它是连续的动态过程中的一步,而不是把经济西 定于其中的重复的均衡。他认为凯思斯的短期宏观经济模型由于未能明确区分时点上和时期 内的变量,而使其结论含糊不清。托宾认为他的模型是以等长的间断时期(即时间片断)来 接虑时间的。在任何时期内每个变量假定有日只有一个价值。特别是在每个时期资产市场出 清只决定 套资产价格体系 从 个时期到下个时期 资产存量只弯 限的量。因此 析的时间越长,关于存量变动的需求和供给在 定期间对资产价格和其他变量的影响越大, 当然,它们也会对随后的时期产生影响。即通过修改时间假定,托宾突破了瓦尔拉斯一般均 衡框架的束缚。 第三种模式是非瓦尔拉斯均衡。非瓦尔拉斯均衡学派是在解读“凯恩斯革命”的过程产 生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创始人是克劳尔(R黑 er),他在1960和1965年分别发表 《凯恩斯与古典学派 一种动态见解》和《凯恩斯主义者的反革命: 一种理论评价》两 论文,着重考察了凯恩斯理论体系与瓦尔拉斯学派体系之间的分歧,并得出结论凯恩斯的理 论本质上要说明经济非均衡的调整过程,新古典综合的解释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歪曲,从而了 开创了非瓦尔拉斯均衡经济学的研究。后来,在莱荣霜夫德(Axe1 Lei ionhufyud)、罗伯特
当的基础,对实际研究来说也不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依据”。 原因是弗里德曼“接受 IS-LM 共同模型作为一种短期理论,然而,为了解释观测到的价格和产量的短期变动,他提出了一 种意在消除任何相对价格变动、利率变动、政府支出变动、税收变动或债券存量变动的影响 的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之所以缺少一个相对价格理论,其根源是他遵循两分法,为解释货 币存量和名义收入与价格的关系,他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个外生货币 供给的假定。因此,他要说明的是从货币的变化如何到价格和收入的变化而不是相反。这样 标榜“货币重要”的弗里德曼实际上不是在揭示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关系,而只是提醒人们不 要只注意两分法世界的实物一面,也要注意它的货币方面。重新回到两分法,使弗里德曼没 能提供货币作用于实际经济的详细机制。于是布伦纳和梅尔泽批评他缺少相对价格理论,并 提出财富调整理论来弥补弗里德曼理论的缺陷。财富调整理论探讨了货币、债券等存量变动 对消费、投资、国民收入等流量的影响,但是流量对存量的影响仍然未予说明,原因是本质 上该模型仍然是资产选择理论。在说明存量调整对流量的影响时,布伦纳和梅尔泽主要使用 的是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在短期假定所有的存量都是给定的,而后探讨货币或政府债券存 量的变动,引起的存量相对价格的变动及最后对流量的影响,其特征是“经济系统长期达到 的状态决定于存量,特别是货币存量,而不是流量”。 不能理清流量波动与存量调整的相互关系是存量分析法的困境。如果用瓦尔拉斯一般均 衡框架来处理资产存量,时点均衡不能容下流量的波动,也无法处理流量对存量的影响。对 这个问题托宾(1961,1969)早期的存量模型是把收入帐户和资本帐户分开,然后探讨资本 帐户的存量均衡问题,托宾把收入帐户的变量视为外生的变量,即在假定产出、收入和其他 流量的价值的基础上寻找资产存量市场的均衡。由此托宾提出关键性的行为假设,即支出决 策和资产组合决策是相互独立的,或财富积累决策和财富分配决策是相互分离的。这一假定 叫“分离假定。” 后来托宾(1982)认识到了自己模型的局限性,他说:“在 1969 年,描述多重资产结构 的货币分析文章中,我使用了现在放弃的、不合理的分离假定。我试图将资产价格和数量的 存量均衡扩展到更大的资产组合中,同时,画出单一的 LM 轨迹与 IS 轨迹。我现在意识到, 这种浓缩一般是达不到的。” 托宾认为他的新模型创新之处是连接了储蓄和资产选择的决 策,把动态的流量调整与存量均衡结合起来。这样,该模型描绘了一种积累的动态学,对存 量与流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背后发生作用的市场供求因素做了全面的分析。 托宾在建立上述动态模型中使用了特殊的时间假定。他认为,宏观经济活动的短期决定 模型是针对时间片断(a slice of time),它是连续的动态过程中的一步,而不是把经济固 定于其中的重复的均衡。他认为凯恩斯的短期宏观经济模型由于未能明确区分时点上和时期 内的变量,而使其结论含糊不清。托宾认为他的模型是以等长的间断时期(即时间片断)来 考虑时间的。在任何时期内每个变量假定有且只有一个价值。特别是在每个时期资产市场出 清只决定一套资产价格体系。从一个时期到下个时期,资产存量只变动有限的量。因此,分 析的时间越长,关于存量变动的需求和供给在一定期间对资产价格和其他变量的影响越大。 当然,它们也会对随后的时期产生影响。即通过修改时间假定,托宾突破了瓦尔拉斯一般均 衡框架的束缚。 第三种模式是非瓦尔拉斯均衡。非瓦尔拉斯均衡学派是在解读“凯恩斯革命”的过程产 生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创始人是克劳尔(R.W.Clower),他在 1960 和 1965 年分别发表 了《凯恩斯与古典学派:一种动态见解》和《凯恩斯主义者的反革命:一种理论评价》两篇 论文,着重考察了凯恩斯理论体系与瓦尔拉斯学派体系之间的分歧,并得出结论凯恩斯的理 论本质上要说明经济非均衡的调整过程,新古典综合的解释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歪曲,从而了 开创了非瓦尔拉斯均衡经济学的研究。后来,在莱荣霍夫德(Axel Leijonhufvud)、罗伯特
