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 作者:顾自安(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361005) 时间:2005-04-0812:36 摘要: 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货币供应量的论述都主要集中于讨论通 货膨胀。就全球经济横向比较看,各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也主要针对通货膨胀进 行防范,显然对通货紧缩的准备不足,而且对受经济周期制约的通货膨胀于通货紧缩的交 性认识不足。本文拟通过通货紧缩的界定及其负面影响和通货紧缩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来 分析我国目前是否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 关健词: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交替性可容忍区间 通货紧缩就其概念范畴来讲,在经济学中是对应通货膨胀而存在的。通过对通货膨胀橱 念的考察,我们不难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即一国发行的货币量少于现实流通中和经济交易 中所需的货币量。但目前学术界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主要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与通货影胀相对应,主要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三年左右,即 认为进入通货紧缩: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与货币供给和信贷供给紧缩同时发生的物价 总水平下跌:第 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在经济处于周期性下降阶段 ,即危机和萧条时期发 生的通货紧缩。显然,三种观点在通货紧缩的界定上有所不同。第一种观点主要从物价总水 平下降时限的角度来考察通货紧缩:第二种观点又加入了货币供给和信贷供给的作用:第三 种观点则认为通货紧缩应与经济周期结合考察。下文中我们就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测度和 阶段界定进行分析。 一、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 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内含一种数量关系,即人们用以测量经济中货币效率的 指标: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率。正如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指出的:“过度的通货膨 胀以及为了校正前一段时间的货币超量发行而采取的通货紧缩政策这两者之间的不断交替 发生 一般来讲对经济增长都是十分有的。”(参:莫里斯·阿莱《无通货膨张的经济增长 第2页)显然,社会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承受力都是有限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超过 社会承受力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关于社会所能承受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的“度”,我们不妨引用陈东琪教授与1998年提出的“可容忍区间”这一概念。当通货膨张 或通货紧缩度处于“可容忍区间”内时,则其正面效应可以存在并能发挥作用,而当通货膨 胀或通货紧缩度 超出“可容忍区间” 则其负面效应可以存在并发挥作用 显然,研究 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具有与重视通货膨胀率同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货紧缩与通货 膨胀一样都是国家经济运行失衡的表现,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通货紧缩 一日超出“可容忍区间”的警戒线,必然会向经济发展亮“红灯”。这将督促政府当局尽快 制定相应的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和信贷的供给来缓解通货紧缩导致的负面 效应。其次,通货紧缩率的衡量与测度也对政府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于宏观调控政策 经济化、效率化、精确化。通货紧缩率的衡量必须严格区分通货紧缩政策作用的阶段。 可分为:正效应阶段、零效应阶段和负效应阶段。正效应阶段通常指对经济动力起恢复作用 的阶段,零效应阶段指经济打到均衡时的阶段,负效应阶段则指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的阶 段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 作者:顾自安(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时间: 2005-04-08 12:36 摘要: 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货币供应量的论述都主要集中于讨论通 货膨胀。就全球经济横向比较看,各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也主要针对通货膨胀进 行防范,显然对通货紧缩的准备不足,而且对受经济周期制约的通货膨胀于通货紧缩的交替 性认识不足。本文拟通过通货紧缩的界定及其负面影响和通货紧缩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来 分析我国目前是否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 关键词: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交替性 可容忍区间 通货紧缩就其概念范畴来讲,在经济学中是对应通货膨胀而存在的。通过对通货膨胀概 念的考察,我们不难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即一国发行的货币量少于现实流通中和经济交易 中所需的货币量。但目前学术界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主要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对应,主要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三年左右,即 认为进入通货紧缩;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与货币供给和信贷供给紧缩同时发生的物价 总水平下跌;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在经济处于周期性下降阶段,即危机和萧条时期发 生的通货紧缩。显然,三种观点在通货紧缩的界定上有所不同。第一种观点主要从物价总水 平下降时限的角度来考察通货紧缩;第二种观点又加入了货币供给和信贷供给的作用;第三 种观点则认为通货紧缩应与经济周期结合考察。下文中我们就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测度和 阶段界定进行分析。 