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2内容简述 2.2.1两种典型的开发方法 应用研究成果总是在实验室的理想条件下、小规模、有限运行时间内取得的。如果成果是 涉及工艺领域,例如采用新原料、获得新产品、研制出新催化剂、实现了新的化学反应等等, 而且基本评价认为发展前景良好,人们就期望将这一成果工业化,转化为生产力。实验室研究 成果与第一套工业装置之间的技术研究活动被称为开发研究,简称为开发。 应用研究成果还不足以进行工程设计,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开发研究来回答。从这个 意义上讲,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是成果实现工业化的串联步骤,前者是后者的起点与前提, 后者要回答在实现工业化时前者没有回答的问题。例如,如何回答下列问题:(1)工艺条件(操 作变量):(2)反应器型式(结构变量):(3)反应器的几何尺寸与放大依据:(4)热力学数据:(⑤)含 副产品的原料循环使用对主反应的影响:(6)流程合成,净化、分离等相关技术:(⑦)材质与腐 蚀:(8)检测与控制;(9)装置系列、规模与运行周期:(10)环境保护:(11)公用工程;(12)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等。上述问题中有的比较容易回答,有的则很难回答。在以往约200年的 化学工业发展史中,在探索实验室研究成果过渡到第一套工业装置的道路上,形成了两种有代 表性的开发方法,即逐级经验放大法与数学模型法。 本世纪初,氨合成技术取得划时代的成功。哈柏取得成功时的实验室装置规模为每小时生 产80克氨。有记载的资料表明进行过两种不同规模的“模试”一考核与筛选催化剂、开发 反应器材料、考察反应器行为。第一套工业装置生产规模为日产30吨氨,是逐级经验放大的 范例。这就是说,在实验室取得成功之后,还需要进行规模稍大些的模型试验(模试)和规模再 大一些的中间工厂试验(中试),然后才能放大到工业规模的生产装置。这就是逐级经验放大, 每级的放大倍数很低,视系统而异,放大倍数为10一30倍。 逐级经验放大方法长期曾被广泛采用,但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耗资甚巨、 费时甚长、并不十分可靠等三个方面。发达国家研究开发费约占销售额的5%一10%,以美国 1991年最大的25家化工及石油化工公司为例,销售额约为1150亿美元,研究开发费估计在 80亿美元左右,其中实验室研究费占25%,75%用于开发,相当于60亿美元。可以估计,从 实验室成果到商业装置,费时3一5年可能是最快的了。而且还不十分可靠,在逐级放大过程 中,经常发现某些技术经济指标下降了,达不到小试水平,被称之为“放大效应”:高温反应 出现的工程问题,被统称为材料问题,催化反应则说成全是催化剂问题,等等。 化工过程开发核心是反应过程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反应器的合理选型,优选操 作条件,反应器的放大依据。逐级经验放大方法与之相应的对策是采用小试验确定反应器型式: 并优选工艺条件:用逐级模试、中试考察几何尺寸的影响,解决放大问题。分析上述三个步骤, 可以发现逐级经验放大方法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着眼于外部联系,不研究内部规律。逐级经 验放大方法首先在各种小型反应器中进行试验,以反应结果好坏为标准,评选出所谓最佳型式: 在稍放大的反应器中进行工艺条件试验,同样,用反应结果优劣为标服,决定适宜的工艺条件: 以此为基础,再逐级地进行不同规模的反应器试验,观察反应结果变化,推测进一步放大(工 业规模)的反应结果,进而完成设计、施工。这无异于将反应过程视为“黑箱”,只考察其输入 与输出的关系,即变量与结果的关系,亦即外部联系,置内部过程于不顾。前面谈到,逐级经 验放大方法所以“经久不衰”,原因之一是研究输入输出关系也能对反应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了 解。当人们对一些过程知之不多,或对象极为复杂,暂时无法分解,采用经验放大也就变得可 以理解了。b着眼于综合研究,不试图进行过程分解。从反应工程的理论看,在化学反应进行 的同时,伴随着传递过程,两者串联,相互影响,各自均有特定的运动规律。逐级经验放大方 法不将它们分解开,单独研究。而综合研究的结果,只能找到宏观(己经综合起来的)原因,例 如温度、压力、浓度、空速、放大效应、材料问题、催化剂问题等笼统的原因,无法找到具体、 真实的原因,例如流体速度分布、停留时间分布、物理、传递、竞争、协同效应等方面的原因。