四罗(Robert I Barro)、林谢尔.格罗斯是(Herschel i.Grossman)、刀钠西(Tean一Pascal Benassy)等人的推动下,非均衡理论逐渐得到发展壮大,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英国经 济学家波兹等还将非均衡的方法应用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研 “派对凯恩斯理论的解释另辟蹊径,认为凯恩斯理论所要揭示的是市场非均衡行为利 动态调整过程,只不过是在传统的比较静态模型中加以讨论的。如克洛尔(1960)在评价凯 恩斯理论时认为:古典理论主要关心的是均衡状态,但它并没有特别否定存在其他可能性: 司样,凯因断理论主要关心的是非均衡状态,但它也允许充分就业的可能性。新古典综合把 在解读凯恩斯的理论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自 “为衡 即建立比新古典 一般的一股均衡理论,它在本质上并不反瓦尔拉斯均衡,而是发展瓦尔拉斯均衡。这一学 的代表贝纳西(1990)说:“这种逐步发展起来的非瓦尔拉斯分析方法,通过考察更一般的 价格机制、通过在短期引入数量信号和价格一数量混合调整,以及通过研究除价格预期之外 的数量预期,创造出了一系列在几个方面概括了传统微观经济学概念的非瓦尔拉斯均衡概 念。最后 非瓦尔 斯方法并不是 反瓦尔拉斯, 相反,它只是在更为 的假设下应用那些在瓦尔拉斯理论中 一直很成功的万法。 具体说,非瓦尔拉斯均衡有如下特征: (1)非瓦尔拉斯均衡是相对于瓦尔拉斯均衡而言的,又叫非均衡。含义是:瓦尔拉斯均 衡所要求的留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价格机制并不能发挥出清市场的作用,市场均衡常常是 非瓦尔拉斯式的,即供求未必相等,但却出现相对稳定的趋势。很显然,与供求相等的狭义 均衡概念相比,非瓦尔拉斯均衡是一种广义的均衡概念,即指系统中的各个变量经过调整以 后不再具有变动的趋势: (2)经济体系的常态是存在一定的失业率或通货膨张率,即非瓦尔拉斯均衡,零失业率 和零通货膨胀率的瓦尔拉斯均衡只是在亚格假定下一一种特例: (3)在非瓦尔拉断均衡的分析中,主要强调数量调节,而非价格调节。价格调节是指在 价格具有充分灵活性的条件下,交易 者完全根据市场的价格方面的信息而进行的调整需求 和供给量的活动。这是瓦尔拉斯均衡中情况。在价格调节时,交易不受供求数量的限制。在 瓦尔拉均衡价格体系中,成交量等于需求量,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数量调节与价格调节不同, 数量调节是指在价格存在粘性的情况下,交易者除了要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来调整需求量和 供给量而外,还要从市场的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方面取得信息,以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也 就是说,交易者和交易行为都受到供求数量的限制 (4)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把价格调节失灵的原因归因于货币交易的复杂性,以及在这种 复杂的交易中,信总的不完全和获取信息成本的昂贵代价。 (5)在供求失衡时,市场交易量遵循短边原则,即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当供给大于 需求时,需求是短边,市场的交易量等于需求量:反之,供给小于需求时,供给是短边,交 易量等于供给量。 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凯恩斯竭力否定的萨伊定律被恢复了。根据 克劳尔(1965)的双重决策假说,经济过程中的有效需求决定于商品和要素销售实现的收入, 如果需求不足,不是企业预期变化产生的,而是计别的供给没能实现,于是供给决定需求。 只所以供给计划没能实现,是因为信息不充分。这样加上一些假定萨伊定律不仅适用于实物 经济而且适用于货币经济,有效需求不足以及非自愿失业的产生不是萨伊定律失效了,而恰 恰是萨伊定律作用的结果。由于萨伊定律 般均衡模型在本质上 致的,都 揭示物物交换经济,因此要接受萨伊定律的话,在理论的逻辑上一定是趋向接受瓦尔拉斯模 型,这在非均衡学派的理论中体现的很明显,所以莱荣霍夫德(1968)认为凯恩斯的非自愿 失业能够从瓦尔拉斯模型中推导出来,只要加进非完全信息下的价格机制失灵进而出现非均
巴罗(Robert J.Barro)、赫谢尔.格罗斯曼(Herschel I.Grossman)、贝纳西(Jean-Pascal Benassy)等人的推动下,非均衡理论逐渐得到发展壮大,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英国经 济学家波兹等还将非均衡的方法应用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研究。 这一派对凯恩斯理论的解释另辟蹊径,认为凯恩斯理论所要揭示的是市场非均衡行为和 动态调整过程,只不过是在传统的比较静态模型中加以讨论的。如克洛尔(1960)在评价凯 恩斯理论时认为:古典理论主要关心的是均衡状态,但它并没有特别否定存在其他可能性; 同样,凯恩斯理论主要关心的是非均衡状态,但它也允许充分就业的可能性。