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本刊特稿一 住宅,使自然与人类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同自 二是以土地为核心的触资经营:三是市政运营,包括BOT、 然交融的社会”。像大上海都市圈、长江流城、京津唐都市圈, BO、TOT、PPP等模式;四是开发区经营:五是历史地段经 都应该进行跨区域的经济与杜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性杜会整 营:六是历史记忆的开发经营;七是招商经营;八是会展经 体协调发展的战路模式。 营;九是城市空间资源与空间经营(包括广告、冠名权等): 第三,重建中国乡村的“草根文化”,构建广泛意义上的 十是城市产品品牌经营等。 “城市文明普及率”,并在“自然一空间一城乡系统”的二 上述表明:一个好的城市理论,不能代替一个城市的好理 维城乡立体规划前提下,构建原来农村地带的城市生活方式, 论,我们应上下以求索,构建每一个城市的好理论! 并把农村的建筑文化作为中国乡村的“地景文化”来开发。 第四,构建中国区域经济板块管理模式。坚定不移地实行 注释: 以大城市为主导,大中小城市并举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把乡 ①本论文是笔者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图城 村、乡镇的发展作为大城市发腰的结构性体系来开发,并在形 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项目批准号为:03ASH004)中的一 成整体性认同和规划战略认同的基础上,专门进行城市带、都 部分。 市圈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城乡关系的协调 ②本文与《中国减市评论》中的“合理性危机':当代中国 与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一文是姊妹篇。 第五,进一步推行“城市制度再投人体系”,构建跨江、 ③2004年9月18日笔者组织了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4位硕士 跨河和跨区域的大城市体系,突破传统城市的白然、行政壁 研究生对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沈阳、西安六城市分别进 垒,引导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其核心概念是创造 行了市民电话调查。 “长江南北的经济融合体系”,构造新的生产力布局空间, 第六,建立中国城市化人口分流的宏观控制机制,使城市 参考文献: 人口的流动呈现正态分布结果。如构建中国六大城市发展区, 「1]哈贝玛新,刘北成译.合法化危机.中译奢序言,台北:桂 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 冠图书胶份有限公司,2001 以辽宁城市群为主体的东北城市群带体系、四川城市群、武汉 [2][3][4][5][6]〔7][8]哈柏玛斯,刘北成泽.合法化 城市群;构建沿长江大中小城市带、沿黄河大中小城市带;开 危机.台北:桂冠困书股份有很公司,2001:4、68、15、48、 发沿海、沿江、沿边、沿路城市经济体系;创建“城市文化资 49、96、123 本”运作机制等。以江苏为例:江苏7300万人的城市流动模[9]杨重光、梁本凡.中国城市经济创新透视.北京:中国社 式及模型应该先期构建,至少提出5000万人的城市化模式, 会科学出版社,2002:15-17 即5000万人应该居住在中心镇以上的居住社区内。在未来10 [10]玉德拉斯,李培林译.农民社会的终结.北京:中国科学 年左右的时间里,苏锡常都市带的城市人口应该超过1000万, 文款出版社,1991:284、300 南京都市医城市化人口应该超过1000万,徐州都市圈人口超 [1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 过200万,其他地级城市如连云港、准安、盐城、南通、泰 1989:79-80 州、宿迁、准安未来的发展都应该形成80一100万以上的人口 编辑李梅 规模。31个地级市加上200个左 右的重点镇,完全有可能完成 5一6千万人口的城市化模式。但 这个战略思考必须有政策导向的 配合,包括消除歧视性的户口、 就学和就业政策;必须有时间进 程规划,使这种人口城市化分流 模式逐步在全国推广。 第七,从“城市经营”向 “城市运行与行销”转型。真正 的城市经营还不完全是土地的经 营,城市经营的核心应该是城市 的价值与城市品牌,最佳人居城 市、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才是城 市经营的根木。经营城市可以分 为这样几大类:一是“城市文化 资本”的开发,创造历史性的和 现实性的物化资源,如创意产 摄 业、旅游资源的创造与开发等; 万方数据住宅,使自然与人类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同自 然交融的社会”。