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54· 智能系统学报 第7卷 防、2个攻击、1个侦察,所以综合意图为攻击或突 合理性 防.各目标的综合意图列在表8的最右侧 4结束语 7)不确定性分析: ①文献]的结论中,y3是突防,y2是监视,这 本文基于集对分析理论,首次将联系数用于军 与本文一致.但文献]对y1的意图识别结果是侦 事空战中不确定空情意图识别,给出了一种可供实 察,而本文显示,该目标只在1个特征上归属侦察, 战采用的不确定空情意图识别新方法,具有重要的 各有2个特征归属攻击和突防,因此所得综合结论 理论意义与军事应用价值.与已有的区间数排序方 是攻击或突防.这与文献]明显不同,究竞哪一个 法所不同的是:本文把区间数转换成联系数及其三 识别结论更符合实际呢?分析如下 角函数表达式的方法不仅承认了区间数上下界取值 由于表4、5中给出的是“平均值+波动值”形 的确定性(取区间数上下界的平均值作为联系数的 式的联系数,因此这里从平均值的角度来分析 确定部A),也承认了区间数在上下界内取值的不确 在距离d(km)这个特征上,y1的平均值是 定性(取围绕区间数上下界平均值的波动幅度作为 205km,而4种作战意图在该特征上的平均值分别 联系数的不确定部B),还承认了区间数的确定性与 是ds=281.5,d=260,ds=182.5,ds=115.由于 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A与B构成的“模”),并对对 15-0.897%-079,355-0.732-0.6, 205 应特征上的模的同一度展开具体分析.这种把相对 205 确定的计算与不确定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特别是 也就是205与182.5(攻击)的同一程度(接近程度) 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算法的经济性与简 要比205与其他特征值的同一程度(接近程度)都 明性,不仅能对不确定空情信息的目标作战意图进 大,所以,y在该特征上的意图首选为攻击,而不是 行科学的识别,而且对其他不确定信息的处理也具 侦察。 有方法论意义.另外,本文实例仅用到联系数的向量 其次是水平速度(m·s-),目标y1在该特征 运算而没有用到联系数的代数运算,而后者己经在 上的平均值是310,与表4中S3(攻击)这个作战意 网络计划如、电网调度四、工程预先危险性分 图在该特征上的基准值310完全相同,而与其他特 析等多方面得到应用,既说明了联系数有较强的 征值明显不同,所以y,在水平速度这个特征上的作 适用性,也说明在一个具体的不确定性问题中,存在 战意图明显是攻击,而不是侦察. 如何选择联系数算法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将对此 再看航向角0(),y1的航向角范围是45°, 行研究 51°],平均值为48,与表4对照后,十分明显地显示 参考文献: 出作战意图是突防,而不是侦察 最后看高度H(km),y1的高度范围是B,4], 们张肃,程启月,解瑶,等。不确定空情信息条件下的意图 平均值为3.5,对照表4,显然,其作战意图也是突 识别方法门.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 (3):5053 防,而不是侦察 ZHANG Su,CHENG Qiyue,XIE Yao,et al.A method of 综合以上分析,目标y1的综合作战意图不是侦 inference intention with uncertain aerial information ] 察,而是攻击或突防 Journal of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②的取值分析.由于上面进行了本文结果与 Edition,2008,9(3):5053. 文献]结果的对照分析,对相同的结论作了肯定, 2]徐泽水,达庆利.区间数的排序方法研究).系统工程, 也对不同的结论(y1的作战意图)作了分析说明,充 2001,19(6):9496. 分证明了本文认为的待识目标y1的作战意图是攻 XU Zeshui,DA Qingli.Research on method for ranking in- 击或突防,比文献]认为是侦察的识别更为客观 terval numbers []Systems Engineering,2001,19 (6): 合理,所以,为节约篇幅起见,不再一一取值分析 9496. 事实上,由于本文采用各联系数的“模”作为聚 B]张吉军.区间数的排序方法研究).运筹与管理,2003, 12(3):1822 类识别依据,而根据“模”的计算公式(6)可见, ZHANG Jijun.Research on method for ranking interval “模”中不仅有“平均值”信息,也有“波动值”信息: numbers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原始数据为区间数时的 ence,2003,12(3):1822. 相对确定性信息和相对不确定性信息以及这2类信 4)孙海龙,姚卫星.区间数排序方法述评门.系统工程学 息的相互作用信息,因而所得结论具有较好的客观 报,2010,26(3):304314.防、2 个攻击、1 个侦察,所以综合意图为攻击或突 防. 各目标的综合意图列在表 8 的最右侧. 7) 不确定性分析. ①文献[1]的结论中,y3 是突防,y2 是监视,这 与本文一致. 但文献[1]对 y1 的意图识别结果是侦 察,而本文显示,该目标只在 1 个特征上归属侦察, 各有 2 个特征归属攻击和突防,因此所得综合结论 是攻击或突防. 这与文献[1]明显不同,究竟哪一个 识别结论更符合实际呢? 分析如下. 