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公司剩余索取权: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各要素价格(工资、利息、租金、年薪、固 定资产折旧费、原材料费)以及税后的余额。 公司销售产品获得销售收入后,首先要给各要素所有者支付报酬,如向工人支付工资、 向企业家支付年薪、向资本所有者支付利息和向土地和房屋所有者支付租金等。剩余索取权 主要表现在收益分配优先序列上“最后的索取者“,也就是说股东是公司最后一个获得收入 的人,也就是公司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当代企业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就是啊尔钦和德姆塞 茨在1972年提出的“剩余索取权”假说。 “剩余索取权”假说在主流经济学中所造成的最大进步,就是承认了资本主义企业所有 者的收入是在生产过程中所榨取的剩余,这个剩余是企业的产出超过按市场价付给企业使用 的所有投入的报酬之后的剩余。“剩余素取权”假说的核心论点之一,是团队生产需要监督 人。而为了使监督人有足够的动力,就必须给予这个人以剩余索取权。这实际上是把资本主 义企业的利润看成是企业管理者的劳动报酬。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看来,利润是资本家所榨取的剩余价值,它是资本家雇佣劳动,在 企业中支配和控制劳动的产物。为了控制劳动以获取剩余,资本家需要管理企业,需要监工, 但是企业的利润并不是管理者的工资,而宁可说成是管理工资以外的剩余部分。在西方经济 学来看,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经济利润,西方经济学所说的经济利润就是超额利润,这是西 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不同。 7、什么是内部人和内部人控制? 内部人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或满足个人欲望的控制股东 和企业高级管理者。内部人控制有两种情况,即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和事实上的内部人控 制。 一是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即大股东控制,如果因为大股东控制损害了中小股东利 益,则可以认为是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控股股东作为内部股东(内部人)的身份是双 重的:一方面,他是大股东,他的利益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存在一致的地:另一方面,他又是 一个控制性股东,他可以从控制公司的过程中获得非控股股东无法获得的利益。 二是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即经理人控制,如果经理人的行为损吉了股东利益,则 可以认为是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是指企业高级管理者利用对企业经 营的决策权、管理权、财务支配权、人事任免权,在企业薪酬制定、企业红利分配上实现利 益自我输送,并利用其“话语权”影响社会舆论,维护自我偏好。这种内部人控制可以发生 在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也可以发生在国有股“一股独大”,但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内 部人控制”被认为是现代股份公司的内生现象,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内部人控制”发生需 要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掌握企业资信和信息的人,即内部人:二是企业的资源和信息:三是 利用企业资源和信息从事或建议他人从事牟取私利或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 “内部人控制”是把双刃剑,素质优良的内部人控制公司可以减少公司的治理成本,提 高决策的效率:素质低劣的内部人控制公司会导致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流失和损失。 5 5 公司剩余索取权: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各要素价格(工资、利息、租金、年薪、固 定资产折旧费、原材料费)以及税后的余额。 公司销售产品获得销售收入后,首先要给各要素所有者支付报酬,如向工人支付工资、 向企业家支付年薪、向资本所有者支付利息和向土地和房屋所有者支付租金等。剩余索取权 主要表现在收益分配优先序列上“最后的索取者“,也就是说股东是公司最后一个获得收入 的人,也就是公司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当代企业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就是啊尔钦和德姆塞 茨在 1972 年提出的“剩余索取权”假说。 “剩余索取权”假说在主流经济学中所造成的最大进步,就是承认了资本主义企业所有 者的收入是在生产过程中所榨取的剩余,这个剩余是企业的产出超过按市场价付给企业使用 的所有投入的报酬之后的剩余。“剩余索取权”假说的核心论点之一,是团队生产需要监督 人。而为了使监督人有足够的动力,就必须给予这个人以剩余索取权。这实际上是把资本主 义企业的利润看成是企业管理者的劳动报酬。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看来,利润是资本家所榨取的剩余价值,它是资本家雇佣劳动,在 企业中支配和控制劳动的产物。为了控制劳动以获取剩余,资本家需要管理企业,需要监工, 但是企业的利润并不是管理者的工资,而宁可说成是管理工资以外的剩余部分。在西方经济 学来看,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经济利润,西方经济学所说的经济利润就是超额利润,这是西 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不同。 7、什么是内部人和内部人控制? 内部人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或满足个人欲望的控制股东 和企业高级管理者。内部人控制有两种情况,即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和事实上的内部人控 制。 一是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即大股东控制,如果因为大股东控制损害了中小股东利 益,则可以认为是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控股股东作为内部股东(内部人)的身份是双 重的:一方面,他是大股东,他的利益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存在一致的地;另一方面,他又是 一个控制性股东,他可以从控制公司的过程中获得非控股股东无法获得的利益。 二是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即经理人控制,如果经理人的行为损害了股东利益,则 可以认为是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是指企业高级管理者利用对企业经 营的决策权、管理权、财务支配权、人事任免权,在企业薪酬制定、企业红利分配上实现利 益自我输送,并利用其“话语权”影响社会舆论,维护自我偏好。这种内部人控制可以发生 在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也可以发生在国有股“一股独大”,但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内 部人控制”被认为是现代股份公司的内生现象,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内部人控制”发生需 要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掌握企业资信和信息的人,即内部人;二是企业的资源和信息;三是 利用企业资源和信息从事或建议他人从事牟取私利或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 “内部人控制”是把双刃剑,素质优良的内部人控制公司可以减少公司的治理成本,提 高决策的效率;素质低劣的内部人控制公司会导致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流失和损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