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阶级,等级,政党 经济所决定的权力和等级秩序⊙ 每一种法律秩序的结构,在它相关的共同体内,都直接影响了权力的分配,经济的权 力或其它的权力。不仅国家是如此,所有的法律秩序都是如此。一般我们把“权力”理解 为一个人或一群人在社会行动中哪怕是招致其他参加者的反抗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机会。 经济条件制约”的权力,当然与一般“权力”不相一致。相反,经济权力的产生 也许是有其它存在根据的权力的产物。人不会仅仅为了使自己经济上富裕就去追逐权力:权 力(包括经济权力),其自身可能就有价值。追逐权力常常也是为了权力所带来的社会荣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权力都会带来社会荣誉:典型的美国党魁,象典型的大投机商一样,有 意识地放弃了社会荣誉。一般来说,“纯粹的经济”权力,特别是“赤裸裸”的货币权力, 绝不可能成为公认的社会荣誉的基础。权力也不是社会荣誉唯一的来源。实际上,社会荣誉 或者社会威望,甚至可能是经济权力的来源,在过去经常是这样。法律制度保障了权力和荣 誉,但至少通常并不是权力和荣誉的最初来源;更确切的说是,法律制度,作为一种额外的 因素,加大了保持权力或荣誉的机会,但并不能一直保住它们。 我们定义“等级秩序”为:在共同体中,主要参与集团之间分配社会荣誉的方式。社 会制度与经济制度的联系方式,类似于它与法律制度的联系方式。不过,经济制度仅仅只是 经济产品和服务的分配、使用方式,它对等级制度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也受到等级制度的反 作用 现在可见,众多的阶级、等级集团和政党,都是一个社会中权力分配的现象 市场状况决定阶级状况 在我们的术语中,“众多的阶级”并不构成社会,他们只代表了社会行动可能的(和经 常的)的基础。我们说一个“阶级”,是(1)一群人,他们的生活机遇中某个特别的因素相 同,只要(2)这个因素,只由获得产品和收入机会时的经济利益来代表(3)而且代表时, 是在商品或劳动力市场条件约束下。这就是阶级状况 最基本的经济事实是,在一群为交换目的竞相来到市场的人群中,分配对物的支配权 的方式本身,就能创造生活机会。根据边际效用原理,这种分配方式把没钱的人排除出对高 价值货物的竞争之外;它有利于所有者,并实际上让他们独占获得高价值货物的机会。若其 它情况相同,在这种分配方式下,那些得到货物但可以不交易的人,垄断了有利可图的商业 机会:至少可以说,与那些没有财产只有出卖劳动力或劳动产品,以及与那些为了生存不得 不卖掉产品的人相比,他们在价格竞争中的力量得到增强。这种分配方式,让有产者垄断了 财产从“财富”的使用领域转向“资本”领域的机会,也就是说,该分配方式赋予有产者以 企业家的职能,和所有直接或间接分享资本回报的机会。在纯市场条件占上风的地方,所有 这些都是成立的。因此,“有产”和“无产”是所有阶级状况的基本范畴:而不管在消费者 和生产者的竞争中,这两个范畴是否变得有效 lA E Guenther Roth and Claus Wittich, eds, Economy and Society, Vol II(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mia Pres,1978),pp927-939.本文参考了林荣远译的《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北京,2000年)一书相关章 节的一些译法。 文用“ status order”。 Order一词在汉语中对应的词有“秩序、次序、整齐、状况、常规、法则、规程、 命令、法院决议、汇票、定购、种类、等级”等多种含义,下文将根据上下文及汉语习惯,较灵活地翻译 ②译者注:在这里原文用的是“ classes, status groups, parties”,汉语中很难表示出复数的概念。下文在不照 顾原文复数概念就会损伤原意时,勉强加上“众多的”:在不影响原意时,直接翻译成阶级、等级和政党
1 4.4 阶级,等级,政党* 经济所决定的权力和等级秩序① 每一种法律秩序的结构,在它相关的共同体内,都直接影响了权力的分配,经济的权 力或其它的权力。不仅国家是如此,所有的法律秩序都是如此。一般我们把“权力” 理解 为一个人或一群人在社会行动中哪怕是招致其他参加者的反抗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机会。 “经济条件制约” 的权力,当然与一般“权力”不相一致。相反,经济权力的产生, 也许是有其它存在根据的权力的产物。人不会仅仅为了使自己经济上富裕就去追逐权力;权 力(包括经济权力),其自身可能就有价值。追逐权力常常也是为了权力所带来的社会荣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权力都会带来社会荣誉:典型的美国党魁,象典型的大投机商一样,有 意识地放弃了社会荣誉。一般来说,“纯粹的经济”权力,特别是“赤裸裸”的货币权力, 绝不可能成为公认的社会荣誉的基础。权力也不是社会荣誉唯一的来源。实际上,社会荣誉 或者社会威望,甚至可能是经济权力的来源,在过去经常是这样。法律制度保障了权力和荣 誉,但至少通常并不是权力和荣誉的最初来源;更确切的说是,法律制度,作为一种额外的 因素,加大了保持权力或荣誉的机会,但并不能一直保住它们。 我们定义“等级秩序”为:在共同体中,主要参与集团之间分配社会荣誉的方式。社 会制度与经济制度的联系方式,类似于它与法律制度的联系方式。不过,经济制度仅仅只是 经济产品和服务的分配、使用方式,它对等级制度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也受到等级制度的反 作用。 现在可见,众多的阶级、等级集团和政党②,都是一个社会中权力分配的现象。 市场状况决定阶级状况 在我们的术语中,“众多的阶级”并不构成社会,他们只代表了社会行动可能的(和经 常的)的基础。我们说一个“阶级”,是(1)一群人,他们的生活机遇中某个特别的因素相 同,只要(2)这个因素,只由获得产品和收入机会时的经济利益来代表(3)而且代表时, 是在商品或劳动力市场条件约束下。这就是阶级状况。 最基本的经济事实是,在一群为交换目的竞相来到市场的人群中,分配对物的支配权 的方式本身,就能创造生活机会。根据边际效用原理,这种分配方式把没钱的人排除出对高 价值货物的竞争之外;它有利于所有者,并实际上让他们独占获得高价值货物的机会。若其 它情况相同,在这种分配方式下,那些得到货物但可以不交易的人,垄断了有利可图的商业 机会;至少可以说,与那些没有财产只有出卖劳动力或劳动产品,以及与那些为了生存不得 不卖掉产品的人相比,他们在价格竞争中的力量得到增强。这种分配方式,让有产者垄断了 财产从“财富”的使用领域转向“资本”领域的机会,也就是说,该分配方式赋予有产者以 企业家的职能,和所有直接或间接分享资本回报的机会。在纯市场条件占上风的地方,所有 这些都是成立的。因此,“有产”和“无产”是所有阶级状况的基本范畴;而不管在消费者 和生产者的竞争中,这两个范畴是否变得有效。 * 摘自 Guenther Roth and Claus Wittich, eds., Economy and Society, Vol.Ⅱ(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pp.927-939. 本文参考了林荣远译的《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北京,2000 年)一书相关章 节的一些译法。 ①原文用“status order”。Order 一词在汉语中对应的词有“秩序、次序、整齐、状况、常规、法则、规程、 命令、法院决议、汇票、定购、种类、等级”等多种含义,下文将根据上下文及汉语习惯,较灵活地翻译。 ——译注 ②译者注:在这里原文用的是“classes,status groups, parties”,汉语中很难表示出复数的概念。下文在不照 顾原文复数概念就会损伤原意时,勉强加上“众多的”;在不影响原意时,直接翻译成阶级、等级和政党
