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本刊特稿 于我们的城市管理者通常是四五年一届,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科 恰是城市化不充分的一种结果,因而也只有在城市化的发展中 学的认识不充分,或者缺乏管理经验,因而需要对城市的主要 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管理者进行城市科学理论与城市管理科学知识的培训,建立城 二、中国城市化社会问题—操作层面的思考 市主要管理者的必修课制度,并形成定期学习城市新知识的制 从城市操作层面来思考中国城市化社会问题,主要有8个 度。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学里几乎没有城市管理学科专门培 方面: 养的人才,而当今中国的城市是663座,未米15年可能会超 问题一:城市定位缺乏差异化,缺乏唯一性。城市发展战 过1000座,城市发展中的一切变化,都需要政策和策略的及 略雷同,城巾越来越趋向同质化发展,如前一阶段中国要抽生 时调整与之相适应,需要新的城市知识武装的城市管理者。 产加工制造业,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定位搞加工制造业,日前全 城市化过程是社会结构变迁的集中体现。提高地域生产力 国又兴起服务产业定位雷同的新高潮。 水平,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唯一途径;而城 问题二: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理论及功能认识不 市化的最终解决依赖于土地的第三次革命,即真正符合市场规 足一失去了-一次大城市的发展机会。改革开放20年来,自 律的土地流转机制,使农业人口问城市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合理 然障得和行政壁垒章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负面影响因素之一: 的土地资本的运作过程。 中国缺乏典型的跨江、跨区域发展的城市,如大上海都市圈就 未能成为一种发展战略。 城市化社会问题的理性认知 问题三:规划理念严重落后。没有对区域都市圈、都市带 的整体规划,区域都市圈的功能不明显,整合度低;城市间的 总的来说,城市市民对中国的城市化是认同的,人们认识 行政壁垒明显,形成不了共生的竞争关系。此外,在人才使 到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社会全体成员的整体观念与行为的变化 用、经济合作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理念和政策机制。 过程,即市民社会的构建过程。笔者通过调查、相关文献及 问题四:未能构建大以域范周的城乡一体化这域经济板 城市化的整体研究,现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从一 块,并在板块经济的体系下,进行区域性经济与社会发展规 种危机处理的角度提出如下认知: 划;缺乏城乡与自然结合的立体区域性规划。 一、城市杜会主流文化缺乏的思考 问题五:城市核心竟争力的总目标有偏差。也即单纯追求 中国城市化最显性的社会变迁,往往集中表现为观念与 综合竞争力,对城市发展构成误导,使之缺乏综合竞争力与特 行为的变迁。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对 色竞争力相结合的构建模式,而更多的城市应该创造特色竞争 这种变迁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说:“变革观念同时也主宰 力。 现代经济与现代技术。但经济技术领域的变革通常受到可利用 问题六:生态建设缺乏力度,新兴的城市生态理论、循环 资源的限制。政治领域的变革里情况也差不多。现存的体制结 经济理念、循环社会理论、后工业社会理论在很多地方还没有 构,对立竞争集团的否决权,以及某种程度上的传统彩响,都 得到充分关注和认识。 会限制其中的创新活动。而表现符号和表现形式的变革却在文 问题七:城市经营手段单一,管理模式陈旧,未能形成 化领域内通行无阻…先锋派观念一且为人接受,它将在礼 “客户型城市管理模式”,城市经营方式还单纯地集中在土地使 节、道德以至政治领城内确立起文化至上的制发化形式。”m 用权的经营方面。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种典型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的 问题八:城市国际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国际化运营方 过程,面对新的社会关系和人口的大迁移,旧的价值观念与文 面、国际化服务能力方面、国际化产业链的整合方面、国际化 化体系逐渐被打破,而新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体系未能形成,加 机构设置等方面。 之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冲撞,城市社会 三、城市化战路选择一城市运营与行销层面的思考 越来越峡乏主流文化,更缺乏对城市社会的整体文化认同。人 面对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我们应该以决策程序的科学、决 们的行为处在一个传统文化行为丧失、变异,新的行为文化以 策方式的科学、决策责任的科学来应对: 多元化的形式呈现这样的杜会环境之中,杜会成员的行为缺乏 第一,城市的发展不能沿循传统五年规划模式进行,而是 整体规范,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失范和越轨行为,如集体犯 要进行至少30年以上的长期规划。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 罪、仇富心理、椭败现象、假日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 2000年的规划都是在上个世纪0年代提出的。我们应该根据 我们应该看到,城市化进程必然会冲击传统并形成新的城 现在的人口发展规律和上地利用规律,结合自然环境保护的战 市社会冲突,引发新的城市社会问题,如新的社区结构与变迁 路,构建50年以上的规划模式:其中最重婴的是认真执行城 问题、封闭式的新型小区管理与社会区隔问题、虚拟社区引发 市规划中的控制性规划,控制性规划至少要提前做30年,并 的新型道德问题、新型消费伦理问题、市民公共空间需求问 形成严格的法律程序。在美国很多公共资源和自然保护区,都 题、知识失业问题、信息社会的非均衡问题、非正式组织的发 有100年左右的规划限制。 展问题等。但没有当代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仍然可能存在 第二,进行城市与乡村及大区域范围的“自然一空 着某些社会问题,如老龄化、空巢家庭等问题,此类社会问题 间一城乡系统”的三维城乡立体规划。1985年甘本学者岸根 从城市产生那天起就已存在,但却可能因为城市化准备不足, 卓朗提出了“自然一空间-一人类系统”的三维城乡立体规 城市的制度性投人不充分,使得传统社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 划体系,其基本思路是“创造自然与人类信息交换场”,即以 被强化和激化,甚至是合法化。不过,这些社会问题可以说恰 农、林、水产和自然山水,配以学府、文化设施、先进产业、 4 万方数据于我们的城市管理者通常是四五年一届,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科 学的认识不充分,或者缺乏管理经验,因而需要对城市的主要 管理者进行城市科学理论与城市管理科学知识的培洲,建立城 市主要管理者的必修课制度,并形成定期学习城市新知识的制 度。