一、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 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内含一种数量关系,即人们用以测量经济中货币效率的 指标: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率。正如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指出的:“过度的通货膨 胀以及为了校正前一段时间的货币超量发行而采取的通货紧缩政策这两者之间的不断交替 发生,一般来讲对经济增长都是十分有害的。”(参:莫里斯·阿莱《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第 2 页)显然,社会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承受力都是有限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超过 社会承受力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关于社会所能承受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的“度”,我们不妨引用陈东琪教授与 1998 年提出的“可容忍区间”这一概念。当通货膨胀 或通货紧缩度处于“可容忍区间”内时,则其正面效应可以存在并能发挥作用,而当通货膨 胀或通货紧缩度超出“可容忍区间”时,则其负面效应可以存在并发挥作用。显然,研究通 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具有与重视通货膨胀率同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货紧缩与通货 膨胀一样都是国家经济运行失衡的表现,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通货紧缩 一旦超出“可容忍区间”的警戒线,必然会向经济发展亮“红灯”。这将督促政府当局尽快 制定相应的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和信贷的供给来缓解通货紧缩导致的负面 效应。其次,通货紧缩率的衡量与测度也对政府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于宏观调控政策 经济化、效率化、精确化。通货紧缩率的衡量必须严格区分通货紧缩政策作用的阶段。一般 可分为:正效应阶段、零效应阶段和负效应阶段。正效应阶段通常指对经济动力起恢复作用 的阶段,零效应阶段指经济打到均衡时的阶段,负效应阶段则指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的阶 段
如何科学准确地界定币货膨张率和通货紧缩率的上、下累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职。币货 膨胀按成因可以分为 三种: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 求混合型通货膨 胀。通货膨胀的测度主要通过一定期限内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物价总水平上涨率之比来测量 一般认为:零通货膨胀为下界,通货膨胀率达到8%时为上界。即当这一比值低于零时即进 入通货紧缩,高于8%时就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通货膨胀“可容忍区间”,开始对经济发展 起抑制作用。桶货紧缩虽在概今上与桶货膨胀对应,但在测度上却不能简单对称。因格断曾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显然不对称,盖若把有效需求紧缩到充 就业所必需的水平之 则就业量与物价都降低: 但若把有效需求膨胀到充分就业所需水平 ,则 有物价受 到影响,这一点也许令人不解。然而这种不对称,正是事实之反映。”(参见:马克思《资4 论》第一卷第251页)就是说通货紧缩会使就业和物价都下降,而适度的通货膨胀只会使 物价上升。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0一一8%为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凯恩斯主义革命不 难令人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度的通货膨胀利于经济发展。但适度的通货紧缩是否同样利于经 济发展呢 我认 须结合经济周 考 。如 是为了校正前 段的通货膨胀而 通货紧缩政策则利于经济降温:而若在危机或萧条期保留通货紧缩则只会加剧经济的滑坡, 因此,通货紧缩的下界由于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理论上一般界定在0一一3%。通货紧缩率 如果低于3%,则视为超出“可容忍区间”必须加以控制。 二、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交替性 考察二战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不难发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与经济周期是交驾 在一起的。通常表现为:经济高增长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经济萧条期则存在严重的通 货紧缩。20什纪50 G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战后恢复期,经济增长较快,通货膨胀率较高 进入70年代后,经济发展更快」 通货膨胀密到两位数,到0年代时出现“滞张”,即经 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90年代以来,由于新材料 、新能源的发明创造和高新技术向生 力的转化使得生产过剩,商品价格一降再降,经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从而世界经济转入通 货紧缩阶段。尽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间隔周期较长(战后四十年内未发生通货膨胀 与通货紧缩的交替),但我们必须承认二者具有交替性。此外通货膨张与通货紧缩的交替性 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美国著名投资专家加利·西林博士在《通货紧缩》 今世界的通货紧缩正是过去较长时期通货膨胀发展的直接结果。原有的成木推进和需求拉动 成为促进通货紧缩的因素,世界各国大量裁军、缩减政府支出、减少财政赤字、宏观政策中 重视防范通货膨胀、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发展导致的成本下降和生产率提高 等都成为通货紧缩产生的重要原因。”从世界经济运行的实际来看,这一分析显然是科学的 我们必须承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这种交替的现实。当代经济发展已使世界日益成 为 统一的大市场。自由市场体制几乎无处不在。除了像美国、欧盟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 家和地区外,就连新兴市场国家如: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 三幼虎(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围)。以及拉单洲国家、中围、印度、东欧和非洲的新兴发展中国 家也在经济发展周期上与世界经济保持了同步性(单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就不难看 出)。