新古典综合把 凯恩斯理论理解为均衡理论的一个特例是错误的。这样,在解读凯恩斯的理论过程中,非瓦 尔拉均衡学派从强调非均衡到走向均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均衡观,”即建立比新古典更 一般的一般均衡理论,它在本质上并不反瓦尔拉斯均衡,而是发展瓦尔拉斯均衡。这一学派 的代表贝纳西(1990)说:“这种逐步发展起来的非瓦尔拉斯分析方法,通过考察更一般的 价格机制、通过在短期引入数量信号和价格-数量混合调整,以及通过研究除价格预期之外 的数量预期,创造出了一系列在几个方面概括了传统微观经济学概念的非瓦尔拉斯均衡概 念。最后,我们应注意,非瓦尔拉斯方法并不是‘反瓦尔拉斯,’相反,它只是在更为一般 的假设下应用那些在瓦尔拉斯理论中一直很成功的方法。” 具体说,非瓦尔拉斯均衡有如下特征: (1)非瓦尔拉斯均衡是相对于瓦尔拉斯均衡而言的,又叫非均衡。含义是:瓦尔拉斯均 衡所要求的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价格机制并不能发挥出清市场的作用,市场均衡常常是 非瓦尔拉斯式的,即供求未必相等,但却出现相对稳定的趋势。很显然,与供求相等的狭义 均衡概念相比,非瓦尔拉斯均衡是一种广义的均衡概念,即指系统中的各个变量经过调整以 后不再具有变动的趋势; (2)经济体系的常态是存在一定的失业率或通货膨胀率,即非瓦尔拉斯均衡,零失业率 和零通货膨胀率的瓦尔拉斯均衡只是在严格假定下一种特例; (3)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分析中,主要强调数量调节,而非价格调节。价格调节是指在 价格具有充分灵活性的条件下,交易者完全根据市场的价格方面的信息而进行的调整需求量 和供给量的活动。这是瓦尔拉斯均衡中情况。在价格调节时,交易不受供求数量的限制。在 瓦尔拉均衡价格体系中,成交量等于需求量,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数量调节与价格调节不同, 数量调节是指在价格存在粘性的情况下,交易者除了要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来调整需求量和 供给量而外,还要从市场的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方面取得信息,以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也 就是说,交易者和交易行为都受到供求数量的限制。 (4)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把价格调节失灵的原因归因于货币交易的复杂性,以及在这种 复杂的交易中,信息的不完全和获取信息成本的昂贵代价。 (5)在供求失衡时,市场交易量遵循短边原则,即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当供给大于 需求时,需求是短边,市场的交易量等于需求量;反之,供给小于需求时,供给是短边,交 易量等于供给量。 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凯恩斯竭力否定的萨伊定律被恢复了。根据 克劳尔(1965)的双重决策假说,经济过程中的有效需求决定于商品和要素销售实现的收入, 如果需求不足,不是企业预期变化产生的,而是计划的供给没能实现,于是供给决定需求。 只所以供给计划没能实现,是因为信息不充分。这样加上一些假定萨伊定律不仅适用于实物 经济而且适用于货币经济,有效需求不足以及非自愿失业的产生不是萨伊定律失效了,而恰 恰是萨伊定律作用的结果。由于萨伊定律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 揭示物物交换经济,因此要接受萨伊定律的话,在理论的逻辑上一定是趋向接受瓦尔拉斯模 型,这在非均衡学派的理论中体现的很明显,所以莱荣霍夫德(1968)认为凯恩斯的非自愿 失业能够从瓦尔拉斯模型中推导出来,只要加进非完全信息下的价格机制失灵进而出现非均
衡即可:同时整个非均衡学派几乎一致同意非瓦尔拉斯均衡不是反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而 是发展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使之适应并能够解释更多现实的问题。但是他们忽视了瓦尔拉 般均衡模型由于容不下历史时间而无法解释资本主义货币经济。 如果 定要解释的 定是只剩下货币经济而没有资本主义。琼.罗宾逊(1972)对非均衡学派的批评是:瓦尔 拉斯的微观一般均衡模式不可能同失业有什么联系,而马歇尔的均衡体系正是凯恩斯力求摆 脱的,莱荣霍夫德的解释把凯恩斯的理论弄得更乱了。他引进资源配置来弥补凯恩斯宏观理 论的不足,并不比新古典综合采用生产因素供给分析的方法更为有效,因为两者都要依赖市 场机制的作用。如果莱荣霍夫德的办法有效, 那么 古典 综合的办法也会有效 总之,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只是强调经济系统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的性质,而并未真正揭示资 本主义货币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虽然试图突出货币经济的动态性,但是把这种动态归因于 不完全信总下瓦尔拉斯市场的失灵,新古典的资源配置理论又被改头换面纳入了货币经济的 动态分折:企业家和工人在经济中处于同等的地位,企业家的货币收盏核算对经济的决定作 用消失了 句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在本质上不是反新古典的,而是反凯恩 是在新古典的基础上修改假定可以得出非瓦尔拉斯均衡的结论,但是却得不出凯思斯的气 论。 