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断反复讨论的中心议题。本章拟精选翻译史中一些较有影响的译家及译论 展开论述,包括西塞罗、圣哲罗姆、多雷、路德、泰特勒和施莱尔马赫等 之所以选择这些译家译论,是因为他们在翻译史及翻译研究中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2.“字对字”还是“意对意 直到20世纪后半叶为止,翻译理论一直限于“直译”、“意译”与“忠 实”之辩的泥沼。“字对字”(即直译)与“意对意”(即意译)之分肇 始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塞罗与公元4世纪晚期的圣哲罗姆,这一区分形成 了数世纪以来直至今日所有重要译论的基石。 3马丁·路德 自从圣哲罗姆翻译《圣经》及其他宗教与哲学文本之后,西方社会就“直 译”与“意译”问题争论了一千余年。罗马天主教会支持“正确”的、约 定俗成的《圣经》翻译。任何背离既定阐释的翻译都可能被视为异端,遭 到指责与禁止。 这种不直译或者采用不为人所接受的方式进行的翻译,后来的人们把它 看作甚至用作反对教会的武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丁·路德用中东部德 语翻译的《新约》(1522)与《旧约》(1534),这两部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4.忠实、灵魂与真理 在圣本的翻译中,由于“上帝之语”是至高无上的, “忠实”(字面 上的忠实与对所理解的含义的忠实)、“灵魂”(词语的能量及“圣灵”) 与“真理”(即“内容”)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然而到了17世纪,人们 通常认为,“忠实”己超越了词语层面的忠实,“灵魂”也失去了其最初 的宗教含义,仅仅用以指文本或语言的“创造性能量”。 5.早期为创建系统的翻译理论而做的努力:德菜顿、多雷与泰特勒 德莱顿对翻译过程的描述对后来的翻译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在1680年翻译的奥维德的《书信集》(Epistles)的前言中,约翰·德 莱顿将所有的翻译分为三类:metaphrase,paraphrase,.imitation.其他翻译 家也开始以同样的规约方式阐述自己的翻译“准则”。其中我们首先就要 提到的就是艾蒂安·多雷。在英语文献中,继德莱顿之后首次系统地研究 翻译的文章恐怕要数AF泰特勒的《论翻译的原则》。 4 断反复讨论的中心议题。本章拟精选翻译史中一些较有影响的译家及译论 展开论述,包括西塞罗、圣哲罗姆、多雷、路德、泰特勒和施莱尔马赫等。 之所以选择这些译家译论,是因为他们在翻译史及翻译研究中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2.“字对字”还是“意对意” 直到 20 世纪后半叶为止,翻译理论一直限于“直译”、“意译”与“忠 实”之辩的泥沼。“字对字”(即直译)与“意对意”(即意译)之分肇 始于公元前 1 世纪的西塞罗与公元 4 世纪晚期的圣哲罗姆,这一区分形成 了数世纪以来直至今日所有重要译论的基石。 3. 马丁·路德 自从圣哲罗姆翻译《圣经》及其他宗教与哲学文本之后,西方社会就“直 译”与“意译”问题争论了一千余年。罗马天主教会支持“正确”的、约 定俗成的《圣经》翻译。任何背离既定阐释的翻译都可能被视为异端,遭 到指责与禁止。 这种不直译或者采用不为人所接受的方式进行的翻译,后来的人们把它 看作甚至用作反对教会的武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丁·路德用中东部德 语翻译的《新约》(1522)与《旧约》(1534),这两部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4. 忠实、灵魂与真理 在圣本的翻译中,由于“上帝之语”是至高无上的,“忠实”(字面 上的忠实与对所理解的含义的忠实)、“灵魂”(词语的能量及“圣灵”) 与“真理”(即“内容”)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然而到了 17 世纪,人们 通常认为,“忠实”已超越了词语层面的忠实,“灵魂”也失去了其最初 的宗教含义,仅仅用以指文本或语言的“创造性能量”。 5. 早期为创建系统的翻译理论而做的努力:德莱顿、多雷与泰特勒 德莱顿对翻译过程的描述对后来的翻译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在 1680 年翻译的奥维德的《书信集》(Epistles)的前言中,约翰·德 莱顿将所有的翻译分为三类:metaphrase, paraphrase, imitation. 其他翻译 家也开始以同样的规约方式阐述自己的翻译“准则”。其中我们首先就要 提到的就是艾蒂安·多雷。在英语文献中,继德莱顿之后首次系统地研究 翻译的文章恐怕要数 A.F.泰特勒的《论翻译的原则》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