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科学及其危机 1.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科学被看作人类的生产力之一。科学以许多种方式,使现代 工业体系成为可能:即作为近几百年与科学并驾齐驱的人类心灵的普遍灵巧性的条件;作为 自然和人类世界的信息贮存(在那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中,这种贮存甚至被那些处于较低社会 阶层的人们所分有);更有甚者,还作为研究者智识装备的组成部分,这些研究者的发现则 会对社会生活形式造成决定性影响。就科学可以用作创造社会价值的手段,也就是说,就它 可以作为生产的方法这一点看,科学建构起生产的手段。 2.科学作为生产力和生产手段对社会生活进程有所贡献这一事实,决没有证明实用主义 的知识理论就是合理的。知识的成效性的确在其对真理的承诺中起着作用,但这里所说的成 效性应当被理解为内在于科学的东西,而不应理解为追求外存目的的实用性。一个判断的真 理性检验,不同于对这个判断在人类生活中有何重要性的检验。决定这个判断是真实的还是 虚假的并不取决于人类兴趣,真理的标准是伴随着理论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本身 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着众所周知的变化,但这个事实决没有为别的真理标准提供论据,它只证 明了与给定发展水平上的知识状态相适应的真理标准。即便科学受历史的内在演进的限制, 它也不可能丧失掉它自身独具的特性,不会用功利的目的去曲解这种特性。当然,为驳斥实 用主义知识论和通行的相对主义而提供的理由,并不导致在真理与行动之间加以实证主义的 分割。相反,无论是理论的方向和方法,还是理论的对象,即现实本身,都离不开人。而且, 科学回过头来也会成为历史进程的一个因素。理论与行动的分割本身是一种历史现象。 3.在普遍的经济危机中,科学被证明为社会财富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的许多因素之 今天,这种财富比以往时代更加庞大。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原材料 机器、熟练工人,以及更好的生产方法,但它们并未以应有的方式造福人类。目前这种形式 的社会,已不可能有效地使用它曾发展起来的力量和积聚下来的财富。科学知识在此情况下 也就分担着其他生产力和生产手段的宿命:它的运用和它的高度发展与人类的需求极不适 应。这种状况扼制了科学本身在质和量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正如以往危机过程曾警告我们那 样,经济平衡只有在付出了人类资源和物质资源重大毁灭的代价后才会恢复。 4.掩盖当前危机真正原因的方法之一,是把产生它的责任归之于那些真正效力于改善人 类境况的力量,这首先指的是理性的、科学的思维方式。除了科学思维在工业中的专门应用 外,个人对这种思维的更深入的修习都被打发到“通灵”的名目下,或归为可疑的批判理性 而成为导致危机的决定因素。存在着这种广为流传的看法:理性仅仅是追求日常生活目标的 有用工具:然而它在面临重大课题时则必定缄默不语,让位于灵魂中更具实质性的力量。其 结果便是对一个整体的社会,避免作任何理论上的考察。当代形而上学反对科学主义的斗争,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这些广泛的社会趋向的反映 5.战前,科学实际上就具有一系列局限性。不过,这些局限性并非出于科学对其理性特 性的夸大,而是出于加在科学上的诸种限制:这些限制本身又受到社会境况的日益僵化的制 约。在不脱离科学考察的条件下去描述事实,并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联系类型,这项任务, 最初被确定为资产阶级在反对经院晢学对研究的种种限制的批判斗争中获得自身解放的 原文出自 Max horkheimer著 Critical Theory( Continnum, New York,1982),中译选自李小兵等译《批判理 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1-7页,编者据英译对中译作了校改