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新古典货币理论在分析方法和逻辑结构上是截然不同的。凯恩斯的 货币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在资 本主义货币金 价格、 出和就业的决定机号 “凯恩 斯的经济现实是些符号:货币和信用,而不是商品、劳务和劳动一物质世界的现实与‘事物 一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商品、生产和劳动只是‘现实的面纱。’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 事物取决于货币的活动:货币供给、信用、利率和政府盈余或赤字。商品、劳务、生产、生 立密、需求、就业、昂后不有价格,议一切全都是货币的、符号的经济中宏观经济事件的因 变量。”在凯思斯看来,新古典经济学只在价值理论白 围内描 了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情 形,并没有给出总量关系中就业和产出的决定机制。在凯恩斯的总量理论中,资本主义的货 币金融关系而不是技术关系是产出和就业的决定因素。企业家就是在这套货币金融关系中预 期未来,作出眼前的投资决策,并因此确定了整个社会的产出和就业水平。在资本主义货币 金融关系中。过去的投资不能改变,而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企业预期利润的变化讲而面引起的 投资波动决定了总量关系的不稳定性。在凯恩斯的总量理论中,历史时间、货币和不确定性 是他分析资木主义经济病症的逻 起点 凯恩斯首先否定的是萨伊定律,认为萨伊定律只适用于物物交换的经济,而不适合于 本主义货币经济。凯恩斯认为萨伊定律所揭示的经济关系实际上是货币经济的一个特例。在 《通论》的早期草稿中,凯恩斯明确说明了萨伊定律话用的环境以及货币与就业的关系。在 他的早期模型中一个社合会有两个阶级:拥有生产手段(资本资产)的企业家(他用货币的 原材料和雇用工人支付 寻找就业机会的工人 工人就业的程度依赖于企业家的货 币计算,企业家要估计他生产物质商品并从事销售的货币收入是否超过原料 ,工资成本以及 机器设备的使用成本。在这里企业经营中彻头彻尾用的是货币标准,用凯恩斯的话说:“在 这个世界上,除了在最后比开始赚取更多的货币,企业没有别的目标。这是企业(货币)经 济的木质特征” 。在凯恩斯的早期模型中,是企业家而不是消费者支配若货币经济的决策, 在凯恩斯的早期模型中,他要解决为什么在货币经济中存在非自愿失业,而在非货币经 济中却没有呢?在他的模型中存在非自愿失业的货币经济是打着货币、企业家和货币工资 (money-一Wage)标签的经济:而没有非自愿失业的经济则是物物交换(即货币只是交易媒 介)、合作生产(co一operative)和实际工资(real一Wage)的经济。他认为物物交换或合 作生产的非货币经济类似一种集体经济(collective economy),在这种经济中,分配给生
衡即可;同时整个非均衡学派几乎一致同意非瓦尔拉斯均衡不是反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而 是发展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使之适应并能够解释更多现实的问题。但是他们忽视了瓦尔拉 斯一般均衡模型由于容不下历史时间而无法解释资本主义货币经济,如果一定要解释的话, 一定是只剩下货币经济而没有资本主义。琼.罗宾逊(1972)对非均衡学派的批评是:瓦尔 拉斯的微观一般均衡模式不可能同失业有什么联系,而马歇尔的均衡体系正是凯恩斯力求摆 脱的,莱荣霍夫德的解释把凯恩斯的理论弄得更乱了。他引进资源配置来弥补凯恩斯宏观理 论的不足,并不比新古典综合采用生产因素供给分析的方法更为有效,因为两者都要依赖市 场机制的作用。如果莱荣霍夫德的办法有效,那么新古典综合的办法也会有效。 总之,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只是强调经济系统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的性质,而并未真正揭示资 本主义货币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虽然试图突出货币经济的动态性,但是把这种动态归因于 不完全信息下瓦尔拉斯市场的失灵,新古典的资源配置理论又被改头换面纳入了货币经济的 动态分析;企业家和工人在经济中处于同等的地位,企业家的货币收益核算对经济的决定作 用消失了。一句话,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在本质上不是反新古典的,而是反凯恩斯的。原因 是在新古典的基础上修改假定可以得出非瓦尔拉斯均衡的结论,但是却得不出凯恩斯的结 论。 二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新古典货币理论在分析方法和逻辑结构上是截然不同的。凯恩斯的 货币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在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关系中,价格、产出和就业的决定机制。“凯恩 斯的经济现实是些符号:货币和信用,而不是商品、劳务和劳动-物质世界的现实与‘事物’ ----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商品、生产和劳动只是‘现实的面纱。’