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相关知识)廉价货币政策及其经济后果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3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廉价货币政策及其经济后果 文章提交者:帅勇 发表时间:2003-12-08 货币理论中的若干观念 前面的所有章节都是关于货币更粗中的内容,在写作衬程中,作者大部分精力都生中王 如何忠实地反映史实,即使偶有评论,也极为谨慎,力求不影响读者对各位货币理论家原 的理解。但是在 章中,作者不揣冒昧,打算阐述 下自己对经济学和货币理论的一些 考和体会,之所以这么做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回答看过上述文字的朋友们经常问作者的一 问题:既然“经济学是一门致用的科学”,那么,研究货币思想史到底有什么用呢?由于在 前面两篇中,作者认为己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导言中为自己订下的目标,即对货币思想和货币 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这一部分谈的却是这项研究的现实意义,实际上已经离题了,所以作 者称之为“补遗 首先作者要对“经济学是一门致用的科学”(作者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源自何处,如果没 有记错的话,陈岱孙教授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大会上曾经说过这句话)这句 话本身谈一点看法。 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呢?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颗,也很难说得清楚。记得罗素曾将 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认为最具确定性的是科学,最缺乏确定性,虚无缥缈的是神学,而介 乎这两者之间的便是哲学。读过一些经济思想史著作的人都知道经济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米 的。其实,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科学都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比如物理学。但是作者 认为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们的努力并没有将经济学像其他科学一样从哲学中完全独立出 来,因为经济学中的很多问题到目前为止还不象物理学一样能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这也是 经济学中为什么存在那么多争论的根本原因。所以,如果从是否具有足够的确定性这个角度 来说 经济学还是哲学 而没有变成 门独立的科学 那么经济学是“致用”的吗?首先,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事实上没有哪一门学科不是致 用的:但是,就作者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里的所谓“致用”有更为具体的意思,那就是认为 经济学要“经国济民”,应该为经济政策服务,要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这一点作者不政苟同 作者认为虽然经济学有可能对制定经政策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并不是研究经济学的目的, 经济学也不应该以此为目的 那么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学呢?换句话说,研究经济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研究哲学的意义。罗素在《哲学问题中》中给出过这方面的提示:他 认为哲学并不像物理科学一样能够通过各种发明创造对整个人类产生影响,其影响仅限于哲 学学者,哲学对别人的影响只是通过对学习哲学的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之后,间接地对他周围 的人们发生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哲学起作用的方式不是向人们施加一种有形的外部压力, 而只是通过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中的某些观念,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作用。作者认为,经 济学既然是哲学,其起作用的方式也只能通过传播和强化某种观念,并通过这种观念来影响 人们的经济行为。 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观念是什么?那就是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信仰。其实,这一观 在经济学出现之前就己经存在了一百年,从约翰·洛克的《论宽容》(1689年)到亚当·斯 密的《国富论》(1776年), 其间经历了众多弘,扬古典自由 义的思想家们的努 (如孟德 斯鸠、杜尔阁和伏尔泰等),随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极具人性化的口号向人们展示的就是这个 观念,革命胜利之后自由主义实际上己经深入人心。但是即便在这时,人们对这个观念也只 是感性的认同,启蒙思想家们的著作也只是一些人性思索的结果,而经济学的作用就是让这

廉价货币政策及其经济后果 文章提交者: 帅勇 发表时间:2003-12-08 货币理论中的若干观念 前面的所有章节都是关于货币思想史的内容,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 如何忠实地反映史实,即使偶有评论,也极为谨慎,力求不影响读者对各位货币理论家原著 的理解。但是在这一章中,作者不揣冒昧,打算阐述一下自己对经济学和货币理论的一些思 考和体会,之所以这么做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回答看过上述文字的朋友们经常问作者的一个 问题:既然“经济学是一门致用的科学”,那么,研究货币思想史到底有什么用呢?由于在 前面两篇中,作者认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导言中为自己订下的目标,即对货币思想和货币 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这一部分谈的却是这项研究的现实意义,实际上已经离题了,所以作 者称之为“补遗”。 首先作者要对“经济学是一门致用的科学”(作者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源自何处,如果没 有记错的话,陈岱孙教授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大会上曾经说过这句话)这句 话本身谈一点看法。 