在这两个范畴中,阶级状况被进一步细分:其中一方(有产方)根据用来获取回报的 资产类别再进行细分,另一方(无产方)根据提供给市场的服务类别来细分。房产、车间、 仓库、商店、大块或小块农用地(数量上的差异,伴随可能的质量上的后果)、矿山、牛群 人口(奴隶)等资产的所有权,对生产中的流动资产或所有类别的资本货物(特别是现金或 可转换为现金的东西)的处置权,对一个人的劳动产品或其他人的劳动产品的处置权(根据 产品离可消费性的不同距离来区分),以及对任何可转让的垄断权的处置权等等,所有上述 这些细分,区别出了有产者阶级的不同状况,正像这些细分给财产尤其是拥有现金等价物的 财产的使用赋予了意义。随之而来的还可细分,例如,有产者可能会属于食租者阶级或者企 业家阶级。 那些没有财产只提供劳务的人,按照使用他们劳务的方式(根据与接受劳务者的联系 是持续的还是间断的而定)所决定的劳务种类,来进行细分。但阶级概念的一般含义,总是 指:存在于市场中的某种机会,是为个人命运带来共同条件的决定性环节。在这种意义上, 阶级状况最终是市场状况。纯粹占有本身的效果,只是真正的“阶级”形成的初步,正如占 有本身使得牛群饲养者中的非所属的奴隶或农奴屈服于牛群所有者的权威之下。然而,当社 会中出现牛的信贷,并且债法非常严厉时,就会诞生对个人命运有决定作用的纯粹的“占有” 这与依赖于劳动力的农耕社会是大不相同的。借者一贷者关系,首先在城市中成为“阶级状 况”的基础:在这些城市中,一个原始的“信贷市场”发展起来,其利率根据市场稀缺程度 和财阀对信贷的垄断程度而变化。随即,阶级斗争开始了 有些人,例如奴隶,他们的命运不由市场上为自己而使用货物或服务的机会决定,因 此从术语的技术意义上来说,还不是一个阶级。不如说,他们是一个等级集团 来自于阶级利益的社会行动 根据我们的术语,产生“阶级”的因素毫无疑问是经济利益,实际上,也只有经济利 益才与市场的存在有关。不过,阶级利益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即使将它作为一个经验的概念 也是如此,只要人们不把它理解为利益的实际方向( direction)。这里的利益,从阶级状况 出发,以一定的可能性,流向那些特定平均意义上的、从属于阶级状况的人。例如,阶级状 况和其它情况保持不变时,个体工人追逐的利益,其方向变化可能会很大,这要根据他在体 质上对手边的工作是完全合适、一般合适还是基本不合适而定。同样的,利益的方向也因那 些通常受阶级状况影响的,是大部分人的、还是小部分人的社会行动而变化。或者甚至这些 人中的团体( asso ciation)也产生于阶级状况,如工会,在这样的团体中的个人希望为自己 获得好的结果。从一个普通的( common)阶级状况中产生一个团体、甚至单纯的社会行动 绝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阶级状况可能会被限制在造成基本相似的反应,在我们的术语中,基本相似的反应就 是“集体行为”( mass behavior)。不过,也可能没有这样的结果,更经常出现的是未定型的 (无组织无方向的, amorphous)社会行动。例如,古代东方道德观中工人的抱怨,这种对 工头行为道德上的不满,在实际意义上可能等同于凭默认而实现的工人怠工,虽然严格地说, 工人怠工是当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日益增多的一种典型现象。从一个阶级成员的集体行为中产 生“社会行动”和可能的众多团体,其程度与一般的文化条件尤其是知识分子品性条件有关 也与已有的阶级对抗程度相关,特别是与阶级状况的因果关系的明显程度相关。根据所有的 经验,不管生活机会差别如何,这一事实本身绝不会促成“阶级行动”(阶级成员的社会行 动)。为此,必须清楚地认识阶级状况的真实条件和后果。只有此时才可以认为,生活机会 的对比不是绝对既定的事实只能加以接受,而是以下两类中的任一类的结果(1)特定的财 富分配(2)具体的经济秩序的结构。只有这时候,人们才会根据阶级结构而行动( react against),不仅通过间歇地、非理性的抗议行为,而且还以合理的团体形式进行。在古代和 2
2 在这两个范畴中,阶级状况被进一步细分:其中一方(有产方)根据用来获取回报的 资产类别再进行细分,另一方(无产方)根据提供给市场的服务类别来细分。房产、车间、 仓库、商店、大块或小块农用地(数量上的差异,伴随可能的质量上的后果)、矿山、牛群、 人口(奴隶)等资产的所有权,对生产中的流动资产或所有类别的资本货物(特别是现金或 可转换为现金的东西)的处置权,对一个人的劳动产品或其他人的劳动产品的处置权(根据 产品离可消费性的不同距离来区分),以及对任何可转让的垄断权的处置权等等,所有上述 这些细分,区别出了有产者阶级的不同状况,正像这些细分给财产尤其是拥有现金等价物的 财产的使用赋予了意义。随之而来的还可细分,例如,有产者可能会属于食租者阶级或者企 业家阶级。 那些没有财产只提供劳务的人,按照使用他们劳务的方式(根据与接受劳务者的联系 是持续的还是间断的而定)所决定的劳务种类,来进行细分。但阶级概念的一般含义,总是 指:存在于市场..中的某种机会,是为个人命运带来共同条件的决定性环节。在这种意义上, 阶级状况最终是市场状况。纯粹占有本身的效果,只是真正的“阶级”形成的初步,正如占 有本身使得牛群饲养者中的非所属的奴隶或农奴屈服于牛群所有者的权威之下。然而,当社 会中出现牛的信贷,并且债法非常严厉时,就会诞生对个人命运有决定作用的纯粹的“占有”; 这与依赖于劳动力的农耕社会是大不相同的。借者—贷者关系,首先在城市中成为“阶级状 况”的基础;在这些城市中,一个原始的“信贷市场”发展起来,其利率根据市场稀缺程度 和财阀对信贷的垄断程度而变化。随即,阶级斗争开始了。 有些人,例如奴隶,他们的命运不由市场上为自己而使用货物或服务的机会决定,因 此从术语的技术意义上来说,还不是一个阶级。不如说,他们是一个等级集团。 来自于阶级利益的社会行动 根据我们的术语,产生“阶级”的因素毫无疑问是经济利益,实际上,也只有经济利 益才与市场的存在有关。不过,阶级利益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即使将它作为一个经验的概念 也是如此,只要人们不把它理解为利益的实际方向(direction)。这里的利益,从阶级状况 出发,以一定的可能性,流向那些特定平均意义上的、从属于阶级状况的人。例如,阶级状 况和其它情况保持不变时,个体工人追逐的利益,其方向变化可能会很大,这要根据他在体 质上对手边的工作是完全合适、一般合适还是基本不合适而定。同样的,利益的方向也因那 些通常受阶级状况影响的,是大部分人的、还是小部分人的社会行动而变化。或者甚至这些 人中的团体(association)也产生于阶级状况,如工会,在这样的团体中的个人希望为自己 获得好的结果。从一个普通的(common)阶级状况中产生一个团体、甚至单纯的社会行动, 绝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阶级状况可能会被限制在造成基本相似的 ...反应,在我们的术语中,基本相似的反应就 是“集体行为”(mass behavior)。不过,也可能没有这样的结果,更经常出现的是未定型的 (无组织无方向的,amorphous)社会行动。例如,古代东方道德观中工人的抱怨,这种对 工头行为道德上的不满,在实际意义上可能等同于凭默认而实现的工人怠工,虽然严格地说, 工人怠工是当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日益增多的一种典型现象。从一个阶级成员的集体行为中产 生“社会行动”和可能的众多团体,其程度与一般的文化条件尤其是知识分子品性条件有关, 也与已有的阶级对抗程度相关,特别是与阶级状况的因果关系的明显程度相关。根据所有的 经验,不管生活机会差别如何,这一事实本身绝不会促成“阶级行动”(阶级成员的社会行 动)。为此,必须清楚地认识阶级状况的真实条件和后果。只有此时才可以认为,生活机会 的对比不是绝对既定的事实只能加以接受,而是以下两类中的任一类的结果(1)特定的财 富分配(2)具体的经济秩序的结构。只有这时候,人们才会根据阶级结构而行动(react against),不仅通过间歇地、非理性的抗议行为,而且还以合理的团体形式进行。在古代和
