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2心理结构与本能理论 精神分析有一个基本假设,对该假设的讨论可以留给哲学思考,但对它的证明只能取决 于其结果。我们知道我们称之为心灵(或精神生活)的两类事情:一是心灵的生理器官和活 动场所,即大脑(或神经系统),二是我们的意识活动,一种不能用任何描述作进一步解释 的直接素材。我们对两类事物之间存在着什么一无所知,并且,意识资料也没表明我们知识 的这两个端点之间存在着任何直接的联系,即使有这种联系,也顶多是提供了意识过程的准 确定位,对我们于意识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帮助。 基于我们所有这些知识,我们提出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关于意识的定位。我们假设 精神生活是某种心理结构的功能,它在空间延伸并由若干部分组成,我们可以想象它类似于 望远镜或显微镜之类的东西。虽然在同一方向早有一些尝试,但用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概念 则是科学的创新。 通过研究人类个体的发展,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一心理结构的知识。我们称此心理范围或 心理组织中最古老的部分为本我(id)。本我包含了一切受之于遗传的、与生俱来的、及基 于体格首先是本能之上的东西。本能源于肉体组织,并且正是在这里(本我)以不为我们所 知的方式找到了心灵的最初表现 在我们周围外部现实的影响下,本我的一部分经历了特殊的发展,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组 织。它源于本我的表层,“装备”了接受刺激的器官,“配备”了避免刺激损害的保护性装置 这一特殊组织由此而担当了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我们把心灵的这一部分称之为自我 自我具有这样的特征:由于在感觉接收和肌肉运动间先前建立的联结,自我可以发布指 令随意运动。它有自我保存的任务。为实现这项任务,在面对纷繁的外部事件时,自我必需 留意各种刺激,在记忆中储存这些刺激的经验,躲避过强的刺激,适应和接受适宜的刺激 并经由行动使外部世界发生与己有利的改变。处理与本我相关的内部事件时,自我保存的任 务则是通过对种种本能要求的控制来实现的,自我要决定是否满足这些要求,或延缓这些要 求直到外界出现有利的时机,再不就彻底压抑本能的兴奋。在其活动中自我是由对刺激产生 的紧张的考虑所引导的,不管这些緊张是现存的还是引进的。一般来说,紧张增强会感觉不 快,紧张减弱则感觉快乐。但是,被感觉为快乐或不快的可能不是紧张的绝对强度,而是强 度变化的节奏。自我追求快乐,逃避不快。可以预见的是不快乐的增长会伴随有焦虑的迹象 不快乐增长的情况,不管其威胁来自外部还是内部,都会被认为是一种危险。自我会不时地 放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退缩到睡眠状态中,在睡眠中,它会在它的组织中造成广泛的改变 从这种睡眠状态可以推断出这种组织就在于心理能量的特殊分布。 人在漫长的成长期依赖父母生活,使父母的影响延续下来的特殊机能( special agency) 在自我中形成,作为沉淀物留存下来。这就是所谓的超我( super-ego)。就超我异于自我 或对立于自我而言,它构成了自我必须考虑的第三种力量 自我的行动同时满足本我、超我和现实的要求,也就是说能够使三者的需求相互调和。 追溯孩子对父母的态度,自我与超我二者关系的细节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种继续发挥作 用的父母影响,不仅包括了真实的父母的人格,和他们代表的切身的社会环境的种种要求 也包括了通过他们传递的家庭、种族和国家各种传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超我接受来自父 母的继任者、替代者的影响,比如教师和公共生活的模范人物,作为社会理想为人所向往 原文选自 James stacey编译的 An Outline of psycho- Analsis, standard ed,Wol23( New York: WW.Norton, 1949);pp13-21。本书在弗洛伊德死后出版,此处的节选文字代表了弗洛伊德终生研究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最 后观点。5.2 心理结构与本能理论* 精神分析有一个基本假设,对该假设的讨论可以留给哲学思考,但对它的证明只能取决 于其结果。我们知道我们称之为心灵(或精神生活)的两类事情:一是心灵的生理器官和活 动场所,即大脑(或神经系统),二是我们的意识活动,一种不能用任何描述作进一步解释 的直接素材。我们对两类事物之间存在着什么一无所知,并且,意识资料也没表明我们知识 的这两个端点之间存在着任何直接的联系,即使有这种联系,也顶多是提供了意识过程的准 确定位,对我们于意识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帮助。 基于我们所有这些知识,我们提出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关于意识的定位。我们假设 精神生活是某种心理结构的功能,它在空间延伸并由若干部分组成,我们可以想象它类似于 望远镜或显微镜之类的东西。虽然在同一方向早有一些尝试,但用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概念 则是科学的创新。 通过研究人类个体的发展,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一心理结构的知识。我们称此心理范围或 心理组织中最古老的部分为本我(id)。本我包含了一切受之于遗传的、与生俱来的、及基 于体格首先是本能之上的东西。本能源于肉体组织,并且正是在这里(本我)以不为我们所 知的方式找到了心灵的最初表现。 在我们周围外部现实的影响下,本我的一部分经历了特殊的发展,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组 织。它源于本我的表层,“装备”了接受刺激的器官,“配备”了避免刺激损害的保护性装置, 这一特殊组织由此而担当了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我们把心灵的这一部分称之为自我 (ego)。 自我具有这样的特征:由于在感觉接收和肌肉运动间先前建立的联结,自我可以发布指 令随意运动。它有自我保存的任务。为实现这项任务,在面对纷繁的外部事件时,自我必需 留意各种刺激,在记忆中储存这些刺激的经验,躲避过强的刺激,适应和接受适宜的刺激, 并经由行动使外部世界发生与己有利的改变。处理与本我相关的内部事件时,自我保存的任 务则是通过对种种本能要求的控制来实现的,自我要决定是否满足这些要求,或延缓这些要 求直到外界出现有利的时机,再不就彻底压抑本能的兴奋。在其活动中自我是由对刺激产生 的紧张的考虑所引导的,不管这些紧张是现存的还是引进的。一般来说,紧张增强会感觉不 快,紧张减弱则感觉快乐。但是,被感觉为快乐或不快的可能不是紧张的绝对强度,而是强 度变化的节奏。自我追求快乐,逃避不快。可以预见的是不快乐的增长会伴随有焦虑的迹象。 不快乐增长的情况,不管其威胁来自外部还是内部,都会被认为是一种危险。自我会不时地 放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退缩到睡眠状态中,在睡眠中,它会在它的组织中造成广泛的改变。 从这种睡眠状态可以推断出这种组织就在于心理能量的特殊分布。 人在漫长的成长期依赖父母生活,使父母的影响延续下来的特殊机能(special agency) 在自我中形成,作为沉淀物留存下来。这就是所谓的超我(super-ego)。就超我异于自我, 或对立于自我而言,它构成了自我必须考虑的第三种力量。 自我的行动同时满足本我、超我和现实的要求,也就是说能够使三者的需求相互调和。 追溯孩子对父母的态度,自我与超我二者关系的细节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种继续发挥作 用的父母影响,不仅包括了真实的父母的人格,和他们代表的切身的社会环境的种种要求, 也包括了通过他们传递的家庭、种族和国家各种传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超我接受来自父 母的继任者、替代者的影响,比如教师和公共生活的模范人物,作为社会理想为人所向往。 * 原文选自 James Stachey 编译的 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standard ed., Vol.23 (New York: W.W.Norton, 1949),pp.13-21。本书在弗洛伊德死后出版,此处的节选文字代表了弗洛伊德终生研究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最 后观点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