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呢?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也很难说得清楚。记得罗素曾将 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认为最具确定性的是科学,最缺乏确定性,虚无缥缈的是神学,而介 乎这两者之间的便是哲学。读过一些经济思想史著作的人都知道经济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的。其实,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科学都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比如物理学。但是作者 认为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们的努力并没有将经济学像其他科学一样从哲学中完全独立出 来,因为经济学中的很多问题到目前为止还不象物理学一样能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这也是 经济学中为什么存在那么多争论的根本原因。所以,如果从是否具有足够的确定性这个角度 来说,经济学还是哲学,而没有变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那么经济学是“致用”的吗?首先,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事实上没有哪一门学科不是致 用的;但是,就作者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里的所谓“致用”有更为具体的意思,那就是认为 经济学要“经国济民”,应该为经济政策服务,要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这一点作者不敢苟同, 作者认为虽然经济学有可能对制定经政策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并不是研究经济学的目的, 经济学也不应该以此为目的。 那么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学呢?换句话说,研究经济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研究哲学的意义。罗素在《哲学问题中》中给出过这方面的提示:他 认为哲学并不像物理科学一样能够通过各种发明创造对整个人类产生影响,其影响仅限于哲 学学者,哲学对别人的影响只是通过对学习哲学的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之后,间接地对他周围 的人们发生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哲学起作用的方式不是向人们施加一种有形的外部压力, 而只是通过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中的某些观念,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作用。作者认为,经 济学既然是哲学,其起作用的方式也只能通过传播和强化某种观念,并通过这种观念来影响 人们的经济行为。 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观念是什么?那就是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信仰。其实,这一观念 在经济学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一百年,从约翰·洛克的《论宽容》(1689 年)到亚当·斯 密的《国富论》(1776 年),其间经历了众多弘扬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家们的努力(如孟德 斯鸠、杜尔阁和伏尔泰等),随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极具人性化的口号向人们展示的就是这个 观念,革命胜利之后自由主义实际上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即便在这时,人们对这个观念也只 是感性的认同,启蒙思想家们的著作也只是一些人性思索的结果,而经济学的作用就是让这

个观念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让这一观念合乎逻辑的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其在理性 王国中得到认可 具体到货币理论中,也存在 些观念。经济哲学中的自由主义观念是资本主义革命的后 蒙思想家们灌输给社会的,而现代货币理论中的观念则由凯恩斯及其“凯恩斯革命”的鼓吹 者灌输,这些观念包括:货币资产观,即存量货币理论、货币外生性和利率是一种纯粹的货 币现象等。启蒙思想家们的目的是为了使个人从物质和精神上获得真正的自由,而凯恩斯的 目的却是为了使政府得到干涉经济行为的自由,为廉价货币政策的实施寻找理由 到现在 ,凯恩斯 观念己经成为货币理论的主 ,无时不在影响和支配着货币政第 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本书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追本溯源,论述这些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全过 程,从而让读者对整个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是非得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为了让观点 更加清晰,作者想在这儿做一些补充和概括。 一、两个重要概念 首先作者要补充两个重要概念,分属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货币中性和廉价货币政策 1、货市中性 对货币中性的含义的理解对于研究货币经济学是至关重要的。货币中性概念源远流长 亚当·斯密的密友,哲学家休漠便论述过这一问题。何为货币中性呢?在某个经济中,当货 币因素既不会阻得也不会刺激经济活动时的状态就称为“货币中性”状态,这种状态其实是 一种不需要货币的状态。如果采用古典经济学中惯用的比喻,把市场和货币之间的关系比作 机器和润滑油 货币中性时, 这架机器就是 架没有任何 擦力的机器,这时润滑 自然就是没用的了。 作者认为,货币中性是货币理论研究的一个基准点,是一种理想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 态下,很多涉及货币的人为因素,如货币政策,将不起作用。就好像对其他市场的均衡状态 的研究一样,货币中性状态为货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描述的是一般经济理论中 经济趋于均衡状态 个条件 不能直接运用于实践中的各种货币政策问题。