中世纪的城市中心,第一类(1)“阶级状况”已经具备,也是具体纯粹的和显而易见的那种; 尤其是在地方工业产品或食品贸易中的实际垄断,已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时候;更多的是,在 特定条件下,各种不同时期的农村经济中,用盈利的方式日益开发农业的时候。第二类(2) 最重要的历史事例,是现代无产阶级的阶级状况 阶级斗争的类型 因此,每一个阶级都可能是阶级行动某一形式的载体(阶级行动有无穷多的可能形式) 但并不必然如此。在任何情况下,一个阶级自身并不会组成一个集团( Gemeinschaft),概 念上把“阶级”等同于“集团”会导致曲解。同一阶级状况的人,通常会在象经济这样现实 的状况下,按最符合平均水平的人的利益方向作出集体反应。在理解历史事件时这是重要的, 终究也是简单的事实。然而,这个事实决不能导致对阶级和阶级利益这两个概念进行伪科学 的运用,伪科学的运用在今天已经很常见,在以下某位天才作家的最经典的表述中可以见到: 个人在判断自己的利益时会犯错,但阶级在判断阶级利益时永不会犯错。 如果说这样的阶级不是集团的话,那么社会行动仍然是阶级状况产生的仅有原因。然 而,带来阶级状况的社会行动,基本上不是同一阶级内成员的行动,而是不同阶级成员的一 种行动。直接决定工人和企业主阶级状况的社会行动是: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 企业。但反过来说,资本主义企业存在本身又以下述事实为先决条件:存在一种特定的法律 制度,这是一种因保护对货物本身的占有而存在的特定的社会行动,特别是个人原则上自由 处置生产手段的权力。当阶级状况依赖于财产本身的权力时,以及当所有其它决定相互关系 的因素,只要有可能就会被有意义地消灭时,每一种阶级状况都会变得非常有效。正是因为 这样,在市场上使用财产权力才获得了头等重要的地位。 但等级集团阻碍了市场原则的严格贯彻,在当前语境下只有从这一点出发,等级集团 才有重要性。在我们简要地讨论等级集团之前,首先要注意,阶级(以我们术语的意义)之 间的更明确的种种对抗,并没有多少一般的特性。从过去持续到现在的巨大转变,也许可以 总结如下(尽管要丧失一些精确性):阶级斗争(在其中阶级状况有效)从消费信贷出发, 先逐渐转向商品市场上的竞争斗争,然后朝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争议转化。古代阶级斗争(已 达到真正阶级斗争的程度而不是等级集团之间的冲突)的主体最初是农民,也许还有受到债 务奴役威胁的工匠(针对城市贷款人的斗争)。债务奴役是商业城市,尤其是港口城市,财 富分化的通常结果。相似的情形已经存在于我们上述的牛群饲养者中。这样的债务关系促成 了阶级行动,直到卡提林那( Catilina)时代。同时,随着城市日益依靠城外运来的粮食供 应,围绕粮食的斗争也开始了。斗争首先集中在面包的供应和价格的决定上。这场斗争贯穿 了整个古代和中世纪。无产者们聚集起来,反对那些(真实的或想象中的)从面包匮乏状态 中获益的人。最终,这场斗争扩展到涉及所有的生活必需商品和手工品。在古代和中世纪, 工资争议只有原始的苗头,不过一直处于缓慢的增长过程中,直至近代。在早期,工资争议 的严重程度,完全赶不上奴隶的反抗,也不如商品市场的冲突 古代和中世纪的无产者们抗议的,是为提价目的而对商品进行垄断、先购、囤积居奇 等行为,现代无产者抗议的中心问题则是劳动力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的过渡,其代表是争 取进入市场和决定商品价格的斗争。在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在国内手工业分销市场上,商 人和工人之间持续进行着这样的斗争。既然这是个非常普通的现象,我们必须在这里提醒, 由市场状况决定的阶级仇恨,在那些实际地、直接地、作为对立方参与价格斗争的人之间, 是非常严重的。在工资冲突中,几乎全都是工厂主和企业经理作为直接的对立方,承受工人 的愤恨,而不是出租者、股东和银行家。虽然准确地说,这些或多或少不劳而获的收入,流 ③译者注:可能指罗马共和国贵族喀提林( Catiline,108?-62BC)。喀提林因竞选执政官失败而策动武装 政变,遺执政官西塞罗镇压,在率部反抗中战死
3 中世纪的城市中心,第一类(1)“阶级状况”已经具备,也是具体纯粹的和显而易见的那种; 尤其是在地方工业产品或食品贸易中的实际垄断,已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时候;更多的是,在 特定条件下,各种不同时期的农村经济中,用盈利的方式日益开发农业的时候。第二类(2) 最重要的历史事例,是现代无产阶级的阶级状况。 阶级斗争的类型 因此,每一个阶级都可能是阶级行动某一形式的载体(阶级行动有无穷多的可能形式), 但并不必然如此。在任何情况下,一个阶级自身并不会组成一个集团(Gemeinschaft),概 念上把“阶级”等同于“集团”会导致曲解。同一阶级状况的人,通常会在象经济这样现实 的状况下,按最符合平均水平的人的利益方向作出集体反应。在理解历史事件时这是重要的, 终究也是简单的事实。然而,这个事实决不能导致对阶级和阶级利益这两个概念进行伪科学 的运用,伪科学的运用在今天已经很常见,在以下某位天才作家的最经典的表述中可以见到: 个人在判断自己的利益时会犯错,但阶级在判断阶级利益时永不会犯错。 如果说这样的阶级不是集团的话,那么社会行动仍然是阶级状况产生的仅有原因。然 而,带来阶级状况的社会行动,基本上不是同一阶级内成员的行动,而是不同阶级成员的一 种行动。直接决定工人和企业主阶级状况的社会行动是: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 企业。但反过来说,资本主义企业存在本身又以下述事实为先决条件:存在一种特定的法律 制度,这是一种因保护对货物本身的占有而存在的特定的社会行动,特别是个人原则上自由 处置生产手段的权力。当阶级状况依赖于财产本身的权力时,以及当所有其它决定相互关系 的因素,只要有可能就会被有意义地消灭时,每一种阶级状况都会变得非常有效。正是因为 这样,在市场上使用财产权力才获得了头等重要的地位。 但等级集团阻碍了市场原则的严格贯彻,在当前语境下只有从这一点出发,等级集团 才有重要性。在我们简要地讨论等级集团之前,首先要注意,阶级(以我们术语的意义)之 间的更明确的种种对抗,并没有多少一般的特性。从过去持续到现在的巨大转变,也许可以 总结如下(尽管要丧失一些精确性):阶级斗争(在其中阶级状况有效)从消费信贷出发, 先逐渐转向商品市场上的竞争斗争,然后朝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争议转化。古代阶级斗争(已 达到真正阶级斗争的程度而不是等级集团之间的冲突)的主体最初是农民,也许还有受到债 务奴役威胁的工匠(针对城市贷款人的斗争)。债务奴役是商业城市,尤其是港口城市,财 富分化的通常结果。相似的情形已经存在于我们上述的牛群饲养者中。这样的债务关系促成 了阶级行动,直到卡提林那(Catilina)③时代。