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一马克思货币起源说的思想逻辑 马克思是从商品交换关系中分析货币起源的,并将货币商品论建 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要求中揭示了货币产生 的客观必然性。其理论逻辑是: 1.商品交换与价值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 性,用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证明凝结 在商品中人类一般劳动的存在。商品交换的依据是商品的价值,因为 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无法相互比较,只有价值具有质的共同性和量 的可比性,等价交换便成为一条自然的交换法则。那么,怎样才能知 道商品有无价值和价值的大小呢?或者说,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表现出 来的呢? 使用价值以物质形态直接出现,可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但价 值是寓于商品中的抽象劳动,不能通过商品自己表现,而是在商品交 换过程中相对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表 现在另一种商品上了。这后一种商品就成了前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 式,它以自身的若干数量证明了与其交换的前一种商品中所含的劳动 量。这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简称为价值形式。货币正是在这种 由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产生的,货币不过是一种 高级的价值表现形式而已。 2.价值形式发展与货币产生 (1)简单价值形式中的等价物
专栏一 马克思货币起源说的思想逻辑 马克思是从商品交换关系中分析货币起源的,并将货币商品论建 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要求中揭示了货币产生 的客观必然性。其理论逻辑是: 1.商品交换与价值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 性,用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证明凝结 在商品中人类一般劳动的存在。商品交换的依据是商品的价值,因为 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无法相互比较,只有价值具有质的共同性和量 的可比性,等价交换便成为一条自然的交换法则。那么,怎样才能知 道商品有无价值和价值的大小呢?或者说,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表现出 来的呢? 使用价值以物质形态直接出现,可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但价 值是寓于商品中的抽象劳动,不能通过商品自己表现,而是在商品交 换过程中相对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表 现在另一种商品上了。这后一种商品就成了前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 式,它以自身的若干数量证明了与其交换的前一种商品中所含的劳动 量。这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简称为价值形式。货币正是在这种 由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产生的,货币不过是一种 高级的价值表现形式而已。 2.价值形式发展与货币产生 (1)简单价值形式中的等价物
人类社会尚未发生大分工以前,商品交换只是偶然现象。极为低 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经常有剩余产品拿来交换,更谈 不上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生产。但这种偶然的商品交换已经具有了商品 价值表现的简单形式,即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种商品相对表现出来。 它说明商品已经有了等价物,价值不再是完全抽象的,而具有了“物 的形式”。作为交换,商品只是满足交换者对不同使用价值的需求, 作为等价物,它的意义并不在使用价值方面,而在价值方面。一种商 品一旦作为等价物,便具有了如下特征: 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等价物并不能用自身的价 值来表现出其他商品的价值,因为它自身的价值也是内在的、不可捉 摸的,只能以自身的外在形式即一定量的使用价值来表现。 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等价物也是具体劳动 的产物,但它却被用来衡量别的商品所含劳动的质和量,成为抽象劳 动的代表。生产等价物的具体劳动,使凝结在与其交换的商品当中的 抽象劳动具体化了。 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一种商品主动与等价 物交换,其实质是使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求得社会的承认,转化 为社会劳动。但生产等价物的劳动也是私人劳动,只因为等价物在交 换关系中被他人所迫求,具有与别的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这种私人 劳动便具有了直接的社会性,成为社会劳动的代表。 等价物的上述特征提醒人们,在商品价值的简单表现形式中已经 孕育了货币的胚芽,等价物的特征中蕴藏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种
人类社会尚未发生大分工以前,商品交换只是偶然现象。极为低 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经常有剩余产品拿来交换,更谈 不上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生产。但这种偶然的商品交换已经具有了商品 价值表现的简单形式,即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种商品相对表现出来。 它说明商品已经有了等价物,价值不再是完全抽象的,而具有了“物 的形式”。作为交换,商品只是满足交换者对不同使用价值的需求, 作为等价物,它的意义并不在使用价值方面,而在价值方面。一种商 品一旦作为等价物,便具有了如下特征: 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等价物并不能用自身的价 值来表现出其他商品的价值,因为它自身的价值也是内在的、不可捉 摸的,只能以自身的外在形式即一定量的使用价值来表现。 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等价物也是具体劳动 的产物,但它却被用来衡量别的商品所含劳动的质和量,成为抽象劳 动的代表。生产等价物的具体劳动,使凝结在与其交换的商品当中的 抽象劳动具体化了。 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一种商品主动与等价 物交换,其实质是使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求得社会的承认,转化 为社会劳动。但生产等价物的劳动也是私人劳动,只因为等价物在交 换关系中被他人所迫求,具有与别的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这种私人 劳动便具有了直接的社会性,成为社会劳动的代表。 等价物的上述特征提醒人们,在商品价值的简单表现形式中已经 孕育了货币的胚芽,等价物的特征中蕴藏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种