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其市场关系表现为资本雇佣劳动。正如马克思在《资本 论》中讲的那样,资本主义 是处 往复的周期运动之中 总是处于 “高湖 萧条 一复苏”的循环之中。显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经济运行周期的不可避免性决 定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性。如果不清醒认识这种交替的客观存在必然会给社会经济 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如何科学准确地界定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率的上、下界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货 膨胀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种: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供求混合型通货膨 胀。通货膨胀的测度主要通过一定期限内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物价总水平上涨率之比来测量。 一般认为:零通货膨胀为下界,通货膨胀率达到 8%时为上界。即当这一比值低于零时即进 入通货紧缩,高于 8%时就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通货膨胀“可容忍区间”,开始对经济发展 起抑制作用。通货紧缩虽在概念上与通货膨胀对应,但在测度上却不能简单对称。恩格斯曾 指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显然不对称,盖若把有效需求紧缩到充分就业所必需的水平之 下,则就业量与物价都降低;但若把有效需求膨胀到充分就业所需水平之上,则只有物价受 到影响,这一点也许令人不解。然而这种不对称,正是事实之反映。”(参见:马克思《资本 论》第一卷 第 251 页)就是说通货紧缩会使就业和物价都下降,而适度的通货膨胀只会使 物价上升。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 0——-8%为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凯恩斯主义革命不 难令人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度的通货膨胀利于经济发展。但适度的通货紧缩是否同样利于经 济发展呢?我认为必须结合经济周期加以考察。如果是为了校正前一阶段的通货膨胀而采取 通货紧缩政策则利于经济降温;而若在危机或萧条期保留通货紧缩则只会加剧经济的滑坡。 因此,通货紧缩的下界由于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理论上一般界定在 0——-3%。通货紧缩率 如果低于-3%,则视为超出“可容忍区间”必须加以控制。 二、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交替性 考察二战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不难发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与经济周期是交织 在一起的。通常表现为:经济高增长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经济萧条期则存在严重的通 货紧缩。20 世纪 50——60 年代世界经济处于战后恢复期,经济增长较快,通货膨胀率较高; 进入 70 年代后,经济发展更快,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到 80 年代时出现“滞胀”,即经 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90 年代以来,由于新材料、新能源的发明创造和高新技术向生产 力的转化使得生产过剩,商品价格一降再降,经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从而世界经济转入通 货紧缩阶段。尽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间隔周期较长(战后四十年内未发生通货膨胀 与通货紧缩的交替),但我们必须承认二者具有交替性。此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性 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美国著名投资专家加利·西林博士在《通货紧缩》一书中指出:“当 今世界的通货紧缩正是过去较长时期通货膨胀发展的直接结果。原有的成本推进和需求拉动 成为促进通货紧缩的因素,世界各国大量裁军、缩减政府支出、减少财政赤字、宏观政策中 重视防范通货膨胀、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发展导致的成本下降和生产率提高 等都成为通货紧缩产生的重要原因。”从世界经济运行的实际来看,这一分析显然是科学的。 我们必须承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这种交替的现实。当代经济发展已使世界日益成 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自由市场体制几乎无处不在。除了像美国、欧盟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 家和地区外,就连新兴市场国家如: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三幼虎(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拉丁美洲国家、中国、印度、东欧和非洲的新兴发展中国 家也在经济发展周期上与世界经济保持了同步性(单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就不难看 出)。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其市场关系表现为资本雇佣劳动。正如马克思在《资本 论》中讲的那样,资本主义生产总是处于往复的周期运动之中,总是处于“高潮——危机— —萧条——复苏”的循环之中。显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经济运行周期的不可避免性决 定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性。如果不清醒认识这种交替的客观存在必然会给社会经济 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三、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通货紧缩阶段 我国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旨在建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 体制。从本质来讲,除了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以外,经济的运行与其它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致的,即也要采取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差别只是资本的形式不同 而已,我国主要以国有资本和共有资本为主。