同时,随着城市日益依靠城外运来的粮食供 应,围绕粮食的斗争也开始了。斗争首先集中在面包的供应和价格的决定上。这场斗争贯穿 了整个古代和中世纪。无产者们聚集起来,反对那些(真实的或想象中的)从面包匮乏状态 中获益的人。最终,这场斗争扩展到涉及所有的生活必需商品和手工品。在古代和中世纪, 工资争议只有原始的苗头,不过一直处于缓慢的增长过程中,直至近代。在早期,工资争议 的严重程度,完全赶不上奴隶的反抗,也不如商品市场的冲突。 古代和中世纪的无产者们抗议的,是为提价目的而对商品进行垄断、先购、囤积居奇 等行为,现代无产者抗议的中心问题则是劳动力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的过渡,其代表是争 取进入市场和决定商品价格的斗争。在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在国内手工业分销市场上,商 人和工人之间持续进行着这样的斗争。既然这是个非常普通的现象,我们必须在这里提醒, 由市场状况决定的阶级仇恨,在那些实际地、直接地、作为对立方参与价格斗争的人之间, 是非常严重的。在工资冲突中,几乎全都是工厂主和企业经理作为直接的对立方,承受工人 的愤恨,而不是出租者、股东和银行家。虽然准确地说,这些或多或少不劳而获的收入,流 ③ 译者注:可能指罗马共和国贵族喀提林(Catiline,108?—62BC)。喀提林因竞选执政官失败而策动武装 政变,遭执政官西塞罗镇压,在率部反抗中战死
入的是出租者、股东和银行家的钱箱,而不是工厂主和企业经理的口袋。在阶级状况影响政 党形成的过程中,这些简单的事情很多时候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形形色色的父权 制社会主义和受威胁的等级集团(至少当他们正式反抗时),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与 无产阶级联合有了可能。 等级荣誉 与阶级明显不同的是,等级集团( Stande)一般只是一些集团,通常是没有明确方向的 那种。与纯粹由经济决定的“阶级状况”相对应,我们想把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典型的组成部 分,称为等级状况,决定这些组成部分的是某种对荣誉的正面或反面的社会评价。这种荣誉 可能与多数人共有的一种品质相关,当然,也可能与一种阶级状况相联(阶级差别与等级差 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虽然财产并不总是一种等级的特征,但从长期来看却是非 常稳定的特征。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中,由居民结成的团体里,最富的人往往就是“头头”, 但这“头头”通常只是荣誉性的。例如,在所谓的纯现代民主政体(也就是不存在任何公开 的、法律化的个人等级特权)中,也许只有那些几乎处于同一税收档次的家庭,才会走到一 起。这样的例子,在瑞士的一些小城中就有。但等级荣誉并不需要一定和阶级状况相联,相 反,通常它总是与纯粹的财产权利尖锐地对立 有产者和无产者可能会属于同一个等级集团,而且经常这样(这带来明确的后果)。然 而这种社会声望的平等性,从长远来看,却非常靠不住。例如,美国大人物中的等级平等性, 在下述事实中表露无疑:在因不同的商业功能所决定的上下级关系之外,即使是最富的老板 在俱乐部玩桌球或扑克时,如果不把他的职员当作在所有意义上的具有生来平等的一员,而 是居高临下地施予等级意识很强的恩惠时,会被认为是非常令人反感的,即使是旧风俗仍盛 行的地方也是如此。德国老板对人的态度,就从不会有这样的平等。在美国,德国人的俱乐 部怎么也达不到美国人俱乐部那样吸引人的程度,以上是最重要的原因之 在内容上,等级荣誉通常被表述为:那些想要属于这个圈子的人期望的、在其它所有 人之上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与这种期望相连的是对社会交往的规定(这种社会交往不应 该从属于经济的或其它任何的目的)。这些规定会把正常的婚姻限制在等级的圈子里,并 能导致完全的内部通婚制。只要这不再纯粹是一个个人模仿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行为(与社会 无关),而是一种具有封闭特征的自愿行为,等级的发展就开始了 在等级的典型形式中,等级集团按传统生活方式所作的分层,在当代美国的发展,已 经超出了传统的民主制。例如,只有特定街道的居民才被认为是属于“社会”,有资格参与 社交活动,被拜访和被邀请。尤其是,这样的区分,以有助于严格遵从一定时间内流行的社 会时尚的方式而发展。这种在美国男人中也存在的对时尚的遵从,达到了德国人不了解的程 度,可以视作一个男人为成为君子而提出申请的标志。这种遵从决定了(至少表面上)他将 被作为君子对待。对于获得工作于豪华设施的机会、以及与“有名望”家庭的进行社交和通 婚来说,这种承认是非常重要的,就和德国人的决斗资格一样。此外,等级荣誉被以下人所 篡夺: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并相应比较富裕的特定家庭,真实的或冒充的“印第安公主”波 卡洪塔斯或者清教徒前辈移民的后裔或纽约早期荷兰移民的后代,难以接近的宗派组织的 成员,以及利用某种其它的特征或标志把自己隔离出来的所有的小圈子。在这样的例子中, 分层纯粹是传统性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篡夺(几乎所有的社会荣誉在一开始都是这样) 但是通向法定特权之路(有特权的或无特权的),还是很容易走完的,只要一种社会秩序的 分层事实上已经存在,并持续地分配经济权力以实现其稳定性 ③波卡洪塔斯(1595-1617)北美波瓦坦印第安人部落联盟首领波瓦坦之女,曾搭救过英国殖民者John Smith,与英国移民 John rolfe结婚,后去英国,受到上流社会礼遇
4 入的是出租者、股东和银行家的钱箱,而不是工厂主和企业经理的口袋。在阶级状况影响政 党形成的过程中,这些简单的事情很多时候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形形色色的父权 制社会主义和受威胁的等级集团(至少当他们正式反抗时),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与 无产阶级联合有了可能。 等级荣誉 与阶级明显不同的是,等级集团 ....(Stande)一般只是一些集团,通常是没有明确方向的 那种。与纯粹由经济决定的“阶级状况”相对应,我们想把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典型的组成部 分,称为等级状况 ....,决定这些组成部分的是某种对荣誉..的正面或反面的社会评价。这种荣誉 可能与多数人共有的一种品质相关,当然,也可能与一种阶级状况相联(阶级差别与等级差 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虽然财产并不总是一种等级的特征,但从长期来看却是非 常稳定的特征。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中,由居民结成的团体里,最富的人往往就是“头头”, 但这“头头”通常只是荣誉性的。例如,在所谓的纯现代民主政体(也就是不存在任何公开 的、法律化的个人等级特权)中,也许只有那些几乎处于同一税收档次的家庭,才会走到一 起。这样的例子,在瑞士的一些小城中就有。但等级荣誉并不需要一定和阶级状况相联,相 反,通常它总是与纯粹的财产权利尖锐地对立。 有产者和无产者可能会属于同一个等级集团,而且经常这样(这带来明确的后果)。