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李文华等: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1019 2010年6月 拓展增值加工、提升竞争能力。 地方经济,继承与传播文化遗产,对弘扬历史,增强 产业链是产业化要实现的目标。产业链循环民族自信心等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但由于现代文 化是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特色,主要通明的全面渗透,千百年形成的传统知识正在迅速消 过产业合理链接达到物循环和能量逐级利用的目失。而中国的生态农业建立在对传统农业精华的 的,使整体生态农业体系废弃物最小化,使农业资传承和提高的基础之上,推广生态农业,有利于引 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产生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和经导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和社区重视和弘扬民族文化, 济效益良好的“共赢”效果。产业链延伸化主要包减缓传统知识的丧失速度,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为 括信息共享、技术服务、工艺设计、营销体系、物流未来的经济开发保留知识和资源储备。2002年联 网络、观光服务等,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相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的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计划,例如大众产品、生态( GIAHS)”项目,中国的稻鱼共生系统成为全球首批 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区域产品、特色产品等5个保护试点之一,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 多级产品体系。 的增长点。 基地规模化生产是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的重 文化传承的重点在于发掘并保护农业文化遗 要内容。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应遵循“统一规划,产。首先,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遗产和非物质 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根据不同文化遗产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村落作为农业遗产 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基础,围绕农业产业化总体规的主体,全面展示传统工艺、传统技术、传统生活 划,组建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建其次,强化保护,积极利用。保护需要一个动力机 设工程,严格控制产地环境质量,基地生产实施绿制,这个动力机制的根本是一个新型的利益机制 色标签制度,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增值加工并提升才能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保护才能落实到 竞争能力。 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必然是紧密相关的吗 标准化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主保护要和市场的发展结合在一起,适度集中,进行 要体现在农业产地环境标准、农业生产资料标准、体系分工,挖掘扩大市场,生成可获得经济效益的 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农业产品质量标准四个方价值,从而又促进遗产的保护,形成良性循环。总 面。农业产地环境质量是决定产品质量等级的重之,传承传统文化是为了创造新的农业文明,重点 要前提和基础保证;农业生产资料标准主要针对化是通过市场需求,通过差异性的规划,通过创造性 肥、农药等投入物料的产品特性和施用效果等,注的策划,将文化农业作为持续性、永续性的事业发 意从源头输入上对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提供保障;展起来。 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主要是生产过程的技术标准,包 中国的生态农业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 括使用方法、加工工艺、保存规范等,主要通过一系础,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 列产品生产规程来体现;农业产品质量标准包括产攻目标,要求多目标综合决策,代替习惯于单一目 品外观标准、品质标准、营养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的常规生产决策,从而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标准等方面。生态农业标准化应参照ISO14000国达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我国的生 际标准和 HACCP(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态农业既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战略决策,也是一种农 Point)体系,建立我国自己的国家和区域标准体系,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它既包含构建不同类型 体现高、中和低多级质量标准体系,满足社会多层适应当地生态经济条件的生态经济系统、生产组分 次需求 及动植物种群结构,也包括集成的生态技术和相应 3.6从简单的农业生产转向文化传承与农村可持的管理模式。它的应用范畴可以是在微观尺度(如 续发展 庭院生态农业系统、多组分相互联合的温室大棚 中国的农业文明在近万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得等)、中观尺度(如复合经营的农田生态系统),也可 到了延续。当前任何区域的农产品都有一定的文以是宏观尺度(如小流域为单元的景观尺度)和区 化、历史、地理和人文背景与内涵,它们均富有区域域水平(如以县为单元)的可持续发展等。一些微 特色和民族文化,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能有效的发展观尺度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如何在更大的尺度上推 http:/wowe.resci.cn2010年6月 李文华等: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http://www.resci.cn 拓展增值加工、提升竞争能力。 产业链是产业化要实现的目标。产业链循环 化是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特色,主要通 过产业合理链接达到物循环和能量逐级利用的目 的,使整体生态农业体系废弃物最小化,使农业资 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产生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和经 济效益良好的“共赢”效果。产业链延伸化主要包 括信息共享、技术服务、工艺设计、营销体系、物流 网络、观光服务等,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相应 的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计划,例如大众产品、生态 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区域产品、特色产品等 多级产品体系。 基地规模化生产是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的重 要内容。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应遵循“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根据不同 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基础,围绕农业产业化总体规 划,组建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建 设工程,严格控制产地环境质量,基地生产实施绿 色标签制度,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增值加工并提升 竞争能力。 标准化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主 要体现在农业产地环境标准、农业生产资料标准、 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农业产品质量标准四个方 面。农业产地环境质量是决定产品质量等级的重 要前提和基础保证;农业生产资料标准主要针对化 肥、农药等投入物料的产品特性和施用效果等,注 意从源头输入上对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提供保障; 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主要是生产过程的技术标准,包 括使用方法、加工工艺、保存规范等,主要通过一系 列产品生产规程来体现;农业产品质量标准包括产 品外观标准、品质标准、营养标准、安全标准、卫生 标准等方面。生态农业标准化应参照ISO14000国 际 标 准 和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建立我国自己的国家和区域标准体系, 体现高、中和低多级质量标准体系,满足社会多层 次需求。 3.6 从简单的农业生产转向文化传承与农村可持 续发展 中国的农业文明在近万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得 到了延续。当前任何区域的农产品都有一定的文 化、历史、地理和人文背景与内涵,它们均富有区域 特色和民族文化,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能有效的发展 地方经济,继承与传播文化遗产,对弘扬历史,增强 民族自信心等具有非常重要作用[34] 。但由于现代文 明的全面渗透,千百年形成的传统知识正在迅速消 失。而中国的生态农业建立在对传统农业精华的 传承和提高的基础之上,推广生态农业,有利于引 导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和社区重视和弘扬民族文化, 减缓传统知识的丧失速度,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为 未来的经济开发保留知识和资源储备。2002 年联 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GIAHS)”项目,中国的稻鱼共生系统成为全球首批 5个保护试点之一[12] ,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 的增长点。 文化传承的重点在于发掘并保护农业文化遗 产。首先,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遗产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村落作为农业遗产 的主体,全面展示传统工艺、传统技术、传统生活; 其次,强化保护,积极利用。保护需要一个动力机 制,这个动力机制的根本是一个新型的利益机制, 才能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保护才能落实到 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必然是紧密相关的[35] , 保护要和市场的发展结合在一起,适度集中,进行 体系分工,挖掘扩大市场,生成可获得经济效益的 价值,从而又促进遗产的保护,形成良性循环。总 之,传承传统文化是为了创造新的农业文明,重点 是通过市场需求,通过差异性的规划,通过创造性 的策划,将文化农业作为持续性、永续性的事业发 展起来。 中国的生态农业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 础,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 攻目标,要求多目标综合决策,代替习惯于单一目 标的常规生产决策,从而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达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我国的生 态农业既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战略决策,也是一种农 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它既包含构建不同类型、 适应当地生态经济条件的生态经济系统、生产组分 及动植物种群结构,也包括集成的生态技术和相应 的管理模式。它的应用范畴可以是在微观尺度(如 庭院生态农业系统、多组分相互联合的温室大棚 等)、中观尺度(如复合经营的农田生态系统),也可 以是宏观尺度(如小流域为单元的景观尺度)和区 域水平(如以县为单元)的可持续发展等。一些微 观尺度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如何在更大的尺度上推 101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