30.1 科学及其危机* 1.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科学被看作人类的生产力之一。科学以许多种方式,使现代 工业体系成为可能:即作为近几百年与科学并驾齐驱的人类心灵的普遍灵巧性的条件;作为 自然和人类世界的信息贮存(在那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中,这种贮存甚至被那些处于较低社会 阶层的人们所分有);更有甚者,还作为研究者智识装备的组成部分,这些研究者的发现则 会对社会生活形式造成决定性影响。就科学可以用作创造社会价值的手段,也就是说,就它 可以作为生产的方法这一点看,科学建构起生产的手段。 2. 科学作为生产力和生产手段对社会生活进程有所贡献这一事实,决没有证明实用主义 的知识理论就是合理的。知识的成效性的确在其对真理的承诺中起着作用,但这里所说的成 效性应当被理解为内在于科学的东西,而不应理解为追求外存目的的实用性。一个判断的真 理性检验,不同于对这个判断在人类生活中有何重要性的检验。决定这个判断是真实的还是 虚假的并不取决于人类兴趣,真理的标准是伴随着理论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本身 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着众所周知的变化,但这个事实决没有为别的真理标准提供论据,它只证 明了与给定发展水平上的知识状态相适应的真理标准。即便科学受历史的内在演进的限制, 它也不可能丧失掉它自身独具的特性,不会用功利的目的去曲解这种特性。当然,为驳斥实 用主义知识论和通行的相对主义而提供的理由,并不导致在真理与行动之间加以实证主义的 分割。相反,无论是理论的方向和方法,还是理论的对象,即现实本身,都离不开人。而且, 科学回过头来也会成为历史进程的一个因素。理论与行动的分割本身是一种历史现象。 3. 在普遍的经济危机中,科学被证明为社会财富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的许多因素之 一。今天,这种财富比以往时代更加庞大。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原材料、 机器、熟练工人,以及更好的生产方法,但它们并未以应有的方式造福人类。目前这种形式 的社会,已不可能有效地使用它曾发展起来的力量和积聚下来的财富。科学知识在此情况下 也就分担着其他生产力和生产手段的宿命:它的运用和它的高度发展与人类的需求极不适 应。这种状况扼制了科学本身在质和量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正如以往危机过程曾警告我们那 样,经济平衡只有在付出了人类资源和物质资源重大毁灭的代价后才会恢复。 4. 掩盖当前危机真正原因的方法之一,是把产生它的责任归之于那些真正效力于改善人 类境况的力量,这首先指的是理性的、科学的思维方式。除了科学思维在工业中的专门应用 外,个人对这种思维的更深入的修习都被打发到“通灵”的名目下,或归为可疑的批判理性 而成为导致危机的决定因素。存在着这种广为流传的看法:理性仅仅是追求日常生活目标的 有用工具;然而它在面临重大课题时则必定缄默不语,让位于灵魂中更具实质性的力量。其 结果便是对一个整体的社会,避免作任何理论上的考察。当代形而上学反对科学主义的斗争,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这些广泛的社会趋向的反映。 5. 战前,科学实际上就具有一系列局限性。不过,这些局限性并非出于科学对其理性特 性的夸大,而是出于加在科学上的诸种限制;这些限制本身又受到社会境况的日益僵化的制 约。在不脱离科学考察的条件下去描述事实,并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联系类型,这项任务, 最初被确定为资产阶级在反对经院哲学对研究的种种限制的批判斗争中获得自身解放的一 * 原文出自 Max Horkheimer 著 Critical Theory (Continnum, New York, 1982); 中译选自李小兵等译《批判理 论》(重庆出版社,1989 年),第 1-7 页,编者据英译对中译作了校改
