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原著中文文献:5.弗洛伊德_心理结构与本能理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3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52心理结构与本能理论 精神分析有一个基本假设,对该假设的讨论可以留给哲学思考,但对它的证明只能取决 于其结果。我们知道我们称之为心灵(或精神生活)的两类事情:一是心灵的生理器官和活 动场所,即大脑(或神经系统),二是我们的意识活动,一种不能用任何描述作进一步解释 的直接素材。我们对两类事物之间存在着什么一无所知,并且,意识资料也没表明我们知识 的这两个端点之间存在着任何直接的联系,即使有这种联系,也顶多是提供了意识过程的准 确定位,对我们于意识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帮助。 基于我们所有这些知识,我们提出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关于意识的定位。我们假设 精神生活是某种心理结构的功能,它在空间延伸并由若干部分组成,我们可以想象它类似于 望远镜或显微镜之类的东西。虽然在同一方向早有一些尝试,但用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概念 则是科学的创新。 通过研究人类个体的发展,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一心理结构的知识。我们称此心理范围或 心理组织中最古老的部分为本我(id)。本我包含了一切受之于遗传的、与生俱来的、及基 于体格首先是本能之上的东西。本能源于肉体组织,并且正是在这里(本我)以不为我们所 知的方式找到了心灵的最初表现 在我们周围外部现实的影响下,本我的一部分经历了特殊的发展,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组 织。它源于本我的表层,“装备”了接受刺激的器官,“配备”了避免刺激损害的保护性装置 这一特殊组织由此而担当了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我们把心灵的这一部分称之为自我 自我具有这样的特征:由于在感觉接收和肌肉运动间先前建立的联结,自我可以发布指 令随意运动。它有自我保存的任务。为实现这项任务,在面对纷繁的外部事件时,自我必需 留意各种刺激,在记忆中储存这些刺激的经验,躲避过强的刺激,适应和接受适宜的刺激 并经由行动使外部世界发生与己有利的改变。处理与本我相关的内部事件时,自我保存的任 务则是通过对种种本能要求的控制来实现的,自我要决定是否满足这些要求,或延缓这些要 求直到外界出现有利的时机,再不就彻底压抑本能的兴奋。在其活动中自我是由对刺激产生 的紧张的考虑所引导的,不管这些緊张是现存的还是引进的。一般来说,紧张增强会感觉不 快,紧张减弱则感觉快乐。但是,被感觉为快乐或不快的可能不是紧张的绝对强度,而是强 度变化的节奏。自我追求快乐,逃避不快。可以预见的是不快乐的增长会伴随有焦虑的迹象 不快乐增长的情况,不管其威胁来自外部还是内部,都会被认为是一种危险。自我会不时地 放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退缩到睡眠状态中,在睡眠中,它会在它的组织中造成广泛的改变 从这种睡眠状态可以推断出这种组织就在于心理能量的特殊分布。 人在漫长的成长期依赖父母生活,使父母的影响延续下来的特殊机能( special agency) 在自我中形成,作为沉淀物留存下来。这就是所谓的超我( super-ego)。就超我异于自我 或对立于自我而言,它构成了自我必须考虑的第三种力量 自我的行动同时满足本我、超我和现实的要求,也就是说能够使三者的需求相互调和。 追溯孩子对父母的态度,自我与超我二者关系的细节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种继续发挥作 用的父母影响,不仅包括了真实的父母的人格,和他们代表的切身的社会环境的种种要求 也包括了通过他们传递的家庭、种族和国家各种传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超我接受来自父 母的继任者、替代者的影响,比如教师和公共生活的模范人物,作为社会理想为人所向往 原文选自 James stacey编译的 An Outline of psycho- Analsis, standard ed,Wol23( New York: WW.Norton, 1949);pp13-21。本书在弗洛伊德死后出版,此处的节选文字代表了弗洛伊德终生研究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最 后观点