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 事物取决于货币的活动:货币供给、信用、利率和政府盈余或赤字。商品、劳务、生产、生 产率、需求、就业、最后还有价格,这一切全都是货币的、符号的经济中宏观经济事件的因 变量。” 在凯恩斯看来,新古典经济学只在价值理论的范围内描绘了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情 形,并没有给出总量关系中就业和产出的决定机制。在凯恩斯的总量理论中,资本主义的货 币金融关系而不是技术关系是产出和就业的决定因素。企业家就是在这套货币金融关系中预 期未来,作出眼前的投资决策,并因此确定了整个社会的产出和就业水平。在资本主义货币 金融关系中,过去的投资不能改变,而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企业预期利润的变化进而引起的 投资波动决定了总量关系的不稳定性。在凯恩斯的总量理论中,历史时间、货币和不确定性 是他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逻辑起点。 凯恩斯首先否定的是萨伊定律,认为萨伊定律只适用于物物交换的经济,而不适合于资 本主义货币经济。凯恩斯认为萨伊定律所揭示的经济关系实际上是货币经济的一个特例。在 《通论》的早期草稿中,凯恩斯明确说明了萨伊定律适用的环境以及货币与就业的关系。在 他的早期模型中一个社会有两个阶级:拥有生产手段(资本资产)的企业家(他用货币购买 原材料和雇用工人支付工资)和寻找就业机会的工人 。工人就业的程度依赖于企业家的货 币计算,企业家要估计他生产物质商品并从事销售的货币收入是否超过原料、工资成本以及 机器设备的使用成本。在这里企业经营中彻头彻尾用的是货币标准,用凯恩斯的话说:“在 这个世界上,除了在最后比开始赚取更多的货币,企业没有别的目标。这是企业(货币)经 济的本质特征” 。在凯恩斯的早期模型中,是企业家而不是消费者支配着货币经济的决策。 在凯恩斯的早期模型中,他要解决为什么在货币经济中存在非自愿失业,而在非货币经 济中却没有呢?在他的模型中存在非自愿失业的货币经济是打着货币、企业家和货币工资 (money-wage)标签的经济;而没有非自愿失业的经济则是物物交换(即货币只是交易媒 介)、合作生产(co-operative)和实际工资(real-wage)的经济。他认为物物交换或合 作生产的非货币经济类似一种集体经济(collective economy),在这种经济中,分配给生
产要素的总产出的份额是预先决定的.这种经济中使用货币作为分配产出的工具,但是经济 日标不是最大化货币收益。在这种经济环培中,所右的工人将会被密用,只要他们产出的 用超过他们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换句话说,萨伊定律在合作经济中是成立的。但是不能把 应用于货币经济中,因为“货币经济并 单单是一种复杂化的合作经济,它是以不同的准贝 为基础,适合于不同目标的另一种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企业货币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未必 导致充分就业,或者说充分就业的产出对于企业来说未必带来最大的货币利润。因此这种经 济内在恤缺少足够的动力推动企业定用工人以实现东分就业的目标凯恩斯认为要理解这种 经济,需要采用全新的研究方法。仅仅对传统经济学加以修正,那么无论进行多大的修正都 无济于 凯恩斯把合作经济称为企业家中性或货币中性的经济,他认为以萨伊定律为基础的古典 模型是货币经济或企业家经济的一种特例。在这种情形中,虽然工人受雇于企业并获得货币 收入,但是是在特定的安排下进行的,即:在这种安排下,要素收入的货币交换价值总是在 总量上等于合作经济( 货币在古典模 oy)中当前产出应该属于要素份额的比例 这样, 只是要素所有者从企业家那里购买全部 出的方便的手 段,货币是中性的,它不影响产出和就业。凯恩斯认为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经济与现实是不 符的。在现实中并不是只要产出的边际效用超过就业的边际负效用,工人就被雇用。在现实 的货币经济中,存在一种组织(或协调)上的失败阻止工人去从事生产活动,这种失败源于 企业要求工人所生产的商品的销售收益要超过用于工人的工资成本,而新古典模型游循伊 定律,排除了非自愿失业的可能 有效需求的波动解释了为什么在合作经济中的产出在货币经济中可能是无利润的。除了 有小的骚动以外,在合作经济中有效需求是不存在波动的,产出总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而在企业家经济中,有效需求的周期波动是决定就业的根本因素,”因此凯因断认为他 要应关注有效需求波动的原因和影响。这样有效需求理论成为凯恩斯理论模型的基石。凯因 断的有效需求理论揭示了在资木主义经济中,其货币关系如何导致粘性的利息率和较低的资 产价格,从而投资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 在展开他的理论中,凯恩斯使用的是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而不是新古典的静态和比较 静态的分析方法。凯恩斯是在反对新古典两分法的基础上提出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的。他说: “我以为把经济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另一部分是货币理论,实在 是错误的分法。