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学里几乎没有城市管理学科专门培 养的人才.而当今中国的城市是663座,未来15年可能会超 过1000座,城市发展中的一切变化,都需要政策和策略的及 时调整与之相适应,需要新的城市知识武装的城市管理者。 城市化过程是社会结构变迁的集中体现。提高地域生产力 水平,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唯一途径:而城 市化的最终解决依赖于土地的第三次革命,即真正符合市场规 律的土地流转机制,使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合理 的土地资本的运作过程。 城市化社会问题的理性认知 总的来说,城市市民对中国的城市化是认同的,人们认识 到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社会全体成员的整体观念与行为的变化 过程,即市民社会的构建过程。笔者通过调查④、相关文献及 城市化的整体研究,现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从一 种危机处理的角度提出如下认知: 一、城市杜会主流文化缺乏的思考 中国城市化最显性的社会变迁,往往集中表现为观念与 行为的变迁。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书中对 这种变迁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说: “变革观念同时也主宰 现代经济与现代技术。但经济技术领域的变革通常受到可利用 资源的限制。政治领域的变革里情况也差不多。现存的体制结 构,对宦竞争集团的否决权,以及某种程度上的传统影响,都 会限制其中的创新活动。而表现符号和表现形式的变革却在文 化领域内通行无阻……先锋派观念一旦为人接受,它将在礼 节、道德以至政治领域内确寺起文化至上的制度化形式。”[hi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种典型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的 过程,面对新的社会关系和人口的大迁移,旧的价值观念与文 化体系逐渐被打破,而新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体系束能形成,加 之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冲撞,城市社会 越来越缺乏主流文化,更缺乏对城市社会的整体文化认同。人 们的行为处在一个传统文化行为丧失、变异,新的行为文化以 多元化的形式呈现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 整体规范,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失范和越轨行为,如集体犯 罪、仇富心理、腐败现象、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 我们应该看到.城市化进程必然会冲击传统井形成新的城 市社会冲突,引发新的城市社会问题,如新的社区结构与变迁 问题、封闭式的新型小区管理与社会区隔问题、虚拟社区引发 的新型道德问题、新型消费伦理问题、市民公共空问需求问 题、知识失业问题、信息社会的非均衡问题、非正式组织的发 展问题等。但没有当代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仍然口J能存在 着某些社会问题,如老龄化、空巢家庭等同题,此类社会问题 从城市产生那天起就已存在,但却可能固为城市化准备不足, 城市的制度性投人不充分,使得传统社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 被强化和激化,甚至是合法化。不过,这些社会问题可以说恰 4 恰是城市化不充分的一种结果,因而也只有在城市化的发展中 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二、中国城市化社会问题——操作层面的思考 从城市操作层面来思考中国城市化社会问题,主要有8个 方面: 问题一:城市定位缺乏差异化,缺乏唯一性。城市发展战 略雷同,城市越来越趋向同质化发展,如前一阶段中国要搞生 产加工制造业.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定位搞加工制造业.目前全 国又兴起服务产业定位雷同的新高潮。 问题二: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理论及功能认识不 足——失去了·次大城市的发展机会。改革开放20年来.自 然障碍和行政壁垒障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负而影响因素之一。 中国缺乏典型的跨江、跨区域发展的城市,如大上海都市圈就 未能成为一种发展战略。 问题三:规划理念严蘑落后。没有对区域都市圈、都市带 的整体规划,区域都市圈的功能不明显,整合度低;城市间的 行政壁垒明显,形成不了共生的竞争关系。此外,在人才使 用、经济台作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理念和政策机制。 问题四:未能构建大区域范同的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板 块,并在板块经济的体系下,进行区域性经济与社会发展规 划;缺乏城乡与自然结合的立体区域性规划。 问题五: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总目标有偏差。也即单纯追求 综合竞争力,对城市发展构成误导,使之缺乏综合竞争力与特 色竞争力相结合的构建模式,而更多的城市应该创造特色竞争 力。 问题六:生态建设缺乏力度,新兴的城市生态理论、循环 经济理念、循环社会理论、后工业社会理论在很多地方还没有 得到充分关注和认识。 问题七:城市经营手段单一,管理模式陈旧,未能形成 “客户型城市管理模式”,城市经营方式还单纯地集中在土地使 用权的经营方面。 问题八:城市国际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国际化运营方 面、国际化服务能力方面、国际化产业链的整合方面、国际化 机构设置等方面。 三、城市化战略选择——城市运营与行销层面的思考 面对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我们应该以决策程序的科学、决 策方式的科学、决策责任的科学束应对: 第一,城市的发展不能沿循传统五年规划模式进行,而是 要进行至少30年以上的长期规划。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 2000年的规划都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我们应该根据 现在的人口发展规律和上地利用规律.结合自然环境保护的战 略,构建50年以上的规划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认真执行城 市规划中的控制性规划,控制性规划至少要提前做30年,并 形成严格的法律程序。在美国很多公共资源和自然保护区,都 有lOO年左右的规划限制。 第二.进行城市与乡村及大区域范围的“自然——空 间——城乡系统”的三维城乡立体规划。1985年日本学者岸根 卓朗提出了“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三维城乡立体规 划体系,其基本思路足“创造自然与人类信息交换场”,即以 农、林、水产和自然山水,配以学府、文化设施、先进产业、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