种局部性目标。然而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这个定义就失去其进步的特性,反而使它自己 表现为把科学活动限定在对现象进行描述、分类、概括上,而且不注意把本质的东西与无关 紧要的东西区分开。当对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的关注(这种在启蒙运动中仍占主导地位的东 西)让位于去证明当下社会应当是永恒不变的东西的企图后,一种致命的、瓦解的因素遂浸 入到科学中。科学的成果,至少原本部分地可有助于工业生产,但当面临作为一个整体的社 会进程的问题时,科学却逃避它的责任。而这一点,即使在战前,就是至关紧要的问题;当 时,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冲突接踵而来。科学方法指向存在( being 而不是存在之形成( becoming的问题,而现时的社会形式则被看作是以一种恒常不变型态运 作的机制。这种机制也许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受到干扰,但在任何事变中,它所需要的科学方 法不外是对任何复杂的机械形式都可作出的解释模式。而社会实在,即活动于历史中的人的 发展,具有一种结构。欲把握这个结构,需要在理论上厘定使所有文化关系发生革命变革的 那些深邃的转换过程。欲驾驭这个结构,并不在于简单记录那些正在出现的事件,这是旧式 自然科学运用的方法。科学拒绝以适当方式处理与社会进程相联系的问题,结果便导致一种 内容和方法上的肤浅性,这种肤浅性反过来又表现在对科学涉及的不同领域之间的动态联系 的忽略上,而且还以极为不同的方式影响到科学学科的实际运用。伴随科学视野的如是萎缩 而出现的事实是:一套暧昧的、僵固的、拜物的概念遂能够一直发挥作用;而这时人们真正 需要的则是它们与事件的动态运动相联系,以便对它作出深入的理解。这些概念有:被认作 科学缔造者的自足意识:设定个人及其世界的理性:控制所有事件的永恒自然律;主体和客 体的不变的关系;心灵与自然、灵魂与肉体、以及其他范畴之间的僵固区分。不过,造成这 种缺陷的根源并不在科学本身,而在于那些阻碍科学发展并与内在于科学中的理性成分格格 不入的社会条件 6.自本世纪开始,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就已指出纯粹机械方法的不足之处和不当之处。这 些批评导致了对一些原则的讨论;这些原则涉及到研究得以建立的主要基础,因此,我们现 在也许可以谈论科学中的危机。如今,在这种内在的危机之上,又加上了对科学作为生产手 段的外在不满(因为这种生产手段己不可能在解决普遍需求方面满足人们的期望)。现代物 理学很大程度上已克服其传统方法的缺陷,并重新调整了自身的批判基础。借助于战后形而 上学,尤其是马克斯·舍勒形而上学思想,现代物理学将重新把一个整体的科学的注意力, 转向众多曾被忽视的领域,而且在许多方面为一种较少囿于习常狭隘观念的方法扫清了道 路。在对重要精神现象的描述、在社会类型的勾勒、在知识社会学的发现诸方面,都取得了 富有成效的结果。不过,我们也不应当忘掉这一事实:形而上学的论著几乎都把所谓“生命” 这种具体的实在表述为一种神秘的本质,而不是把它看作在其历史发展中,处于真实、活生 生的社会中的东西,所以,这样的论著在根本上并未促进科学发展,而不过是对科学的否定 形而上学不仅没有指出科学由于眼光近视地集中于分类之上而产生的诸种局限性并与之决 裂,反而把先前时代的片面的科学与理性本身等同起来。它甚至否定判断式思维方式,放任 自身于随意选定的对象,以及那种与科学毫不沾边的方法。哲学人类学应运而生,它以其独 立的思考方式,把人的某些特性绝对化。它用直觉来对抗批判理性,这种直觉摈弃所有限制 性的科学标准,毫无保留地信赖它自身洞见的清晰透彻。因而,形而上学罔顾社会危机原因 的考察,甚至还使考察这种危机的手段每况愈下。由于它实体化了孤立的、抽象理解的人这 个概念,因而低估了对社会进程作理论把握的重要性,因而,导致了一种它自身内的新混乱。 7.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评的科学,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后者之所以也复如 是,是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说它是意识形态的,并不是 说它的参与者们不关心纯粹的真理。任何一种掩盖社会真实本质的人类行为方式,即便是建
