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 选择题 ()A型题 1D 2C 3B 4B 5B 6B 7A 8B 9E 10C 11E ()X型题 12BD 13ABCDE 14ABCDE 15BC 二名词解释 16.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亦称抗菌 药。 17.是某些某生微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18.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19.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20.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21.停用抗菌药物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 22.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23.细菌对某一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三填空题 24.机体抗菌药物病原体 25.天然抗生素结构改造半合成抗生素 26.降低靶蛋白与抗生素的亲和力增加靶蛋白数量合成新的功能相同但与抗菌药亲和力 低的靶蛋白产生靶位酶代谢拮抗物 27.阝-内酰胺酶β-内酰胺环 28.对氨基苯甲酸二氢叶酸合成酶 四判断说明题 29.不正确。耐药性是自然界微生物间普遍存在的抗生现象的表现。 30.不正确。细菌在链霉素与庆大霉素间存在单向交叉耐药,细菌对庆大霉素不敏感,对 链霉素也不会敏感。 五简答题 31.①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②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③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④抗 叶酸代谢;⑤抑制核酸代谢。 六论述题 32.①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阝-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抑制转肽酶作用,阻碍粘肽合成中的交 叉联结,致使细胞壁缺损,细菌最终破裂溶解死亡。②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制霉菌素和 两性霉素B能与真菌胞浆膜中固醇类结合,使胞浆膜受损,膜通透性增加,细菌体内物质外漏 造成细菌死亡。③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作用于核糖体的亚单位,在蛋白质合成过 程中的起始阶段肽链延长阶段和终止阶段以多种方式干扰敏感细菌蛋白的合成。④抗叶酸代 谢:磺胺类和甲氧苄啶(TMP)可阻滞敏感细菌叶酸合成,使细菌不能形成活化的四氢叶酸,一、______ 选择题 (一) A型题 1D 2C 3B 4B 5B 6B 7A 8B 9E 10C 11E (二) X型题 12BD 13ABCDE 14ABCDE 15BC 二 名词解释 16.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亦称抗菌 药。 17.是某些某生微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18.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19.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20.指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21.停用抗菌药物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 22.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23.细菌对某一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三 填空题 24.机体 抗菌药物 病原体 25.天然抗生素 结构改造 半合成抗生素 26.降低靶蛋白与抗生素的亲和力 增加靶蛋白数量 合成新的功能相同但与抗菌药亲和力 低的靶蛋白 产生靶位酶代谢拮抗物 27.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环 28.对氨基苯甲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四 判断说明题 29.不正确。耐药性是自然界微生物间普遍存在的抗生现象的表现。 30.不正确。细菌在链霉素与庆大霉素间存在单向交叉耐药,细菌对庆大霉素不敏感,对 链霉素也不会敏感。 五 简答题 31.①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②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③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④抗 叶酸代谢;⑤抑制核酸代谢。 六 论述题 32.①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抑制转肽酶作用,阻碍粘肽合成中的交 叉联结,致使细胞壁缺损,细菌最终破裂溶解死亡。②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制霉菌素和 两性霉素B能与真菌胞浆膜中固醇类结合,使胞浆膜受损,膜通透性增加,细菌体内物质外漏 造成细菌死亡。③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作用于核糖体的亚单位,在蛋白质合成过 程中的起始阶段 肽链延长阶段和终止阶段以多种方式干扰敏感细菌蛋白的合成。④抗叶酸代 谢:磺胺类和甲氧苄啶(TMP)可阻滞敏感细菌叶酸合成,使细菌不能形成活化的四氢叶酸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