显然,我国经济的运行同样具有周期性,通货 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同样不可避免 自1996年我国实现经济“软若陆”以来,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相比1989年至1994 年间的物价水平上升,反差极为明显。如按学术界关于通货紧缩的第一种定义衡量,我国目 前己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若从第一种定义我国经济又不属于通货紧缩阶段。因为自1996年 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仍以每年平均9%的速度增长,且据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我国经济20 年仍可望增长7.3%,并无危机,也未进入萧条期。相反与目前经济增长缓慢的美国 和几年持续负增长的日本及其它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可谓“风景这 边独好”。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经济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论断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从第 三种定义出发考察,结合1996年前后经济周期性波动分析,则我国经济只能被界定在通货 紧缩阶段,原因如下:(1)央行几次降息,储蓄率仍高居不下,且储蓄总额呈上升趋势。(2) 国内需求不足 投资需求明显收缩。尽管积极的 财政货币政策己持续近四年,加上中国加》 W0和西部大开发的利好消总,仍然无法启动内需和投资。(3)进出口外汇所得大幅减少 受国际经济大气候影响,我国出口今年将减少18%,从而导致GDP增长减少1%(4)国内生 产剩余严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己由计划经济 下的商品短缺转向市场经济下的商品过剩,且存在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这也是导致内需不足和投资不旺的主要原因。 以上现象表明,我国通货紧缩症状远未消失。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应为:加快改革 步伐,去除通货紧缩的制度和体制因素,通过适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来促使通货紧缩与通货膨 胀交替。而不是使经济长时间停留于其中的任何一种状态。应该避免力度过大和政策失误造 成经济在走出通货紧缩后又立即转入通货膨胀或在走出通货影胀后又立即转入通货紧缩 (1996年的“软者陆 政策 就是教训)。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和力度适当, 则可以 效避免因结构调整而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中央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密切关注目前通货紧缩 的走向和趋势,适时适度地加以调节,抑制通货紧缩,同时控制好通货膨胀的反弹,以便使 我国经济保持息好的运行态势
三、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通货紧缩阶段 我国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旨在建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 体制。从本质来讲,除了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以外,经济的运行与其它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致的,即也要采取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差别只是资本的形式不同 而已,我国主要以国有资本和共有资本为主。显然,我国经济的运行同样具有周期性,通货 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同样不可避免。 自 1996 年我国实现经济“软着陆”以来,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相比 1989 年至 1994 年间的物价水平上升,反差极为明显。如按学术界关于通货紧缩的第一种定义衡量,我国目 前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若从第二种定义我国经济又不属于通货紧缩阶段。因为自 1996 年 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仍以每年平均9%的速度增长,且据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我国经济2001 年仍可望增长 7.3%,并无危机,也未进入萧条期。相反与目前经济增长缓慢的美国、欧盟 和几年持续负增长的日本及其它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可谓“风景这 边独好”。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经济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论断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从第 三种定义出发考察,结合 1996 年前后经济周期性波动分析,则我国经济只能被界定在通货 紧缩阶段。原因如下:(1)央行几次降息,储蓄率仍高居不下,且储蓄总额呈上升趋势。(2) 国内需求不足,投资需求明显收缩。尽管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已持续近四年,加上中国加入 WTO 和西部大开发的利好消息,仍然无法启动内需和投资。(3)进出口外汇所得大幅减少, 受国际经济大气候影响,我国出口今年将减少 18%,从而导致 GDP 增长减少 1%.(4)国内生 产剩余严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由计划经济 下的商品短缺转向市场经济下的商品过剩,且存在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这也是导致内需不足和投资不旺的主要原因。 以上现象表明,我国通货紧缩症状远未消失。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应为:加快改革 步伐,去除通货紧缩的制度和体制因素,通过适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来促使通货紧缩与通货膨 胀交替,而不是使经济长时间停留于其中的任何一种状态。应该避免力度过大和政策失误造 成经济在走出通货紧缩后又立即转入通货膨胀或在走出通货膨胀后又立即转入通货紧缩 (1996 年的“软着陆”政策就是教训)。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和力度适当,则可以有 效避免因结构调整而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中央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密切关注目前通货紧缩 的走向和趋势,适时适度地加以调节,抑制通货紧缩,同时控制好通货膨胀的反弹,以便使 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