所 对货币中性的批判不应该是对这一理论本身的批判,而应该是将理论不加分辨地运用于现到 经济问题的批判。也就是说,货币中性只是一种理论的抽象,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而不 是现实生活中的货币中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理解熊彼特曾经说过一句看似矛盾的话: 货币中性概念本身就内涵这样的意思,实际上,货币并不一定是中性的。 关于货币中性问题的争论非常之多,但是可以根据对以下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区分这 些相互竞争的观点 算一个问题是,你是否以均衡概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货币中性是一个 均衡概念,如果在你的大脑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的非均衡的经济理念,那么货币中性概念对你 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个间题是如果你接受了均衡概念,那么遇到的间题就是,你认为均衡状态在现实中 是否能达到?有三种态度,第一种人认为均衡能够很快达到:第二种人认为通过市场中各种 力量的相互作用之后,在 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均衡最终会达到:第三种人认为均衡只是一种 理论状态,其条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这种理论状态却是我们分析具体问题的出 发点。这三种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不同看法。 作者自认为属于第三种人,即认为货币理论研究的是在均衡状态达到之前货币对经济活 动的影响。这种均衡状态就是货币中性,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货币非中性的世界,均衡状态 在现实中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反过来,也正是这种货币的非中性导致了研究货币理论的必 那么货币中性问题是否重要呢?毋置疑,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必须再次重申的是 这一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其产生的条件在实践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 不能期望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找到这种均衡状态,虽然存在各种使经济趋于均衡的力量

个观念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让这一观念合乎逻辑的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其在理性 王国中得到认可。 具体到货币理论中,也存在一些观念。经济哲学中的自由主义观念是资本主义革命的启 蒙思想家们灌输给社会的,而现代货币理论中的观念则由凯恩斯及其“凯恩斯革命”的鼓吹 者灌输,这些观念包括:货币资产观,即存量货币理论、货币外生性和利率是一种纯粹的货 币现象等。启蒙思想家们的目的是为了使个人从物质和精神上获得真正的自由,而凯恩斯的 目的却是为了使政府得到干涉经济行为的自由,为廉价货币政策的实施寻找理由。 到现在,凯恩斯的这些观念已经成为货币理论的主流,无时不在影响和支配着货币政策 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本书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追本溯源,论述这些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全过 程,从而让读者对整个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是非得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为了让观点 更加清晰,作者想在这儿做一些补充和概括。 一、两个重要概念 首先作者要补充两个重要概念,分属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货币中性和廉价货币政策。 1、货币中性 对货币中性的含义的理解对于研究货币经济学是至关重要的。货币中性概念源远流长, 亚当·斯密的密友,哲学家休谟便论述过这一问题。何为货币中性呢?在某个经济中,当货 币因素既不会阻碍也不会刺激经济活动时的状态就称为“货币中性”状态,这种状态其实是 一种不需要货币的状态。如果采用古典经济学中惯用的比喻,把市场和货币之间的关系比作 机器和润滑油,那么在货币中性时,这架机器就是一架没有任何摩擦力的机器,这时润滑油 自然就是没用的了。 作者认为,货币中性是货币理论研究的一个基准点,是一种理想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 态下,很多涉及货币的人为因素,如货币政策,将不起作用。就好像对其他市场的均衡状态 的研究一样,货币中性状态为货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描述的是一般经济理论中 经济趋于均衡状态的一个条件,这一概念不能直接运用于实践中的各种货币政策问题。所以 对货币中性的批判不应该是对这一理论本身的批判,而应该是将理论不加分辨地运用于现实 经济问题的批判。也就是说,货币中性只是一种理论的抽象,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而不 是现实生活中的货币中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理解熊彼特曾经说过一句看似矛盾的话: 货币中性概念本身就内涵这样的意思,实际上,货币并不一定是中性的。 关于货币中性问题的争论非常之多,但是可以根据对以下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区分这 些相互竞争的观点: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以均衡概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货币中性是一个 均衡概念,如果在你的大脑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的非均衡的经济理念,那么货币中性概念对你 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接受了均衡概念,那么遇到的问题就是,你认为均衡状态在现实中 是否能达到?