5.2 心理结构与本能理论* 精神分析有一个基本假设,对该假设的讨论可以留给哲学思考,但对它的证明只能取决 于其结果。我们知道我们称之为心灵(或精神生活)的两类事情:一是心灵的生理器官和活 动场所,即大脑(或神经系统),二是我们的意识活动,一种不能用任何描述作进一步解释 的直接素材。我们对两类事物之间存在着什么一无所知,并且,意识资料也没表明我们知识 的这两个端点之间存在着任何直接的联系,即使有这种联系,也顶多是提供了意识过程的准 确定位,对我们于意识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帮助。 基于我们所有这些知识,我们提出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关于意识的定位。我们假设 精神生活是某种心理结构的功能,它在空间延伸并由若干部分组成,我们可以想象它类似于 望远镜或显微镜之类的东西。虽然在同一方向早有一些尝试,但用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概念 则是科学的创新。 通过研究人类个体的发展,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一心理结构的知识。我们称此心理范围或 心理组织中最古老的部分为本我(id)。本我包含了一切受之于遗传的、与生俱来的、及基 于体格首先是本能之上的东西。本能源于肉体组织,并且正是在这里(本我)以不为我们所 知的方式找到了心灵的最初表现。 在我们周围外部现实的影响下,本我的一部分经历了特殊的发展,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组 织。它源于本我的表层,“装备”了接受刺激的器官,“配备”了避免刺激损害的保护性装置, 这一特殊组织由此而担当了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我们把心灵的这一部分称之为自我 (ego)。 自我具有这样的特征:由于在感觉接收和肌肉运动间先前建立的联结,自我可以发布指 令随意运动。它有自我保存的任务。为实现这项任务,在面对纷繁的外部事件时,自我必需 留意各种刺激,在记忆中储存这些刺激的经验,躲避过强的刺激,适应和接受适宜的刺激, 并经由行动使外部世界发生与己有利的改变。处理与本我相关的内部事件时,自我保存的任 务则是通过对种种本能要求的控制来实现的,自我要决定是否满足这些要求,或延缓这些要 求直到外界出现有利的时机,再不就彻底压抑本能的兴奋。在其活动中自我是由对刺激产生 的紧张的考虑所引导的,不管这些紧张是现存的还是引进的。一般来说,紧张增强会感觉不 快,紧张减弱则感觉快乐。但是,被感觉为快乐或不快的可能不是紧张的绝对强度,而是强 度变化的节奏。自我追求快乐,逃避不快。可以预见的是不快乐的增长会伴随有焦虑的迹象。 不快乐增长的情况,不管其威胁来自外部还是内部,都会被认为是一种危险。自我会不时地 放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退缩到睡眠状态中,在睡眠中,它会在它的组织中造成广泛的改变。 从这种睡眠状态可以推断出这种组织就在于心理能量的特殊分布。 人在漫长的成长期依赖父母生活,使父母的影响延续下来的特殊机能(special agency) 在自我中形成,作为沉淀物留存下来。这就是所谓的超我(super-ego)。就超我异于自我, 或对立于自我而言,它构成了自我必须考虑的第三种力量。 自我的行动同时满足本我、超我和现实的要求,也就是说能够使三者的需求相互调和。 追溯孩子对父母的态度,自我与超我二者关系的细节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种继续发挥作 用的父母影响,不仅包括了真实的父母的人格,和他们代表的切身的社会环境的种种要求, 也包括了通过他们传递的家庭、种族和国家各种传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超我接受来自父 母的继任者、替代者的影响,比如教师和公共生活的模范人物,作为社会理想为人所向往。 * 原文选自 James Stachey 编译的 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standard ed., Vol.23 (New York: W.W.Norton, 1949),pp.13-21。本书在弗洛伊德死后出版,此处的节选文字代表了弗洛伊德终生研究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最 后观点

人们可以看到,尽管本我和超我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体现了过去 的影响,本我受遗传影响,超我受他人的影响,而自我基本上由个体经验即偶然事件和当下 事件所决定 可以假定,这幅心灵结构的概括性图景同样适应于心理上类同于人类的高等动物。必须 设想只要有与人类相似存在漫长童年依赖期的场合就会导致超我的出现。自我与本我的区分 也是不可避免的假设。动物心理学至今尚未提出我们在此提出的有趣问题…… 本能理论 本我的动力表达了有机体个体的真实目的,就是满足它先天的需要。而通过焦虑来维持 自我生存和保护自己免受危险侵害不是本我的目的,那是自我的任务。自我的工作就是寻求 最有利和最小危险的方式获得满足,同时考虑外部世界的规范。超我可能带来新的需要,并 使其成为优先需要,但它的重要任务还是限制满足 我们假设,藏身于本我的需要引起的紧张的背后的力是所谓的本能。