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篇,科技战略16篇,技术哲学1篇。科技史论文总计48篇,大致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 属于中外科技交流史的至少有12篇,个别论文采用了文化人类学或文化遗产研究的视角。 科学文化方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仍然属于科技史领域。王玉民的《以尺量天一一中国古 代自视尺度天象记录的量化与归算》在200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获 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在组织和支持大项目的同时,我所也为自由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进入创新体系 以来,研究所为每位基地内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他们进行自由研究。鉴于科技史 学科的基础性特点,研究所至今未采取按照科研人员的不同职称收取创收人头费的做法。 2.4科研成果的影响 十年来,自然科学史所每年出版若干种图书,发表数十篇甚至百余篇文章和研究报告 其中,只有少部分文章发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原《中国科技史料》) 《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期刊上,绝大多数文章发表在其他30种以上的中文期刊和少数外文 期刊上。近年来,有向史学、交叉学科、大学学报等期刊投稿的趋势 自然科学史所出版的论著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2001年5月,由席泽 宗院士任首席科学家之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获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 联合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 《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卢嘉锡主编)集中展示了中国科技史家数十年的研究成果 改变了主要靠李约瑟阐释中国科技传统的局面。2007年,丛书的《思想卷》(席泽宗主编) 获得郭沫若历史学二等奖励,《水利卷》(周魁一主编)获三等奖。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路甬祥主编)为抢救传统技艺、研究和保护技术文化遗产奠定 了重要的学术基础,2006年获得“中华优秀图书奖”(国家新闻出版署最高图书奖)。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路甬祥主编)已出版26种。其中,《两弹一星工 程与大科学》获解放军总政治部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田 淼著)获郭沫若历史学提名奖,另有几卷获媒体的奖励。美国和俄罗斯的出版社和研究机构 正筹划将《丛书》选译成英文和俄文 以上这些著作是自然科学史所与国内兄弟单位的同行通力合作的成果。团结国内外同 仁,共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这已成为自然科学史所的一个传统。这种做法在国际合作中也 取得了成效。比如,郭书春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林力娜( Karine chemla)合作完成的 中法对照本《九章算术》( Neuf Chapitres)于2006年获法兰西学院( Institut de france) 古典文献学院的平山郁夫奖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1998年)、《中华文化通志·科技典》(1998年起出版)、《新 世纪科学史系列》、《贝尔实验室:现代高科技的摇篮》(1999年)、《卡文迪什实验室:现代 科学革命的圣地》(1999年)、《中国物理学史大系》(2001年前后)、《中国数学史大系》等 著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也有很大影响 刘钝等在科学文化方面翻译了《科学的统治一一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一种文 化?一一关于科学的对话》、《爱因斯坦恩怨史一一德国科学的兴衰》等十多种译著,集为《哲 人石·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系列》,出版后受到学界同行和读者们的欢迎 3问题与思考 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老问题和新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需要努力解 决 3.1多元、分散的格局5 篇,科技战略 16 篇,技术哲学 1 篇。科技史论文总计 48 篇,大致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 属于中外科技交流史的至少有 12 篇,个别论文采用了文化人类学或文化遗产研究的视角。 科学文化方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仍然属于科技史领域。王玉民的《以尺量天——中国古 代自视尺度天象记录的量化与归算》在 2004 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 年获 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在组织和支持大项目的同时,我所也为自由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进入创新体系 以来,研究所为每位基地内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他们进行自由研究。鉴于科技史 学科的基础性特点,研究所至今未采取按照科研人员的不同职称收取创收人头费的做法。 2.4 科研成果的影响 十年来,自然科学史所每年出版若干种图书,发表数十篇甚至百余篇文章和研究报告。 其中,只有少部分文章发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原《中国科技史料》)、 《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期刊上,绝大多数文章发表在其他 30 种以上的中文期刊和少数外文 期刊上。近年来,有向史学、交叉学科、大学学报等期刊投稿的趋势。 自然科学史所出版的论著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7—9]。2001 年 5 月,由席泽 宗院士任首席科学家之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获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 联合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 《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卢嘉锡主编)集中展示了中国科技史家数十年的研究成果, 改变了主要靠李约瑟阐释中国科技传统的局面。2007 年,丛书的《思想卷》(席泽宗主编) 获得郭沫若历史学二等奖励,《水利卷》(周魁一主编)获三等奖。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路甬祥主编)为抢救传统技艺、研究和保护技术文化遗产奠定 了重要的学术基础,2006 年获得“中华优秀图书奖”(国家新闻出版署最高图书奖)。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路甬祥主编)已出版 26 种。其中,《两弹一星工 程与大科学》获解放军总政治部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田 淼著)获郭沫若历史学提名奖,另有几卷获媒体的奖励。美国和俄罗斯的出版社和研究机构 正筹划将《丛书》选译成英文和俄文。 以上这些著作是自然科学史所与国内兄弟单位的同行通力合作的成果。团结国内外同 仁,共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这已成为自然科学史所的一个传统。这种做法在国际合作中也 取得了成效。比如,郭书春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林力娜(Karine Chemla)合作完成的 中法对照本《九章算术》(Neuf Chapitres)于 2006 年获法兰西学院(Institut de France) 古典文献学院的平山郁夫奖。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1998 年)、《中华文化通志·科技典》(1998 年起出版)、《新 世纪科学史系列》、《贝尔实验室:现代高科技的摇篮》(1999 年)、《卡文迪什实验室:现代 科学革命的圣地》(1999 年)、《中国物理学史大系》(2001 年前后)、《中国数学史大系》等 著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也有很大影响。 刘钝等在科学文化方面翻译了《科学的统治——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一种文 化?——关于科学的对话》、《爱因斯坦恩怨史——德国科学的兴衰》等十多种译著,集为《哲 人石·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系列》,出版后受到学界同行和读者们的欢迎。 3 问题与思考 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老问题和新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需要努力解 决。 3.1 多元、分散的格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