有三种态度,第一种人认为均衡能够很快达到;第二种人认为通过市场中各种 力量的相互作用之后,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均衡最终会达到;第三种人认为均衡只是一种 理论状态,其条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这种理论状态却是我们分析具体问题的出 发点。这三种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不同看法。 作者自认为属于第三种人,即认为货币理论研究的是在均衡状态达到之前货币对经济活 动的影响。这种均衡状态就是货币中性,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货币非中性的世界,均衡状态 在现实中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反过来,也正是这种货币的非中性导致了研究货币理论的必 要。 那么货币中性问题是否重要呢?毋庸置疑,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必须再次重申的是, 这一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其产生的条件在实践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 不能期望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找到这种均衡状态,虽然存在各种使经济趋于均衡的力量

凯因斯主义者不仅在政带实我中否定货币中性,而日希细在理论上彻底物弃货币中性概 念,企图以此为基础为政府干涉经济的行为寻找理由,这其实是行不通的。在货币理论研究 中否定货币中性就好像在物理学中否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使机械力学将失去理论基础一样 货币理论将失去立论的基础 2、廉价货币政策(即哈耶克笔下的Easv-money Policy) 所谓廉价货币政箭(Chen-money policy)就是指获得了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在某些利益集 闭或在政府的压力下大量发行信用货币,人为地降低货币利率,从而扰乱价格体系的货而政 策。 廉价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就是我们在本书中重点叙述的存量货币理论和流动性偏好利 率决定理论。前者告诉我们货币是一种资产,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本身的价值:后者却 宣称利率和影响资金需求的生产率水平以及影响资金供给的勤俭节约等无关,并将利率视为 投资得以实现的障碍。 兼价货币政策得以实现的条件便是货币当局部分地获得了不受限制的货币发行权,也就 是说币发行 具备 很强的外生性 关于廉价货币政策的担忧,最早可以追溯到李嘉图,在将近两个世纪以前,虽然他主张 货币发行权应由政府垄断,但是,同时他也注意到了政府获得货币发行权之后可能产生的后 果。 在“金块主义”知“反金块主义”的论争中,李嘉图是金块主义的代表人物,为阴止金 价下跌,并使铸币税免于落入私人手中,他主张取消私有英格兰银行的货币发行权,改由国 家发行。在他死前一年的夏天即1823年,他写出了最后一部著作《建立国家银行的计划》 这个计划是,设立一个国家银行,将英格兰银行发行货币的特权转让给该银行,由它代表政 府来发行货币。但是李嘉图又担心政府会滥用这种货币发行权,他曾不无忧虑的说:纸币发 行权操在政府手里比操在银行手甲似乎有更容易被潜用的风险。而日,“经验证明,国家和 银行在握有不受限制的纸币发行权以后是没有不滥用这种权力的。”如何防止纸币发行权的 滥用问题一直困扰着李嘉图,但在他的著作中找不到关于这 问题的确切的解决方法,在《 理》中他也只是笼统地说:“对于这一目的米说,最适当的方法莫过于使纸币发行人担负 金币或生金块兑现的义务。”他在《计划》中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的论述认为,国家银行应被 武予完全独立于政府的自主权,粉演总银行家的角色,它不能把钱直接借给政府,只能在公 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从而有效的限制政府滥发货币的权力。 事实证明,在大部分国家中,中央银行并没有得到完全独立于政府的自主权,它们总是 在承担起维持货币价值稳定的义务的同时担负着其他的责任,比如,保持社会稳定,降低尖 业率等,有时这些目标还要和执政党的选票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这种目标的多重性使李嘉 图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二、现代货币理论中的若干观色 1、存量货币理论 即将货币当作一种资产的货币理论,也就是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或资产组合理论。主流 货币理论的代表人物,从凯恩斯到希克斯,到弗里德曼,到托宾等都倾向于仅把货币当作 种和其他资产形式除了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之外无差异的财富持有方式,而忽视了货币最本质 的功能,即方便交易和融通生产的功能。这种货币资产观将和流动性偏好理论以及外生的货 起导致廉价货币政 策。在 书的第 篇中我们已经 存量货 币理论的之所以出现的 个源头以及整个发展过程作了非常详细的分析,而且我们也对照着介绍了几位坚持流量货币 理论即将主要将货币当作一种流通媒介和融通生产的工具的货币理论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在 这儿不再赘述

凯恩斯主义者不仅在政策实践中否定货币中性,而且希望在理论上彻底抛弃货币中性概 念,企图以此为基础为政府干涉经济的行为寻找理由,这其实是行不通的。在货币理论研究 中否定货币中性就好像在物理学中否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使机械力学将失去理论基础一样, 货币理论将失去立论的基础。 2、廉价货币政策 (即哈耶克笔下的 Easy-money Policy) 所谓廉价货币政策(Cheap-money Policy)就是指获得了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在某些利益集 团或在政府的压力下大量发行信用货币,人为地降低货币利率,从而扰乱价格体系的货币政 策。 廉价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就是我们在本书中重点叙述的存量货币理论和流动性偏好利 率决定理论。前者告诉我们货币是一种资产,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本身的价值;后者却 宣称利率和影响资金需求的生产率水平以及影响资金供给的勤俭节约等无关,并将利率视为 投资得以实现的障碍。 廉价货币政策得以实现的条件便是货币当局部分地获得了不受限制的货币发行权,也就 是说货币发行具备了很强的外生性。 关于廉价货币政策的担忧,最早可以追溯到李嘉图,在将近两个世纪以前,虽然他主张 货币发行权应由政府垄断,但是,同时他也注意到了政府获得货币发行权之后可能产生的后 果。 在“金块主义”和“反金块主义”的论争中,李嘉图是金块主义的代表人物,为阻止金 价下跌,并使铸币税免于落入私人手中,他主张取消私有英格兰银行的货币发行权,改由国 家发行。