本能代表了作用于 心灵的肉体需要。本能虽然是所有活动的终极原因,但具有保守的性质,有机体无论到达一 种什么状态,都会产生一种趋向:那种状态一消失马上又会重建。这样就可能识别数量不定 的种种本能,在日常的实践中这已经做到了。然而,对于我们来说,重要是问题是能否从所 有这些大量的本能追溯出几种基本的本能。我们发现,本能可以通过移置改变目标,还可以 互相替代——一种本能将能量传递给另一种本能,但我们对这种传递还缺乏充分的了解。经 过长时间的犹豫,我们提出这样的假设:只存在两种基本的本能,爱欲本能和破坏本能(自 我保存本能和物种保存本能相对,爱自我的本能和爱对象的本能相对,都属于爱欲本能)。 爱欲本能的目标是建立更大的统一体,并且将这个统一体保持下来。总而言之,就是团结。 相反,破坏本能的目的则是断开联系导致毁灭。我们设想破坏本能的最终目的是将有生命的 事物变为无机状态。因此,我们也将破坏本能称为死本能。如果我们假设生物晩于并且产生 于无机物,那么死本能就符合我们提出的公式:就是本能倾向于重返先前的状态。但我们不 能将这一公式应用于爱欲本能,要应用则应先假定生物体曾经是统一体,后来分裂,而现在 又寻求重合 这两种基本的本能在生物性功能上互相排斥,或者相互结合。吃的行动就是分解对象, 而最终目的是吸收对象,性行为是侵犯行为,而真正的目的是最亲密的结合。两种基本本能 的这种共存和相互对抗的活动造成了生命现象的丰富多彩。与这两种基本本能相类似的是超 出了生物界的一对相反的力量一一吸引和排斥一一它们统治着无机世界。 两种本能融合比例的变化导致了最确实的结果。性侵犯过甚会使一个爱人变成性谋杀 者,而侵犯因素的锐减则会使他显得太过害羞和软弱。 毫无疑问,可以把任何一种基本本能限定在心灵的某一区域,但必定也可见于心灵的所 有区域。我们可以把最初的状态描绘为:爱欲的全部可用的能量(我们在后面称为力比多) 仍存在于未分化的自我-本我中,抵消同时存在的破坏倾向(我们还没有一个类似于“力比 多”的概念描述破坏本能的能量)。在后面的阶段,我们跟踪“力比多”的变化就变得相对 容易了,而探寻破坏本能则更加困难了 死本能只要是在内部活动便保持沉寂,只有当转向外部而为破坏本能时才会引起我们的 注意。这一转向的发生对于保存个体似乎是必要的:肌肉组织就服务于这一目的。当超我建 立以后,大量的攻击性本能便固着于自我内部进行自我破坏。这是人类在其文化发展道路上 所面临的对其健康的威胁之一。压制攻击倾向一般说来不利于健康而会导致疾病(导致禁 欲)。勃然大怒的人常常将可以避免自我毁灭的攻击行为,掉转来攻击自己:他撕扯着自己 的头发,挥拳猛揍自己的脸部,尽管显然他原本是想这样对付别人的。不管在什么情形中, 总会残留一些自我破坏的成分;直到或许是因为力比多的能量耗尽,或以某种不利的方式固

人们可以看到,尽管本我和超我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体现了过去 的影响,本我受遗传影响,超我受他人的影响,而自我基本上由个体经验即偶然事件和当下 事件所决定。 可以假定,这幅心灵结构的概括性图景同样适应于心理上类同于人类的高等动物。必须 设想只要有与人类相似存在漫长童年依赖期的场合就会导致超我的出现。自我与本我的区分 也是不可避免的假设。动物心理学至今尚未提出我们在此提出的有趣问题…… 本能理论 本我的动力表达了有机体个体的真实目的,就是满足它先天的需要。而通过焦虑来维持 自我生存和保护自己免受危险侵害不是本我的目的,那是自我的任务。自我的工作就是寻求 最有利和最小危险的方式获得满足,同时考虑外部世界的规范。超我可能带来新的需要,并 使其成为优先需要,但它的重要任务还是限制满足。 我们假设,藏身于本我的需要引起的紧张的背后的力是所谓的本能。本能代表了作用于 心灵的肉体需要。本能虽然是所有活动的终极原因,但具有保守的性质,有机体无论到达一 种什么状态,都会产生一种趋向:那种状态一消失马上又会重建。这样就可能识别数量不定 的种种本能,在日常的实践中这已经做到了。然而,对于我们来说,重要是问题是能否从所 有这些大量的本能追溯出几种基本的本能。我们发现,本能可以通过移置改变目标,还可以 互相替代——一种本能将能量传递给另一种本能,但我们对这种传递还缺乏充分的了解。经 过长时间的犹豫,我们提出这样的假设:只存在两种基本的本能,爱欲本能和破坏本能(自 我保存本能和物种保存本能相对,爱自我的本能和爱对象的本能相对,都属于爱欲本能)。 爱欲本能的目标是建立更大的统一体,并且将这个统一体保持下来。总而言之,就是团结。 相反,破坏本能的目的则是断开联系导致毁灭。我们设想破坏本能的最终目的是将有生命的 事物变为无机状态。因此,我们也将破坏本能称为死本能。如果我们假设生物晚于并且产生 于无机物,那么死本能就符合我们提出的公式:就是本能倾向于重返先前的状态。但我们不 能将这一公式应用于爱欲本能,要应用则应先假定生物体曾经是统一体,后来分裂,而现在 又寻求重合。 这两种基本的本能在生物性功能上互相排斥,或者相互结合。吃的行动就是分解对象, 而最终目的是吸收对象,性行为是侵犯行为,而真正的目的是最亲密的结合。两种基本本能 的这种共存和相互对抗的活动造成了生命现象的丰富多彩。与这两种基本本能相类似的是超 出了生物界的一对相反的力量——吸引和排斥——它们统治着无机世界。 两种本能融合比例的变化导致了最确实的结果。性侵犯过甚会使一个爱人变成性谋杀 者,而侵犯因素的锐减则会使他显得太过害羞和软弱。 