然 而这种社会声望的平等性,从长远来看,却非常靠不住。例如,美国大人物中的等级平等性, 在下述事实中表露无疑:在因不同的商业功能所决定的上下级关系之外,即使是最富的老板, 在俱乐部玩桌球或扑克时,如果不把他的职员当作在所有意义上的具有生来平等的一员,而 是居高临下地施予等级意识很强的恩惠时,会被认为是非常令人反感的,即使是旧风俗仍盛 行的地方也是如此。德国老板对人的态度,就从不会有这样的平等。在美国,德国人的俱乐 部怎么也达不到美国人俱乐部那样吸引人的程度,以上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内容上,等级荣誉通常被表述为:那些想要属于这个圈子的人期望的、在其它所有 人之上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与这种期望相连的是对社会交往的规定(这种社会交往不应 该从属于经济的或其它任何的目的)。这些规定会把正常的婚姻限制在等级的圈子里,并可 能导致完全的内部通婚制。只要这不再纯粹是一个个人模仿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行为(与社会 无关),而是一种具有封闭特征的自愿行为,等级的发展就开始了。 在等级的典型形式中,等级集团按传统生活方式所作的分层,在当代美国的发展,已 经超出了传统的民主制。例如,只有特定街道的居民才被认为是属于“社会”,有资格参与 社交活动,被拜访和被邀请。尤其是,这样的区分,以有助于严格遵从一定时间内流行的社 会时尚的方式而发展。这种在美国男人中也存在的对时尚的遵从,达到了德国人不了解的程 度,可以视作一个男人为成为君子而提出申请的标志。这种遵从决定了(至少表面上)他将 被作为君子对待。对于获得工作于豪华设施的机会、以及与“有名望”家庭的进行社交和通 婚来说,这种承认是非常重要的,就和德国人的决斗资格一样。此外,等级荣誉被以下人所 篡夺: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并相应比较富裕的特定家庭,真实的或冒充的“印第安公主”波 卡洪塔斯④或者清教徒前辈移民的后裔或纽约早期荷兰移民的后代,难以接近的宗派组织的 成员,以及利用某种其它的特征或标志把自己隔离出来的所有的小圈子。在这样的例子中, 分层纯粹是传统性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篡夺(几乎所有的社会荣誉在一开始都是这样)。 但是通向法定特权之路(有特权的或无特权的),还是很容易走完的,只要一种社会秩序的 分层事实上已经存在,并持续地分配经济权力以实现其稳定性。 ④ 波卡洪塔斯(1595—1617)北美波瓦坦印第安人部落联盟首领波瓦坦之女,曾搭救过英国殖民者 John Smith,与英国移民 John Rolfe 结婚,后去英国,受到上流社会礼遇
种族隔高和种姓 当法定特权达到最极致的时候,等级集团就发展为一个封闭的种姓。等级区分不仅由 习惯和法律,还由宗教禁忌来保障。以至于高级种姓认为,被低级种姓的人碰了一下身体, 也是宗教上的不纯洁和耻辱,必须用宗教行为来补赎。另外,个别种姓还发展出自己独特的 膜拜仪式和神灵。 然而一般来说,只有当潜在的差异被固定到“人种”时,等级结构才达到最极致的程 度。实际上,种姓是种族共同体相信血缘关系、排斥异种族婚姻和社会交往的一般制度形式。 以前曾提及,这样的种姓状况是贱民人群中现象的一部分,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这些人组成 共同体,形成特定的职业传统(手艺或其它技艺),并养成对自己种族共同体的一种信仰 他们居住在少数派宗教群体中,绝不允许与其它种族有个人交往(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接 触)。在法律上,他们的状况是朝不保夕的。但由于在经济上他们是必不可少的,因而被容 忍下来,实际上有时还受到特殊保护,并点缀在政治共同体中。犹太人就是最明显的历史事 例 发展成种姓的等级隔离,与单纯的种族隔离,结构上的差别在于:种姓把横向的、共 处却没什么联系的种族隔离集团,变成了纵向的、尊卑分明的社会体系和结构。准确的表述 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团体,将分离的众多种族团体集合成一个政治单位。可用以下方法把他 们准确地区分开:种族隔离的社会中,相互厌恶、鄙视但又不得不共存的各种族,允许其他 方设定自己的最高荣誉:种姓结构创造了一个社会的下层,以及一种讨好特权阶层和特权等 级集团乃是更高荣誉的意识。这是因为,在种性结构中,种族差别变成政治体中的“功能 差别(武士、牧师、为战争和建筑所必需的工匠,等等)。但即使是最受人蔑视的贱民(如 犹太人),通常也能不断地培养他们自己特有的“荣誉”的信念,一种与种族和等级集团同 样独特的信念。 然而,因无特权的等级集团的存在,尊严感有了一种特别的分化。尊严感是指个人社 会荣誉和习惯要求的积淀,特权等级集团用这种社会荣誉和习惯要求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举 止。尊严感作为特权等级集团的特征,自然与他们的“存在( being)”联系在一起,这种存 在并没有超越它自己,也就是说,与他们的“美貌和优秀”( kalokagauia)联系在一起。他 们的王国是“现世”的,他们活在现在,利用着伟大的过去。无特权的社会阶层的尊严感自 然指向未来,而不是现在这一段生活或是另一段生活。换言之,这种尊严感必须得到对某种 神圣使命的信仰的支持,或者得到对一种在上帝面前的特别荣誉的信仰的支持。这种上帝选 民的尊严为以下信仰所支持:在来世,“最低贱的人最优先”:或者在今生,救世主将降临 给世界上的贱民带来世界之光,照亮他们隐没的荣誉。这一简单的事实,是贱民等级集团培 养宗教虔诚的源泉,而不是尼采广受赞扬的著作《道德谱系论》中大力强调的憎恨;更准确 地说,憎恨只能适用在有限的范围,对尼采的一个常用的例子佛教来说,憎恨根本就不适用。 此外,种族隔离促进等级集团发展这一现象,绝不是正常的。恰恰相反,既然客观的 “种族差异”并不是一个种族共同体所有主观感情的基础,等级结构的最终种族基础的问题, 就完全是一个具体的个案问题。等级集团经常有助于产生纯种的人类类型。无疑的,等级集 团在制造极端类型方面非常有效,因为他们亲自挑选符合资格的个人(例如骑士集团从生理、 心理两方面取挑选适合战争的人)。但个人选择决非唯一的或主要的产生等级集团的方法, 政治成员身份或阶级状况一直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当代,阶级状况是首要的因素。毕 竟,对等级集团的成员来说,得到所期望的生活方式,其可能性通常由经济来决定 等级特权 实际上,等级带来的社会分层,以一种我们已知为典型的方式,和对思想的、物质的 产品或机会的垄断紧紧联在一起。在特定的等级荣誉(往往建立在距离和排他的基础上)之