在他死前一年的夏天即 1823 年,他写出了最后一部著作《建立国家银行的计划》, 这个计划是,设立一个国家银行,将英格兰银行发行货币的特权转让给该银行,由它代表政 府来发行货币。但是李嘉图又担心政府会滥用这种货币发行权,他曾不无忧虑的说:纸币发 行权操在政府手里比操在银行手里似乎有更容易被滥用的风险。而且,“经验证明,国家和 银行在握有不受限制的纸币发行权以后是没有不滥用这种权力的。”如何防止纸币发行权的 滥用问题一直困扰着李嘉图,但在他的著作中找不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确切的解决方法,在《原 理》中他也只是笼统地说:“对于这一目的来说,最适当的方法莫过于使纸币发行人担负以 金币或生金块兑现的义务。”他在《计划》中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的论述认为,国家银行应被 赋予完全独立于政府的自主权,扮演总银行家的角色,它不能把钱直接借给政府,只能在公 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从而有效的限制政府滥发货币的权力。 事实证明,在大部分国家中,中央银行并没有得到完全独立于政府的自主权,它们总是 在承担起维持货币价值稳定的义务的同时担负着其他的责任,比如,保持社会稳定,降低失 业率等,有时这些目标还要和执政党的选票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这种目标的多重性使李嘉 图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二、现代货币理论中的若干观念 1、存量货币理论 即将货币当作一种资产的货币理论,也就是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或资产组合理论。主流 货币理论的代表人物,从凯恩斯到希克斯,到弗里德曼,到托宾等都倾向于仅把货币当作一 种和其他资产形式除了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之外无差异的财富持有方式,而忽视了货币最本质 的功能,即方便交易和融通生产的功能。这种货币资产观将和流动性偏好理论以及外生的货 币性一起导致廉价货币政策。在本书的第二篇中我们已经对存量货币理论的之所以出现的两 个源头以及整个发展过程作了非常详细的分析,而且我们也对照着介绍了几位坚持流量货币 理论即将主要将货币当作一种流通媒介和融通生产的工具的货币理论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在 这儿不再赘述

2、利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正的实际利率是投资的障碍 在第一篇中我们讨论了这个问题,但是仅局限于货币性可贷基金和流动性偏好理论,在 这儿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作 次更综合的审视 亚当斯密和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古典的实物可贷基金理论和以剑桥经济学家罗伯特森为 代表的新古典货币可贷基金理论是两种有代表性的关于利率决定的流量机制的理论。他们认 为日常生活中的货币利率在计划的储蓄流量和计划的投资流量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于消费 者(债券的供给者或储蓄者)而言,费雪引入了一个时间偏好的概念,认为与未来一单位收 、相比人们总是更看重 的一单位 只有给予 才会甘愿放弃这 现期的收入,这些补偿便是利率。对于生产者(债券的需求者或投资者)而言,他愿意支 的利率有一个上限,那就是这一单位收入变成资本后的边际生产力(或者说资本的边际效 率),当利率高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时,生产者将会停止投资。所以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均衡 的利率是一个双重边际,它既要等于瓷本的边际效率,又题和时间偏好(人性的不耐)相话 应。 由上述双重边际,我们将推出向上倾斜的可贷基金供给曲线和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根 据马数尔对储蓄行为的微观行为分析,考虑到利率提高的财富效应,在某些情况下,当现期 的财富效应大于跨时期替代的替代效应时,便会出现向下倾斜的储蓄曲线或可贷基金的供给 曲线。然而就整个社会而言,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储蓄者的正的财富效应都会 有一个具有负的财富效应投资者与其相对应,所以,总的来说, 这些财京效应合相五抵消 最终我们划出的 一条正斜率的储蓄曲线。)。 这样,正的利率至少具有下述两种功能:1、把资本这一稀缺性生产要素配置到最有效 率的用途,避免资金的无效率使用。发展中国家的高利率就象大城市的高地租一样,地租越 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就高:2、对资金盈余者提供了必要的诱惑,对勒俭节约者给予了必 要的鼓励,使得银行有足够的储蓄进入贷款市场作投资之用,从而缓解了资本市场的紧张状 上述利率理论一直统治者人们的思想,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自从与大危机并 蒂而生的凯思斯革命以后,风向完全改变了。 1)机思斯货币用相的转套 在《货币论》中,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的差异是非零利润的根本原因。只有当储蓄竿 于投资时,利率水平才会刚好消除所有的经济利润,使经济达到所谓的零利润点,这是经济 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这时的利率 水平和魏克塞尔所提出的自然利率相对应。而储蓄和投 只有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才会相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做出储蓄和投资决策的是完全不同的 人群。在这一理论中,银行作为筹措资金和贷放资金的中介机构是经济运行中的关键角色, 货币利率就在银行收付资金的过程中形成,即在可贷基金的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下形 成。可以看出,这时凯恩斯的利率思想基本上是可贷基金理论的延续。 但是,到了《通论》情况完全 样了,为了说明有效需求 不足原理,凯恩斯的利率型 论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储蓄量经由乘数理论完全被动地由投资量所决定 切投贸 都会因乘数原理产生与其同量的储蓄”,因而使储蓄流量和投资流量相等不再是经济政策的 目标,而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假设前提被接受。由于储落和投资不再是两股分离而又相互作 用的力量,所以利率便不可能再由这两者决定。为此,凯恩斯创造了“流动性偏好理论”来 代替可贷基金理论,在该理论中,储蓄不再和利率发生直接的关系。由此,凯恩斯引用蜜蜂 寓言来告诚大家,勤俭节约不是 种美德,而是加深经济萧条的有害行为,将会导致经济 菱缩,甚至人类种群的衰落。其推理如下:储蓄的增加就意味者消费支出减少,边际消费倾 向下降,投资柔数缩小,从而社会总收入减少,因此储蓄倾向的自发上升只会引起经济的衰 退