毫无疑问,可以把任何一种基本本能限定在心灵的某一区域,但必定也可见于心灵的所 有区域。我们可以把最初的状态描绘为:爱欲的全部可用的能量(我们在后面称为力比多) 仍存在于未分化的自我-本我中,抵消同时存在的破坏倾向(我们还没有一个类似于“力比 多”的概念描述破坏本能的能量)。在后面的阶段,我们跟踪“力比多”的变化就变得相对 容易了,而探寻破坏本能则更加困难了。 死本能只要是在内部活动便保持沉寂,只有当转向外部而为破坏本能时才会引起我们的 注意。这一转向的发生对于保存个体似乎是必要的;肌肉组织就服务于这一目的。当超我建 立以后,大量的攻击性本能便固着于自我内部进行自我破坏。这是人类在其文化发展道路上 所面临的对其健康的威胁之一。压制攻击倾向一般说来不利于健康而会导致疾病(导致禁 欲)。勃然大怒的人常常将可以避免自我毁灭的攻击行为,掉转来攻击自己:他撕扯着自己 的头发,挥拳猛揍自己的脸部,尽管显然他原本是想这样对付别人的。不管在什么情形中, 总会残留一些自我破坏的成分;直到或许是因为力比多的能量耗尽,或以某种不利的方式固

化了而被破坏本能成功地杀死个体。这样,一般说来可以这样猜测,个体是死于自己的内部 冲突,而种群是亡于与外部世界斗争的失败,如果种群业已获得的适应能力不足以应对世界 的变化节奏的话。 我们对力比多在本我和超我中的表现知之甚少我们关于力比多的全部知识都是与自我 有关的,全部可用的力比多首先是储存在自我中的。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绝对的、原始的 自恋。这种自恋一直延续到自我开始将力比多贯注于对象观念,将自恋的力比多转变为对象 的力比多。在整个一生中,自我都是个大储存器,力比多的贯注从这儿送至对象,又再次退 回到这里,很象变形虫的伪足活动。只有当一个人处于热恋阶段,大量的力比多才会转到对 象上,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自我。力比多在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流动性,借助 于这种能力力比多可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而这与力比多对于特定对象的固着形成鲜明对 比,这种固着常常持续一生。 毫无疑问,力比多有肉体源泉,它从身体的不同器官、不同部分流向自我。这一点从力 比多的性兴奋部分(根据本能的目标而称之为性兴奋)看得最清楚。身体内产生这种性兴奋 力比多最明显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性感区”,但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是这种性感区。我们对 爱欲也就是它的体现者力比多的更多了解来自于性功能研究,当然,即使不是按照我们的理 论,而是按照通行的观点,性功能与爱欲也是一回事。我们已经了解到:注定会对我们的生 活施加决定性影响的性驱力,是从组成它的、代表了特殊性感带的一些本能逐渐发展起来的 (刘梅芳译于海校)

化了而被破坏本能成功地杀死个体。这样,一般说来可以这样猜测,个体是死于自己的内部 冲突,而种群是亡于与外部世界斗争的失败,如果种群业已获得的适应能力不足以应对世界 的变化节奏的话。 我们对力比多在本我和超我中的表现知之甚少。我们关于力比多的全部知识都是与自我 有关的,全部可用的力比多首先是储存在自我中的。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绝对的、原始的 自恋。这种自恋一直延续到自我开始将力比多贯注于对象观念,将自恋的力比多转变为对象 的力比多。在整个一生中,自我都是个大储存器,力比多的贯注从这儿送至对象,又再次退 回到这里,很象变形虫的伪足活动。只有当一个人处于热恋阶段,大量的力比多才会转到对 象上,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自我。力比多在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流动性,借助 于这种能力力比多可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而这与力比多对于特定对象的固着形成鲜明对 比,这种固着常常持续一生。 毫无疑问,力比多有肉体源泉,它从身体的不同器官、不同部分流向自我。这一点从力 比多的性兴奋部分(根据本能的目标而称之为性兴奋)看得最清楚。身体内产生这种性兴奋 力比多最明显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性感区”,但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是这种性感区。我们对 爱欲也就是它的体现者力比多的更多了解来自于性功能研究,当然,即使不是按照我们的理 论,而是按照通行的观点,性功能与爱欲也是一回事。我们已经了解到:注定会对我们的生 活施加决定性影响的性驱力,是从组成它的、代表了特殊性感带的一些本能逐渐发展起来的。 (刘梅芳 译 于 海 校)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