种局部性目标。然而从 19 世纪下半叶开始,这个定义就失去其进步的特性,反而使它自己 表现为把科学活动限定在对现象进行描述、分类、概括上,而且不注意把本质的东西与无关 紧要的东西区分开。当对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的关注(这种在启蒙运动中仍占主导地位的东 西)让位于去证明当下社会应当是永恒不变的东西的企图后,一种致命的、瓦解的因素遂浸 入到科学中。科学的成果,至少原本部分地可有助于工业生产,但当面临作为一个整体的社 会进程的问题时,科学却逃避它的责任。而这一点,即使在战前,就是至关紧要的问题;当 时,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冲突接踵而来。科学方法指向存在(being) 而不是存在之形成(becoming)的问题,而现时的社会形式则被看作是以一种恒常不变型态运 作的机制。这种机制也许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受到干扰,但在任何事变中,它所需要的科学方 法不外是对任何复杂的机械形式都可作出的解释模式。而社会实在,即活动于历史中的人的 发展,具有一种结构。欲把握这个结构,需要在理论上厘定使所有文化关系发生革命变革的 那些深邃的转换过程。欲驾驭这个结构,并不在于简单记录那些正在出现的事件,这是旧式 自然科学运用的方法。科学拒绝以适当方式处理与社会进程相联系的问题,结果便导致一种 内容和方法上的肤浅性,这种肤浅性反过来又表现在对科学涉及的不同领域之间的动态联系 的忽略上,而且还以极为不同的方式影响到科学学科的实际运用。伴随科学视野的如是萎缩 而出现的事实是:一套暧昧的、僵固的、拜物的概念遂能够一直发挥作用;而这时人们真正 需要的则是它们与事件的动态运动相联系,以便对它作出深入的理解。这些概念有:被认作 科学缔造者的自足意识;设定个人及其世界的理性;控制所有事件的永恒自然律;主体和客 体的不变的关系;心灵与自然、灵魂与肉体、以及其他范畴之间的僵固区分。不过,造成这 种缺陷的根源并不在科学本身,而在于那些阻碍科学发展并与内在于科学中的理性成分格格 不入的社会条件。 6. 自本世纪开始,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就已指出纯粹机械方法的不足之处和不当之处。这 些批评导致了对一些原则的讨论;这些原则涉及到研究得以建立的主要基础,因此,我们现 在也许可以谈论科学中的危机。如今,在这种内在的危机之上,又加上了对科学作为生产手 段的外在不满(因为这种生产手段已不可能在解决普遍需求方面满足人们的期望)。现代物 理学很大程度上已克服其传统方法的缺陷,并重新调整了自身的批判基础。借助于战后形而 上学,尤其是马克斯·舍勒形而上学思想,现代物理学将重新把一个整体的科学的注意力, 转向众多曾被忽视的领域,而且在许多方面为一种较少囿于习常狭隘观念的方法扫清了道 路。在对重要精神现象的描述、在社会类型的勾勒、在知识社会学的发现诸方面,都取得了 富有成效的结果。不过,我们也不应当忘掉这一事实:形而上学的论著几乎都把所谓“生命” 这种具体的实在表述为一种神秘的本质,而不是把它看作在其历史发展中,处于真实、活生 生的社会中的东西,所以,这样的论著在根本上并未促进科学发展,而不过是对科学的否定。 形而上学不仅没有指出科学由于眼光近视地集中于分类之上而产生的诸种局限性并与之决 裂,反而把先前时代的片面的科学与理性本身等同起来。它甚至否定判断式思维方式,放任 自身于随意选定的对象,以及那种与科学毫不沾边的方法。哲学人类学应运而生,它以其独 立的思考方式,把人的某些特性绝对化。它用直觉来对抗批判理性,这种直觉摈弃所有限制 性的科学标准,毫无保留地信赖它自身洞见的清晰透彻。因而,形而上学罔顾社会危机原因 的考察,甚至还使考察这种危机的手段每况愈下。由于它实体化了孤立的、抽象理解的人这 个概念,因而低估了对社会进程作理论把握的重要性,因而,导致了一种它自身内的新混乱。 7. 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评的科学,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后者之所以也复如 是,是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说它是意识形态的,并不是 说它的参与者们不关心纯粹的真理。任何一种掩盖社会真实本质的人类行为方式,即便是建
