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法在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的应用。这个项目结题不久,科学院再次批准自然科学史所承担一 个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综合研究”(罗桂环任首席科学家)。 2000年以来,先后在科技战略和科学文化方向设立了一些课题,但这些课题规模一般 不大。在科学文化方向,2003年科学院批准了方在庆的“百人计划”项目,该项目旨在研 究“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从经费支持力度看,百人计划大致相当于一个科技史的重大项 目或重要方向项目 自2006年进入科学院创新三期以来,自然科学史所争取到了两个较大的科学院知识创 新工程项目—一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与编著(王扬宗、汪前进主持)、中外科学技术发展比 较研究(张柏春主持),并筹划另一个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一一中国近现代生物学史研究(罗 桂环主持)。 2.2古代科技史方向的研究项目 我所古代科技史方向一直都有较大的研究项目。当《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和“夏商周 断代工程”还在实施过程中,“中国传统技术综合研究”在1998年12月被批准为中国科学 院“九五”重大项目。它分为两个系列,即《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华觉明主持)和《中国 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何堂坤主持),由数十位专家学者承担。这个项目显著地深化了中国 古代技术史的研究。 自然科学史所还争取或接受了科技部、文化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 等部门的古代科技史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清史·天文历法志》(席泽宗主持)、《清史·科 学技术志》(韩琦主持)、《中华大典·数学典》(郭书春主持)、山西陶寺古观象台遗迹研究 (陈美东主持)、中国科技史名词审订(田淼主持)等项目,有相当数量的所内外专家承担 研究任务 2001年成立的马普伙伴小组主要研究:(1)中国传统力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2)17 世纪传入中国的西方力学及其与中国知识传统的互动。这个项目强调跨文化、跨学科的知识 创造与传播的历史认识论研究,注重分析原始文献和力学知识的语境( context) 2004年,自然科学史所争取到第二个百人计划项目(孙小淳主持),其主要研究内容是 宋代科技与社会”。该项目属于科学社会史研究。2007年9月将建立第二个为期五年的马 普科学史伙伴小组(孙小淳主持),开展“中国传统科技与社会的多元交汇”的研究。 自然科学史所与李约瑟研究所等机构合作设计制作的大型系列片《龙腾》在海外发行, 引起较大反响,增强了自然科学史所和中国科技史学科的社会显示度,也取得了经济效益。 2.3不同研究方向的比较 附表1基本上反映了研究所的重要课题的分布、立项部门等情况。粗略统计表明,在 1997年以来投入的科研经费中,中国古代科技史占43.32%,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占20.81%, 中外比较与交流史占14.35%,科学文化占15.5%%,科技战略占6%。科技战略、中外科技发 展比较与交流史、科学文化、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经费比例是1:2.39 2.6:3.47:7.21。 中国古代科技史及相关的传统工艺、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仍然是人数多、课题多 经费多的领域。课题规模和经费比重最小的是西方科技史方向。造成这个比例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比如,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外比较与交流史、科技战略、科学文化研究的起步时间 晚,课题统计不全。 研究生是科技史事业发展的希望。他们的学位论文的选题也反映了学科方向和课题的分 布情况。从1961年到2007年,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共有199 名,到1997年共有127名研究生毕业或申请学位。从1997年入学的研究生算起,共有73 人作了36篇博士论文、37篇硕士论文(附表2)。在这73篇论文选题中,中国古代科技史 18篇,明末和清代科技史10篇,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史10篇,外国科技史104 法在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的应用。这个项目结题不久,科学院再次批准自然科学史所承担一 个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综合研究”(罗桂环任首席科学家)。 2000 年以来,先后在科技战略和科学文化方向设立了一些课题,但这些课题规模一般 不大。在科学文化方向,2003 年科学院批准了方在庆的“百人计划”项目,该项目旨在研 究“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从经费支持力度看,百人计划大致相当于一个科技史的重大项 目或重要方向项目。 自 2006 年进入科学院创新三期以来,自然科学史所争取到了两个较大的科学院知识创 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与编著(王扬宗、汪前进主持)、中外科学技术发展比 较研究(张柏春主持),并筹划另一个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生物学史研究(罗 桂环主持)。 2.2 古代科技史方向的研究项目 我所古代科技史方向一直都有较大的研究项目。当《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和“夏商周 断代工程”还在实施过程中,“中国传统技术综合研究”在 1998 年 12 月被批准为中国科学 院“九五”重大项目。它分为两个系列,即《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华觉明主持)和《中国 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何堂坤主持),由数十位专家学者承担。这个项目显著地深化了中国 古代技术史的研究。 自然科学史所还争取或接受了科技部、文化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 等部门的古代科技史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清史·天文历法志》(席泽宗主持)、《清史·科 学技术志》(韩琦主持)、《中华大典·数学典》(郭书春主持)、山西陶寺古观象台遗迹研究 (陈美东主持)、中国科技史名词审订(田淼主持)等项目,有相当数量的所内外专家承担 研究任务。 2001 年成立的马普伙伴小组主要研究:(1)中国传统力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2)17 世纪传入中国的西方力学及其与中国知识传统的互动。这个项目强调跨文化、跨学科的知识 创造与传播的历史认识论研究,注重分析原始文献和力学知识的语境(context)。 2004 年,自然科学史所争取到第二个百人计划项目(孙小淳主持),其主要研究内容是 “宋代科技与社会”。该项目属于科学社会史研究。2007 年 9 月将建立第二个为期五年的马 普科学史伙伴小组(孙小淳主持),开展“中国传统科技与社会的多元交汇”的研究。 自然科学史所与李约瑟研究所等机构合作设计制作的大型系列片《龙腾》在海外发行, 引起较大反响,增强了自然科学史所和中国科技史学科的社会显示度,也取得了经济效益。 2.3 不同研究方向的比较 附表 1 基本上反映了研究所的重要课题的分布、立项部门等情况。粗略统计表明,在 1997 年以来投入的科研经费中,中国古代科技史占 43.32%,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占 20.81%, 中外比较与交流史占 14.35%,科学文化占 15.59%,科技战略占 6%。科技战略、中外科技发 展比较与交流史、科学文化、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经费比例是 1:2.39: 2.6:3.47:7.21。 中国古代科技史及相关的传统工艺、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仍然是人数多、课题多、 经费多的领域。课题规模和经费比重最小的是西方科技史方向。造成这个比例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比如,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外比较与交流史、科技战略、科学文化研究的起步时间 晚,课题统计不全。 研究生是科技史事业发展的希望。他们的学位论文的选题也反映了学科方向和课题的分 布情况。从 1961 年到 2007 年,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共有 199 名,到 1997 年共有 127 名研究生毕业或申请学位。从 1997 年入学的研究生算起,共有 73 人作了 36 篇博士论文、37 篇硕士论文(附表 2)。在这 73 篇论文选题中,中国古代科技史 18 篇,明末和清代科技史 10 篇,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史 10 篇,外国科技史 1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