2、利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正的实际利率是投资的障碍 在第一篇中我们讨论了这个问题,但是仅局限于货币性可贷基金和流动性偏好理论,在 这儿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作一次更综合的审视。 亚当·斯密和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古典的实物可贷基金理论和以剑桥经济学家罗伯特森为 代表的新古典货币可贷基金理论是两种有代表性的关于利率决定的流量机制的理论。他们认 为日常生活中的货币利率在计划的储蓄流量和计划的投资流量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于消费 者(债券的供给者或储蓄者)而言,费雪引入了一个时间偏好的概念,认为与未来一单位收 入相比人们总是更看重于当前的一单位收入,只有给予他一些补偿他才会甘愿放弃这一单位 现期的收入,这些补偿便是利率。对于生产者(债券的需求者或投资者)而言,他愿意支付 的利率有一个上限,那就是这一单位收入变成资本后的边际生产力(或者说资本的边际效 率),当利率高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时,生产者将会停止投资。所以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均衡 的利率是一个双重边际,它既要等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又要和时间偏好(人性的不耐)相适 应。 由上述双重边际,我们将推出向上倾斜的可贷基金供给曲线和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根 据马歇尔对储蓄行为的微观行为分析,考虑到利率提高的财富效应,在某些情况下,当现期 的财富效应大于跨时期替代的替代效应时,便会出现向下倾斜的储蓄曲线或可贷基金的供给 曲线。然而就整个社会而言,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储蓄者的正的财富效应都会 有一个具有负的财富效应投资者与其相对应,所以,总的来说,这些财富效应会相互抵消, 最终我们划出的还是一条正斜率的储蓄曲线。)。 这样,正的利率至少具有下述两种功能:1、把资本这一稀缺性生产要素配置到最有效 率的用途,避免资金的无效率使用。发展中国家的高利率就象大城市的高地租一样,地租越 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就高;2、对资金盈余者提供了必要的诱惑,对勤俭节约者给予了必 要的鼓励,使得银行有足够的储蓄进入贷款市场作投资之用,从而缓解了资本市场的紧张状 况。 上述利率理论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自从与大危机并 蒂而生的凯恩斯革命以后,风向完全改变了。 1)凯恩斯货币思想的转变 在《货币论》中,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的差异是非零利润的根本原因。只有当储蓄等 于投资时,利率水平才会刚好消除所有的经济利润,使经济达到所谓的零利润点,这是经济 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这时的利率水平和魏克塞尔所提出的自然利率相对应。而储蓄和投资 只有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才会相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做出储蓄和投资决策的是完全不同的 人群。在这一理论中,银行作为筹措资金和贷放资金的中介机构是经济运行中的关键角色, 货币利率就在银行收付资金的过程中形成,即在可贷基金的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下形 成。可以看出,这时凯恩斯的利率思想基本上是可贷基金理论的延续。 但是,到了《通论》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为了说明有效需求不足原理,凯恩斯的利率理 论来了一个 180 度的大转弯。储蓄量经由乘数理论完全被动地由投资量所决定,“一切投资 都会因乘数原理产生与其同量的储蓄”,因而使储蓄流量和投资流量相等不再是经济政策的 目标,而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假设前提被接受。由于储蓄和投资不再是两股分离而又相互作 用的力量,所以利率便不可能再由这两者决定。为此,凯恩斯创造了“流动性偏好理论”来 代替可贷基金理论,在该理论中,储蓄不再和利率发生直接的关系。由此,凯恩斯引用蜜蜂 寓言来告诫大家,勤俭节约不是一种美德,而是加深经济萧条的有害行为,将会导致经济的 萎缩,甚至人类种群的衰落。其推理如下:储蓄的增加就意味着消费支出减少,边际消费倾 向下降,投资乘数缩小,从而社会总收入减少,因此储蓄倾向的自发上升只会引起经济的衰 退

凯因断认为:利率是公众的灵活性信好所决定的作币需求与满是这种需求的化币供给相 均衡时的价格。利率高,则说明公众对货币灵活性的偏爱程度高:利率低,则说明公众对货 币灵活性的偏爱程度 ,灵活偏好是由公众的总体态度所决定的,是易变的,没有什么外部力量可以控制 货币的供给则不同,在凯恩斯笔下它是一个外生的变量,由某个机构比如中央银行外生地给 定。政府可以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将利率保持在任何一个最有利干流动性供给的水平 上。利率被认为是投资讲一步扩大的意碍,调带利率成为政府手中的一项重要的政笛工耳 为刺激投资,维持充分就业,政府合理的政策手段便是实施廉价货币政策,批量制造流动性 以降低投资成本 当 凯恩斯主义者实际上认 为货币政策的 任务 是维持低利率 ,籍以 避免干扰投资,他们完全忽视了利率作为价格体系的一部分所具有的经济功能。 2)自相矛盾的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在货币理论的实证分析和货币史的研究中所做出的贡献足以为他赢得任何荣 方法论 ,布劳 锐的批评, 细 《货币稳定方案》和《最适货币量》为例对弗氏的理论体系中的矛盾作 一个简单评述。 在前一本书中,弗里德曼提出,由于货币发行的潜在收益以及私人竞争性发行存在的问 题,国家的垄断发行有其必然性。他论述了国家在货币发行中所起到的作用:防伪、强制通 行和数量限制等等。但是为了限制政府手中堂挥的权利,为“防止货币安排本身成为一个不 稳定的根源”,他主张实行单一规则,同时认为每年增发的百分比并不重要,也许3%是 合适的增发比例(相当于美国百年来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他对限制货币总量的建议 实 际上就承认了造成一定程度货币稀缺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承认了正利率存在的合理性 但是,在后一篇文章中,论调却完全不同,他认为,既然生产货币的边际成本几近于零, 那么货币发行的有效率的方式应该是满足任何对货币余额的需求,从而将持有货币余额的机 会成本降低至零,使之与货币生产的边际成本相适应,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最适的货 币供给。