5 种族隔离和种姓 当法定特权达到最极致的时候,等级集团就发展为一个封闭的种姓。等级区分不仅由 习惯和法律,还由宗教禁忌来保障。以至于高级种姓认为,被低级种姓的人碰了一下身体, 也是宗教上的不纯洁和耻辱,必须用宗教行为来补赎。另外,个别种姓还发展出自己独特的 膜拜仪式和神灵。 然而一般来说,只有当潜在的差异被固定到“人种”时,等级结构才达到最极致的程 度。实际上,种姓是种族共同体相信血缘关系、排斥异种族婚姻和社会交往的一般制度形式。 以前曾提及,这样的种姓状况是贱民人群中现象的一部分,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这些人组成 共同体,形成特定的职业传统(手艺或其它技艺),并养成对自己种族共同体的一种信仰。 他们居住在少数派宗教群体中,绝不允许与其它种族有个人交往(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接 触)。在法律上,他们的状况是朝不保夕的。但由于在经济上他们是必不可少的,因而被容 忍下来,实际上有时还受到特殊保护,并点缀在政治共同体中。犹太人就是最明显的历史事 例。 发展成种姓的等级隔离,与单纯的种族隔离,结构上的差别在于:种姓把横向的、共 处却没什么联系的种族隔离集团,变成了纵向的、尊卑分明的社会体系和结构。准确的表述 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团体,将分离的众多种族团体集合成一个政治单位。可用以下方法把他 们准确地区分开:种族隔离的社会中,相互厌恶、鄙视但又不得不共存的各种族,允许其他 方设定自己的最高荣誉;种姓结构创造了一个社会的下层,以及一种讨好特权阶层和特权等 级集团乃是更高荣誉的意识。这是因为,在种性结构中,种族差别变成政治体中的“功能” 差别(武士、牧师、为战争和建筑所必需的工匠,等等)。但即使是最受人蔑视的贱民(如 犹太人),通常也能不断地培养他们自己特有的“荣誉”的信念,一种与种族和等级集团同 样独特的信念。 然而,因无特权的等级集团的存在,尊严感有了一种特别的分化。尊严感是指个人社 会荣誉和习惯要求的积淀,特权等级集团用这种社会荣誉和习惯要求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举 止。尊严感作为特权等级集团的特征,自然与他们的“存在(being)”联系在一起,这种存 在并没有超越它自己,也就是说,与他们的“美貌和优秀”(kalokagauia)联系在一起。他 们的王国是“现世”的,他们活在现在,利用着伟大的过去。无特权的社会阶层的尊严感自 然指向未来,而不是现在这一段生活或是另一段生活。换言之,这种尊严感必须得到对某种 神圣使命的信仰的支持,或者得到对一种在上帝面前的特别荣誉的信仰的支持。这种上帝选 民的尊严为以下信仰所支持:在来世,“最低贱的人最优先”;或者在今生,救世主将降临, 给世界上的贱民带来世界之光,照亮他们隐没的荣誉。这一简单的事实,是贱民等级集团培 养宗教虔诚的源泉,而不是尼采广受赞扬的著作《道德谱系论》中大力强调的憎恨;更准确 地说,憎恨只能适用在有限的范围,对尼采的一个常用的例子佛教来说,憎恨根本就不适用。 此外,种族隔离促进等级集团发展这一现象,绝不是正常的。恰恰相反,既然客观的 “种族差异”并不是一个种族共同体所有主观感情的基础,等级结构的最终种族基础的问题, 就完全是一个具体的个案问题。等级集团经常有助于产生纯种的人类类型。无疑的,等级集 团在制造极端类型方面非常有效,因为他们亲自挑选符合资格的个人(例如骑士集团从生理、 心理两方面取挑选适合战争的人)。但个人选择决非唯一的或主要的产生等级集团的方法, 政治成员身份或阶级状况一直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当代,阶级状况是首要的因素。毕 竟,对等级集团的成员来说,得到所期望的生活方式,其可能性通常由经济来决定。 等级特权 实际上,等级带来的社会分层,以一种我们已知为典型的方式,和对思想的、物质的 产品或机会的垄断紧紧联在一起。在特定的等级荣誉(往往建立在距离和排他的基础上)之
外,荣誉偏好可能由以下特权组成:穿着特殊的衣服、相对于他人的某种特殊的食物禁忌 携带武器(它的后果显而易见)、成为业余艺术家(弹奏特定的乐器)等。然而,物质上的 垄断为等级集团的排他性提供了最实在的动机,尽管这一动机并不充分,但总是在某种程度 上发挥作用。在一个等级圈子里,有下述内部通婚的问题:家族在垄断未婚男子方面的利益, 和垄断未婚女子上的利益,至少是同等重要和相当的。等级圈子中成员的女儿,必须被提供 出来。在一个已封闭的等级集团内,特殊职业的传统优先机会,发展为集团成员对特殊职位 的法定垄断。某些特定的对象成为等级集团垄断的目标,典型的如限定继承的不动产,经常 还有对农奴和契约劳工的占有,最后还有特殊的贸易。正面的垄断产生于,等级集团获得拥 有和管理这些特定对象的排他性权利;反面的垄断产生于,等级集团为了保持特定的生活方 式,被禁止占有和管理这些特定对象。等级集团在标志等级荣誉的生活方式中扮演着关键的 角色,这就意味着等级集团是所有传统的负载者。不管多么简单明显,生活的所有程式化, 都来自等级集团,至少是被等级集团保存的。即使等级传统的原则差别很大,这些原则也揭 示了某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在最有特权的阶层中。很常见的是,在特权等级集团中,不允 许从事普通体力劳动者的工作。在美国,现在也“流行”不从事体力工作,这与尊重劳动的 旧传统相反。每一个合理的经济追求,特别是企业家的行为,经常被看成是丧失等级身份 从事艺术和文学,只要用它来赚钱,或者至少需要耗费大量体力的时候,也被看作是自贬身 份的工作。一个例子是,身穿脏罩衫从事石匠类的雕刻工作,相对于画家和音乐家在沙龙 样的工作室里的工作,后者才能为等级集团所接受 等级分层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后果 因从事上述盈利性工作而经常丧失身份,是等级分化原则的直接后果,当然也是这 原则反对仅仅通过市场调节权力分配的直接结果。这两个因素,和下述的其它几个因素一起, 共同发挥作用 如前所述,市场及其进程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实际的( functional)”利益主宰了 切,它对荣誉一无所知。等级秩序意味着一切相反:以荣誉和等级集团特有的生活方式来进 行分层。如果纯粹的经济利益和赤裸裸的经济权力(仍承受着非等级来源的耻辱),赋予赢 得它们的人以相同的或超过既得利益者为自己要求的荣誉的话,等级秩序会从根基上被动 摇。毕竟,如果等级荣誉平等,财产自身就代表了一个增加额,即使并没有这样的公开认识 因此,所有从等级秩序中有利益的集团,都特别强烈地反对纯粹的经济收益的权利要求。在 多数情况下,他们反对得越起劲,就越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例如,加尔德隆对农民很尊 重,同时代的莎士比亚却相反,公开表示对愚民的轻蔑,这说明了已形成稳定结构的等级秩 序与经济上不稳定的等级秩序相比,反应方式不同。这样事件的例子,到处都是。只因对财 产自身的权利要求的强烈反对,“暴发户”永不会被特权等级集团当面地和无保留地接受, 不管暴发户的生活方式转向特权等级集团有多彻底。特权等级集团只会接受暴发户的后代 这些后代与他们一起,在同样的特权等级集团传统中接受教育,其荣誉也从未被自己的经济 性劳动所玷污。 至于说到等级秩序的一般效应,只有一个后果可以说,但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后果:阻 碍了市场的自由发展。这首先发生在等级集团所直接垄断的、不用于自由交换的货物身上(垄 断或是通过法律或是通过传统习俗实现的)。例如,在许多“等级时代”的希腊城市里,以 及在初兴的罗马城中,继承的地产(表现为以监护这种古老形式来限制挥霍)是垄断性的 武士的、农民的、牧师的地产,特别是手艺行会和商人行会的委托人的地产都是这样。市场 是受限制的,赤裸裸的财产权力本身(它在阶级形成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是被推到这样的 ③译者注: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1600-1681),西班牙剧作家,创作较著名的喜剧、宗教剧、哲理 剧等共有100多部,代表作是《人生是梦》
