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前言 写作这本书的念头是十七年前产生的,当时绝对没有想到它 会是今天这副模样。那念头最初表现在我的第一篇社会学习作一 《试论“关系学”》(写于1982年)中。1987年我接到一位美国学者 的来信,说那篇文章被翻译和收入他编选的一部中国社会学的文 集中。我知道那文章不行,即使译成洋文,印成铅字。而那未果 的念头十七年来与我不即不离。不离,是出于对那个问题的偏爱。 不即,表面上看似乎是兴趣转移,忙于他事,真实的原因是我没 有能力去抓住那念头,以令自己满意的方式解析它,实现它。 思想的念头象种子,穿越时间的封冻,企求破土而出。不同 的是,种子有着严格的规定性,念头却不能规定作品日后的模样。 人们说比喻总是蹩脚的,我却以为将念头比作河流源头或许更贴 切。在源头流淌的过程中,加入了一条又一条支脉,以至在它走 到归宿地时已经改变了儿时模样。那么源头的意义何在呢?没有 源头挟带着不改的初衷扑向前方,就不会遇到第一条河流,没有 它们汇合的喜悦,就不会继续向前,遭遇第二条、第三条河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