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行、菜行、蟹行、炭行等160多行①。所谓的“北市”,其范围大致从皇城东至马市街一带。这 里西靠皇城,主要是皇室消费所。正如孟元老所说:“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在此。凡 饮食时新花果、鱼鰕鼇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②潘楼一带,更是富商 云集之地,“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③。皇城东华 门外的白矾楼酒店,自宋真宗以来,即是东京最大的一家正店,每年用官曲五万斤,“乃京师酒 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④。还有马行街,作为皇城东面的南北大道,商业活动更是繁盛。宋人 蔡缘说:“马行(街)南北几十里,夹道药肆,盖多国医,咸巨富”⑤。 街市的繁盛,使原来集中的“市”,失去了作用,而转变成了刑场。如开宝六年(973)二月 丙戌,“斩廷翰于西市”⑥。景德二年(1005)四月,“斩布衣宗古于西市”⑦。直到北宋未年, 东京梁门外,“西去瓮市子,乃开封府刑人之所也”⑧。 其次,东京城中,尤其是街市中,楼阁普遍出现,也是里坊崩溃的表现。在唐长安城,为了 维护里坊的严密性与整齐性,代宗大历十四年(780)六月一日,即下诏:“诸坊市邸店,楼屋皆 不得起…”⑨。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又敕:“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 家”⑩。尽管唐代末年有显贵违禁营建楼阁的现象,但毕竞是少数,且一直被视为“违章建筑”。 但是,至五代后周世宗时,开始“许京城(开封)民居起楼阁”@,公开取消了这条禁令。为 此,大将军周景“率先应诏,踞汴流中要,起巨楼十二间。景后邀钜货于楼,山积波委,岁入 数万计”@。北宋东京城更是大建高楼,其中有酒店、邸店、民居等。如宋仁宗景佑三年八月 三日诏曰:“天下士庶之家,凡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毋得为四铺作、闹斗八”@。此诏 令表明当时临街市处普遍存在着邸店楼阁。就酒店而言,史籍中酒店亦多以楼相称,如孟元老 所说:“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更有甚者,将酒楼建在皇城跟下。如 皇城东华门外有座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只是“内西楼后来禁人登跳,以第一层下 视禁中⑤。而唐长安城“登高临视宫中者,徒一年”⑥。显贵之家,也大建高楼。如“李文和 居永宁坊,有园亭之胜,筑高楼临道边,呼为看楼李家”⑦。 另外,宋东京城与隋唐长安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官民混居”的形成。在里坊制度下, 早在隋文帝时,即在长安“皇城之内惟列府寺,不使杂人居住,公私有便,风俗齐肃®。于是, 唐中央五省、九寺、一台、四监及十八卫,皆分布于皇城内@。不但如此,官民居住也是分开的, ①(宋)李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2。 ②③(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2《东角楼街巷》。 ④(宋)周密:《齐东野语》卷11,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⑤(宋)蔡绦:《铁围山从谈》卷4,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 ⑦(宋)李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 ⑧(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大内西角楼街巷》。 ⑨(五代)王溥:《唐会要》卷59《工部尚书》。 ⑩(五代)王溥:《唐会要》卷31《杂录》. @(宋)王開之:《渑水燕谈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0页。 @(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3,《丛书集成·初编》第2747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 ⑧(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舆服·臣庶服》。 @⑤(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2《酒楼》。 @(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卷8《卫禁上》 @(宋)王明清:《挥鹿前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圆(宋)宋敏求:《长安志》卷7《皇城》。 @(唐)张九龄:《唐六典》卷7《唐长安》,中华书局1992年版。 137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12 期 137 行、菜行、蟹行、炭行等 160 多行①。所谓的“北市”,其范围大致从皇城东至马市街一带。这 里西靠皇城,主要是皇室消费所。正如孟元老所说:“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在此。凡 饮食时新花果、鱼鰕鼈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②潘楼一带,更是富商 云集之地,“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③。皇城东华 门外的白矾楼酒店,自宋真宗以来,即是东京最大的一家正店,每年用官曲五万斤,“乃京师酒 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④。还有马行街,作为皇城东面的南北大道,商业活动更是繁盛。宋人 蔡绦说:“马行(街)南北几十里,夹道药肆,盖多国医,咸巨富”⑤。 街市的繁盛,使原来集中的“市”,失去了作用,而转变成了刑场。如开宝六年(973)二月 丙戌,“斩廷翰于西市”⑥。景德二年(1005)四月,“斩布衣宗古于西市”⑦。直到北宋未年, 东京梁门外,“西去瓮市子,乃开封府刑人之所也”⑧。 其次,东京城中,尤其是街市中,楼阁普遍出现,也是里坊崩溃的表现。在唐长安城,为了 维护里坊的严密性与整齐性,代宗大历十四年(780)六月一日,即下诏:“诸坊市邸店,楼屋皆 不得起……”⑨。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又敕:“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 家”⑩。尽管唐代末年有显贵违禁营建楼阁的现象,但毕竟是少数,且一直被视为“违章建筑”。 但是,至五代后周世宗时,开始“许京城(开封)民居起楼阁” ,公开取消了这条禁令。为 此,大将军周景“率先应诏,踞汴流中要,起巨楼十二间。景后邀钜货于楼,山积波委,岁入 数万计” 。北宋东京城更是大建高楼,其中有酒店、邸店、民居等。如宋仁宗景佑三年八月 三日诏曰:“天下士庶之家,凡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毋得为四铺作、闹斗八” 。此诏 令表明当时临街市处普遍存在着邸店楼阁。就酒店而言,史籍中酒店亦多以楼相称,如孟元老 所说:“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 。更有甚者,将酒楼建在皇城跟下。如 皇城东华门外有座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只是“内西楼后来禁人登眺,以第一层下 视禁中” 。而唐长安城“登高临视宫中者,徒一年” 。显贵之家,也大建高楼。如“李文和 居永宁坊,有园亭之胜,筑高楼临道边,呼为看楼李家” 。 另外,宋东京城与隋唐长安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官民混居”的形成。在里坊制度下, 早在隋文帝时,即在长安“皇城之内惟列府寺,不使杂人居住,公私有便,风俗齐肃” 。于是, 唐中央五省、九寺、一台、四监及十八卫,皆分布于皇城内 。不但如此,官民居住也是分开的,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2。 ②③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2《东角楼街巷》。 ④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11,中华书局 1983年版。 ⑤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4,中华书局 1983年版。 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 ⑦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 ⑧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大内西角楼街巷》。 ⑨ (五代)王溥:《唐会要》卷59《工部尚书》。 ⑩ (五代)王溥:《唐会要》卷31《杂录》。 (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中华书局 1981年版,第110页。 (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3,《丛书集成·初编》第2747册,中华书局 1991年版。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舆服·臣庶服》。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2《酒楼》。 (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卷8《卫禁上》。 (宋)王明清:《挥麈前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宋)宋敏求:《长安志》卷 7《皇城》。 (唐)张九龄:《唐六典》卷7《唐长安》,中华书局 1992年版。 李合群 :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