立在相互争执的基础上,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认为信仰、科学理论、法规、文化体制这些 哲学的、道德的、宗教的活动皆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说法,并不是攻击那些发明这些行当的 个人,而仅仅陈述了这些实在现象在社会中所起的客观作用。自圆其说的观点以及具有不可 辩驳的高质量的理论性、美学性作品,在某种情形下发挥着意识形态作用:相反,许多幻象, 却不是意识形态的形式。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成员的出现必然依赖它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只有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利益之间的冲突的紧张程度已达到即使芸芸众生也 能透过现象而洞悉真正发生的事情时,完整意义上的有意识的意识形态构制才会露面。就现 存社会日益面临其内部紧张所造成的危险这一点看,为维护一种意识形态所花费的能量遂会 愈发增大,最终,只有用暴力作武器来支撑这种意识形态了。罗马帝国越是受到爆炸性内部 力量的威胁,凯撒就越想重振对国家的古老的狂热崇拜,试图恢复失去的统一感。基督教迫 害以及罗马帝国衰亡之后的几个时代,还提供了一些诸如此类的怵人范例。在这些时期的科 学中,其意识形态的方面通常与其说是表现为虚假的判断,毋宁说是缺乏清晰明白性,即表 现在其暧昧不清、其晦涩的语言、其提出的问题的方式、其方法、其研究的方向上,首先, 表现在它闭而不见的那些东西上。 8.在当前,科学的力量映照出充斥着种种矛盾的经济。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被垄断所控制, 然而在世界范围中,它又分崩离析、混乱不堪。它虽然更加发达,然而比以往更无力使人类 摆脱困境。同样,科学也表现出双重矛盾。首先,科学认定这样一个原则,即它的每一步都 具有批判的根基,然所有步骤中最重要的一步即科学任务的确定,却缺乏理论的根基,似乎 是随意选定的。第二,科学必须涉及全部关系领域的知识,然而,它对它自身的存在以及它 工作的方向所依赖的全部关系领域,即社会,却尚未实在地把握住。两对矛盾是紧密联系着 的。以整体方式揭示社会生活进程的过程,必然伴随对规律的发现,这些规律驾驭着科学和 其他活动所表现出的表面的随意性。因为,科学工作的范围和方向的确并不仅仅取决于它自 身的趋向,而在根本意义上取决于社会生活之必需。尽管有这条规律,但作为上个世纪科学 进程发展特征的,仍然是理智能量的浪费和分散。那个时期的哲学家们正是在这一点上不断 地批评科学。不过,这种情形不可能由纯粹的理论洞见所改变,就象它不可能被科学的意识 形态功能所改变一样,只有科学赖以成立的真实条件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才能取得这样的 9.认为文化与经济关系相联系以及与这些关系所产生的利益冲突相联系,使文化失去和 谐这种说法,并没有揭示出与之相关的现实,也没有揭示出物质和精神价值的重要性。当然, 它否认唯心主义关于世界是绝对精神的表现和产物的论题,因为它拒绝把精神看作是可以与 历史存在相分离的东西或相独立的东西。不过,我们可以认为,唯心主义基本上并非固执于 这种成问题的形而上学,而是奋力于富有成效地发展人的诸种精神能力。假如这是可以成立 的,那么,关于观念秩序不具独立性的唯物主义论题,就比大部分现代形而上学,更接近德 国古典哲学。因为努力弄清阻碍和毁灭人类生活的原因,以及有效地让经济服务于人,比那 些罔顾历史进程而教条主义地强调精神优先性的作法,更有助于开发人的精神能力 10就我们能够有理由谈及的科学中的危机看,这种危机离不开普遍的危机。历史进程已 在作为一种生产力的科学之上施加了诸种限制,而这种限制表现在科学的不同部类:在它们 的内容和形式上、在它们的主题和方法上。此外,科学作为生产手段尚未适当地运用。对科 学危机的理解依赖于一种有关当下社会境况的正确理论:因为作为社会功用的科学在当前反 映着与社会的诸种矛盾