2.2 内容简述 2.2.1 两种典型的开发方法 应用研究成果总是在实验室的理想条件下、小规模、有限运行时间内取得的。如果成果是 涉及工艺领域,例如采用新原料、获得新产品、研制出新催化剂、实现了新的化学反应等等, 而且基本评价认为发展前景良好,人们就期望将这一成果工业化,转化为生产力。实验室研究 成果与第一套工业装置之间的技术研究活动被称为开发研究,简称为开发。 应用研究成果还不足以进行工程设计,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开发研究来回答。从这个 意义上讲,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是成果实现工业化的串联步骤,前者是后者的起点与前提, 后者要回答在实现工业化时前者没有回答的问题。例如,如何回答下列问题:(1)工艺条件(操 作变量);(2)反应器型式(结构变量);(3)反应器的几何尺寸与放大依据;(4)热力学数据;(5)含 副产品的原料循环使用对主反应的影响;(6)流程合成,净化、分离等相关技术;(7)材质与腐 蚀;(8)检测与控制;(9)装置系列、规模与运行周期;(10)环境保护;(11)公用工程;(12)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等。上述问题中有的比较容易回答,有的则很难回答。在以往约 200 年的 化学工业发展史中,在探索实验室研究成果过渡到第一套工业装置的道路上,形成了两种有代 表性的开发方法,即逐级经验放大法与数学模型法。 本世纪初,氨合成技术取得划时代的成功。哈柏取得成功时的实验室装置规模为每小时生 产 80 克氨。有记载的资料表明进行过两种不同规模的“模试”——考核与筛选催化剂、开发 反应器材料、考察反应器行为。第一套工业装置生产规模为日产 30 吨氨,是逐级经验放大的 范例。这就是说,在实验室取得成功之后,还需要进行规模稍大些的模型试验(模试)和规模再 大一些的中间工厂试验(中试),然后才能放大到工业规模的生产装置。这就是逐级经验放大, 每级的放大倍数很低,视系统而异,放大倍数为 10—30 倍。 逐级经验放大方法长期曾被广泛采用,但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耗资甚巨、 费时甚长、并不十分可靠等三个方面。发达国家研究开发费约占销售额的 5%一 10%,以美国 1991 年最大的 25 家化工及石油化工公司为例,销售额约为 1150 亿美元,研究开发费估计在 80 亿美元左右,其中实验室研究费占 25%,75%用于开发,相当于 60 亿美元。可以估计,从 实验室成果到商业装置,费时 3—5 年可能是最快的了。而且还不十分可靠,在逐级放大过程 中,经常发现某些技术经济指标下降了,达不到小试水平,被称之为“放大效应”;高温反应 出现的工程问题,被统称为材料问题,催化反应则说成全是催化剂问题,等等。 化工过程开发核心是反应过程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反应器的合理选型,优选操 作条件,反应器的放大依据。逐级经验放大方法与之相应的对策是采用小试验确定反应器型式; 并优选工艺条件;用逐级模试、中试考察几何尺寸的影响,解决放大问题。分析上述三个步骤, 可以发现逐级经验放大方法具有如下基本特征。a 着眼于外部联系,不研究内部规律。逐级经 验放大方法首先在各种小型反应器中进行试验,以反应结果好坏为标准,评选出所谓最佳型式; 在稍放大的反应器中进行工艺条件试验,同样,用反应结果优劣为标服,决定适宜的工艺条件; 以此为基础,再逐级地进行不同规模的反应器试验,观察反应结果变化,推测进一步放大(工 业规模)的反应结果,进而完成设计、施工。这无异于将反应过程视为“黑箱”,只考察其输入 与输出的关系,即变量与结果的关系,亦即外部联系,置内部过程于不顾。前面谈到,逐级经 验放大方法所以“经久不衰”,原因之一是研究输入输出关系也能对反应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了 解。当人们对一些过程知之不多,或对象极为复杂,暂时无法分解,采用经验放大也就变得可 以理解了。b 着眼于综合研究,不试图进行过程分解。从反应工程的理论看,在化学反应进行 的同时,伴随着传递过程,两者串联,相互影响,各自均有特定的运动规律。逐级经验放大方 法不将它们分解开,单独研究。而综合研究的结果,只能找到宏观(已经综合起来的)原因,例 如温度、压力、浓度、空速、放大效应、材料问题、催化剂问题等笼统的原因,无法找到具体、 真实的原因,例如流体速度分布、停留时间分布、物理、传递、竞争、协同效应等方面的原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