6 外, 荣誉偏好可能由以下特权组成:穿着特殊的衣服、相对于他人的某种特殊的食物禁忌、 携带武器(它的后果显而易见)、成为业余艺术家(弹奏特定的乐器)等。然而,物质上的 垄断为等级集团的排他性提供了最实在的动机,尽管这一动机并不充分,但总是在某种程度 上发挥作用。在一个等级圈子里,有下述内部通婚的问题:家族在垄断未婚男子方面的利益, 和垄断未婚女子上的利益,至少是同等重要和相当的。等级圈子中成员的女儿,必须被提供 出来。在一个已封闭的等级集团内,特殊职业的传统优先机会,发展为集团成员对特殊职位 的法定垄断。某些特定的对象成为等级集团垄断的目标,典型的如限定继承的不动产,经常 还有对农奴和契约劳工的占有,最后还有特殊的贸易。正面的垄断产生于,等级集团获得拥 有和管理这些特定对象的排他性权利;反面的垄断产生于,等级集团为了保持特定的生活方 式,被禁止占有和管理这些特定对象。等级集团在标志等级荣誉的生活方式中扮演着关键的 角色,这就意味着等级集团是所有传统的负载者。不管多么简单明显,生活的所有程式化, 都来自等级集团,至少是被等级集团保存的。即使等级传统的原则差别很大,这些原则也揭 示了某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在最有特权的阶层中。很常见的是,在特权等级集团中,不允 许从事普通体力劳动者的工作。在美国,现在也“流行”不从事体力工作,这与尊重劳动的 旧传统相反。每一个合理的经济追求,特别是企业家的行为,经常被看成是丧失等级身份。 从事艺术和文学,只要用它来赚钱,或者至少需要耗费大量体力的时候,也被看作是自贬身 份的工作。一个例子是,身穿脏罩衫从事石匠类的雕刻工作,相对于画家和音乐家在沙龙一 样的工作室里的工作,后者才能为等级集团所接受。 等级分层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后果 因从事上述盈利性工作而经常丧失身份,是等级分化原则的直接后果,当然也是这一 原则反对仅仅通过市场调节权力分配的直接结果。这两个因素,和下述的其它几个因素一起, 共同发挥作用。 如前所述,市场及其进程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实际的(functional)”利益主宰了一 切,它对荣誉一无所知。等级秩序意味着一切相反:以荣誉和等级集团特有的生活方式来进 行分层。如果纯粹的经济利益和赤裸裸的经济权力(仍承受着非等级来源的耻辱),赋予赢 得它们的人以相同的或超过既得利益者为自己要求的荣誉的话,等级秩序会从根基上被动 摇。毕竟,如果等级荣誉平等,财产自身就代表了一个增加额,即使并没有这样的公开认识。 因此,所有从等级秩序中有利益的集团,都特别强烈地反对纯粹的经济收益的权利要求。在 多数情况下,他们反对得越起劲,就越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例如,加尔德隆⑤对农民很尊 重,同时代的莎士比亚却相反,公开表示对愚民..的轻蔑,这说明了已形成稳定结构的等级秩 序与经济上不稳定的等级秩序相比,反应方式不同。这样事件的例子,到处都是。只因对财 产自身的权利要求的强烈反对,“暴发户”永不会被特权等级集团当面地和无保留地接受, 不管暴发户的生活方式转向特权等级集团有多彻底。特权等级集团只会接受暴发户的后代, 这些后代与他们一起,在同样的特权等级集团传统中接受教育,其荣誉也从未被自己的经济 性劳动所玷污。 至于说到等级秩序的一般效应,只有一个后果可以说,但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后果:阻 碍了市场的自由发展。这首先发生在等级集团所直接垄断的、不用于自由交换的货物身上(垄 断或是通过法律或是通过传统习俗实现的)。例如,在许多 “等级时代”的希腊城市里,以 及在初兴的罗马城中,继承的地产(表现为以监护这种古老形式来限制挥霍)是垄断性的, 武士的、农民的、牧师的地产,特别是手艺行会和商人行会的委托人的地产都是这样。市场 是受限制的,赤裸裸的财产权力本身(它在阶级形成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是被推到这样的 ⑤ 译者注: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1600—1681),西班牙剧作家,创作较著名的喜剧、宗教剧、哲理 剧等共有 100 多部,代表作是《人生是梦》
背景中的。这一进程的后果是大不相同的。当然,这后果并不必然削弱经济状况中的对比, 反而经常加强了这些对比;并且如果象古代和中世纪所有政治共同体( community)一样,等 级分层遍及一个共同体的所有地方,那就没有人能看到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真正的自由市场竞 争。更大的后果,超过了这种把特殊货物直接排除在市场之外的排斥性。从等级秩序和己提 及的纯粹经济秩序之间的冲突来看,伴随而来的是,在多数例子中,等级特有的荣誉概念, 绝对排斥市场的一个重要概念即激烈的讨价还价。荣誉,拒绝在同辈中激烈的讨价还价,经 常将其作为等级集团内的成员总体上的禁忌。因此,各地方都有一些等级集团,通常是最有 影响力的那个,把任何形式的参与经济盈利活动作为绝对的耻辱。 有点过分简单化的说法是,一个人可以根据与生产、取得货物的关系,把所有的阶级 分层;这里等级集团的分层根据的是他们消费商品的原则(以特殊的生活方式来代表)。 个“职业等级集团”,也是严格意义上的等级集团。通常,它只能通过特殊的生活方 式(也是由职业等级集团决定的),来成功地要求社会荣誉。阶级和等级集团之间,经常有 部分相同。尽管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但在今天,那些按荣誉来最严格分开的等级共同体(即 印度的种姓),已表现出对金钱收入相当程度的中性态度。不管怎样,今天婆罗门( Brahmins) 也在以很多不同的方式来寻求金钱收入。 关于一般的经济条件(这些条件导致依等级进行的分层占主导地位),有以下的说法。 当取得、分配货物的基础相对稳固时,依等级进行社会分层是有利的。任何技术动荡和经济 转型,都威胁着已有的依等级进行的社会分层,并把阶级状况推到首位。赤裸裸的阶级状况 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和国家,一般处在技术和经济转型的时期。每一次放慢经济分层变革的步 伐,到时候都会导致等级结构的成长,并有助于重新确立社会荣誉的重要性。 政党 尽管阶级的真正位置在经济秩序之中,等级集团的位置却在社会秩序之中,也就是说 在荣誉分配的领域。从这些领域内部,阶级和等级集团相互影响,并影响法律秩序,反过来 也受法律秩序的影响。“政党”存在于权力领域内,朝获得社会权力的方向而行动,也就是 说,去影响社会行动,而不管社会行动的内容是什么。在原则上,政党可以存在于社会俱乐 部中,正象存在于政府中。政党导向型的社会行动总是涉及到团体( association),相对来说 阶级和等级集团的行动并不必然如此。因为政党导向的社会行动总是以事先计划好的方式 朝一个目标去努力。这个目标可能是一项事业(政党出于思想的或物质的目的而要实现的纲 领),也可能是私人性的(好工作、权力或因好工作和权力来的政党领导和追随者的荣誉)。 通常,政党同时盯着所有这些目标。因此政党只能存在于具备联盟( associated)性质的集 团内,这里有理性的秩序和一个可用来实现目标的团队。政党总是力图影响这个团队,并在 可能的情况下从中吸收党员 任何时候,政党代表着由阶级状况或等级状况所决定的利益,并分别从阶级状况或等 级状况中吸收新的追随者。但既不需要他们是纯粹的阶级政党,也不需要他们是纯粹的等级 政党:实际上他们更可能是两者混合的类型,有时候两者都不是。他们代表着短暂的或经久 的结构。他们获得权力的方式差别很大,这些方式如使用某种赤裸裸的暴力,以或粗糙或精 巧的方式(金钱、社会影响、演说能力、建议、笨拙的哄騙等等)来争取选票,以及更粗暴 地或更艺术地在议会内实施拖延战术等等 根据政党努力影响的社会行动的类型来看,政党的社会学结构基本上不相同:这意味 着政党的差别在于,给共同体分层时,依据的是等级还是阶级,或者都不是。最重要的是, 政党的差异根据的是统治( domination)的结构,因为政党领袖们通常就是要取得统治结构 中的最高权力( conquest)。在我们一般的术语中,政党不仅是现代统治形式的产物,也是 古代和中世纪统治形式的产物,尽管事实上古代政党与现代政党有基本的差别。既然一个政
