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前 言 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 学学派。它)泛吸收了语言学之外研究人类认知活动的各门学科 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人类学及在这些学科基础上产生的认 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与分析方法,在语言学内部则整合了语言类型 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路子,基于非客观主义(non-objectivist)与 功能主义的哲学观和语言观,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构造,并分析其 认知功能基础。其基本主张是:自然语言是概念化的现实的符号表 达,句法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不是任意的、自士的,而是有自然的动 因(motivation),即其外在形式常常是由认知、功能、语用等句法之 外的因素所促动,故表层句法结构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而语义结 构并非直接等问于客现的外在世界的结构,而是与人在和客观现 实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身体经验、认知策略乃至文化规约等密切相 关的概念结构相对应.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和语言学里功 能学派的崛起,认知语言学在国外学术界的影响日益增人,不少学 者在这一理论框架中研究了世界上各种语言里的众多现象,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海外华人学者也在其理论方法的启发下对汉语语 法作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并从汉语研究巾提出了自己的认 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如戴浩一的“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 (Tai1985、1989、1993)和谢信一的“组成认知语法”(Isieh1989、 1991、谢1998)。 认知语言学在国内语言学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对这 个学派的介绍始于八十年代末,自1990年发表叶蜚声翻译的然以 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Ti1989)以来,《国外语言学》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