在这里,他的持币机会成本和凯恩斯的利率是投资之障碍的说法如出一辙,最终 致的只能是康价的货币政策。 而且,弗里德曼关于满足了私,人的货币需求就会增进社会福利的说法存在严重的合成透 误,其实,社会总收益并非个人预期收益的简单算术和,他没有考虑到廉价货币政策的外部 负效应:扭曲财富分配规则、降低自愿储蓄和投资效率以及增加社会的总体风险(即经济衰 退的可能性)等 既然货币是一种资产,正利率又是投资的障碍,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去限制货币的发行 这样,现代货币理论和利率理论就为廉价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无论是在凯恩斯 主义还是在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中,廉价货币政策都将是政府的合乎逻辑的选择。 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增强是廉价货币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 货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这在货币理论中曾经有过争论。主张内生货币的学者认为 在货币供求中,是“需求创造供给” ,商业银行体系是货币的创造者,它会根据特定经济体 系的货币需求量供给货币,货币当局的行为虽然能对货币供给产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调节作 用,但是无法对整个货币供给过程实施完全的控制:而主张货币外生的学者认为货币完全由 货币当局创造。他们首先想尽办法证明货币乘数一贯以米都是非常稳定的,随后他们又说明 货币当局可以完全控制基础货币的增减,因而货币是外生的,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都 是持货币外生观念的。凯恩斯把货币当作饮料,弗里德曼用飞机撒货币的比喻都说明了这 点。 详细阐述货币的创造过程,并澄清内生论者和外生论者之间的分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但不是我们的重点,在这里只借用罗伯特森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做一个简单的说明。罗伯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公众的灵活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满足这种需求的货币供给相 均衡时的价格。利率高,则说明公众对货币灵活性的偏爱程度高;利率低,则说明公众对货 币灵活性的偏爱程度低。 但是,灵活偏好是由公众的总体态度所决定的,是易变的,没有什么外部力量可以控制; 货币的供给则不同,在凯恩斯笔下它是一个外生的变量,由某个机构比如中央银行外生地给 定。政府可以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将利率保持在任何一个最有利于流动性供给的水平 上。利率被认为是投资进一步扩大的障碍,调节利率成为政府手中的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 为刺激投资,维持充分就业,政府合理的政策手段便是实施廉价货币政策,批量制造流动性, 以降低投资成本。总之,凯恩斯主义者实际上认为货币政策的唯一任务是维持低利率,籍以 避免干扰投资,他们完全忽视了利率作为价格体系的一部分所具有的经济功能。 2)自相矛盾的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在货币理论的实证分析和货币史的研究中所做出的贡献足以为他赢得任何荣 誉,但是所有这些都无法掩饰其纯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体系本身所固有的矛盾。至于前者 (方法论),马克·布劳格曾在《经济学方法论》中有过尖锐的批评,在此不再细说,仅以 《货币稳定方案》和《最适货币量》为例对弗氏的理论体系中的矛盾作一个简单评述。 在前一本书中,弗里德曼提出,由于货币发行的潜在收益以及私人竞争性发行存在的问 题,国家的垄断发行有其必然性。他论述了国家在货币发行中所起到的作用:防伪、强制通 行和数量限制等等。但是为了限制政府手中掌握的权利,为“防止货币安排本身成为一个不 稳定的根源”,他主张实行单一规则,同时认为每年增发的百分比并不重要,也许 3%是一 个合适的增发比例(相当于美国百年来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他对限制货币总量的建议,实 际上就承认了造成一定程度货币稀缺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承认了正利率存在的合理性。 但是,在后一篇文章中,论调却完全不同,他认为,既然生产货币的边际成本几近于零, 那么货币发行的有效率的方式应该是满足任何对货币余额的需求,从而将持有货币余额的机 会成本降低至零,使之与货币生产的边际成本相适应,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最适的货 币供给。在这里,他的持币机会成本和凯恩斯的利率是投资之障碍的说法如出一辙,最终导 致的只能是廉价的货币政策。 而且,弗里德曼关于满足了私人的货币需求就会增进社会福利的说法存在严重的合成谬 误,其实,社会总收益并非个人预期收益的简单算术和,他没有考虑到廉价货币政策的外部 负效应:扭曲财富分配规则、降低自愿储蓄和投资效率以及增加社会的总体风险(即经济衰 退的可能性)等。 既然货币是一种资产,正利率又是投资的障碍,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去限制货币的发行。 这样,现代货币理论和利率理论就为廉价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无论是在凯恩斯 主义还是在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中,廉价货币政策都将是政府的合乎逻辑的选择。 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增强是廉价货币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 货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这在货币理论中曾经有过争论。主张内生货币的学者认为, 在货币供求中,是“需求创造供给”,商业银行体系是货币的创造者,它会根据特定经济体 系的货币需求量供给货币,货币当局的行为虽然能对货币供给产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调节作 用,但是无法对整个货币供给过程实施完全的控制;而主张货币外生的学者认为货币完全由 货币当局创造。他们首先想尽办法证明货币乘数一贯以来都是非常稳定的,随后他们又说明 货币当局可以完全控制基础货币的增减,因而货币是外生的,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都 是持货币外生观念的。凯恩斯把货币当作饮料,弗里德曼用飞机撒货币的比喻都说明了这一 点。 详细阐述货币的创造过程,并澄清内生论者和外生论者之间的分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但不是我们的重点,在这里只借用罗伯特森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做一个简单的说明。罗伯

