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0年代开始尝试较为系统地分析翻译问题。新一轮辩论的中心议题主要 是围绕某些重要的语言学问题。其中最瞩目的是有关意义和雅各布森在 l9s9年己撰文论述的对等(equivalence)问题。 2.自40年代开始奈达一直致力《圣经》翻译,他从个人的翻译实践中总 结出一套翻译理论。他的理论体现于60年代的两部主要著作中:《翻 译科学探索》以及与泰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一本书的书名 极具意义:奈达将在语言学上的新近成果兼收并蓄,试图将翻译(指圣 经翻译)推向一个更科学的时代 奈达较具系统的研究方法,是从语义 学和语用学中 以 姆 斯基的气 ]法结构著作借 鉴而来的,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形成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3.纽马克的《翻译问题研究》和《翻译教程》被翻译人员培训课程广泛 采用,这两本著作将许多有关意义的语言学理论实际例子与翻译的实 际应用结合起来。然而,纽马克摆脱了奈达以接受者为导向的原则,提 出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取代以前的术语来缩窄差距。 4.奈达倡导的翻译科学在德国的影响尤为深远。70年代和80年代翻译科 学领域中最杰出的德国学者计有:威尔斯,卡德和诺伊贝特。科勒也做 过关于对等的重要研究。 (三)小节 本章探讨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由语言学引起的翻译中的重要问题。 主要术语是意义和对等,这些术语雅各布森1959年已有讨论,再由奈达 发扬光大,其论著系统地分析了意义并提出翻译应注重对等效应。尽管后 来人们对此目标的可行性有所质疑,奈达的伟大成就就在于将翻译理论从 停滞不前的“直泽与意译”争论中摆脱出来,并将之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概念把接受者放在程序的中心位置,对随后的理 论家,尤其是德国的理论家,影响至日。 第五课功能翻译理论 (一)主要概念 1,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标志着翻译研究逐渐摆 脱了静态的语言学分类。 2.卡特琳娜·赖斯强调语篇层面的对等,将语言功能、文本类型及翻译策 略结合起来: 6 6 60 年代开始尝试较为系统地分析翻译问题。新一轮辩论的中心议题主要 是围绕某些重要的语言学问题。其中最瞩目的是有关意义和雅各布森在 1959 年已撰文论述的对等(equivalence)问题。 2.自 40 年代开始奈达一直致力《圣经》翻译,他从个人的翻译实践中总 结出一套翻译理论。他的理论体现于 60 年代的两部主要著作中:《翻 译科学探索》以及与泰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一本书的书名 极具意义;奈达将在语言学上的新近成果兼收并蓄,试图将翻译(指圣 经翻译)推向一个更科学的时代。奈达较具系统的研究方法,是从语义 学和语用学中的理论概念和术语以及诺姆·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著作借 鉴而来的,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形成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3.纽马克的《翻译问题研究》和《翻译教程》被翻译人员培训课程广泛 采用,这两本著作将许多有关意义的语言学理论实际例子与翻译的实 际应用结合起来。然而,纽马克摆脱了奈达以接受者为导向的原则,提 出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取代以前的术语来缩窄差距。 4. 奈达倡导的翻译科学在德国的影响尤为深远。70 年代和 80 年代翻译科 学领域中最杰出的德国学者计有:威尔斯,卡德和诺伊贝特。科勒也做 过关于对等的重要研究。 (三)小节 本章探讨了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由语言学引起的翻译中的重要问题。 主要术语是意义和对等,这些术语雅各布森 1959 年已有讨论,再由奈达 发扬光大,其论著系统地分析了意义并提出翻译应注重对等效应。尽管后 来人们对此目标的可行性有所质疑,奈达的伟大成就就在于将翻译理论从 停滞不前的“直译与意译”争论中摆脱出来,并将之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概念把接受者放在程序的中心位置,对随后的理 论家,尤其是德国的理论家,影响至巨。 第五课 功能翻译理论 (一)主要概念 1.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标志着翻译研究逐渐摆 脱了静态的语言学分类。 2. 卡特琳娜·赖斯强调语篇层面的对等,将语言功能、文本类型及翻译策 略结合起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