像大上海都市圈、长江流域、京津唐都市周, 都应该进行跨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性社会整 体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 第三,重建中国乡村的“草根文化”,构建广泛意义上的 “城市文明普及率”,并在“自然——空间——城乡系统”的二 维城乡立体规划前提下.构建原来农村地带的城市牛活方式, 并把农村的建筑文化作为中国乡村的“地景文化”来开发。 第四.构建中国区域经济板块管理模式。坚定不移地实行 以大城市为主导,大中小城市并举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把乡 村、乡镇的发展作为大城市发展的结构性体系来开发,并在形 成整体性认同和规划战略认同的基础上,专门进行城市带、都 市圈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城乡关系的饰调 与统筹发展。 第五,进一步推行“城市制度再投人体系”,构建跨江、 跨河和跨区域的大城市体系,突破传统城市的自然、行政壁 垒,引导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其核心概念是创造 “长江南北的经济融合体系”,构造新的生产力布局空间。 第六.建立中国城市化人口分流的宏观控制机制,使城市 人口的流动呈现正态分布结果。如构建中国六大城市发展区, 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 以辽宁城市群为主体的东北城市群带体系、四JI【城市群、武汉 城市群;构建沿长江大中小城市带、沿黄河太中小城TfJ带;开 发沿海、沿江、沿边、沿路城市经济体系;创建“城市文化资 本”运作机制等。以江苏为例:江苏7300万人的城市流动模 式及模型应该先期构建,至少提出5000万人的城市化模式, 即5000万人应该居住在中心镇以上的居住社区内。在未来10 年左右的时间里,苏锡常都市带的城市人口应该超过1000万, 南京都市豳城市化人口应该超过1000万,徐州都市圈人口超 过200万,其他地级城『仃如连云港、淮安、盐城、南通、泰 州、宿迁、淮安未来的发展都应该形成80一100万眦上的人口 规模。31个地级市加上200个左 右的重点镇,完全有可能完成 5—6千万人口的城市化模式。但 这十战略思考必须有政策导向的 配合,包括消除歧视性的户口、 就学和就业政策;必须有时问进 程规划,使这种人口城市化分流 模式逐步在全国推广。 第七,从“城市经营”向 “城市运行与行销”转型。真正 的城市经营还不完全是土地的经 营,城市经营的核心应该是城市 的价值与城市品牌,最佳人居城 市、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才是城 市经营的根本。经营城市可以分 为这样几大类:一是“城市文化 资本”的开发,创造历史性的和 现实性的物化资源,如创意产 业、旅游资源的创造与开发等; 二是以土地为核心的融资经营;三是『厅政运营,包括BOT、 BO、TOT、PPP等模式:四是开发区经营;血是历史地段经 营;六是历史记忆的开发经营;七是招商经营;八是会展经 营;九是城市空间资源与空间经营(包括广告、冠名权等); 十是城市产品品牌经营等。 上述表明:一个好的城市理论,不能代替一个城市的好理 论。我们应上下以求索,构建每一个城市的好理论! 注释: ①本论文是笔者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占、项目《中国城 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项目批准号为:03ASH004)中的一 部分。 ②本文与《中国城市评论》中的“‘合理性危机’:当代中国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一文是姊蛛篇。 ③2004年9月18日笔者组织了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4位硕士 研究生对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沈阳、西安六城市分刺进 行了市民电话调查。 参考文献: [1]哈贝玛斯,刘北成译合法化危机申译者序言台北:桂 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1 [2][3][4][5][6][7][8]哈柏玛斯,刘北成译合法化 危机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岱司.2(-)0I:4、68、15、48、 49、96、123 [9]杨重光、粱本凡.中国城市经济创新透视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2:15—17 [10]孟德拉斯,李培林译.农民社会的终结.北京:中国科学 文献出版社,1991:284、300 [1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L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 1989:79-80 编辑李梅 万方数据 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