特森在1946年10月英国的银行家协会Lombard Association)做了一次题为《银行业有未来 吗?》(Is There a Future for Banking?)的演讲,其中谈到了商业银行的起源和货币创造问题 非常有趣 “我想在英国你(商业银行)大概肇始于17世纪,由一些颇有声望的人们建立。你从 人们那儿借钱一一那时的人们都认为自己清楚地知道货币是什么,货币是漂亮的、实实在在 的金子和银子,而不是现在的纸浆和铜镍合金一一你把钱从暂时不需要用钱的人们手中借 来,然后再把它们借给正需要用钱的人们。但是,在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你不久就有了 两个 人振 人 的发现。首先,你发现你签发出去的收条被人们当作货币在使用 那些已经将货币借给你的而拥有一张收条的人依然可以有效的花费这笔钱:其次,你发现这 些收条和一般的支付承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人们很高兴能从你那儿借到支付承诺而 不是实实在在的金银。这样你变成了一个刑事犯或者一个叛逆了一一我不知道是刑事犯还是 断道 -总之,侵犯了国王桶过凭空创造货币而巧取意夺的古老特权。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 虽然你的翅膀曾被人以各种借口一次 一次地折断,但是,到了今天,你的货币已经成了这个 国家的整个货币供应中最最主要的部分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罗伯特森基本上是一个货币内生论者。但是在演讲的下半部 分,罗伯特特森话锋一转,提醒银行家们注意一下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他们将会发现,在银 行资产一方,政府的借债在不断上升,正在成为各大银行的最大的债务人,商业银行正在逐 渐论为政府搜刮钱财的工具,独立性也正在慢慢失去,从这个角度来将,罗伯特森认为商业 银行的发展前绿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首先是在英国大行其道,罗伯特森作这篇演讲时其政策效果已经开始 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所表现了。60年代,肯尼迪执政时,凯恩斯主义开始真正登陆美 国,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风行全球。今天,在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各大商 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情形应该可以想见。 商业银行从政府(国王)那儿夺过来的货币发行权,正在慢慢丧失,政府重新获得了“凭 空创造货币而巧取豪夺”的权力,只是掺入了凯恩斯等的智慧之后,方式变得较为隐蔽而己 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政府债务的增加表示货币的内生性正在减弱,外生性增强,这既是政府实 施廉价货币政策的结果,也是廉价货币政策实施的前提

特森在 1946 年 10 月英国的银行家协会(Lombard Association)做了一次题为《银行业有未来 吗?》(Is There a Future for Banking?)的演讲,其中谈到了商业银行的起源和货币创造问题, 非常有趣。 “我想在英国你(商业银行)大概肇始于 17 世纪,由一些颇有声望的人们建立。你从 人们那儿借钱——那时的人们都认为自己清楚地知道货币是什么,货币是漂亮的、实实在在 的金子和银子,而不是现在的纸浆和铜镍合金——你把钱从暂时不需要用钱的人们手中借 来,然后再把它们借给正需要用钱的人们。但是,在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你不久就有了 两个令人振奋人心的发现。首先,你发现你签发出去的收条被人们当作货币在使用,这使得 那些已经将货币借给你的而拥有一张收条的人依然可以有效的花费这笔钱;其次,你发现这 些收条和一般的支付承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人们很高兴能从你那儿借到支付承诺而 不是实实在在的金银。这样你变成了一个刑事犯或者一个叛逆了——我不知道是刑事犯还是 叛逆——总之,侵犯了国王通过凭空创造货币而巧取豪夺的古老特权。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 虽然你的翅膀曾被人以各种借口一次一次地折断,但是,到了今天,你的货币已经成了这个 国家的整个货币供应中最最主要的部分。”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罗伯特森基本上是一个货币内生论者。但是在演讲的下半部 分,罗伯特特森话锋一转,提醒银行家们注意一下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他们将会发现,在银 行资产一方,政府的借债在不断上升,正在成为各大银行的最大的债务人,商业银行正在逐 渐沦为政府搜刮钱财的工具,独立性也正在慢慢失去,从这个角度来将,罗伯特森认为商业 银行的发展前景暗淡。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首先是在英国大行其道,罗伯特森作这篇演讲时其政策效果已经开始 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所表现了。60 年代,肯尼迪执政时,凯恩斯主义开始真正登陆美 国,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风行全球。今天,在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各大商 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情形应该可以想见。 商业银行从政府(国王)那儿夺过来的货币发行权,正在慢慢丧失,政府重新获得了“凭 空创造货币而巧取豪夺”的权力,只是掺入了凯恩斯等的智慧之后,方式变得较为隐蔽而已。 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政府债务的增加表示货币的内生性正在减弱,外生性增强,这既是政府实 施廉价货币政策的结果,也是廉价货币政策实施的前提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