发展成熟了的等价物。 (2)扩大的价值形式证明了价值的无差别性,暴露了物物直接交 换的缺陷。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交换不再是偶 然发生的事情,而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有规律的现象。这样,每一种商 品不再是偶然地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与其他许多种商品 相交换;其价值不再是由另一种商品简单地表现,而是由许多种商品 来表现;每一种商品的等价物不止有一个,而是有一系列。这种情况 说明,商品价值同它借以表现的使用价值的特殊形式没有关系,每一 种进入交换的商品都可以充当其他商品的等价物。价值是无差别的人 类劳动的凝结,在这种扩大了的价值表现形式中得到了证明。这时候, 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再是偶然确定的,而是更加接近于它们内部实 际包含的价值量。 尽管如此,商品价值的表现仍然是不充分的,尤其是不统一的。 其根本原因在于,这时的商品交换都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商品借以表 现自己价值的材料还没有与交换者本人对其使用价值的直接需求分 开,因而许多商品事实上并不能充当等价物,使价值表现受到限制。 而且,一种商品的等价物,对另一种商品来说很可能不是等价物,因 为前者需要它的使用价值,而后者不需要,商品价值没有统一的表现 尺度。生产越发展,参加交换的商品越多,就越发暴露出这种价值表 现不统一的缺陷:用于交换的商品必须在品种、数量、质量等方面都 符合交换双方的需求,且价值量相等,才能实现交换。这给商品交换
发展成熟了的等价物。 (2)扩大的价值形式证明了价值的无差别性,暴露了物物直接交 换的缺陷。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交换不再是偶 然发生的事情,而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有规律的现象。这样,每一种商 品不再是偶然地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与其他许多种商品 相交换;其价值不再是由另一种商品简单地表现,而是由许多种商品 来表现;每一种商品的等价物不止有一个,而是有一系列。这种情况 说明,商品价值同它借以表现的使用价值的特殊形式没有关系,每一 种进入交换的商品都可以充当其他商品的等价物。价值是无差别的人 类劳动的凝结,在这种扩大了的价值表现形式中得到了证明。这时候, 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再是偶然确定的,而是更加接近于它们内部实 际包含的价值量。 尽管如此,商品价值的表现仍然是不充分的,尤其是不统一的。 其根本原因在于,这时的商品交换都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商品借以表 现自己价值的材料还没有与交换者本人对其使用价值的直接需求分 开,因而许多商品事实上并不能充当等价物,使价值表现受到限制。 而且,一种商品的等价物,对另一种商品来说很可能不是等价物,因 为前者需要它的使用价值,而后者不需要,商品价值没有统一的表现 尺度。生产越发展,参加交换的商品越多,就越发暴露出这种价值表 现不统一的缺陷;用于交换的商品必须在品种、数量、质量等方面都 符合交换双方的需求,且价值量相等,才能实现交换。这给商品交换
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换到所需要的商品,往往需要进 行若干次迂回曲折的交易。交换中的这种困难,要求价值形式的进一 步发展。 (3)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当人们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遇到困难时,便开始自发地或本能地 在市场上发现一种商品,这种商品进入交换的次数最多,其使用价值 是大家都共同需要的,只要将自己的商品先换成这种商品,再换他实 际所希望的商品就不成问题了。谁都这样做,谁都把这种商品当作等 价物,那么,这种商品实际上就成了所有商品的公共的或一般的等价 物了。人们终于摆脱了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交换中对他们的束缚, 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由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显然,一般等价物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商品,它有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一般等价物不再是消费的对象,而成了交换的媒介。它说 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不是人们交换的目的,而是交换的手 段。 第二,一般等价物不是用其自然的使用价值,而是用由社会赋予 它的使用价值一一直接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能力一一来表现商品的 价值。它说明,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完全可以脱离商品的躯体,采取 任意的形式。 (4)货币的产生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解决了直接物物交换的矛盾和困难,使商品 交换在一般等价物的媒介作用下获得了新的发展。但这时候充当一般
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换到所需要的商品,往往需要进 行若干次迂回曲折的交易。交换中的这种困难,要求价值形式的进一 步发展。 (3)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当人们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遇到困难时,便开始自发地或本能地 在市场上发现一种商品,这种商品进入交换的次数最多,其使用价值 是大家都共同需要的,只要将自己的商品先换成这种商品,再换他实 际所希望的商品就不成问题了。谁都这样做,谁都把这种商品当作等 价物,那么,这种商品实际上就成了所有商品的公共的或一般的等价 物了。人们终于摆脱了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交换中对他们的束缚, 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由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显然,一般等价物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商品,它有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一般等价物不再是消费的对象,而成了交换的媒介。它说 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不是人们交换的目的,而是交换的手 段。 第二,一般等价物不是用其自然的使用价值,而是用由社会赋予 它的使用价值——直接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来表现商品的 价值。它说明,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完全可以脱离商品的躯体,采取 任意的形式。 (4)货币的产生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解决了直接物物交换的矛盾和困难,使商品 交换在一般等价物的媒介作用下获得了新的发展。但这时候充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