由于表 4、5 中给出的是“平均值 + 波动值”形 式的联系数,因此这里从平均值的角度来分析. 在距 离 d ( km) 这 个 特 征 上,y1 的 平 均 值 是 205 km,而 4 种作战意图在该特征上的平均值分别 是 dS1 = 281. 5,dS2 = 260,dS3 = 182. 5,dS4 = 115. 由于 182. 5 205 ≈0. 89, 205 260 ≈0. 79,205 281. 5 ≈0. 73, 115 205≈0. 56, 也就是 205 与 182. 5( 攻击) 的同一程度( 接近程度) 要比 205 与其他特征值的同一程度( 接近程度) 都 大,所以,y1 在该特征上的意图首选为攻击,而不是 侦察. 其次是水平速度 v( m·s - 1 ) ,目标 y1 在该特征 上的平均值是 310,与表 4 中 S3 ( 攻击) 这个作战意 图在该特征上的基准值 310 完全相同,而与其他特 征值明显不同,所以 y1 在水平速度这个特征上的作 战意图明显是攻击,而不是侦察. 再看航向角 θ ( °) ,y1 的航向角范围是[45°, 51°],平均值为 48,与表 4 对照后,十分明显地显示 出作战意图是突防,而不是侦察. 最后看高度 H( km) ,y1 的高度范围是[3,4], 平均值为 3. 5,对照表 4,显然,其作战意图也是突 防,而不是侦察. 综合以上分析,目标 y1 的综合作战意图不是侦 察,而是攻击或突防. ②i 的取值分析. 由于上面进行了本文结果与 文献[1]结果的对照分析,对相同的结论作了肯定, 也对不同的结论( y1 的作战意图) 作了分析说明,充 分证明了本文认为的待识目标 y1 的作战意图是攻 击或突防,比文献[1]认为是侦察的识别更为客观 合理,所以,为节约篇幅起见,不再一一取值分析. 事实上,由于本文采用各联系数的“模”作为聚 类识别 依 据,而 根 据“模”的 计 算 公 式 ( 6 ) 可 见, “模”中不仅有“平均值”信息,也有“波动值”信息;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原始数据为区间数时的 相对确定性信息和相对不确定性信息以及这 2 类信 息的相互作用信息,因而所得结论具有较好的客观 合理性.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集对分析理论,首次将联系数用于军 事空战中不确定空情意图识别,给出了一种可供实 战采用的不确定空情意图识别新方法,具有重要的 理论意义与军事应用价值. 与已有的区间数排序方 法所不同的是: 本文把区间数转换成联系数及其三 角函数表达式的方法不仅承认了区间数上下界取值 的确定性( 取区间数上下界的平均值作为联系数的 确定部 A) ,也承认了区间数在上下界内取值的不确 定性( 取围绕区间数上下界平均值的波动幅度作为 联系数的不确定部 B) ,还承认了区间数的确定性与 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 A 与 B 构成的“模”) ,并对对 应特征上的模的同一度展开具体分析. 这种把相对 确定的计算与不确定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特别是 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算法的经济性与简 明性,不仅能对不确定空情信息的目标作战意图进 行科学的识别,而且对其他不确定信息的处理也具 有方法论意义. 另外,本文实例仅用到联系数的向量 运算而没有用到联系数的代数运算,而后者已经在 网络 计 划[21]、电 网 调 度[22]、工程预先危险性分 析[23]等多方面得到应用,既说明了联系数有较强的 适用性,也说明在一个具体的不确定性问题中,存在 如何选择联系数算法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将对此另 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肃,程启月,解瑶,等. 不确定空情信息条件下的意图 识别方法[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9 ( 3) : 50-53. ZHANG Su,CHENG Qiyue,XIE Yao,et al. A method of inference intention with uncertain aerial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8,9( 3) : 50-53. [2]徐泽水,达庆利. 区间数的排序方法研究[J]. 系统工程, 2001,19( 6) : 94-96. XU Zeshui,DA Qingli. Research on method for ranking in￾terval numbers[J]. Systems Engineering,2001,19 ( 6) : 94-96. [3]张吉军. 区间数的排序方法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03, 12( 3) : 18-22. ZHANG Jijun. Research on method for ranking interval numbers[J].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2003,12( 3) : 18-22. [4]孙海龙,姚卫星. 区间数排序方法述评[J]. 系统工程学 报,2010,26( 3) : 304-314. ·454·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7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