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施莱尔马赫与对异质的尊重 1813年,德国神学家兼翻译家F施莱尔马赫写下了影响深远的翻译 专论《论不同的翻译方法》。 7.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英国翻译理论 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英国翻译理论,其研究重点是原文的地位及译文 的形式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弗兰西斯·纽曼与马修·阿诺德有关荷马 作品翻译的争论。 (三)小节 从西塞罗至20世纪的翻译理论大多围绕着翻译是该直译(“字对字”) 还是意译(“意对意”)这一对矛盾进行,这是一个反复出现又毫无结 果的争论,圣哲罗姆在用拉丁文翻译《圣经》时曾对这一对矛盾进行过著 名的探时。有关《圣经》及其他宗教文本翻译的争论一千余年来一直在 译理论中占据着中心的位置。早期的翻译理论家们大多在译著序言中为自 己的翻译方法进行辩护,他们常常很少关注(或根本无法获得)前人相关 的论述。德莱顿在17世纪末提出的三种翻译方法标志着更系统、更精确 地研究翻译的开始,而施莱尔马赫对异质文本的尊重对当代的学者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第四课对等和对等效应 (一)主要概念 1.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959)所讨论的有关意义对等的问题,以 及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的中心问题。 2.奈达所采用的转换生成语法模式(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model), 和他用于《圣经》翻译上意义分析的“科学”方法。 3.奈达有关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以及强调接收者的对等效应(equivalent effect)原 则。 4.纽马克的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5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的翻译科学发展 (一)教学内容 1.经过数世纪对直译和意译的反复讨论,理论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和 55 6. 施莱尔马赫与对异质的尊重 1813 年,德国神学家兼翻译家 F. 施莱尔马赫写下了影响深远的翻译 专论《论不同的翻译方法》。 7. 19 世纪及 20 世纪初的英国翻译理论 19 世纪及 20 世纪初的英国翻译理论,其研究重点是原文的地位及译文 的形式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弗兰西斯·纽曼与马修·阿诺德有关荷马 作品翻译的争论。 (三)小节 从西塞罗至 20 世纪的翻译理论大多围绕着翻译是该直译(“字对字”) 还是意译(“意对意”)这一对 矛盾进行,这是一个反复出现又毫无结 果的争论,圣哲罗姆在用拉丁文翻译《圣经》时曾对这一对矛盾进行过著 名的探讨。有关《圣经》及其他宗教文本翻译的争论一千余年来一直在翻 译理论中占据着中心的位置。早期的翻译理论家们大多在译著序言中为自 己的翻译方法进行辩护,他们常常很少关注(或根本无法获得)前人相关 的论述。德莱顿在 17 世纪末提出的三种翻译方法标志着更系统、更精确 地研究翻译的开始,而施莱尔马赫对异质文本的尊重对当代的学者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第四课 对等和对等效应 (一)主要概念 1.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1959)所讨论的有关意义对等的问题,以 及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的中心问题。 2.奈达所采用的转换生成语法模式(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model), 和他用于《圣经》翻译上意义分析的“科学”方法。 3. 奈达有 关形 式对 等(formal equivalence )和 动态 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以及强调接收者的对等效应(equivalent effect)原 则。 4.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5.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德国的翻译科学发展 (二)教学内容 1.经过数世纪对直译和意译的反复讨论,理论学家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