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家参加,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不但是自然科学家的需要,也是人文科学家的责任。 对这个问题,在我国还很少受到关注,大科学项目中根本看不见人文科学家的踪 影。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在科学“大项目”研究水平和人文社科的研究 水平这二个领域,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我们再来深入探讨以基因为代表的人文制约。 关于个人基因组资料的隐私权问题。人类疫病大多数在不同程度上与基因有 关。有些疾病直接起因于单个基因的突变,有些疾病则由多个基因构成的遗传背 景决定其患病易感性。这样,如果分析一个人的基因组并发现其有与严重疾病相 关的基因,但疾病还未发作,症状并未显现:换言之,如在分析一位外观正常的 人的基因组时,发现了某些异常的基因,有可能会在今后的岁月中产生不良后果 时,这个人的基因组资料能不能公开,应不应该作为个人隐私而加以保护?如果 这些资料可以公诸于众,这个人在寻求职业、选择配偶、医疗和人身保险等方面, 有无可能遭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事实上,基因决定疾病发生的过程是很复杂 的,受到包括基因组内其它基因的作用以及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样的 异常基因,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患病,有的完全正常,即基因的外显 率不同;患病的病情也有轻重之分,即表现度不同。所以,该如何看待个人基因 组的资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就牵扯到了人文学科。 当最终弄清了人体基因组内各个基因的功能后,会不会出现按照人们的意志, 有计划地主动地去改造某个民族、种族或某个阶层的遗传性,创造出所谓的“超 人”,“优等民族”等,滋长新的种族主义。这种疑虑和担心是否为多余的杞人 之忧,又该怎样保证不发生这种情况。又如,基因组研究过程中分离克隆了与疾 病有关的基因后,可否都用于进行基因治疗。由于基因治疗系统的长期安全性还 在评价之中,一些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国际上进行基因治疗的临床研 究绝大多数是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患者,其理由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只有 那些无法用药物控制、缓解,而且在儿童时期以前患者就会天折的极少数遗传病, 才列为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对象,这种慎之又慎的态度,不仅体现了科学家的人 品,更重要的是涉及不以人作为实验动物,维护人类尊严、维护医德和科学道德 的伦理学问题。此外,基因治疗在目前限定于体细胞为对象,不以生殖细胞作基 因修饰,可能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去年,国际医生防止核战争组织德国分部的8 家参加,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不但是自然科学家的需要,也是人文科学家的责任。 对这个问题,在我国还很少受到关注,大科学项目中根本看不见人文科学家的踪 影。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在科学“大项目”研究水平和人文社科的研究 水平这二个领域,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我们再来深入探讨以基因为代表的人文制约。 关于个人基因组资料的隐私权问题。人类疫病大多数在不同程度上与基因有 关。有些疾病直接起因于单个基因的突变,有些疾病则由多个基因构成的遗传背 景决定其患病易感性。这样,如果分析一个人的基因组并发现其有与严重疾病相 关的基因,但疾病还未发作,症状并未显现;换言之,如在分析一位外观正常的 人的基因组时,发现了某些异常的基因,有可能会在今后的岁月中产生不良后果 时,这个人的基因组资料能不能公开,应不应该作为个人隐私而加以保护?如果 这些资料可以公诸于众,这个人在寻求职业、选择配偶、医疗和人身保险等方面, 有无可能遭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事实上,基因决定疾病发生的过程是很复杂 的,受到包括基因组内其它基因的作用以及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样的 异常基因,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患病,有的完全正常,即基因的外显 率不同;患病的病情也有轻重之分,即表现度不同。所以,该如何看待个人基因 组的资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就牵扯到了人文学科。 当最终弄清了人体基因组内各个基因的功能后,会不会出现按照人们的意志, 有计划地主动地去改造某个民族、种族或某个阶层的遗传性,创造出所谓的“超 人”,“优等民族” 等,滋长新的种族主义。这种疑虑和担心是否为多余的杞人 之忧,又该怎样保证不发生这种情况。又如,基因组研究过程中分离克隆了与疾 病有关的基因后,可否都用于进行基因治疗。由于基因治疗系统的长期安全性还 在评价之中,一些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国际上进行基因治疗的临床研 究绝大多数是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患者,其理由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只有 那些无法用药物控制、缓解,而且在儿童时期以前患者就会夭折的极少数遗传病, 才列为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对象,这种慎之又慎的态度,不仅体现了科学家的人 品,更重要的是涉及不以人作为实验动物,维护人类尊严、维护医德和科学道德 的伦理学问题。此外,基因治疗在目前限定于体细胞为对象,不以生殖细胞作基 因修饰,可能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去年,国际医生防止核战争组织德国分部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