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社会学方法新规则 1.社会学所关心的不是一个“既定”的客体世界,而是由主体的积极作为所建构和创造 的世界。人以社会的方式改造自然,在使自然“人化”的同时,他们也改变了自身:但是, 他们当然没有创造自然世界,它是独立于人的存在的客观世界。如果说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创造了历史,也因此生存在历史之中,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与更低 级的动物不同,不是由生物的程序规定的。(人所发展的各种理论,通过技术的应用,可能 会影响自然,然而这些理论不可能再建构出自然世界的种种特征来,如同理论在社会世界中 的作为一样。) 2.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因此必须被看作为社会成员的有技能的表现,而不仅是一系列的 机械过程。然而,强调这一点并不是肯定地说行动者完全知道这些技能是什么,或者只是设 法运用这些技术;也不是说社会生活的形式完全可以被理解为行动的各种有意的后果 1.个人能动的范围是有限的。人创造了社会,但是他们是作为历史设定的行动者,而不 是在他们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创造社会的。然而,在两种行为之间并没有一个稳定的边界 种可被称之为有目的的行动,一种则必须从法则的角度分析为一系列“发生的事件”。就社 会学而言,法则分析关键的任务是找到对各种结构特征的解释 2.结构不能被概念化为只是对人的行动所施加的限制,还应该被理解为使动性。这就是 我所称的结构的二重性。结构原则上总是可以从其一系列再生产实践的结构化中得到考察 探究社会实践的结构化,就是要解释行动建构结构是如何发生的,反过来行动又如何具有结 构的。 3.结构化的过程包含着意义、规范和权力的相互交织。这三个概念从分析的角度应该被 平等地作为社会科学的“基本”术语,并且逻辑地暗含在有目的的行动和结构这两个概念之 中:每一个认知的和道德的秩序同时也是一个权力系统,包含着一个“正当性的界面”。 1.社会学的观察者不可能使社会生活成为独立于他关于它的知识之外的有待观察的“现 象”,并作为一种资源,藉此他将它构成为一个“研宄的主题”。在这一点上,他的地位与其 他任何社会成员没有什么不同:“共同知识”不是一系列可改正的条目,而是表征了一个社 会学家和常人都要使用且必须使用的解释框架,以生成社会活动的“意义”,如生成其“可 识别”的种种特征等 2.沉浸于一种生活方式是观察者必须也是唯一能够生成社会活动特征的方法。“沉漫”在 这里一一关系到一种外族的文化一一并不意味着成为某特定社群的“一个完全的成员”,也 不可能意指这一点。“去获知”一种异样的生活方式,就是要知道如何找到这种生活方式自 身的形式,并能作为一个实践的整体参与其中。但是,对于一个社会学观察者而言,这是 种生成各种描述的模式,它必须以社会科学的话语范畴为媒介并转变为这些范畴 原文选自 Anthony Giddens著 New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Basic books Inc, New York.,1976)
37.2 社会学方法新规则* A 1. 社会学所关心的不是一个“既定”的客体世界,而是由主体的积极作为所建构和创造 的世界。人以社会的方式改造自然,在使自然“人化”的同时,他们也改变了自身;但是, 他们当然没有创造自然世界,它是独立于人的存在的客观世界。如果说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创造了历史,也因此生存在历史之中,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与更低 级的动物不同,不是由生物的程序规定的。(人所发展的各种理论,通过技术的应用,可能 会影响自然,然而这些理论不可能再建构出自然世界的种种特征来,如同理论在社会世界中 的作为一样。) 2. 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因此必须被看作为社会成员的有技能的表现,而不仅是一系列的 机械过程。然而,强调这一点并不是肯定地说行动者完全知道这些技能是什么,或者只是设 法运用这些技术;也不是说社会生活的形式完全可以被理解为行动的各种有意的后果。 B 1. 个人能动的范围是有限的。人创造了社会,但是他们是作为历史设定的行动者,而不 是在他们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创造社会的。