我以为正确的分法应当是:一面关于一厂或一业之理论,研究如何把一特定 量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其报酬为如何等: 面是适用于社会全体的产量论及就业论 他认为前一种理论可以不考虑货币的特性,但是后一种理论就需要货币经济的全盘的理论 接着他区分了两种分析方法,静态均衡和移动均衡。凯恩斯认为后一种分析方法才适合现实 世界的真实情况,“在现实世界中,以往的预期不一定实现,而今日对于未来之预期又可以 影响今日之行为”。为什么对未来的预期会影响现在呢,原因是货币是现在与未来的联系 “货币之最主要的属性,既在巧妙地联系现在与未来,则我们除非利用货币,否则简直无法 讨论:当预期改变时,当前活动所受之影响如何? 移动均衡方法的特征是在短期假定资本存量不变,探过时投资和收入流量的变动以及均衡 的决定机制。之所以叫移动均衡是因为在历史时间中,新均衡状态是以原有或前一期均衡状 态为起点并在新的条件影响下形成的。这种均衡分析法,不同于新古典的地方在于它探讨在 历史时间中变量变化的动态机制,即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变量的变动机 ,这些 动的条件 是内生于凯恩斯所设计的货币经济系统的,而不是来于外生的冲击。奇克(chick,.V.1983 对此的评价是“凯恩斯的方法类似一部影片,一个移动的画面,由一组快照镜头组成,每个 镜头系统地与以前己经发生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同样,保罗.戴维森认为:“凯恩斯的分析
产要素的总产出的份额是预先决定的. 这种经济中使用货币作为分配产出的工具,但是经济 目标不是最大化货币收益。在这种经济环境中,所有的工人将会被雇用,只要他们产出的效 用超过他们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换句话说,萨伊定律在合作经济中是成立的。但是不能把它 应用于货币经济中,因为“货币经济并不单单是一种复杂化的合作经济,它是以不同的准则 为基础,适合于不同目标的另一种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企业货币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未必 导致充分就业,或者说充分就业的产出对于企业来说未必带来最大的货币利润。因此这种经 济内在地缺少足够的动力推动企业雇用工人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凯恩斯认为要理解这种 经济,需要采用全新的研究方法。仅仅对传统经济学加以修正,那么无论进行多大的修正都 无济于事。 凯恩斯把合作经济称为企业家中性或货币中性的经济,他认为以萨伊定律为基础的古典 模型是货币经济或企业家经济的一种特例。在这种情形中,虽然工人受雇于企业并获得货币 收入,但是是在特定的安排下进行的,即:在这种安排下,要素收入的货币交换价值总是在 总量上等于合作经济(co-operative economy)中当前产出应该属于要素份额的比例。 这样,货币在古典模型中只是要素所有者从企业家那里购买全部当前产出的方便的手 段,货币是中性的,它不影响产出和就业。凯恩斯认为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经济与现实是不 符的。在现实中并不是只要产出的边际效用超过就业的边际负效用,工人就被雇用。在现实 的货币经济中,存在一种组织(或协调)上的失败阻止工人去从事生产活动,这种失败源于 企业要求工人所生产的商品的销售收益要超过用于工人的工资成本。而新古典模型遵循萨伊 定律,排除了非自愿失业的可能。 有效需求的波动解释了为什么在合作经济中的产出在货币经济中可能是无利润的。除了 有小的骚动以外,在合作经济中有效需求是不存在波动的,产出总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而在企业家经济中,有效需求的周期波动是决定就业的根本因素,” 因此凯恩斯认为他主 要应关注有效需求波动的原因和影响。这样有效需求理论成为凯恩斯理论模型的基石。凯恩 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其货币关系如何导致粘性的利息率和较低的资 产价格,从而投资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 在展开他的理论中,凯恩斯使用的是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而不是新古典的静态和比较 静态的分析方法。凯恩斯是在反对新古典两分法的基础上提出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的。他说: “我以为把经济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另一部分是货币理论,实在 是错误的分法。我以为正确的分法应当是:一面关于一厂或一业之理论,研究如何把一特定 量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其报酬为如何等;另一面是适用于社会全体的产量论及就业论”, 他认为前一种理论可以不考虑货币的特性,但是后一种理论就需要货币经济的全盘的理论。 接着他区分了两种分析方法,静态均衡和移动均衡。凯恩斯认为后一种分析方法才适合现实 世界的真实情况,“在现实世界中,以往的预期不一定实现,而今日对于未来之预期又可以 影响今日之行为”。为什么对未来的预期会影响现在呢,原因是货币是现在与未来的联系。 “货币之最主要的属性,既在巧妙地联系现在与未来,则我们除非利用货币,否则简直无法 讨论:当预期改变时,当前活动所受之影响如何?” 移动均衡方法的特征是在短期假定资本存量不变,探讨投资和收入流量的变动以及均衡 的决定机制。之所以叫移动均衡是因为在历史时间中,新均衡状态是以原有或前一期均衡状 态为起点并在新的条件影响下形成的。这种均衡分析法,不同于新古典的地方在于它探讨在 历史时间中变量变化的动态机制,即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变量的变动机制,这些变动的条件 是内生于凯恩斯所设计的货币经济系统的,而不是来于外生的冲击。奇克(chick,V.1983) 对此的评价是“凯恩斯的方法类似一部影片,一个移动的画面,由一组快照镜头组成,每个 镜头系统地与以前已经发生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同样,保罗.戴维森认为:“凯恩斯的分析
结构在罗辑上同所有的一般均衡体系是不一致的,起码一点是它是建立在更广泛的均衡定义 的基础上的,而不仅限于使市场供求均衡。因此凯恩斯更广泛的定义一定会提供一个更为 般的理论。 在该方法上,凯恩斯提出了货币经济动态的均衡观。这种均衡观的特征是它认为货币经 济本身存在周期的波动,但是这种波动是有规则的,它既不会无限地繁荣,以致超过充分就 业的限制,也不会无限地衰退,以致使经济前溃。在无限的繁荣和经济崩溃之间存在一种稳 定的状态,这种稳定状态未必与充分就业对应,常态是小于充分就业。为了纠正我们长期以 来对凯恩斯理论的偏 我们引用凯恩斯自己的诗 也用很长的篇幅 “我们生 于其中 的经济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为,虽然它在产量和就业量上有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它并不是 非常不稳定的。 它以乎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停留于在正常状态以下的经济活动水平 而又不显示出任何垮干复苏或艳干完全崩溃的领向。此外,实际例证表明,充分或大致东分 的就业量是少有的和短时存在的现象。波动能够以相当明确的资态开始,但在它己经达到根 端的幅度以前,似乎逐渐地把自己消耗净尽。既非绝望,又非满意的 中庸情况是我们的正 状态。正是由于波动在到达极端以前把自己消耗净尽,而最终又使自己回过头来,所以才能 建立起我们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有规律的阶段。同样的事实也存在于价格 凯因斯认为之所以经济波动存在规律性,原因是存在以下稳定条件! (1)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使投资乘数大于1,但是又不是非常之大。这解释了为什么 微小的投资增加不会促使有效需求一直增加进而达到充分就业:以及投资的加少促使有效需 求 直减少以致使所有) (2)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处于如此状态,以致当资本的预期收益或利率变动时,投资 的变动不会与前两个因素的变动过于不成比例。这一方面是产量递增伴随成本的增加:另- 方面是生产资本资产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两个条件决定了经济波动的上限: (3)当就业量改变时,货币工格干作出同方向的改变,但货币工的改变不会和 业量的改变过分不成比例 或者说就业量的温和改变不会造成非常巨大的货币工资的变化 这实际上说明了价格稳定的条件。 (4)投资持续大于(或小于)过去,它就会有助于减少(或增加)资本边际效率,而 且,在以年为单位的时期中,减少或增加都不会具有很大的幅度。 因斯认为以上四个条件决定了“我们的制度会上下波动,但又在上下两个方面避免就业和 价格处于严重的极端状态 而只是围绕者 一个中间性位置来进行。”这一中间性位置经常处 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以下 后凯恩斯经济学家把凯恩斯所说的经济波动称为有限波动(1i cyc1e),“即不管初始的条件怎样,(经济系统)的运动是一种重复的被动,处于最大限度和 最小限度之间”,把訇恩断的稳定状态称为中间性均衡(neutral equi1 ibrium)。凯恩断这 种稳定均衡的概念与新古典静态均衡的概念不同,可以用于动态分析,因为这种中间性均衡 可以转化为移动均衡(shift ei1 ibriu).讲而分析动态过程。 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 这种移动均衡的方法是必要的 ,而且不会出现逻辑问题。凯 恩斯认为分析货币经济制度只能用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而这种分析方法也必须以货币经济 制度作为研究的依据。凯恩斯采用了马歇尔的方法,把长期划分为一系列连续的短期,它 主要分析的是短期均衡。凯恩斯主要不是分析经济趋向短期均衡的路径,即不是分析非均衡 过程,而是分析哪些因素影响短期均衡的状态。因为短期均衡点就是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 线的交点,该点代表一定的有效需求水平,以及相应的均衡产出和就业量, 因出他的理论 要分析影响有效需求,进而产出和就业的因素。 凯恩斯依据以上移动均衡的方法,分析了货币、资产价格、利息率、价格水平、产出和 就业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关于货币经济的新的一般均衡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凯恩斯尤其强 调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在经济周期波动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以及企业家对未来利润的不确