立在相互争执的基础上,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认为信仰、科学理论、法规、文化体制这些 哲学的、道德的、宗教的活动皆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说法,并不是攻击那些发明这些行当的 个人,而仅仅陈述了这些实在现象在社会中所起的客观作用。自圆其说的观点以及具有不可 辩驳的高质量的理论性、美学性作品,在某种情形下发挥着意识形态作用;相反,许多幻象, 却不是意识形态的形式。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成员的出现必然依赖它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只有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利益之间的冲突的紧张程度已达到即使芸芸众生也 能透过现象而洞悉真正发生的事情时,完整意义上的有意识的意识形态构制才会露面。就现 存社会日益面临其内部紧张所造成的危险这一点看,为维护一种意识形态所花费的能量遂会 愈发增大,最终,只有用暴力作武器来支撑这种意识形态了。罗马帝国越是受到爆炸性内部 力量的威胁,凯撒就越想重振对国家的古老的狂热崇拜,试图恢复失去的统一感。基督教迫 害以及罗马帝国衰亡之后的几个时代,还提供了一些诸如此类的怵人范例。在这些时期的科 学中,其意识形态的方面通常与其说是表现为虚假的判断,毋宁说是缺乏清晰明白性,即表 现在其暧昧不清、其晦涩的语言、其提出的问题的方式、其方法、其研究的方向上,首先, 表现在它闭而不见的那些东西上。 8. 在当前,科学的力量映照出充斥着种种矛盾的经济。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被垄断所控制, 然而在世界范围中,它又分崩离析、混乱不堪。它虽然更加发达,然而比以往更无力使人类 摆脱困境。同样,科学也表现出双重矛盾。首先,科学认定这样一个原则,即它的每一步都 具有批判的根基,然所有步骤中最重要的一步即科学任务的确定,却缺乏理论的根基,似乎 是随意选定的。第二,科学必须涉及全部关系领域的知识,然而,它对它自身的存在以及它 工作的方向所依赖的全部关系领域,即社会,却尚未实在地把握住。两对矛盾是紧密联系着 的。以整体方式揭示社会生活进程的过程,必然伴随对规律的发现,这些规律驾驭着科学和 其他活动所表现出的表面的随意性。因为,科学工作的范围和方向的确并不仅仅取决于它自 身的趋向,而在根本意义上取决于社会生活之必需。尽管有这条规律,但作为上个世纪科学 进程发展特征的,仍然是理智能量的浪费和分散。那个时期的哲学家们正是在这一点上不断 地批评科学。不过,这种情形不可能由纯粹的理论洞见所改变,就象它不可能被科学的意识 形态功能所改变一样,只有科学赖以成立的真实条件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才能取得这样的 成功。 9. 认为文化与经济关系相联系以及与这些关系所产生的利益冲突相联系,使文化失去和 谐这种说法,并没有揭示出与之相关的现实,也没有揭示出物质和精神价值的重要性。当然, 它否认唯心主义关于世界是绝对精神的表现和产物的论题,因为它拒绝把精神看作是可以与 历史存在相分离的东西或相独立的东西。不过,我们可以认为,唯心主义基本上并非固执于 这种成问题的形而上学,而是奋力于富有成效地发展人的诸种精神能力。假如这是可以成立 的,那么,关于观念秩序不具独立性的唯物主义论题,就比大部分现代形而上学,更接近德 国古典哲学。因为努力弄清阻碍和毁灭人类生活的原因,以及有效地让经济服务于人,比那 些罔顾历史进程而教条主义地强调精神优先性的作法,更有助于开发人的精神能力。 10 就我们能够有理由谈及的科学中的危机看,这种危机离不开普遍的危机。历史进程已 在作为一种生产力的科学之上施加了诸种限制,而这种限制表现在科学的不同部类:在它们 的内容和形式上、在它们的主题和方法上。此外,科学作为生产手段尚未适当地运用。对科 学危机的理解依赖于一种有关当下社会境况的正确理论;因为作为社会功用的科学在当前反 映着与社会的诸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