然而,在两种行为之间并没有一个稳定的边界,一 种可被称之为有目的的行动,一种则必须从法则的角度分析为一系列“发生的事件”。就社 会学而言,法则分析关键的任务是找到对各种结构特征的解释。 2. 结构不能被概念化为只是对人的行动所施加的限制,还应该被理解为使动性。这就是 我所称的结构的二重性。结构原则上总是可以从其一系列再生产实践的结构化中得到考察。 探究社会实践的结构化,就是要解释行动建构结构是如何发生的,反过来行动又如何具有结 构的。 3. 结构化的过程包含着意义、规范和权力的相互交织。这三个概念从分析的角度应该被 平等地作为社会科学的“基本”术语,并且逻辑地暗含在有目的的行动和结构这两个概念之 中:每一个认知的和道德的秩序同时也是一个权力系统,包含着一个“正当性的界面”。 C 1. 社会学的观察者不可能使社会生活成为独立于他关于它的知识之外的有待观察的“现 象”,并作为一种资源,藉此他将它构成为一个“研究的主题”。在这一点上,他的地位与其 他任何社会成员没有什么不同;“共同知识”不是一系列可改正的条目,而是表征了一个社 会学家和常人都要使用且必须使用的解释框架,以生成社会活动的“意义”,如生成其“可 识别”的种种特征等。 2. 沉浸于一种生活方式是观察者必须也是唯一能够生成社会活动特征的方法。“沉浸”在 这里——关系到一种外族的文化——并不意味着成为某特定社群的“一个完全的成员”,也 不可能意指这一点。“去获知”一种异样的生活方式,就是要知道如何找到这种生活方式自 身的形式,并能作为一个实践的整体参与其中。但是,对于一个社会学观察者而言,这是一 种生成各种描述的模式,它必须以社会科学的话语范畴为媒介并转变为这些范畴。 * 原文选自 Anthony Giddens 著 New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Basic Books Inc., New York, 1976)
1.社会学的概念因而遵循我所称的双重解释:(1)在自然科学或者是在社会科学中,任 何一个概括性的理论框架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生活形式本身,其概念必须被当作生成特定的描 述类型的实践活动之模式来把握。这个已经是解释学的任务,它清楚地展示在库恩和其他人 的“新科学哲学”之中。(2)然而,社会学所处理的世界,已是在社会行动者自己采用的意 义框架内建构而成的世界,它又在自己的理论框架内,借助普通语言和技术语言再对这些意 义框架重新解释。这个双重解释相当复杂,因为这种联结不止是一种单向的联结(如舒茨所 持的观点);在社会学中建构的概念,存在着一种不间断的“滑行”,一些概念因此会被另 些概念所挪用一一前者最初之被锻造是用来对后者涉及的行为进行分析的一一从而倾向于 成为该行为的整合的特征(因此事实上在社会科学的专门词汇中潜在地包含着它们的原初用 法) 2.总之,社会学分析基本任务是:(1)以社会科学描述性的元语言( descriptive metalanguages)对纷繁的生活样式进行解释学的阐释和调适;(2)将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 作为人的行动的成就加以阐释 (王广宇译于海校)
D 1. 社会学的概念因而遵循我所称的双重解释:(1)在自然科学或者是在社会科学中,任 何一个概括性的理论框架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生活形式本身,其概念必须被当作生成特定的描 述类型的实践活动之模式来把握。这个已经是解释学的任务,它清楚地展示在库恩和其他人 的“新科学哲学”之中。(2)然而,社会学所处理的世界,已是在社会行动者自己采用的意 义框架内建构而成的世界,它又在自己的理论框架内,借助普通语言和技术语言再对这些意 义框架重新解释。这个双重解释相当复杂,因为这种联结不止是一种单向的联结(如舒茨所 持的观点);在社会学中建构的概念,存在着一种不间断的“滑行”,一些概念因此会被另一 些概念所挪用——前者最初之被锻造是用来对后者涉及的行为进行分析的——从而倾向于 成为该行为的整合的特征(因此事实上在社会科学的专门词汇中潜在地包含着它们的原初用 法)。 2. 总之,社会学分析基本任务是:(1)以社会科学描述性的元语言(descriptive metalanguages)对纷繁的生活样式进行解释学的阐释和调适;(2)将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 作为人的行动的成就加以阐释。 (王广宇 译 于 海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