结构在逻辑上同所有的一般均衡体系是不一致的,起码一点是它是建立在更广泛的均衡定义 的基础上的,而不仅限于使市场供求均衡。因此凯恩斯更广泛的定义一定会提供一个更为一 般的理论。” 在该方法上,凯恩斯提出了货币经济动态的均衡观。这种均衡观的特征是它认为货币经 济本身存在周期的波动,但是这种波动是有规则的,它既不会无限地繁荣,以致超过充分就 业的限制,也不会无限地衰退,以致使经济崩溃。在无限的繁荣和经济崩溃之间存在一种稳 定的状态,这种稳定状态未必与充分就业对应,常态是小于充分就业。为了纠正我们长期以 来对凯恩斯理论的偏见,我们引用凯恩斯自己的话,他用很长的篇幅说:“我们生活于其中 的经济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为,虽然它在产量和就业量上有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它并不是 非常不稳定的。----它似乎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停留于在正常状态以下的经济活动水平, 而又不显示出任何趋于复苏或趋于完全崩溃的倾向。此外,实际例证表明,充分或大致充分 的就业量是少有的和短时存在的现象。波动能够以相当明确的姿态开始,但在它已经达到极 端的幅度以前,似乎逐渐地把自己消耗净尽。既非绝望,又非满意的中庸情况是我们的正常 状态。正是由于波动在到达极端以前把自己消耗净尽,而最终又使自己回过头来,所以才能 建立起我们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有规律的阶段。同样的事实也存在于价格。”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经济波动存在规律性,原因是存在以下稳定条件: (1)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使投资乘数大于 1,但是又不是非常之大。这解释了为什么 微小的投资增加不会促使有效需求一直增加进而达到充分就业;以及投资的加少促使有效需 求一直减少以致使所有人都失业。 (2)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处于如此状态,以致当资本的预期收益或利率变动时,投资 的变动不会与前两个因素的变动过于不成比例。这一方面是产量递增伴随成本的增加;另一 方面是生产资本资产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两个条件决定了经济波动的上限; (3)当就业量改变时,货币工资趋于作出同方向的改变,但货币工资的改变不会和就 业量的改变过分不成比例;或者说就业量的温和改变不会造成非常巨大的货币工资的变化。 这实际上说明了价格稳定的条件。 (4)投资持续大于(或小于)过去,它就会有助于减少(或增加)资本边际效率,而 且,在以年为单位的时期中,减少或增加都不会具有很大的幅度。 凯恩斯认为以上四个条件决定了“我们的制度会上下波动,但又在上下两个方面避免就业和 价格处于严重的极端状态,而只是围绕着一个中间性位置来进行。”这一中间性位置经常处 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以下。后凯恩斯经济学家把凯恩斯所说的经济波动称为有限波动(limit cycle),“即不管初始的条件怎样,(经济系统)的运动是一种重复的波动,处于最大限度和 最小限度之间”, 把凯恩斯的稳定状态称为中间性均衡(neutral equilibrium)。凯恩斯这 种稳定均衡的概念与新古典静态均衡的概念不同,可以用于动态分析,因为这种中间性均衡 可以转化为移动均衡(shift equilibriu ),进而分析动态过程。 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这种移动均衡的方法是必要的,而且不会出现逻辑问题。凯 恩斯认为分析货币经济制度只能用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而这种分析方法也必须以货币经济 制度作为研究的依据。 凯恩斯采用了马歇尔的方法,把长期划分为一系列连续的短期,它 主要分析的是短期均衡。凯恩斯主要不是分析经济趋向短期均衡的路径,即不是分析非均衡 过程,而是分析哪些因素影响短期均衡的状态。因为短期均衡点就是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 线的交点,该点代表一定的有效需求水平,以及相应的均衡产出和就业量,因此他的理论主 要分析影响有效需求,进而产出和就业的因素。 凯恩斯依据以上移动均衡的方法,分析了货币、资产价格、利息率、价格水平、产出和 就业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关于货币经济的新的一般均衡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凯恩斯尤其强 调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在经济周期波动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以及企业家对未来利润的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