7 背景中的。这一进程的后果是大不相同的。当然,这后果并不必然削弱经济状况中的对比, 反而经常加强了这些对比;并且如果象古代和中世纪所有政治共同体(community)一样,等 级分层遍及一个共同体的所有地方,那就没有人能看到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真正的自由市场竞 争。更大的后果,超过了这种把特殊货物直接排除在市场之外的排斥性。从等级秩序和已提 及的纯粹经济秩序之间的冲突来看,伴随而来的是,在多数例子中,等级特有的荣誉概念, 绝对排斥市场的一个重要概念即激烈的讨价还价。荣誉,拒绝在同辈中激烈的讨价还价,经 常将其作为等级集团内的成员总体上的禁忌。因此,各地方都有一些等级集团,通常是最有 影响力的那个,把任何形式的参与经济盈利活动作为绝对的耻辱。 有点过分简单化的说法是,一个人可以根据与生产、取得货物的关系,把所有的阶级 分层;这里等级集团的分层根据的是他们消费..商品的原则(以特殊的生活方式来代表)。 一个“职业等级集团”,也是严格意义上的等级集团。通常,它只能通过特殊的生活方 式(也是由职业等级集团决定的),来成功地要求社会荣誉。阶级和等级集团之间,经常有 一部分相同。尽管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但在今天,那些按荣誉来最严格分开的等级共同体(即 印度的种姓),已表现出对金钱收入相当程度的中性态度。不管怎样,今天婆罗门(Brahmins) 也在以很多不同的方式来寻求金钱收入。 关于一般的经济条件(这些条件导致依等级进行的分层占主导地位),有以下的说法。 当取得、分配货物的基础相对稳固时,依等级进行社会分层是有利的。任何技术动荡和经济 转型,都威胁着已有的依等级进行的社会分层,并把阶级状况推到首位。赤裸裸的阶级状况 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和国家,一般处在技术和经济转型的时期。每一次放慢经济分层变革的步 伐,到时候都会导致等级结构的成长,并有助于重新确立社会荣誉的重要性。 政党 尽管阶级的真正位置在经济秩序之中,等级集团的位置却在社会秩序之中,也就是说 在荣誉分配的领域。从这些领域内部,阶级和等级集团相互影响,并影响法律秩序,反过来 也受法律秩序的影响。“政党..”存在于权力领域内,朝获得社会权力的方向而行动,也就是 说,去影响社会行动,而不管社会行动的内容是什么。在原则上,政党可以存在于社会俱乐 部中,正象存在于政府中。政党导向型的社会行动总是涉及到团体(association),相对来说 阶级和等级集团的行动并不必然如此。因为政党导向的社会行动总是以事先计划好的方式、 朝一个目标去努力。这个目标可能是一项事业(政党出于思想的或物质的目的而要实现的纲 领),也可能是私人性的(好工作、权力或因好工作和权力来的政党领导和追随者的荣誉)。 通常,政党同时盯着所有这些目标。因此政党只能存在于具备联盟(associated)性质的集 团内,这里有理性的秩序和一个可用来实现目标的团队。政党总是力图影响这个团队,并在 可能的情况下从中吸收党员。 任何时候,政党代表着由阶级状况或等级状况所决定的利益,并分别从阶级状况或等 级状况中吸收新的追随者。但既不需要他们是纯粹的阶级政党,也不需要他们是纯粹的等级 政党;实际上他们更可能是两者混合的类型,有时候两者都不是。他们代表着短暂的或经久 的结构。他们获得权力的方式差别很大,这些方式如使用某种赤裸裸的暴力,以或粗糙或精 巧的方式(金钱、社会影响、演说能力、建议、笨拙的哄骗等等)来争取选票,以及更粗暴 地或更艺术地在议会内实施拖延战术等等。 根据政党努力影响的社会行动的类型来看,政党的社会学结构基本上不相同;这意味 着政党的差别在于,给共同体分层时,依据的是等级还是阶级,或者都不是。最重要的是, 政党的差异根据的是统治(domination)的结构,因为政党领袖们通常就是要取得统治结构 中的最高权力(conquest)。在我们一般的术语中,政党不仅是现代统治形式的产物,也是 古代和中世纪统治形式的产物,尽管事实上古代政党与现代政党有基本的差别。既然一个政
党总是为政治控制( Herrschaft)而奋斗,它的组织就总是严密的和“专制的( authoritarian)”。 由于统治形式不同,不先探讨统治形式的差异,就无法讨论政党的结构。因此,我们现在转 向研究所有社会组织中最核心的现象。 在此之前,我们要再对阶级、等级和政党作点更一般的评论:他们的存在要以一个更 大的团体,特别是一个政体结构为前提,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们要被限制在这一团体内。 相反,这样的团体(即使当它的目的是使用共有的军事力量时)超出了政府的边界,这一直 都是时代的常规。在古希腊寡头派和民主派利益的(地区间)关联( solidarity)中,在中世纪 归尔甫派和吉伯林派之间利益的关联中,在宗教斗争年代的加尔文派中,都可以看到这 点:在所有导致地主们的联合(国际农业大会),王公们的联合(神圣联盟,1819年卡斯巴 德决议),社会主义工人的联合,保守主义者的联合(1850年普鲁士保守主义者对俄国干预 的渴望)的方法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但他们的目标并不必然是建立一个新的统治区域, 而主要想影响现存的政体 译者注:归尔甫派,又称教皇派,该派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吉伯林派,又称皇帝派,是支持神圣 马帝国皇帝的派别。两派成员基本上都是意大利封建主,在12至15世纪进行了长期的政治斗争
8 党总是为政治控制(Herrschaft)而奋斗,它的组织就总是严密的和“专制的(authoritarian)”。 由于统治形式不同,不先探讨统治形式的差异,就无法讨论政党的结构。因此,我们现在转 向研究所有社会组织中最核心的现象。 在此之前,我们要再对阶级、等级和政党作点更一般的评论:他们的存在要以一个更 大的团体,特别是一个政体结构为前提,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们要被限制在这一团体内。 相反,这样的团体(即使当它的目的是使用共有的军事力量时)超出了政府的边界,这一直 都是时代的常规。在古希腊寡头派和民主派利益的(地区间)关联(solidarity)中,在中世纪 归尔甫派和吉伯林派⑥之间利益的关联中,在宗教斗争年代的加尔文派中,都可以看到这一 点;在所有导致地主们的联合(国际农业大会),王公们的联合(神圣联盟,1819 年卡斯巴 德决议),社会主义工人的联合,保守主义者的联合(1850 年普鲁士保守主义者对俄国干预 的渴望)的方法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但他们的目标并不必然是建立一个新的统治区域, 而主要想影响现存的政体。 ⑥ 译者注:归尔甫派,又称教皇派,该派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吉伯林派,又称皇帝派,是支持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的派别。两派成员基本上都是意大利封建主,在 12 至 15 世纪进行了长期的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